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专升本择业效能感与专业认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高校专升本护生中,共选取100名。以大学生职业抉择问卷、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以及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评估其择业效能感以及专业认同度,分析上述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和专业认同度、择业效能感评分情况。结果:以上护生的专业认同度总均分为(3.86±0.64)分,职业决策困难总均分为(2.79±0.58)分,择业效能感总均分为(3.24±0.39)分;无临床实习经验护生、实习不满意护生、未从招聘中获得就业信息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明显高于有临床实习经验、实习满意以及招聘中获得就业信息的护生,P<0.05。结论:护理专升本学生有中等水平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存在,其择业效能感和专业认同程度亦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可以通过建设并且完善护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护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和择业自信提升,改善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

  • 标签: 护理 专升本 专业认同 择业效能感 职业决策困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1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向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一般情况、职业认同感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结果 160名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量表的 PIS总分为( 97.16±12.93)分,得分率为 64.50%,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度为 65.00%。结论 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度有待提高,临床可继续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实施。

  • 标签: [ ] 护理人员 职业认同感 职业发展规划
  • 简介:目的探讨病人对眼球摘除术心理认同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84例符合条件的行眼球摘除术的病人,采取问卷及面对面交谈法,了解病人对眼球摘除术的心理认同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评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并对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心理认同状况的病人个性类型不同。病人术前不同程度的SAS、SDS对眼球摘除术的心理认同不同,且SAS、SDS程度越重,病人越不能认同手术。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眼球摘除病人的心理认同状况有影响。结论对眼球摘除病人进行护理时,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护理,以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眼球摘除 心理认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的效果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12名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躯体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以及社会支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CL-90症状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提升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推荐在抑郁症患者治疗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 SCL-90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提升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和专业认同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将404名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对照组(n=19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n=214)导入回忆成功经验、课前1min形体训练、学长归来演讲和专业思想教育,干预1学期。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和精神压力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后,两组学生自我效能感、专业认同和精神压力得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未支持研究假设,提示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专业认同的艰巨性及学校单一教育的局限性。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自我效能感 专业认同 干预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对男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选取80名男护士通过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对其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干预前后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职业认同感量表对其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男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男护士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能够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认同感。

  • 标签: 男护士 员工援助计划 职业价值观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授权管理,并分析其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以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8名。2019年8月前,仍实施常规急诊室护理管理,2019年8月后,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授权管理。将急诊人员进行分组、分层管理 。对比授权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职业认同感以及综合能力。结果:实施授权管理后,急诊科护理人员MBI量表评分明显下降,职业认同感量表、综合能力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授权管理可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提高其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职业倦怠 职业认同感 授权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士职业认同与认知灵活性、职业生涯韧性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共608名,根据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认知灵活性量表、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韧性量表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确定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护士职业认同平均106.44±13.61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护士职业认同与认知灵活性呈正相关(r=0.516,P

  • 标签: 护士 职业认同 认知灵活性 职业生涯韧性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提升科研能力认同情况,以发现护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为提高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寻求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8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有关撰写毕业论文提升科研能力的调查。结果80.9%的学生认同开展毕业论文撰写可以提高护理科研能力和科研兴趣,64.7%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结论今后应从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兴趣;严格选拔科研带教教师、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科研带教能力;调整毕业论文的准备及撰写时间,从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入手,深化学生对毕业论文提升科研能力的认知,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 标签: 科研能力 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生
  • 简介:护士对其职业的认同感直接影响着护士的情绪工作能力,提高护士的情绪工作能力是改善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护理人员缺乏职业认同感将会导致工作懈怠、工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而且依赖于护理管理者的水平[2]。护士长作为护士的第一管理者,把护士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管理中,在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选择我院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265名,实施“护士第一位”的管理理念,提高了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护士素养。

  • 标签: 护理管理 职业认同感 工作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生职业认同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临床实习压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以及中文版护生压力指数量表(SNSI-CHI)对 421 名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临床实习压力水平进行调查,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分析护生职业认同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临床实习压力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421 名护生职业认同问卷总分为(46.45±4.51)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DMSE )总分为(140.17 ±21.25)分、中文版护生压力指数(SNSI-CHI) 总分为(63.11±17.99)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护生职业认同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临床实习压力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护生学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既往是否参加过实习是临床实习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护生临床实习压力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改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能够有效降低其压力水平。

  • 标签: 职业认同感 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感 压力水平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湖州市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契约、前瞻性人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护士心理契约量表和前瞻性人格量表对湖州市3所市级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为(3.34±0.51)分,心理契约得分为(3.62±0.35)分,前瞻性人格得分为(3.33±0.59)分;职称、用工性质、工作年限、组织支持和前瞻性人格是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组织支持和工作支持,并重视护士前瞻性人格的培养,共同改善和提高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 标签: 护士 职业认同感 心理契约 前瞻性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对医养结合机构照护者职业认同感与离职意愿间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021年6月-12月本医养结合机构30名照护者纳入研究A组,该阶段以常规护理管理法进行工作指导与干预。将2022年1月-6月本医养结合机构30名照护者纳入研究B组,该阶段以在护理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并将两个时间段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照护者职业认同感与离职意愿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医养结合机构照护者职业认同感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B组均较A组更高,离职意愿评分B组较A组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渗透到医养结合机构照护者的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助于提升照护者职业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减少离职意愿,对医养结合机构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意义,值得被进一步重视及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医养结合机构 照护者 职业认同感 离职意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自我角色认同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06月-2022年0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自我角色认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及生活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各维度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角色认同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我角色认同干预 社会功能 生活满意度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民族地区,其发病率较高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本研究旨在探讨民族地区脑卒中健康教育策略,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双语思维导图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族地区居民的脑卒中预防意识和能力,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为民族地区脑卒中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实践经验。

  • 标签: 民族地区脑卒中 健康教育策略 实施效果评估
  • 简介: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实习护生在从学校学生到实习护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常会面临许多困惑、挫折和压力。新疆少数民族护生受语言及文化背景的影响,这种压力体验更加深刻,而反思日记则是通过让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以日记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反思。鉴此,笔者自2007年要求少数民族护理大专生从临床实习开始,

  • 标签: 实习护生 少数民族 日记 临床实践 护理大专生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膝痹患者民族药封包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位老年KO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50例。对照组采取民族封包治疗,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痹患者民族药封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膝痹患者 民族药封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护士接受规范化护理培训联合个体化支持对护士的自我认同感以及职业压力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院内接受培训的新护士内随机选择40例,依据培训方式进行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内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内整体均接受规范化护理培训,实验组内整体实施规范化护理培训联合个体化支持,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职业认同感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职业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时采取规范化护理培训联合个体化支持,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自我认同感,降低职业压力。

  • 标签: 规范化护理培训 个体化支持 新护士 职业自我认同感 职业压力
  • 简介: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启动,本院作为省级示范医院之一,按照《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存在人力不足,护理人员及患者不理解等问题,现就本院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创优护理活动的开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病房 基础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少数民族驾驶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个地州的486名少数民族公交车及出租车驾驶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前后对驾驶员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培训后驾驶员理论(11.07分±5.14分)、技能成绩(74.54分±11.54分)均高于培训前理论(4.02分±4.38分)、技能成绩(17.86分±15.84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龄、学历驾驶员培训后心肺复苏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驾驶员对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培训过程中应积极克服语言障碍,鼓励具备维汉双语技能的驾驶员协助进行翻译及解释,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少数民族 驾驶员 心肺复苏 知识 操作技能 院前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