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疼痛发作时导致患者很难集中精神处理工作与生活,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临床上予以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只能维持短期疗效,头部疼痛还是会反复出现。近年来,关于中医偏头痛研究备受关注,本次课题分析中医对偏头痛的影响展开一综述。

  • 标签: 偏头痛 中医药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调理老年人脾胃治未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10例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观察组205例,基于传统中医方法治疗,口服中药,为期六周;治疗组205例,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调理治疗,在口服中药的同时,展开治未病措施。结果在功能性肠胃炎、慢性胃炎及脂肪肝的干预治疗中,治疗组的功能性肠胃、慢性胃炎及脂肪肝病的治愈率分别是82.1%、62.4、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2%、28.9%、14.8%,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得分(83.62±1.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77.56±1.45)分,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调理老年人脾胃治未病,具有良好的综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中医文化坡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两者具有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的特点。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医文化的特性与功能,分析了中医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中医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对策培养中医人才队伍、加强中医道德培养建设、健全中医院评价管理体系和重塑中医文化自信。

  • 标签: 中医药文化 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培养建设 文化自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4例与对照组92例,治疗组口服温肾补肺颗粒(黄芪30g,党参30g,制附子15g(先煎),巴戟天20g,五味子10g等)。每一付从治疗开始服,日1剂,连服7d。连用2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2个月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服用4个疗程;同时吸入辅舒酮气雾剂每次125ug,每天2喷,对照组只吸入辅舒酮,疗程、剂量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如遇哮喘发作,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有必要时输入抗生素、氨茶碱等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控制率95.75%,优于对照组(80.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缓解期 中医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原因之影响,近几年来不孕、不育症的发病机率呈现显著的上升态势,通过查阅和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就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的中医治疗概况进行综述,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的祖国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焦点在肾,及伴有肝郁脾虚、瘀血、湿热等原因,西医的研究认识到肾虚是现代医学的病理表现是免疫功能异常。祖国医学治疗此病具有有效又安全的特点,毒副作用未见明显,理想的疗效。

  • 标签: 中医药治疗 抗精子抗体阳性 女性 免疫性不孕症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中医角度出发,分析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进展,为中医治疗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其治疗切入点的现状、成果和发展前景。结果针对性的从肝肾论治、补肾活血、温阳散寒及从痰瘀论治等可能成为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切入点。结论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在抗乙肝后肝纤维化中的疗效。方法方案设计要求从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且不论是有创的病理还是无创的(血清标记、评分与数学模型、放射影像(CT、MRI、B超、Fibroscan))至少有一项确诊为肝纤维化的的患者中,随机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对照组46例只抗病毒用恩替卡韦;观察组46例在服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加服安络化纤丸。观察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均值(病理学、肝功能生化学、病毒学、血清标记、放射影像学)。结果12个月后两组患者PCRHBVDNA的阴转率均为1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肝生化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联合组患者不论是临床表现、肝功能生化、病理学(部分缺失)、血清标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放射影像学(Fibroscan、、B超、CT、MRI)等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影像学(Fibroscan、或是B超、CT、MRI)、血清学(病理学缺失较多)分层分析比较提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组的抗肝纤维化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

  • 标签: 中医药 抗肝纤维化 安络化纤丸 联合 恩替卡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联合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中药组采用中医进行治疗;针灸+中药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优良率;治疗前后肌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针灸+中药组患者预后优良率比中药组高,P<0.05;干预前肌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相似,P>0.05。干预后针灸+中药组肌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优于中药组,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肌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推拿 中医药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肝以及西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基于常规治疗,让实验组患者服用安络化纤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情况和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情况和肝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的联合治疗,可保障临床疗效,因此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药 抗肝纤维化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在腕部筋伤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8月在本卫生院中医堂诊治的腕部筋伤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对症治疗,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有效率为85.2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显著减轻腕部筋伤肿、痛、麻木等症状,改善腕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中医药 综合疗法 腕部筋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8年—2018年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以及脾胃湿热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证候类型;辩证的证素主要分为病位及病性两大因素,病位以胃为主,病性以气滞为主。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以气滞、阳虚、阴虚为主要病机特点。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 辩证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行中医巩固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化疗结束后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直至发现病情进展为止;研究组化疗结束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医巩固治疗。结果研究组化疗结束后一年生存率(67.39%)与对照组(65.22%)对比P>0.05;研究组化疗结束至疾病发生进展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结束后加用中医辩证巩固治疗有利于保障其预后。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后 中医药巩固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当今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研究进展,支架内ISR的发生明显减少。尽管如此,DES术后不可避免的支架内ISR发生率仍达10%,影响了CASI的远期疗效。ISR所引起的后果是显著的致残率和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如何防治已发生的ISR,解除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施治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辩证施治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丹参注射液滴入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辩证实施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中医药辩证实施 针灸治疗 神经性耳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童性早熟实施中医治疗的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女童性早熟患儿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前者给予疏肝理气方逍遥丸进行治疗,后者给予滋阴泻火方早熟Ⅱ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滋阴泻火中药早熟Ⅱ号对女童性早熟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阴虚火旺症候,快速消退患儿的第二性征,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童性早熟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健康管理在气虚体质老年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在我院老年保健科进行保健治疗的68例气虚体质老年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辨体施养干预,主要包括辨体养神、辨体施膳、运动养生调理以及起居调理,观察组联合采用三伏、三九贴进行贴敷以培补元气、补肺健脾。两组均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年后,采用气虚体质判定标准评估两组的气虚体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气虚体质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年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气虚体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一般的辨体施养干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三伏、三九贴进行贴敷以培补元气、补肺健脾,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气虚体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药健康管理 气虚体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级中医康复治疗模式干预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昆山市康复医院(昆山市周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于西医治疗基础上添加三级中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忧郁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忧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忧郁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三级中医康复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忧郁程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三级中医药康复治疗 脑梗死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我国属于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注重人体疾病的整体观,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 标签: 中医药 高血压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是我国消化科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依据罗马Ⅲ标准,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或多种的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在发病中通常会伴随器质性、系统性与代谢性的疾病,且会出现上腹痛或者是灼烧的感觉,经常会出现餐后饱胀不适的情况。以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治疗中,都是采用西药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且长期药物治疗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所以,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中,逐步从中医的领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病理分析,从辨证论的角度阐述发病机理,依据个性化治疗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与选择治疗方式,以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视角,寻找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功能性 消化不良疾病 中医药分析
  • 简介:摘要慢性乙肝肝炎就其西医病因来讲,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改变。慢性乙肝肝炎属中医胁痛、黄疸、疫毒等范畴,与湿邪关系密切,邪气久留机体,病久易气滞血瘀,病位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慢乙肝)中医治疗中应注意调和肝脾的作用,现就慢乙肝中医治疗中调和肝脾的理解与体会做一简述。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调和肝脾 中医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