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大系列及设正常人对照的研究方法,区别常用降压药治疗后真正的不良反应抑或高血压本身的症状.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并行研究,1026例患者分为A组(卡托普利),B组(氨酰心安),C组(尼群地平),D组(卡+氨),E组(氨+尼),F组(尼+卡).观察药物降压效果、副作用、生活质量,观察期6个月.以正常人4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联合用药降压较单用效果更好,心率更稳定,撤药率更低.患者80%以上用药前存在各种症状,药后1/2以上症状消失.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症状者达74.4%,最多达12种症状,均非药物所致.有88.6%患者用药后出现新症状,药物不良反应仅指此类症状,药前性功能障碍男、女分别达76%、79.5%,药后为52.7%及67.0%.结论药物副作用及生活质量影响是选用药物的重要依据,并可影响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目前尚无只有疗效而无不良反应的降压药物,熟悉其不良反应,采取最低有效剂量方为上策.

  • 标签: 随机双盲 高血压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对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预后价值的意义.方法:测定65例AMI患者的血清CRP含量,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CRP≥8mg/L的AMI患者其心力衰竭(17.24%),心律失常(20.69%),心脏事件发生率(40.83%)明显高于CRP<8mg/L的13.89%,5.56%,5.56%(P<0.01).结论:血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基础心率、基础收缩压及基础舒张压对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7年4月因晕厥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且直立倾斜试验检查阳性患者761例,分为基础试验阳性者141例与激发试验阳性者620例,分析2种试验的阳性反应发生时间与性别、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基础试验中,与年龄≤30岁患者相比,年龄≥60岁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26.48±7.70)minvs(19.50±9.66)min,P〈0.05];与男性比较,女性阳性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2±9.94)minvs(21.32±9.54)min,P=0.023];男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随年龄增大呈逐渐延长的趋势,与年龄≤30岁、31~59岁男性患者相比,年龄≥60岁男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随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先延长后缩短,与年龄≤30岁、≥60岁女性患者比较,31~59岁女性患者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有所延长,但三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激发试验中,与女性比较,男性阳性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0)minvs6(5,9)min,P=0.007]。结论在基础试验阳性患者中,女性阳性反应发生时间较男性延迟,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反应发生时间逐渐延迟。而在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中,仅发现男性患者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比女性延迟,与其他因素无关。

  • 标签: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意识丧失 低血压 直立性 倾斜台试验
  • 简介:研究表明,炎性机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其中,炎性反应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tymorphisms,SNP)遗传标记的出现,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缺血 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72例。根据CAG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CHD组(n=225例)和对照组(n=247例)。所有患者在CAG前空腹行血液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CH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PV和hsCRP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CY(OR=1.027,95%CI:1.007—1.046,P=0.007)、MPV(OR=2.024,95%CI:1.597~2.565,P〈0.001)和hs—CRP(OR=1.079,95%CI:1.044~1.115,P〈0.001)是CHD的危险因素。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11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4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2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浓度、血压、血糖、血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各种生化指标,详细记录个人史、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并分析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hs-CRP与年龄、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内皮素、白细胞计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内皮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糖、血液黏稠度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hs-CRP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其危险因素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因此,在脑梗死的防治中,干预hs-CRP的水平可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4月于石家庄市第-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48例,年龄50~78岁,平均(62.11±3.49)岁.存在焦虑抑郁纳入研究组(n=41),不存在焦虑抑郁纳入对照组(n=58).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测定焦虑抑郁水平,包括HADS总表(HADS-t)、焦虑亚量表(HADS-a)和抑郁亚量表(HADS-d).检测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脂氧素A4(LXA4)、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以及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研究组患者HADS-t、HADS-a及HADS-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MPO、LXA4、CRP、IL-8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MD和N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血清MPO、LXA4、CRP、IL-8、TNF-α及sVCAM-1水平与HADS-t、HADS-a及HADS-d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而FMD、NMD与HADS-t、HADS-a及HADS-d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合并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严重,且炎症因子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呈正相关,血管内皮功能与焦虑抑郁水平呈负相关.

  • 标签: 不良情绪 冠心病 炎症反应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运动试验阳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54例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入院行运动平板试验,并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54例冠心病患者中运动试验阳性21例,阴性33例。运动试验阳性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运动试验阴性组[(4.7±1.4)mg/L:(3.1±1.5)mg/L,P〈0.001],血清CRP浓度较高[(4.7±1.4)mg/L]的患者运动试验的阳性率较CRP浓度较低[(3.1±1.5)mg/L]者显著升高(77%:2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浓度与运动试验诱发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门诊体检人群17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56)、高血压前期组(n=66)、高血压组(n=54)三组,检测受试者血UA、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UA、CRP对血压的影响。结果①三组间TC、TG、LDL-C、HDL-C、BMI及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高血压前期组血U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同时低于高血压组(P〈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CRP分别与SBP、DBP呈独立相关(P〈0.05~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已有血UA、CRP水平的升高,血UA、CRP与血压独立相关。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尿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对照组、参附治疗组,采用琥珀酰胆碱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复苏后6h取标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呼吸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CPR)后6h血清TNF-α、IL-1β、血浆可溶性ICAM-1和MDA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但参附治疗组较常规对照组低。结论大鼠CPR后早期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参附注射液能减轻CPR后全身性炎症反应

  • 标签: 心肺复苏 全身性炎症反应 参附注射液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特征。方法选取高邮中医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应用ACEI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2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69例,年龄18~75岁,平均(52.5±4.9)岁。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30岁和30~39岁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卡托普利致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77.91%;其次为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分别为8.74%、7.04%;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致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分别为2.91%、1.46%、1.46%和0.49%。ACEI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咽部不适为主,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占65.05%;7.77%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炎症、溃疡等;7.77%累及泌尿生殖系统,有尿频、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另外还有7.04%累及心血管系统,4.85%累及血液系统,4.85%累及消化系统,2.18%累及关节肌肉。412例患者中,26例在用药当天即出现不良反应,占6.31%,386例在用药第2d后出现不良反应,占93.69%,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为(16.9±10.4)d。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其中30例患者复用药物后再次发生相同不良反应。结论应用ACEI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多数需对症治疗或停药才可消失,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内科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5例,非冠心病组为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血清雌二醇有无差异,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28±3.95)mg/L比(1.78±1.28)mg/L,P〈0.05]。②冠心病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80.46±12.39)pmol/L比(113.62±16.87)pmol/L,P〈0.05]。③绝经后女性冠心病血清hs~CRP水平与血脂及雌二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s~CRP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绝经后 冠心病 血清雌二醇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再通以及4周内患者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将43例患者分为血管再通组(32例)和血管未通组(11例),将溶栓后1周内不同时间血清CRP水平变化与梗死血管再通关系、梗死后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即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心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血清CRP水平升高后持续下降者显示较持续升高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71.9%和3.1%(P<0.01);(2)前者4周内梗死后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后者明显减少,其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8.3%和62.5%(P<0.01).结论AMI溶栓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在预测溶栓后再通和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预后 血管再通
  • 简介: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5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被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mg/d),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20例),疗程均为8周。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在治疗前、后测定CRP浓度,观察比索洛尔对心绞痛的疗效及对CRP的影响。结果:比索洛尔缓解心绞痛有效率达86.66%,心电图ST-T段改善率76.66%。血浆CRP水平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CRP浓度。

  • 标签: 比索洛尔 老年人 心绞痛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schemic,ACI)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海拔(3400m)ACI患者40例(高海拔ACI组)、中度海拔(2260m)ACI患者48例(中度海拔ACI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的IL-1β、IL-2、IL-6和IL-8和TNF-α的水平.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高海拔对照组(30例)和中度海拔对照组(40例).结果不同海拔地区ACI组TNF-a、IL-1β、sICAM-1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各对照组;高海拔ACI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比较,高海拔ACI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除高海拔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中度海拔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IL-2在4组间变化不大.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IL-1β和IL-6呈正相关(γ=0564,P<0.01),而与IL-2和IL-8无相关性.结论在高原AC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由TNF-α、IL-1β、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sICAM-1参与脑缺血的发病过程.随着海拔增高及慢性缺氧加重,炎性反应增强,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的倾向.

  • 标签: 脑梗塞 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高海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效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6例)和存活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d、3d、5d、转出或死亡前最后1次患者CRP和PCT水平。结果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CRP和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3d、5d、最后1次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所以临床联合检测CRP、PCT水平对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与心室重构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3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病例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Ⅱ级组(n=47)、NYHAⅢ级组(n=41)、NYHAⅣ级组(n=35),并于同期随机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40)。采用酶循环法测定各组血清TBA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重构参数包括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S)、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研究TBA与心室重构参数及炎症因子指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TB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越高,血清TBA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室重构参数LVPWT、PWD、PWS、IVSS、LVMI大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越高,心室重构参数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NYHA分级增加,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表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TBA水平与心室重构参数LVPWT、PWD、PWS、IVSS、LVMI呈正相关性(r=0.243~0.392,P<0.05),也与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394~0.42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清TBA异常升高,且与心室重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早期检测TBA或可辅助临床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总胆汁酸 心室重构 炎症反应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方法:选择51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非冠心病组)和1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ACS组)。测定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及ACS组冠脉介入治疗前后ADM和hsCRP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造影/介入治疗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CS组ADM[(28.7±1.6)pg/ml比(36.7±2.5)pg/ml]和hsCRP[(4.74±3.21)mg/L比(27.65±11.7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冠脉介入前比较,ACS组在冠脉介入后ADM[(36.7±2.5)pg/ml比(47.1±5.3)pg/ml]和hsCRP[(27.65±11.76)mg/L比(39.53±4.83)mg/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且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非冠心病组在冠脉造影前后ADM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测定肾上腺髓质素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 标签: 肾上腺髓质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强负荷训练者心肌损伤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大学体育系2014年9月入学男性新生136名,年龄17~20(18.2±1.4)岁。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每组各68例。A组在接受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共两周;B组训练前不实施任何干预。然后按设计要求于晨起后空腹越野跑5km,时间控制在25~30min。分别抽取静脉血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次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训练后即刻较训练前两组BNP、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训练后次日较训练前血清CK、CK-MB、cTnI、BNP和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训练后次日CK[(226.30±70.10)U/Lvs.(199.40±32.80)U/L]、CKMB[(31.50±10.90)U/Lvs.(21.20±6.20)U/L]、cTnI[(0.104±0.033)μg/Lvs.(0.076±0.042)μg/L]、BNP[(102.44±42.36)μg/Lvs.(88.15±27.28)μg/L]和CRP[(6.13±2.76)μg/Lvs.(3.33±1.57)μg/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能够减轻强负荷训练的心肌损伤。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肌酸激酶同工酶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B型脑钠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3例冠心病及10例健康人进行C反应蛋白及凝血因子Ⅶ活性的测定.结果在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分别为(029±017)mg/L、(228±131)mg/L和(497±233)mg/L,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FⅦc分别为(7773±1229)%、(9028±1614)%和(12466±2653)%,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Ⅶc未显示有显著差别(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RP及FⅦc水平的增高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发展过程.

  • 标签: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凝血因子Ⅶ活性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