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氯吡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SA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氯吡雷加丹红注射液为A组)64例,对照组(阿司匹林为B组)46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隔、心电图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及镇痛剂使用情况。结果A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SA疗效明显优于单于用阿司匹林。

  • 标签: 氯吡格雷 丹红注射液 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芬太尼(remifentanil,RF)是新型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因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而具有起效快、清除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于临床持续静脉输注。无论输注时间长短,其血浆浓度惯连敏感半时值(context-sensitivehalftime)均为3~5min,因而临床麻醉中持续输注芬太尼用于减少手术刺激,

  • 标签: 用药剂量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麻醉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常规治疗加舒伐他汀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抽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DC。检测DC表型(CD86)、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DC吞噬功能和凋亡细胞数、MLR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患者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经D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致炎症细胞因子(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a)增多,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0)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舒伐他汀前CD86的表达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相关(r=0.63,P〈0.01);舒伐他汀抑制DC功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血hs-CRP水平;且CD86与hs—CRP水平正相关(r=O.59,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C功能亢进,舒伐他汀抑制斑块炎症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DC的功能。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树突状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氯吡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和氯吡雷抵抗(CR)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观察CR患者在药物剂量增加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选择156例ACS患者,分为老年组(116例)和非老年组(40例),所有患者给予口服氯吡雷75mg/d,治疗7天后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选取血小板聚集率变化≤10%的CR患者,1次给予氯吡雷300mg口服,观察24h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氯吡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38例患者发生CR,糖尿病患者发生CR比例较高,占43.3%,将药物剂量增加至300mg后,有21例CR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结论服用氯吡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老年人CR发生率为23.3%,CR与糖尿病和药物剂量有关,与年龄无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吡雷阿司匹林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雷阿司匹林联合疗法,对比两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只有1例偏瘫患者,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25.00%,除了偏瘫症状外,还有语言功能障碍、四肢麻木以及单肢无力等其他临床症状,两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氯吡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可以明显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梗死不良临床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尤其是支架置入的人群中,氯吡雷与他汀类药物经常是同时服用的。两种药物主要是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3A4来激活和消除,两药之间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一直存在争议。加拿大学者Saw等研究证实,两药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氯吡格雷 P450同工酶 动脉粥样硬化 CYP3A4 加拿大学者
  • 简介:缺血性卒中的复发常造成患者的残疾。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Sacco等对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双嘧达莫(ASA-ERDP)与氯吡雷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在这项为2×2析因设计的双因素的双盲试验中,将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25mg/次联合缓释双嘧达莫200mg/次,2次/d;另一组患者服用氯吡雷75mg/d。主要评价指标为首次卒中复发,次要评价指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事件引发的死亡。先进行非劣性的序贯统计检验(临界值为1.075),随后进行优越性检验。他们对20332例患者进行了平均2.5年的随访:ASA-ERDP治疗组的916例(9.0%)与氯吡雷治疗组的898例(8.8%)出现卒中复发(OR:1.01;95%CI:0.92~1.11);每组各有1333例(13.1%)发生次要评价指标的事件(ASA-ERDP的OR:0.99;95%CI:0.92~1.07)。发生主要出血事件(OR:1.15;95%CI:1.00~1.32),其中包括颅内出血(OR:1.42;95%CI:1.11~1.83)的患者,ASA-ERDP治疗组为419例(4.1%),氯吡...

  • 标签: 卒中比较 双嘧达莫氯 吡格雷
  • 简介:目的对氯吡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期选取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该组患者氯吡雷与阿司匹林相联合的方式治疗,并将该组所记录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哪种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和安全。结果经一段周期的药物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分别为(6.63±1.25)s、(1.52±0.4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34±7.13)s、(5.63±1.21)次,且治疗组中共有17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的标准,总治疗有效率达94.44%,而对照组中共有14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的标准,总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上采用氯吡雷与阿司匹林相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可减轻患者在临床上承受心绞痛的痛苦度,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可将这两种药物联合的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再发卒中是缺血卒中患者生命中非常严重的血管事件、是残疾的常见原因。已有多个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预防非心源栓塞性卒中的效果。“阿司匹林加缓释双嘧达莫与氯吡雷预防再发卒中对比研究”观察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加缓释双嘧达莫(ASA+ERDP)与氯吡雷(clopidogrel)预防再发卒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卒中患者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 预防 缓释
  • 简介:舒伐他汀钙是全新合成的羟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HMC—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外临床研究表明,舒伐他汀组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本研究主要研究舒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高血脂患者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目的探讨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伐他汀及曲美他嗪.观察两组临床心功能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脑钠肽(BNP)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评级、超声心动图、BNP等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舒伐他汀及曲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瑞舒伐他汀 曲美他嗪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雷抵抗现象的发生情况。方法在54例症状性的颈动脉(25例)、椎动脉(19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以及基底动脉(2例)狭窄的患者中,有39例行择期支架置入术。采用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和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分别测定已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0d,以及随后加服氯吡雷(75mg/d)≥5d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标准为单用阿司匹林时,以500μg/ml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和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氯吡雷抵抗标准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雷前、后,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值≤10%。结果54例患者中,有9例(16.7%)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2例(22.2%)存在氯吡雷抵抗,1例(1.8%)存在阿司匹林和氯吡雷双抵抗。9例阿司匹林抵抗者加用氯吡雷后有5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率降至〈20%,有8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聚集率降至〈70%。1例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为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结论症状性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阿司匹林或氯吡雷抵抗现象,氯吡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克服了部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支架置入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药性
  • 简介:氯吡雷具有选择性拮抗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抗栓作用,单独使用即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目前研究认为,各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所有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均应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雷联合治疗,且后者应于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年。在心血管获益的同时,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舒伐他汀与原研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予以国产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原研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hlipoproteinc,LDL_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能降低心绞痛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舒伐伐他汀与原研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降血脂及心脏保护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 标签: 国产 原研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给予舒伐他汀的患者作为治疗组,未给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舒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肾功能.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 简介:2003年,Lau等研究指出经细胞色素(CYP)3A4途径代谢的他汀竞争性抑制氯吡雷在体内的激活并降低其抗血小板活性,紧随其后至今大量有关他汀与氯吡雷相互作用的研究,但结论不一。但他汀与氯吡雷在治疗冠心病,特别是ACS患者中经常联用。最新指南指出对于无禁忌症的STEMI患者入院后应尽早开始强化他汀药物治疗,需阿司匹林与氯吡雷双抗血小板。本文就不同代谢途径他汀药物对氯吡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氯吡格雷 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 CYP3A4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列酮(P10)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6只,随机选20只分为对照组和P10组,每组10只;另26只通过果糖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后,分为IR组和1R+P10组,每组13只,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质Tau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KB)、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B)及GSK-3G位点中Ser9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皮质Tall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磷酸化P1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P10能显著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磷酸化P1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p的水平(P〈0.05,P〈0.01);各组GSK-3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通过抑制P1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激活,促进GSK-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重要原因;P10可能通过降低GSK-3β活性进而抑制Tall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 标签: 胰岛素 TAU蛋白质类 蛋白激酶类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原纤维缠结
  • 简介: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氯吡雷对免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10只)、氯吡雷组(10只)和阿托伐他汀组(10只)。检测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髂动脉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吡雷组血清hs-CRP浓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髂动脉PD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氯吡雷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吡雷减轻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机制与降低动脉炎症反应,抑制PD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血管内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伐他汀(可定)能否更有效地减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方法将拟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280例,通过使用数字表随机分为舒伐他汀组(n=142例)和对照组(n=1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控制血压、血糖及水化等治疗,未服用舒伐他汀及其他调脂药,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使用对比剂前3天加用舒伐他汀10mg每晚比较两组患者CIN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生对比剂肾病16例(5.71%),其中对照组13例(9.42%),舒伐他汀组3例(2.11%),两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对比剂引发的急性肾损伤,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对比剂肾病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奥扎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雷及低分子肝素、血塞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率71.3%,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 标签: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 低分子肝素 急性脑梗塞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