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发放问卷于住院时和给予护理1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的问卷调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1个月时的问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社区病房的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后出院的6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脱落6例)。研究组实施工作计划、表现评价、角色教育等训练;对照组给予提供一般心理咨询的服务。于入组时及治疗6mo、1a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6mo末,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1a各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4例。结论工作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脑波治疗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及抑郁症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2月正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偏执型患者100例,为偏执组;其中抑郁症患者100例为抑郁组,分别进行脑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情况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脑波治疗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及抑郁症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能达到临床满意,可作为辅助性治疗,其中对于患者思维偏执的改善情况不佳,治疗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研讨。

  • 标签: 脑波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抑郁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的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后SDSS量表的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量表中除自我照顾和家里职能2个因子外,观察组护理后SDSS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人格的恢复,有利于稳定病情和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0例首次发病、新入院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由医师与护士针对患者病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所制定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并有计划地对每位患者完成一定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单用药物治疗,护士没有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只针对不同个体出现的健康问题予以一般性的指导,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为评定工具,在入组前及治疗后第4周、第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教育组总积极因素及总评估增分值大于对照组(P<0.001),总消极因素减分值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体改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坚持强化训练在衰退型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优势。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60例衰退型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家庭护理及院内强化训练,对比其疗效。结果坚持强化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部分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SDSS各因子评分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明显改善,观察组ADL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训练更系统、更具针对性,坚持强化训练,对改善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量表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治疗药的同时进行认知治疗的方法探讨认知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患者的应用价值,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来我院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的患者100例跟踪随访两年,将10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况、文化程度方面按照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则分成A、B两组,对A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和认知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对B组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均由患者家属督促其服药。在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年、出院后2年这3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定(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PSS)的评定。结果A、B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ITAQ和SPSS值之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出院1年后、2年后两组间的ITAQ和SPSS数值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B组,复发率低,在思维、感觉和行为上相对于出院时有很大的改善。结论认知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方法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有很好治疗疗效,相对于单纯用药有很大的辅助效果,减少患者的复发率,使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得更快,建议将认知治疗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患者。

  • 标签: 认知治疗 精神分裂症 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精神分裂症紧张性木僵患者的中医护理要点。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28例典型患者在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方面的中医实践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与分析。结果使用中医护理的病例的并发症很快得到解除,木僵状态很快得到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中医护理在精神科领域的应用,对患者减少并发症,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紧张性木僵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入组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首发患者及正常对照,测定血清IL-1β及IL-1Rα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得分、疾病未治期及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病例组47例及对照组32例;病例组血清IL-1β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PANSS总分相关,但程度低(r=0.378,P<0.01),与阴性症状得分呈低度相关(r=0.366,P<0.05)。血清IL-1Rα水平与阴性症状得分呈低度负相关(r=-0.385,P<0.01)。结论白介素-1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白介素-1&beta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alpha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以及康复治疗。国内外研究数据一致显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社会干预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而且还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本文主要对当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会的心理社会干预做一综述。首先,本文介绍了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取的几种心理社会干预;其次介绍了心理社会干预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回归社会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初期的自杀风险评估情况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对他们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自杀高风险患者全部转变为无风险或低风险患者,低风险患者也明显减少,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初期具有自杀风险,但通过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杀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娱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后出院6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入组时两组MORS、SDSS评分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执行工作计划6mo末NORS评分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D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执行工作计划1a末,NORS、SDSS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 标签: 公娱疗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于我院门诊复查的10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诊断标准的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并采用SDS和自制的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3%,主要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感到社会对自己的歧视、对家庭的愧疚、担心疾病无法康复、与人交流沟通的恐惧、家庭经济困难、找工作受挫以及担心家庭对自己的失望。结论充分了解导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自信,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 标签: 精神分裂 抑郁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哌罗匹隆和利培酮临床疗效、血糖、血脂、催乳素代谢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8例)用哌罗匹隆治疗;对照组(42例)用利培酮治疗;两组于入组时、4周末、8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血糖、血脂、催乳素检查,然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PAN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效率差异没有显著性。哌罗匹隆组在血脂、催乳素、体重改变优于利培酮组(P<0.05或<0.01);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空腹血糖,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者疗效显著且相当,但哌罗匹隆致血脂、催乳素改变的发生率低于利培酮,代谢综合症较轻,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哌罗匹隆 利培酮 临床疗效 代谢 安全性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主量表(SDS)对80位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进行测试,并对家属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比较家属在接受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情绪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使其能正确面对现实并积极应对,为患者的疾病康复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 负性情绪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为(8.14±1.79)分,对照组PANSS量表总分为(14.08±1.53)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QOL-100)总分为(16.27±2.35)分,对照组QOL-100量表总分为(10.21±1.68)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策,对照组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两组护理干预持续进行3个月,于1年后进行随访复查,制定精神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统计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其焦虑抑郁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加快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肇事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

  • 标签: 社区综合护理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一般性健康指导。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观察同步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BPRS总分及服药依从性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评定。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8周的BPRS总分较对照组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同步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囊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提高脑囊虫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68例脑囊虫患者实施护理心理护理、症状护理等护理手段,观察护理前后脑囊虫患者症状的临床变化。结果68例脑囊虫患者经CT检查,80%达到治疗效果,20%康复中。结论脑囊虫患者在有效的抗虫治疗的同时应用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囊虫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