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低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纳入研究对象72例,均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自愿参与实验。本次研究将以对照实验形式开展,对72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一个小组继续使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则使用低温护理,命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首先评估了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GOS、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分别为(4.14±0.24)mPa·s、(5.97±0.24)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5.03±0.27)mPa·s、(7.34±0.27)mPa·s(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低温护理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预后,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亚低温护理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
  • 简介:总结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全身低温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期间维持目标体温的稳定,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心肺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加强全身皮肤护理及营养支持。经精心治疗和护理,16例患儿好转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4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纳入86例患者,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不同护理方式分两组(每组43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系统护理干预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护理模式对改善该疾病患者妊娠结局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系统护理繁育 亚临床甲减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低温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儿8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0名患儿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40名患儿则采用低温护理,分析不同的护理干预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总的护理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工作上,低温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中推广的一种护理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护理干预,低温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可以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首选护理方式。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用低温护理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重症颅脑外伤病人(n=6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0人,前者采取低温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从NIHSS评分上看,在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12.43±2.57)分,和对照组(17.95±3.14)分相比更低(P<0.05)。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的是3.33%,和对照组的20.0%相比更低(P<0.05)。从满意度上看,试验组的是96.67%,和对照组的76.67%相比更高(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用低温护理,神经功能恢复更加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神经功能 重症颅脑外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专科管理在脊柱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132例进行研究,在2020年后开始实施手术室专科管理,将2020年之前的66例分为管理实施前,2020年后的66例为管理实施后,比较实施管理前后的手术时长、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后的手术时长显著短于实施管理后(P

  • 标签: 手术室亚专科管理 脊柱外科手术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温护理在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时间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低温护理,观察两组的预后效果和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采用低温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继发性损伤,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率,进而保障患者有更良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亚低温护理 预后效果 NIHS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适宜的复温速率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1例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温速率分别控制为〈0.05%/h、0.05-0.09%/h和0.10~0.25℃/h。收集复温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格拉斯哥评分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复温达36.5℃时,复温速率〉O.10%/h组患者的颅内压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生命体征及检验结果、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复温速率应控制于0.10℃/h以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复温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低温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采用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给予干预组精细化护理,给予对比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对比可见,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呈P<0.05。结论:给予心跳呼吸骤停实施低温治疗中的患者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推动其病情的恢复,可在治疗护理中实施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心跳呼吸骤停 亚低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使用头部低温治疗的方法是否有良好积极的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一共是有20个实验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参考组有10人,按照临床上常规的方法进行监测和护理;另一组是实验组有10人,在常规监测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病儿童头部进行低温处理进行治疗。在患病的72h内对两组进行进行各项身体指标的监测与护理,并对比治疗情况。结果 根据对比72h内的各项指标,其中实验组患病儿童的心率指数相较参考组来说有较好的恢复情况且差异明显(P<0.05);而其他指标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时,加入头部低温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新生儿保护脑部功能,还能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在患病后72h之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头部 亚低温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疾病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理需要紧跟外科学科的发展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仅仅依靠原有的传帮带的带教方法远远不够,怎样让新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专科化的知识,必须要将专科手术配合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护士进行同质化培训和考核,促进护士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更好的进行手术配合,满足专科化培训的要求。

  • 标签: 培训 护理常规 亚专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低温治疗的护理要点以及干预效果。方法:对此次入组样本均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共计40例,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比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低温护理对改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重症颅脑外伤 护理要点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探究低温护理措施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的治疗效果。目的:方法:将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的90例重症颅脑外伤病患作为本次护理实施方案研究对象,医务人员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护理对照组,分别进行低温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与护理对照组患者相比,护理干预组的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更好,病情恢复效果极佳(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低温护理作为主要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颅内压,有利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恢复。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重症 颅脑外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6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选取时间:2022.1~2023.6;随机分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低温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预后效果(GO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GO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GOS评分上升更快(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低温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速康复进程。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颅脑外伤的护理上,分析低温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74例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神经外科接受医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以随机法划分别37例的两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低温护理(观察组),评测护理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情况还有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的全血黏度高切与全血黏度低切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81%)较对照组(29.73%)更低,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30%)较对照组(81.08%)更高,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展低温护理,能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控制并发症,改善临床体验,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新生儿脑的缺氧损害而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一种疾病,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并可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等。近年来,由于产科监护技术的进展,其发病率远超过产伤性颅内出血,成为围生期足月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如何有效治疗HIE,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瑞典的Miller和Westin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低温治疗窒息的概念,即窒息时通过迅速降温可使机体在缺氧情况下重建氧的供需平衡,以提高存活率、减少神经后遗症。由于Silverman等1958年报道低温可增加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以及后来研究证明寒冷损伤确有不良影响,于是对低温的研究趋于停止。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头部亚低温疗法 有效治疗 围生期窒息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神经后遗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护理体会。方法 在 1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低温治疗期间,做好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护及胃肠道护理等措施。结果 本研究中 24小时内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 5例,其中出血量较多的有 3例;在低温治疗第一天内胃潴留的有 16例,其中胃潴留量较多的有 12例;第三天内胃潴留的有 15例,其中胃潴留量较多的有 13例,置入空肠营养管的有 4例;在低温治疗四天内通便(包括自解和灌肠)的有 8例。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温治疗中,规范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对于患者长期生存有显著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胃肠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70例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22例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吸入氧化氮(NO)的护理经验。[方法]规范NO吸入前的准备,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病情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监测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浓度和高铁血红蛋白的监测,预防毒副反应的发生。[结果]22例病人吸入一氧化氮后氧合指数和肺的顺应性明显提高,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5.5d,未发生毒副作用。[结论]正南应用NO吸入治疗技术,可提高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抢救存活率。

  • 标签: 体外循环 一氧化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