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置一种改良后的质量评价标准并进行对复方丹参类制剂的相应研究,得出改良标准的准确性结论。方法以复方丹参类制剂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设置改良后的评价方法,对其各项需改良的属性进行相应的测定。结果复方丹参制剂有效的指标成分的含量标准中可以设置上限。不同的复方丹参制剂间有着溶出的差异性。制剂预测有效期没有达到标注时限。结论改良后的质量标准建议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上限适当规定。以及添加药物溶出度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复方丹参制剂 质量标准 改良
  • 简介:摘要流程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开始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实施标准化诊疗流程。该流程管理的目标是①快速筛查出高危胸痛患者;②紧急有效的处理措施,缩短ACS再灌注时间,改善患者预后;③筛查出低危人群,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其方法和步骤主要有①询问病史及重要的体格检查;②5~10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查;③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胸痛患者转至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临床实践证明,实施该标准化诊疗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急诊科尤其基层医院胸痛的诊断和急救水平。

  • 标签: 急性胸痛 标准化诊疗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头孢克肟分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C18(250mm×4.6,5μm)色谱柱,按头孢克肟分散片的质量标准进行试验,并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头孢克肟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头孢克肟分散片含量柱效高,分离度和系统适用性试验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头孢克肟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头孢克肟分散片 质量标准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在医院实际工作中,血培养的质量及其结果的准确度都会对血流感染及时诊断及治疗产生影响,其中血培养的污染问题值得提高警惕。在血培养中,一旦出现了污染问题,那么对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的效果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血培养污染率的降低进行了研究,提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血方法执行,以此实现血培养的最优化。

  • 标签: 采血标准 血培养 污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落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规程,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方法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规范,对消毒供应中心布局、设备、消毒灭菌流程、效果监测、人员培训以及消毒药械等工作流程进行标准化操作管理。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落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规范,使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预防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奠定基础。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新的行业标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食品检验中硫酸标准液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根据HPLC含量测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测定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通过不确定度来源分析,探讨硫酸标准液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结果分别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再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论该方法作为评价食品检验中硫酸标准液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 标签: 食品 硫酸标准液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孕妇产前检查达标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产科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209名孕妇的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资料、标准产检相关知识的知晓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209名孕妇,产检达标人数136名,达标率为65.075;孕妇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是否本地户籍、家里对胎儿重视程度是影响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达标与否的主要因素。结论产前检查在低学历、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孕妇群中依从性较差。针对影响产检的因素,为促进我国产前检查的覆盖率,从而降低孕妇并发症及不健康胎儿的发生率,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

  • 标签: 孕妇 产前检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制定克感利咽口服液的质量标准,并对其现行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性研究。方法对金银花的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修订;采用高效液相法增加连翘的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方法可行;连翘苷在7.42~474.88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235x+23.497,R2=0.9998(n=7),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1.95%(n=6)。结论本方法准确、专属性强,为提高克感利咽口服液质量标准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克感利咽口服液 金银花 连翘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中临床路径质量标准的试用评价。方法以临床路径标准为基础,根据住院流程及治疗过程等内容制定病案质控。现对2011年-2012年期间我院50类病种、2000份病历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因素和措施进行回顾分析,探索并完善临床路径病案的管理模式。结果临床路径质量标准经过一年的试用,我院临床路径各项指标均达到“三好一满”的标准要求,患者满意度、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等指标得到显著成效。结论临床路径病案的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规范的实施息息相关,建立并实施规范合理的临床路径病案制度即临床路径质量标准,对临床路径的工作十分有利。

  • 标签: 临床路径质量标准 临床路径病案管理 试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的统计分析,探讨加强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意识,以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对2011年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分布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监测周期内发生血液体液暴露7人次;医生发生率71.4%;护士28.6%。针刺伤和锐器伤暴露40人次,护士发生率最高占55%。未采取标准预防占63.8%。结论规范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标准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职业暴露的手段。

  • 标签: 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做好技术标准的受控、发放、查新、回收、宣贯等程序,能有效控制技术标准,确保技术标准的现行有效,避免实验室人员误用失效的标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体现第三方的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法性。

  • 标签: 技术标准 受控 查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煤尘肺在螺旋CT上的征象,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并分期的55例煤尘肺患者X线胸片与螺旋CT影像表现,并分别统计出其百分比值。2收集有关文献报道的胸部平片与CT诊断结果的综合分析3对比CT与X线设备相关因素。结果CT征象多样化,并发症的检出明显高于胸片。CT设备的普及率及检查费用降低更能实现煤尘肺的普查率,煤尘肺的诊断更精确,分期更标准。结论螺旋CT在煤尘肺的大小结节显示、分布、分区明显高于普通平片,对于煤尘肺的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尘肺的诊断标准建议应以CT征象为主、胸片征像为辅。

  • 标签: 煤尘肺 螺旋CT 诊断 尘肺的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造瘘在治疗小儿膀胱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使用经皮造瘘治疗的35例膀胱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岁,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微通道手术组17例,标准通道手术组18例。结果35例患儿均一期清除结石,无一例改开放手术。微通道手术组结石清除时间15~52min,平均30min,术后发生膀胱刺激征4例(23.5%),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d。标准通道手术组结石清除时间5~30min,平均18min,术后无一例发生膀胱刺激征,术后住院时间2~4d,平均2.5d。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水外渗、大出血、膀胱穿孔、泌尿系感染加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无尿道狭窄发生,无结石复发,患儿均排尿通畅。结论标准通道经皮造瘘较微通道经皮造瘘治疗小儿膀胱结石,未明显增加机体损伤,具有安全可行,取石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微通道经皮造瘘 标准通道经皮造瘘 小儿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贡布如木-7是蒙医最常用方剂之一、处方来源于内蒙古蒙成药标准(1984),具有止咳,定喘功效。用于胸闷咳嗽,气喘,胸账痰稠等症。

  • 标签: 贡布如木-7 口服液 质量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卒中是我国第一位致残,第二位致死原因,他汀类药物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大量以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的研究,证实了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在降血脂;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卒中再发等方面的影响作一探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两个有关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其应用对象不同。因此,需要加以区分。

  • 标签: 室内环境 国家标准 适用对象
  • 简介:摘要临床科室技术项目的完成情况,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建设的重要标准。如何使医院更清楚的认清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就变得极为重要,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构建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评测系统就应该成为医院发展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医院信息化 技术标准 评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纠正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质量标准含量测定项存在问题。方法将含量测定项下,“结果乘以0.9072”删去,将对照品溶液“同法制成每1ml中约含吡格列酮50ug/ml的溶液”改为“以吡格列酮计,同法制成每1ml中约含吡格列酮50ug/ml(盐酸吡格列酮浓度乘以0.9072,即得)”。随后对修正后的检验方法进行等方法学验证,以考察修正后的方法正确与否。结果对修正后的检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的结果显示,所测得的含量结果与对照品理论含量基本一致,较修正前的检验结果更为理想。结论吡格列酮原检验标准中含量测定项下关于吡格列酮含量的叙述有误。修正后的含量测定方法精确度、重复性等较为理想,满足方法学要求,说明修正方案可行。

  • 标签: 盐酸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 含量测定 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