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PICC管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间接收的PICC管患者134例纳入课题研究,随机分为延续护理组(n=67)和常规护理组(n=67),分别接受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延续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以及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显著提高PICC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PICC置管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管(PICC管)管维护及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ICC管的80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准备得分(48.56±1.58)分、导管维护得分(49.60±0.03)分;对照组护理前准备得分(32.06±1.76)分、导管维护得分(36.71±2.89)分。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的PICC管期间,加强对管道的维护,能够有效提高PICC管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PICC置管 维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难产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头难产产妇94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接受产程护理干预)各47例,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自然分娩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参照组68.09%vs.21.28%;就剖宫产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7.02%vs.48.94%;就总产程时间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短于参照组;就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4.89%vs.51.06%,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头难产产妇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Q分类法评价口腔医生和正畸患者对唇珠位置偏斜与中线位置的美学评价差异。方法利用AdobePhotoshopCS6软件将模特照片PS为唇珠偏移;唇珠、牙齿同时偏移模板,1mm为增量,左右各3mm。由160名口腔医生、165名正畸患者用Q分类法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单向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1、大部分口腔医生能识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2mm时,首选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部分正畸患者不能辨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3mm时,正畸患者优先选择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患者较口腔医生对唇珠≤2mm的偏斜感知度低。2、当唇珠位置偏斜3mm时,矫正后应保持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较符合大众审美。

  • 标签: Q分类法 唇珠 牙列中线 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PICC管的护理措施。方法纳入的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77例乳腺肿瘤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组Ⅰ(37)和组Ⅱ(40)。组Ⅰ行常规PICC管护理;组Ⅱ行优质PICC管护理。分析的指标(1)管成功率;(2)管时间;(3)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组Ⅱ患者管成功率显著比组Ⅰ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组Ⅰ,经χ2检验显示P<0.05;组Ⅱ管时间更长,经t检验显示P<0.05。结论乳腺肿瘤患者PICC管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可增加管成功率和延长管时间,减少管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患者 PICC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免疫吸附疗法期间深静脉管维护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围绕免疫吸附期间深静脉管中常见的问题和副作用提出相应的干预防御措施。结果最大程度保障免疫吸附期间深静脉管在治疗中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障免疫吸附治疗期间深静脉管更高效的配合治疗和治愈疾病。

  • 标签: 免疫吸附 深静脉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血管超声检查应用于PICC管的全过程,包括穿刺前的血管评估,穿刺中的血管定位,穿刺结束后X线摄片检查前对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检查。结果2016年15例病人管均成功,无一例发生静脉炎,病人舒适度提高。

  • 标签: PICC 超声检查 外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PICC管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接受PICC管治疗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满意度,并对比出现并发症的比例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PICC管患者进行插管过程中视病患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精神负担,改善因管过程中产生的身体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管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行股静脉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分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优质的护理干预,72例患者当中只有3例患者出现的感染情况,但是经过对症治疗之后都得到缓解和改善,2例患者发生了导管堵塞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时间保持坐位导致。结论对于实施股静脉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股静脉置管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实施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相关因素,并制定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2月~2015年1月345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化疗治疗,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原因。结果其中有13例发生局部感染,6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均痊愈。结论导管感染与穿刺部位、血管的选择、规范管、导管的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严格规范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管部位的选择及专业护理是预防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 标签: PICC置管术后 导管感染 肿瘤患者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俯卧手术体位安全管理措施,舒适,手术野暴露。方法回顾2年60例患者俯卧体位摆放,评价摆放舒适度及手术体位安全管理措施实施情况。结果无手术后压疮及不良反应。

  • 标签: 俯卧位 手术体位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枕横(后)助产对策。方法选取160例枕横(后)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枕后的产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之后再进行胎位纠正,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宫颈水肿发生率低,第二产程短,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率,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枕横(后)的产妇助产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的发生,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

  • 标签: 枕横(后)位 助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造影在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8例均先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对显示病变不完全的病例及对没有显示病变病例加摄斜;对脑血管造影加摄斜或行旋转DSA。结果87例次各动脉斜造影中53例次斜清楚显示病变。结论斜造影有助于显示动脉开口、血管走行、病灶起源、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非手术体位法复位治疗肠扭转,避免腹腔手术创伤,减轻患者伤痛。方法经严格筛选的17例肠扭转患者,采用膝胸摆动臀部使扭转肠袢逆转复位,观察复位情况。结果17例肠扭转病例顺利复位15例,2例乙状结肠扭转因肠袢较大,未成功复位,中转手术治疗。结论经筛选采用膝胸摆动臀部可促使扭转肠袢逆转复位,使部分患者避免腹腔手术创伤和手术伤痛,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标签: 肠扭转 逆转复位 胸膝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PICC管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穿刺成功后导管至预测长度后予以x线拍片定位,研究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并将2组的定位准确率、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干预的定位准确率为90.00%,与对照组96.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管时间为(3.17±1.40)min,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中,其P波的波幅为R波的60~70%的患者有90例,占比90.00%,在胸部x线下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于第4~6胸椎。P波形异常者10例,占比10.00%,未出现干扰波或未显示特异性P波,在胸部x片下出现导管异位。结论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价值显著,其方法便捷,可保证一次性定位、穿刺完成,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新生儿 腔内心电图定位 PICC尖端位置 临床分析 P波异常
  • 简介:摘要难性胃管导致患者在胃管过程中反复操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科采用2%利多卡因滴鼻及喷雾、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管,提高了管的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难置性胃管 2%利多卡因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PICC管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管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观察对两组的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得分为(40.44±5.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80±8.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PICC管患者情绪具有明显缓解和改善作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P I C C 置管 焦虑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