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尿管镜碎石术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泌尿外科于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80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总结术中、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研究中,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4%;其中输尿管穿孔9例,肾实质破裂出血3例,输尿管断裂2例,输尿管黏膜脱套1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穿出肾脏1例,术后感染性休克1例;其中1例肾实质破裂出血死亡,其余患者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前要严格手术适应证,术中谨慎、准确操作,以减少内镜对泌尿系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输尿管镜 碎石术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腹症预分诊的正确性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预分诊正确率。结果200例急腹症患者的预分诊正确率总计95%。结论由于急腹症预分诊工作的特殊性,预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急腹症预分诊的准确率。

  • 标签: 急腹症 急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涂片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3200例住院患者血常规标本,对其中符合血涂片复检规则的258例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病例3200例,符合血涂片镜258例,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缺铁性贫血1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急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3例,其余228例涂片镜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相符。结论在发现患者的血常规异常时,应及时对患者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提高血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间从60例肝硬化患者体内提取的血清的8项指标与14项肝功能项目,分别是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α-岩藻糖苷酶,钱白蛋白,亮氨酸氨基肽酶,腺苷脱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甲胎蛋白,谷氨酸脱氢酶这8项新指标以及白蛋白,总蛋白,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总胆固醇,LDH,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这14类肝功能项目。将检验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统计数据表明60例肝硬化患者的ADA,与α-岩藻糖苷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指标有显著的提升,前白蛋白有所下降。结论在肝硬化疾病的诊断中,ADA和胆碱酯酶具有很好的检验价值。

  • 标签: 肝硬化疾病 诊断 生化项目 价值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在散瞳情况下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与带状光影镜验光结果有无差异,了解电脑验光能否取代影镜验光。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在我院就诊验光的50例近视患者,都在散瞳情况下随机先后采用电脑验光仪和带状光影镜分别验光,测量屈光不正的度数。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100只眼在散瞳情况下分别采用电脑验光仪验光与带状光影镜验光两种方法测量出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近视患者而言电脑验光的结果还不够准确,它还不能取代影验光。但电脑验光简便、快速,可为影验光提供参考,可用于屈光不正的群体普查工作

  • 标签: 散瞳 屈光不正 电脑验光 检影验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进行涂片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的1513例病例同时进行涂片镜分析。结果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同时通过涂片镜分析有效的避免了漏诊、误诊情况发生。结论涂片镜是进行血细胞分析的必需项目,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必须同时进行涂片镜

  • 标签: 自动血细胞分析 涂片镜检 漏诊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药敏试验法与常规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阳性血液标本,分别采取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对比两种试验方法的符合率。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法与常规药敏试验法检出革兰阴性球菌与革兰阳性杆菌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均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时间短、操作方便,有利于血液细菌感染检测。

  • 标签: 血液 细菌 常规药敏试验 直接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试验用药品作为整个药物临床试验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试验能否顺利进行、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以及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试验用药品的管理是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复核检查的一个重点关注环节。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是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PDCA循环法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的质量。

  • 标签: 试验用药品 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 PDCA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手段,建立“三级质控”保证体系,确保高质量完成药物临床试验

  • 标签: 三级质控 药物临床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检测仪器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大的应用,尿分析仪是医学实验室尿自动化检查的重要工具,在各级医院得到了普及,人们也越来越依赖尿自动分析仪,并且尿常规检查有逐步被尿自动分析仪所代替而取消尿沉渣镜的趋势,在长期的尿检工作中我们发现离心前后尿液电脑分析仪测定及尿沉渣镜结果存在着差异。

  • 标签: 尿分析仪 尿沉渣 离心 镜检 废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痰标本分枝杆菌涂片镜与培养结果的分析,评价二种方法的差异性,了解阳新县疾控中心细菌学实验室分枝杆菌涂片镜与培养方法的质量控制情况,及影响阳性检出率因素。方法痰标本直接涂片经抗酸染色,光学显微镜镜法;痰分离培养法。结果痰分离培养阳性率32.1%,直接涂片法阳性率11.5%,二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有差异(P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分离培养法阳性检出率高于直接涂片法,二种方法能够相互印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痰标本 涂片镜检 培养 阳性率
  • 简介:摘要预分诊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急诊绿色通道的救治水平。预分诊是依据急诊疾病严重程度,治疗优先原则以及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和进一步处理的优先诊疗过程。由于急诊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事件的突发性、病情进展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预分诊工作中制定完善的分诊标准,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做好院前院内急诊的无缝隙连接,简化工作流程,优化急诊信息管理系统,使整个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流畅地运行起来。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隐患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灾难事件中批量伤员院前伤分类的方法与应用。方法设计制作适合院前使用的伤分类识别卡,开展伤分类“START分类法”的规范化培训并通过演练检验使用效果。结果在2015年10月21日举行的“常防-2015(Z02)古里镇消除空袭后果综合演练”的现场急救科目演练中取得了良好效果,“START分类法”与新型伤分类腕带都得到了成功应用。结论掌握“START”快速伤分类法、使用合适的标记卡并进行实战化演练,在应对灾难事件中可能出现批量伤员的状况时有着十分积极与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灾难事件 医疗救援 检伤分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诊断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老年科临床实习中体诊断学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探讨老年人体诊断特点,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旨在扩展教学范围,提高老年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 标签: 老年医学 临床实习 检体诊断学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分诊过程中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管理前后各150名患者,分别设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患沟通;实验组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沟通效果。结果两组实施不同护患沟通管理后门诊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沟通技巧考核评分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预分诊台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的管理效果较为明显,提高门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预检分诊 护患沟通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用于尿液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000例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与镜法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尿潜血及白细胞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与镜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47.9%,镜后的假阳性率是13.5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与镜法的结果相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38.9%,镜后的假阳性率是16.87%,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的灵敏度,镜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观察各种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等有形成分,二者的相互结合,才是尿常规分析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干化学分析 沉渣镜检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进行规范化产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乙肝病毒的具体类型分为大三阳组以及乙肝小三阳组,分别进行乙肝两对半以及PCR-HBV-DNA值的规范化检测,同时在各新生儿出生24h内进对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孕妇体内HBV-DNA基因拷贝值分娩。乙肝大三阳孕组显著高于乙肝小三阳组;在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率方面,大三阳组显著高于小三阳组;当乙肝大三阳孕妇体内HBV-DNA值超过105基因拷贝/m1时,其发生肝功能异常及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体内HBV-DNA值不足105基因拷贝/m1。结论携带乙肝大三阳病毒且其体内表现为高HBV-DNA值的孕妇,其孕期新生儿具有极大的宫内感染比例。应当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产,对该类孕妇采取宫内阻断方式,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对于优生优育具有极大的价值。

  • 标签: 肝炎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新生儿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