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微创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数据,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58例手术中单通道取石251例,双通道取石7例;一期穿刺取石成功196例,二期取石成功29例,三期取石成功4例,结石总清除率88.8%。留置造瘘管者平均6.8d拔管,平均住院时间12.5d。未置造瘘管者28例,该无管化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d。无胸膜、肝脏和肠管等损伤及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结论微创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安全、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理想方法。无管化能减轻痛苦、加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术 上尿路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术:无管化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gallbladderdrainage,PTGD)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为78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联合二期LC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术后2~3h腹痛减轻,体温24~48h降至正常,PTGD管平均留置13.5天,分别于6~48天后行LC。3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因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及相关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PTGD联合二期LC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应尽量避免急诊常规手术,宜先行PTGD,缓解炎症,以免发生胆囊穿孔,待二期择期行LC。

  • 标签: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闭合(EVLA)膝下及溃疡床周围浅静脉反流治疗继发性静脉性溃疡(SVU)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51例(54条患肢,72个溃疡面)SVU患者的临床资料,EVLA闭合膝下段及溃疡床周围浅静脉反流,保留膝上段大隐静脉,术后穿循序弹力袜(20~30mmHg)。术后记录溃疡愈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47(平均25)个月,术后半年、1年及2年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1.9%(57/72)、71.4%(45/63)和69.1%(37/55)。患肢肿胀和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6.9%(40/52)和90%(27/30),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SVU多由膝下段浅静脉反流所致,EVLA膝下段及溃疡床周围浅静脉反流纠正溃疡周围血流动力学紊乱治疗SVU安全有效。

  • 标签: 静脉性溃疡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腔内激光闭合术 浅静脉反流
  • 简介:目的探讨斜仰卧位肾镜取石治疗高龄高危肾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斜仰卧位肾镜取石治疗32例高龄高危肾结石患者资料。术前积极处理合并症,将手术风险降低至最低限度后行斜仰卧位。肾镜取石。结果本组32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2-75min,平均45min。住院时间平均8.6d,一期手术结石取尽26例,3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3例行二期手术取石,结石总取净率87.5%。中、术后无大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中未见肾盂输尿管穿孔,仅1例需术后输血,5例患者术后发热。结论斜仰卧位肾镜取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性等高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高危肾结石患者。

  • 标签: 肾结石 体位 经皮肾镜取石术 高龄高危
  • 简介:目的探讨。肾镜取石(PCNL)并发乳糜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收治的1例PCNL并发乳糜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女,64岁,因“左。肾盂。肾下盏结石”行“左侧微通道PCNL”,术后当天发现左肾造瘘管和尿管均引出乳白色尿液,尿乳糜尿试验(+++),左。肾造瘘管造影显示左。肾周丰富的淋巴管显影。通过逆行插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封堵器堵塞左输尿管上段,左肾造瘘管注入2%硝酸银溶液15ml,每次留置10min,共3次。结果术后左肾造瘘管引流尿液变清,尿乳糜尿试验(-),随访9个月未见乳糜尿复发。结论。肾镜取石并发乳糜尿较罕见,确诊依靠其临床表现、乳糜尿试验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低脂饮食、肾盂硬化剂灌注和肾蒂淋巴管结扎为其可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 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乳糜尿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肾镜取石治疗开放手术后的复发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到2010年5月45例开放手术后的复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展的86例初治肾结石患者的微创肾取石作对照研究。结果45例观察组患者单通道取石17例,双通道取石25例,三通道取石3例:结石总取净率86.7%;平均手术时间121±41min;平均住院时间8.2d。对照组采用单通道取石54例,二通道取石28例,三通道手术4例;手术时间113±47min,平均住院时间7.5d;结石清除率90.7%。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结石总取净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单通道取石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微创肾镜取石是治疗复发性肾结石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经皮 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复发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途径和后腹膜途径两种腹腔镜手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2001年12月至2009年2月我们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110例,其中34例采用腹腔途径,76例采用后腹膜途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肿瘤大小等指标无明显差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24h、中切除瘤体时及术后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110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0—250min,其中经腹腔途径160+30min(80~250min),后腹腔途径60+14min(30—180min),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06);中出血10—150ml,其中经腹腔途径组80+24ml(40~150ml),后腹膜途径组20+7ml(10~90ml),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2),所有患者均未输血。110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3~14d,其中经腹腔途径组7-2d,后腹膜途径组5-1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06,P=0.17)。两组患者术前24h、中切除瘤体时及术后24h血清TNF-α,IL-6,CRP和SAA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可靠的优点。后腹膜途径相对腹腔途径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瘤 经腹腔 经后腹膜腔
  • 简介: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镜下甲状腺手术常规中间入路手术路径显露喉返神经.达到预防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探讨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采取全乳晕入路镜下甲状腺中间入路的手术方法完成甲状腺手术154例,中共显露喉返神经205条。结果1例甲状腺癌手术和1例再次甲状腺手术后出现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分别于1、3个月后恢复,无永久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4~8d)。结论中间入路新手术路径使镜下甲状腺的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降低了甲状腺手术难度,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喉返神经显露方法。

  • 标签: 腔镜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手术路径
  • 简介:目的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下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动物模型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置管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置管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置管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置管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置管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股静脉管,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无菌敷料 穿刺点 尿毒症期 腹股沟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介入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应用12MHz高频超声观察桡动脉。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的-中膜厚度(IMT)。结果术后1天桡动脉前后壁IMT较术前均增厚(P均〈0.001),而术后1个月IMT值有所下降(P均〈0.001),但仍大于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IMT增厚者分别为44例(86.62%)、30例(57.69%);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局部管狭窄率〉15%者分别为8例(15.38%)、5例(9.62%);术后1天、1个月出现管闭塞者分别为5例(9.62%)、3例(5.78%);术后1例形成桡动脉假性动脉瘤,48h后闭合,形成前臂血肿。结论桡动脉介入对桡动脉有一定损伤,损伤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天最为明显,于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此时桡动脉-中膜仍较术前增厚。高频超声对显示桡动脉术后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血管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效果良好.目的:验证单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渗漏率为4.5%;其他椎体骨折发生率为9.1%.随访2年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骨水泥位偏左侧5例,位于中部9例,偏右侧8例,疼痛改善程度与骨水泥位置无相关性(P=0.192);治疗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5);注入骨水泥的量1~5mL,注入骨水泥量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无相关性.表明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的位置、注入量与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椎体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目测类比评分
  • 简介: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32例(43条患肢)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30例(40条患肢)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较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2±0.15,较术前(0.35±0.15)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间3~15个月,13例患者仍存在间歇性跛行,2例术后3个月对侧股浅动脉以远部位动脉狭窄闭塞,血管成形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他病例症状缓解。结论介入治疗下肢ASO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术 血管成形术
  • 简介:目的介绍自行设计的CT定位肾穿刺架结构、使用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应用CT定位肾穿刺架辅助操作的2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用CT定位肾穿刺架辅助操作的1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成功的穿刺次数、时间、并发症、穿刺成功后CT扫描穿刺针头与目标点重合偏离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20例,手术时间平均4.7min,无并发症.对照组1次、2次、3次、4次穿刺成功分别为2例、2例、6例和2例.手术时间平均12.4min,3例并发血尿.结论CT肾穿刺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穿刺深度精确、保证导引穿刺针到达穿刺目标、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特点,可作为CT定位肾手术的辅助器械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CT定位 经皮肾 穿刺导向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等。结果36例患者中,28例右侧桡动脉穿刺,8例左侧桡动脉穿刺;34例(34/36,94.44%)顺利完成全脑血管造影,2例(2/36,5.56%)未能完成造影,其中1例因血管解剖变异而终止造影,另1例因患者中躁动而终止造影,继而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但应注意操作技巧,避免发生并发症。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障碍 缺血 桡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6.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均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期的临床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膀胱肿瘤 电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 简介:<正>肾镜碎石(percutaneousnehrolithotomy,PCNL)手术后并发出血是PCNL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2],而并发副肾动脉(accessoryrenalarter-y,ARA)出血并需要手术或介入方法处理的情况则相对罕见,难以明确诊断,我们通过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1例PCNL术后副肾动脉反复出血的患者,并通过两次介入栓塞进行止血才成功,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56岁,因"左肾结石PCNL术后20天、血尿伴排尿困难5天"入院。患者20天前在当地医院行左侧PCNL,5天前突然出现血尿,伴大量血块、排尿困难。在当地行膀胱冲洗及膀胱血块

  • 标签: 肾动脉造影术 经皮肾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动脉出血 排尿困难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12例,其中桡动脉组77例,股动脉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中、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所需的指引导管数[(1.12±0.23)根vs.(1.08±0.34)根]、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42.34±1.23)minvs.(48.18±2.34)min]、中球囊数[(1.21±0.32)个vs.(1.18±0.25)个]、中支架的使用数[(1.15±0.37)个vs.(1.16±0.21)个]、造影剂用量[(98.32±8.51)mlvs.(95.45±7.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中桡动脉组发生皮下血肿伴局部皮肤水疱8例,比股动脉组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3例少(P〈0.05);桡动脉组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股动脉组在术后拔管压迫止血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桡动脉组有1例导尿,股动脉组6例术后行导尿;住院天数桡动脉组明显较股动脉组少[(7.45±0.61)dvs.(8.39±0.53)d,P〈0.05];住院期间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猝死1例,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术后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期间两组均无MACE以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结论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均有效、安全,但前者可以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导尿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急诊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肾镜取石(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87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血尿患者8例,外院PCNL术后出血转院5例。均为男性。年龄27—79岁,平均45.1岁。13例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时机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肾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肾动静脉瘘2例,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肾动静脉瘘者8例。13例患者栓塞15min后,复查肾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均完全栓塞。术后3d肉眼血尿均消失。13例患者栓塞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4.60个月,平均29个月,患者血肌酐、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正常,无再发出血,1例患者49个月后右肾结石复发。结论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中肾血管损伤致假性动脉瘤和(或)动静脉瘘。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出血 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