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里氏6.6级地震2周内4377例地震伤员伤情及救援过程,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震后1~14天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数据,分析伤情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截至震后14天,省内共收治地震伤员4377人,其中住院858人,危重伤员194人。伤员分布在岷县、漳县、宕昌和礼县。至震后2周,灾区向全省10个省市级医院转运伤员共145人;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救援队对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等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千余人次;定西市卫生防疫机构震后2小时内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完成遗体处理、水质和疫情监测、环境废墟消毒、安置点防疫及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结论岷县、漳县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体系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应对及时,完成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阶段性任务,积累了宝贵资料和经验。

  • 标签: 岷县、漳县地震 医学救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化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并对前臂皮瓣移植成活因素,修复器官形态及功能恢复进行分析。方法2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所导致的软组织缺损,以血管化前皮瓣进行修复并随访观察。果23例移植血管化前臂皮瓣成活22例,术后远期观察,皮瓣移植修复器官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3例出现血管危象,2例抢救成功,1例血管内发现有大量栓,予以摘除,修复成功率95.56%。结论血管化前臂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血管化前臂皮瓣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中图分类号R78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有四肢骨肿瘤的患者进行切除术后软组织修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微波灭活治疗的50例四肢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修复的患者,对其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专科护理,回顾性分析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患者的游离植皮、转移肌瓣及吻合血管皮瓣、肌皮瓣均完全成活,同时通过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患者心理情况较好,状态稳定。50例患者移植皮瓣均得到良好成活。结论针对四肢肿瘤切除后软组织修复患者,于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并对皮瓣移植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皮瓣移植的成活,为患者成功保肢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 标签: 四肢骨肿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和非癌组织的HBVcccDNA含量,探讨癌组织HBVcccDNA与Hcc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总HBVDNA和HBVcccDNA含量,分析2种组织中HBVcccDNA和总HBVDNA与癌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血清HBsAg阳性的癌组织较对应非癌组织总HBVDNA无显著性差异(4.33±1.1vs4.13±1.09,P=0.439),而癌组织HBVcccDNA水平显著升高(3.09±1.22vs2.62±0.97,P=0.039),HBVcccDNA所占比例也显著升高(70.09%vs62.33%,P=0.015);42例中有14例(33%)的癌组织HBVcccDNA几乎成为HBVDNA唯一存在形式;3例血清HBsAg阴性的HCC中均检测到了HBVcccDNA的存在,且HBVcccDNA比例均较高;癌组织和非癌组织HBVcccDNA与组织总HBVDNA均呈正相关(r=0.8244,P<0.001;r=0.8460,P<0.001);癌组织中HBVcccDNA定量和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HBVcccDNA水平和所占比例较非癌组织均升高,HBVcccDNA在肝细胞癌变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水平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 标签: 肝细胞癌,HBVcccDNA,HBVDNA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至2012年21例手指软组织缺损行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皮瓣全部存活,外形满意。21例术后均或随访6个月~1年。皮瓣色泽、厚度、质地基本与邻近皮肤相同,手指与手掌功能正常。结论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手术治疗
  • 简介: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519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给予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重组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我们医院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7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甲氨喋呤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益赛普进行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重组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RA 益赛普 柳氮磺吡啶 甲氨喋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5例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给予双单边外固定架治疗,使用Johne-Wruhs胫骨骨折评定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按Johne-Wruhs标准,治疗总优良率达88.57%(31/35),所有患者随访10-15个月,延长愈合2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21±0.54)月,外固定夹平均使用时间(6.87±0.81)月。结论双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损伤的疗效显著,促进是骨折愈合,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双单边外固定架 胫腓骨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逆行岛状皮瓣技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3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6例,对实验组病患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在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对比手术后病患表皮坏死、不良症状发生、愈合情况、皮瓣成活率、病患满意度、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一般资料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皮瓣修复前后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没有病患发生表皮坏死现象,对照组有1例发生表皮坏死现象,住院费用实验组比对照组少,但是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有1例病患发生淤紫现象,而对照组共有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淤紫以及肿胀等不良症状,实验组所有病患I期甲级愈合,对照组有2例延期II期愈合,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实验组住院天数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实验组病患满意度比对照组病患满意度达,并且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总体效果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的效果好,这种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相当具有研究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胫后逆行岛状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无张力疝修补术包括开放性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LIHR).LIHR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但是,和传统手术相比具有相同的复发率.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补片不固定技术),人们对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认识也日益加深.补片对其周围组织的侵蚀引起了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因此,本文对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对组织侵袭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组织器官 修补术后 术并发症 补片 侵蚀
  • 简介: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的膀胱各层组织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明确其在Ic致病中的意义。方法51例IC患者为实验组(男9例,女42例),27例非IC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O’Leafy.Sant、VAS评分和膀胱镜检,两组均行PGP9.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两组膀胱组织的神经纤维密度(NF—PN)分别为5.07±1.33/cm^2、3.82±1.18/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两组黏膜层、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NF-PN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2、0.019、0.016)。O’Leafy.Sant评分中的ICSI、ICPI与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NF-PN有关(P均〈0.05),而VAS评分与黏膜层、黏膜下层的NF—PN有关(P均〈0.01)。结论IC患者膀胱组织的黏膜层、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膀胱疼痛症状与黏膜层、黏膜下层的神经纤维增多有关,而尿频、尿急症状与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神经纤维增多有关,表明膀胱组织的神经纤维增多可能是IC的致病因素之一。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镜检 神经纤维密度 症状评分
  • 简介: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候选基因之一,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MTSS1蛋白的概况、表达与调控机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对MTSS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由于MTSS1蛋白一抗厂家的不同,研究者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MTSS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基因 肿瘤抑制
  • 简介:本研究通过检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新蝶吟(Npt)水平,探讨其在HLH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HLH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Npt水平及scD25水平。结果显示,HLH组诊断时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1)。HLH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01)。将治疗前后Npt水平与sCD25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前r=0.81,P〈0.05;治疗后r=0.65,P〈0.05);与此同时,治疗前Npt水平与血清铁蛋白亦有显著相关性(r=0.55,P〈0.05)。结论:血清Npt可能在HL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蝶呤 sCD25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分析立止血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行术前静脉注射立止血措施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术前常规静滴止血敏止血和复合皮移植术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修复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分别为(88.64±20.22)g、(118.23±42.23)s;对照组分别为(136.45±30.43)g、(153.46±55.52)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中,静脉注射立止血能有效减少患者创面的出血量,加快出血控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整形 立止血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复合皮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学发生机制。方法总结CFT患者13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组织学形态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来进行探讨。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增大的肿块,均为单发性肿块且手术切除后无复发。影像学结果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无包膜肿块(实质内散高密度的钙化灶现象),肿瘤直径范围1cm-15cm,肿瘤切面存在淡黄色斑点形状的钙化灶(有沙粒感)。免疫化学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内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仅有1例表达CD34),与炎性组织不同的是CFT组织中lgG和lgG4被显著性表达(lgG4+/lgG+>50%),而lgG1和lgG3表达的细胞比较少见。结论CFT患者肿块的病理学特征比较突出,该类肿瘤可能是lgG4硬化性疾病中一种新的独立实体。CFT发病的重要诱因是随炎性病变或者创伤。

  • 标签: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病理学特征,组织学
  •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患者接受连续6个周期的FOLFOX7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化疗,停药1个月后行肝部分切除术(研究组);26例患者未经化疗直接行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和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检验,重复测量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95±37)min和(190±4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10±75)ml,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的(348±44)ml(t=6.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d血清AST及ATJT值分别为(328±121)U/L和(330±120)U/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0±22)U/L和(168±26)U/L(t=13.4,12.8,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胛、AST、ALT、TBil和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1.4,1.3,0.4,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d血清AST及ALT值分别为(243±132)U/L和(253±147)U/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17)U/L和(99±16)U/L(t=12.5,12.0,P〈0.05)。研究组患者大体标本外观淤血、水肿者占71.8%(28/39),对照组患者无外观淤血、水肿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P〈0.05)。研究组患者肝窦状隙扩张伴肝细胞萎缩、坏死发生率达48.7%(19/39),对照组患者为15.4%(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P〈0.05)。结论FOLFOX7方案长期化疗在停药1个月后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化疗 组织学
  • 简介: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与牙骨质,牙周膜由含丰富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rtrix,ECM)组成,二者的附着是细胞行使功能的基础[1]。正畸牙移动是牙周膜受到应力的作用,诱发牙周组织改建,进而产生牙齿的位移。

  • 标签: 正畸力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牙周组织改建
  • 简介:目的观察原位注射新生大鼠肝细胞构建的工程化肝组织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学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制成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大鼠,肝脏原位多点注射工程化肝组织,3周后测定血清肝功能并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原位注射组大鼠肝功能较单纯假手术组大鼠有改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HE染色提示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肝脏原位多点注射新生大鼠肝细胞的工程化肝组织能改善大鼠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新生大鼠肝细胞 肝组织工程 肝纤维化 原位注射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2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问质转化(EMT)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切除的4l例胆管癌标本及10例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croRNA-21以及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microRNA-21与EMT的关系以及microRNA.21的表达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胆管癌组织中microRNA-21的阳性表达率为63%,高于癌旁组织的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324,P〈0.05);microRNA.2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和(或)脉管浸润密切相关(X2=6.365,0.552,11.896,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X2=0.322,0.588,0.510,0.256,P〉0.05)。E-cadherin与N-cadherin的表达分别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和(或)脉管浸润相关(X2=4.630,5.512;6.600,7.152,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X2=0.266,0.013,0.067,0.666,0.003;1.036,0.997,1.808,2.997,0.812,P〉0.05)。同一批胆管癌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与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73,0.614,P〈0.05)。术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croRNA-21低表达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高于microRNA-21高表达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9,4.376,P〈0.05)。结论microRNA-21在胆管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诱导EMT的发生来促进胆管癌的浸润和转移;microRNA-21可以反映患者的预�

  • 标签: 胆管肿瘤 MICRORNA-21 原位杂交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胃癌组织标本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2(EZH2)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用4%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后,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EZH2和STAT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患者预后关系。胃癌组织中EZH2、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用配对,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ZH2和STAT3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3.1%(49/67)和67.2%(45/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2.8%(22/67)和37.3%(25/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39,11.964,P〈0.05)。EZH2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X2=11.573,5.902,P〈0.05)。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x2=5.475,9.998,5.475,P〈0.05);EZH2和STAT3蛋白共同表达率(高表达和低表达合计49例)为73.1%(49/67),EZH2和STAT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97,P〈0.05)。EZH2和STAT3蛋白共同高表达率随TNM分期的增高而增高,EZH2和STAT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共同表达与临床TNM分期有关(X2=6.997,P〈0.05)。EZH2蛋白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ZH2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X2=7.386,P〈0.05)。STAT3蛋白低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STAT3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X2=12.253,P〈0.05)。EZH2和STAT3蛋白共同低表达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

  • 标签: 胃肿瘤 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2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