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患侧旋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对侧游离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cm×6cm~33cm×11cm.术中切取外侧皮瓣面积为15cm×7cm~35cm×13cm.术中采取患侧旋外侧动脉降支为小腿受区血管蒂,其伴行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并桥接健侧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及厚度恢复满意,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挛缩,供区大腿活动及肌肉力量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25mm,平均17.3mm.所有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按照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修复效果:得分为7~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旋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外侧皮瓣是修复小腿中远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下肢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在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2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患者均于术前对患肢旋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采用高频彩超检测,根据穿支血管中走行距离最短、流速快、管径粗的均经体表定位设计皮瓣。对比分析术中观察情况与术前定位检测一致与否。结果:本组 20例患者在皮瓣范围内拟设计 56支穿支血管,且术中均准确证实,准确率 100%。术前彩超检测与术中见穿支血管走行方向一致。沿穿支血管对肌间隔或肌肉追踪分离至血管主干,皮瓣均根据术前设计切取成功。患者皮瓣质地、色泽、外形良好,感觉、出汗情况尚可,且随访时间为 6-12( 8.3±1.1)个月。结论:高频彩超在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提升穿刺皮瓣切取的成功率和准确性,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定位 高频彩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在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患者均于术前对患肢旋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采用高频彩超检测,根据穿支血管中走行距离最短、流速快、管径粗的均经体表定位设计皮瓣。对比分析术中观察情况与术前定位检测一致与否。结果本组20例患者在皮瓣范围内拟设计56支穿支血管,且术中均准确证实,准确率100%。术前彩超检测与术中见穿支血管走行方向一致。沿穿支血管对肌间隔或肌肉追踪分离至血管主干,皮瓣均根据术前设计切取成功。患者皮瓣质地、色泽、外形良好,感觉、出汗情况尚可,且随访时间为6-12(8.3±1.1)个月。结论高频彩超在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提升穿刺皮瓣切取的成功率和准确性,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定位 高频彩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探究临床治疗阶段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活动中,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有43例,在入院时间方面进行调查,跨越了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且全部患者均诊断为:足部软组织缺损,而后提供临床治疗,所用技术为: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方案,总结最终疗效。结果:关于切口美观度评分,即:VSS评分,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技术干预后,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统计值为(7.28±1.23分),总有效率为97.67%(42/4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确切,显著表现在:改善患者足部功能,提高美观度、总有效率方面,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 总有效率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中药在生产的过程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本身性质的影响,容易发霉或者感染其他细菌,给中成药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辐射法灭菌在生产中方便,且容易实施,对中成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研究辐射法灭菌对药物成份的分析,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 标签: 辐射法灭菌 药物成分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21例施行-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手术者16例,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同时行该手术者5例。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术后残留轻度间歇性跛行,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分别于术后6、17个月发现人造血管闭塞,术后平均2年通畅率为90%。结论-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手术,也适用于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腔内联合治疗。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在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癌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n=50),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以及 SAS、 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病症和心理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快速康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 口腔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薄型外侧皮瓣、前臂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作对比分析。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76例均分组为对照组用前臂皮瓣修复,观察组用薄型外侧皮瓣修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数值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修复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舌癌术后缺损修复患者选择薄型外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更佳。

  • 标签: 舌癌 缺损修复 薄型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用外侧皮瓣及带锁髓内钉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25例,其中GustiloⅢA型12例,ⅢB型13例。清创后皮肤缺损面积(6cm×11cm)~(11cm×25cm),应用游离外侧皮瓣修复。皮瓣以降支及外侧支为蒂21例,横支为蒂2例,横支降支联合为蒂2例。吻合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17例,未吻合皮神经8例。骨折均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4(6~36)月,19例皮瓣完全成活,6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和皮片移植而愈合。骨折正常愈合22例,延迟愈合3例,无髓内钉和锁钉断裂,无继发感染及骨髓炎发生。19例有保护性感觉恢复。结论外侧皮瓣及带锁髓内钉是修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腿损伤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经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和串联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经外侧嵌合皮瓣修复,B组经串联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重建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其皮瓣制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②A组的饮食和张口度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5)。③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B组的56.67%(P<0.05)。结论和串联皮瓣修复相比,采用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促进口腔功能恢复,而且不良反应少,预后良好,更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 串联皮瓣修复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 术后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外侧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于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设计以旋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外侧岛状皮瓣,皮瓣面积为6cm×9cm~7cm×13cm,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逆行转移皮瓣,修复9例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结果9例皮瓣8例成活,1例皮瓣远端1/4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植皮每合。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外露或软组织缺损创面均得以满意修复,功能和外形满意。结论以旋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外侧岛状皮瓣是修复膝关节周围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 移植 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四头肌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状况,并探讨早期干预在改善此现象方面的效果。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接受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了早期的四头肌康复训练,其中实验组在训练后进行了30分钟的冰敷治疗。我们在术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和半年时对受试者进行了测试,包括大腿周长、四头肌等速收缩峰值力矩以及肌电图信号。结果:实验组在所有测试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的第一个月,实验组的大腿周长为50±5cm,等速收缩峰值力矩为60±10N·m,表面肌电信号为30±5μV;到了半年时,这些指标分别提高到54±3cm,80±8N·m和40±4μV。而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改善则较为有限。结论:早期冰敷治疗有助于改善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四头肌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现象。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了实证依据,支持在康复训练中加入冰敷环节,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四头肌,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早期干预,冰敷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郴州地区结石成份分析状况,为预防结石提供相应饮食指导。方法对560例泌尿系统结石通过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法进行物理方法分析,为结石预防提供饮食指导。结果560例泌尿系统结石分析草酸钙结石92例(占16.4%),碳酸磷灰结石65例(占11.6%),尿酸结石48例(占8.6%),六水磷酸胺镁32例(占5.7%),胱氨酸结石18例(占3.2%),混合性结石305例(占54.5%),混合性结石高于单一性结石。结论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法能精准分析结石成因,为结石病患者饮食生活习惯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方案,为预防结石复发提供重要临床指导。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结石成份分析 饮食指导
  • 简介:背景:较大面积的皮瓣移植取皮部位皮肤缺损是临床中常见且较难解决的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减张缝合、植皮、转移皮瓣等,但均存在二次损伤、感染和低成活率等问题。目的:探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在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治疗外侧皮瓣供区创面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5~56岁,平均(36.1±12.1)岁;下肢创面17例,上肢创面4例。外侧皮瓣供区创面18cm×9cm~31cm×13cm,术中均难直接缝合,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闭合,术后3d开始调节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每日2~3次,压力控制在29.4N,直至外侧皮瓣供区创面闭合。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2月,平均(8.5±3.5)个月。20例痊愈,1例治疗过程中创面部分缩小,但出现针道红肿,停止应用牵力可调式牵张器,残余创面行植皮修复创面。结论: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治疗外侧皮瓣供区难以直接缝合的创面,术后通过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牵力逐渐闭合创面,可避免术中取皮植皮,术后皮瓣侧肢体活动不受影响,治疗整体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肤牵张 创面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侧人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别以“直接侧入路”、“外侧皮神经”为关键词在PubMed及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2016年5月关于直接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损伤方法和相关文献,对最终筛选出的2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直接侧入路、Heuter间隙、外侧皮神经的的解剖学特点,以及术中预防外侧皮神经损伤的方法。结果外侧皮神经损伤是直接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术中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9%~3.4%。通过Heuter间隙所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最符合微创手术的标准,作直接侧入路皮肤切口分离皮下软组织时常常损伤外侧皮神经,可以通过改良手术切口位置、精细化手术操作、纵向牵引拉钩及肌间隔穿支动脉这一定位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学标志,来降低外侧皮神经的损伤概率。结论直接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理论上有较小的软组织损伤,虽然仍会在术中造成外侧皮神经的损伤,但是存在降低损伤率的方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侧入路 微创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