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胸导心电图变化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受检者血压并作心电图检查,在胸导与血压之间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胸导V1S、V3S、V5R与收缩期血压相关(P〈0.01),与舒张期血压不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胸导V1S、V3S、V5R的变化与收缩期血压增高有关。

  • 标签: 血压 心电图 胸导联
  • 简介:目的评价12导同步Holter(简称DCG)诊断缺血型ST段改变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2倒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CAG)、12导Holter检查的住院者,统计其CAG结果和DCG栓查结果中各导缺血型ST段改变。结果①22例中,3例CAG未见异常DCG存在缺血型ST—T改变(占13.64%);1例CAG异常DCG未发生心肌缺血(占4.55%);②DCG示各导缺血型ST段改变的发生率,以V6导最高,占86.36%(19/22);其次为V6导,aVL导未发生;③DCG示ST段下降程度最重的是V6导(-37mm),其次为V5导(-32.3mm)。结论DCG无创、费用低,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技术。

  • 标签: 12导联Hoher 冠状动脉造影 缺血型ST段
  • 简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共约占PSVT85%以上,鉴别两种心动过速对于确定射频消融部位有着重要的作用,而STaVR段在分析PSVT心电图时常常被忽略,我们通过对STaVR段抬高探讨其对AVRT与AVNRT的鉴别作用,以及测量STaVR段及STⅡ、Ⅲ、aVF段改变情况,对旁道初步定位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AVR导联ST段抬高 旁道定位 PSVT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鉴别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简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时常伴胸前导ST段下移,其短暂或持续性ST段下移的发生临床较多见。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5例急性Q波型下壁MI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35例为1996年5月~1998年8月

  • 标签: 心肌梗塞 胸前导联ST段 下移
  • 简介:目的探讨脂素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6例。根据脂素水平分为低脂素组与高脂素两组,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低脂素组在入院即刻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高脂素组(P〈0.05)。高脂素组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明显小于低脂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低脂素组MACE发生率高于高脂素组(P〈0.05)。结论脂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脂联素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对窦性早搏二律、3∶2文氏型窦房阻滞及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导致的长短二律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在漳州市医院心电图室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6例确诊为窦性心律失常二律的患者,采用Lorenz散点图与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及计算机作图。结果对窦性早搏二律、3∶2文氏型窦房阻滞及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所致长短二律的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依靠常规心电图,而应结合Lorenz散点图、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才能对这三者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结论利用心电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对窦性心律失常二律现象进行鉴别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并降低漏诊率。

  • 标签: 心电图学 心电散点图 窦性早搏 文氏型窦房阻滞 窦性心律失常 二联律
  • 简介:的探讨胎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胸腹胎产前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产前超声筛查出的对称性胸腹胎5例,行胎JLs.维超声心动图(2DE)及胎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RT-3DE选择3Dcropping、xPlane任意平面成像及3D-Beats模式,多切面、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胎儿心脏。结果5例对称性胸腹胎均有2个心包,2套心血管系统,其中一个心脏结构正常,另一个为单流入型单心室合并单心房或其他类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检测多无异常。结论对称性胸腹胎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具有特征性,胎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是联体双胎产前超声诊断的良好补充。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三维 产前超声检查 双胎 联体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下壁急性心梗(AMI)时侧壁、下壁导ST段压低,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别价值。方法将24例下壁AMI早期ECG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下壁AMI62.5%RCA阻塞,25%LCX阻塞,②STI、aVL下降≥0.1mV诊断RCA的敏感性93.3%,特异性83.4%。STaVL↓>STI↓诊断RCA阻塞敏感性73.3%,特异性100%;STⅢ↑>STⅡ↑诊断RCA阻塞敏感性86.7%,特异性83.4%;STⅡ↑>STⅢ↑诊断LCX阻塞敏感性66.7%,特异性100%。

  • 标签: 下壁急性心梗 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 ST段改变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年龄对婴儿法洛四症(tetralogyofFallot,TOF)早期根治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43例行手术治疗的小于12个月的TOF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月龄分为两组:A组19例,年龄(3.2±1.4)个月;B组24例,年龄(7.7±1.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各项观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没有手术死亡患儿;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59.3±47.1)h眠(26.3±23.8)h,P〈0.05]和重症监护时间[(109.8±60.8)h眠(70.5±41.6)h,P〈0.05]比B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强心药指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组患儿随访(12.5±3.5)个月,无晚期死亡,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反流,无残余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例残余室间隔缺损,但无需再次手术。结论婴儿期不同年龄段对TOF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法洛四联症:婴儿:根治术
  • 简介:患者男,80岁。阵发性胸痛、胸闷1年余。浮肿、气短半月。于1999年5月10日住院。慢支病史5年。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临床诊断:①慢支、肺气肿;②冠心病、心衰Ⅱ度。经抗炎、扩冠和抗心律失常治疗好转而出院。

  • 标签: 心房扑动 房室交接区双层高度传导阻滞 四联律
  • 简介:通过心电图各导ST段的变化来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罪犯血管是临床最常用方法,对病情预测及急诊PCI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aVR导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研究报告仍然较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aVR导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 标签: AVR导联ST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 造影结果 急诊PCI
  • 简介:本文对重症法洛氏四症采用人造单瓣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进行根治术。病例共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带瓣组,采用带自体心包单瓣进行跨肺动脉瓣扩大右室流出道。B组为对照组,用相应大小自体心包进行跨肺动脉瓣扩大右室流出道。观察两组病例在术前、术后一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心电图、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比较两组病例肺动脉瓣返流面积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带瓣组肺动脉瓣返流面积术后一周、3个月及6

  • 标签: 法洛氏四联症 根治术 带瓣心包补片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素水平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9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对照组(CG)30例.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脂素(APN)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组FINS升高、ISI降低;UAP组FINS、TC、TG升高,吸烟年限长,ISI降低;AMI组BMI、WHR、FINS、TC、TG、LDL-C升高,吸烟年限长,ISI、HDL-C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APN与BMI、WHR、FINS、TG、LDL-C呈负相关,与ISI、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次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危险因素 脂联素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通络胶囊结合双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行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编号,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双抗血小板药物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2例,在双抗血小板组基础上联合冠心通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双抗血小板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支架再狭窄的总有效率(77.5%比95.2%)、心绞痛总有效率(80.0%比95.2%)、心电图总有效率(77.5%比92.9%)、中医症候总有效率(72.5%比90.5%)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通络胶囊结合双抗血小板药物能显著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心电图变化,降低心绞痛疼痛程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脂素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77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包括颈动脉狭窄33例、肾动脉狭窄29例及腹主动脉瘤15例)、33例对照组血浆脂素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分析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平方根转换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血浆脂素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39±0.07)Sqrtmg/Lvs.(3.58±0.14)Sqrtmg/L,P〈0.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20±0.17)Sqrμxg/Lvs.(1.55±0.24)Sqrtμg/L,P〈0.001)。血浆脂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平方根呈负相关(r=0.526,P〈0.001),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384,P〈0.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平方根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336,P〈0.001)。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吸烟年支数、血糖、血脂指标后,血浆脂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平方根仍呈负相关(r=-0.235,P〈0.05),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175,P〈0.05);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平方根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157,P〈0.05)。结论血浆脂素浓度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的氧化应激相关。

  • 标签: 外周动脉疾病 脂联素 低密度脂蛋白 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导ST段改变分为2组,ST段抬高组(16例)和非ST段压低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适合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型术并检测B型钠尿肽(BNP).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ST段抬高时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尤其是圆锥支闭塞(P<0.01),且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与下壁右室心梗相比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ST抬高表明为右冠状动脉近段或开口闭塞且多伴右室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胸前导联ST段抬高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总结54例6个月以内婴幼儿行法洛四症(tetrologyofFallot,TOF)外科根治手术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对54例〈6个月的TOF患儿进行一期根治手术.手术时月龄为(4.94±0.40)个月,体质量为(5.98±0.30)kg。其中男34例,占63%;女20例,占37%。无症状患儿4例,占7.4%。有症状患儿50例,占92.3%;其中,缺氧发作的16例,占30%。术前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和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诊,M率为1.76(0.94~3.09)。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94.4%患儿行跨瓣环补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经右心室或右心房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同期完成其他合并畸形的矫治。结果总住院病死率为5.6%(3/54),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8.3±12.2)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7.2±11.6)min。肺动脉瓣轻度反流38例,占70.4%(38/54)。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轻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5例。结论TOF矫治年龄可以前移至在6个月以内进行,并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和较低的手术病死率。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 简介: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筛查,研究反复多次心电图检测的方法是否可以提高其筛查阳性率。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既往无房颤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745例,志愿配合加强心电图检测的患者277例作为实验组,行常规检查之外连续4d加强普通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心电图结果。同时期其他无房颤史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4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结果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白细胞计数、TG、国际标准化比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CHADS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vs3.8%,P=0.003)。结论心电图反复多次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阵发性房颤检出率。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卒中 心房颤动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血浆脂素(AP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北省优抚医院发病24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急性脑梗死组)和90例该院体检中心非脑梗死者(非脑梗死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被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6例)、稳定型斑块组(47例)、不稳定型斑块组(66例)。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APN、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与非脑梗死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PN水平[(20.02±4.01)ng/ml比(8.95±3.07)ng/ml]显著降低,Lp-PLA2水平[(40.31±8.27)μg/L比(58.21±9.21)μg/L]显著升高(P均〈0.01);(2)从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到不稳定型斑块组,APN水平逐渐下降[(18.21±2.98)ng/ml比(10.31±2.12)ng/ml比(6.58±1.96)ng/ml],Lp-PLA2水平[(42.25±6.91)μg/L比(50.11±5.78)μg/L比(69.01±11.90)μg/L]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组血浆APN与Lp-PLA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2,P=0.036)。结论:血浆脂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脂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