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娩硬膜外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配比的效果,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药物对子宫-脐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健康足月头先露初产妇,随机分成4组:A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作为对照组;B组施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持续辅注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C组施行PCEA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D组施行PCEA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PCEA采用负荷剂量6ml+持续剂量12ml/h+PCA5ml用药方式。用药过程中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脐动脉的内径与血流速率,计算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观察子宫和胎儿状况。结果:B、C、D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妇VAS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活动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减退。B、C、D组的宫压无明显变化,活跃期时间缩短,且产率稍有增高,剖腹产率也增高。结论:低浓度0.0625%布比卡因或0.125%罗哌卡因即可获得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操作简单、对产妇和胎儿生理影响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疼痛 硬膜外腔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罗哌卡因 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98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人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会麻醉。中观察SpO2、BP、HR、PETCO2.ECG和拔气管导管时间。结果:中患者在手术期间各时间点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基本平稳,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最长15min.最短5min。结论: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腹腔镜手术病人,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术后苏醒恢复快、镇痛作用强、麻醉效果好、安全。

  • 标签: 瑞芬太尼 腹腔镜手术 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已在发达国家较广泛采用,且自1993年以来推崇临产妇离床行走和活动,建立所谓减轻运动神经阻滞、保留下肢肌张力的“可走动性硬膜外分娩镇痛”(walkingepidruallaboranalgesia),近年来也已有所发展。本文重点阐述国外近年来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进展,并提出其存在的争议问题与发展趋势。

  • 标签: 硬膜外腔 分娩镇痛 临产妇 下肢 肌张力 阻滞
  • 简介:目的:评价氟诺昔康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妊娠1-2月自愿施行人工流产的孕妇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组先静注氯诺昔康8mg后行丙泊酚静脉麻醉。2组丙泊酚均采用2次推注法即首次给药至深外镇静,2—3min后扩宫口时再追加首次量的50%。观察诱导过程及中血压心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术后宫缩痛(采用VAS评分)。结时:丙泊酚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对照组83%,治疗组50%(P〈0.05),术后宫缩痛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诺昔康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呼吸抑制的发生.增强镇痛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氯诺昔康 丙泊酚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观察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麻醉(TCI)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不同呼气末CO2分压时的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30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舒芬太尼和异丙酚TCI麻醉,麻醉前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测定其脑血流速度变化数据作为基数,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约20分钟后开始行CO2气腹。根据监测的呼气末CO2分压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组(N=15),在气腹后通气条件不作进一步调节,维持患者呼气末CO2分压为45mmHg左右;第二组为适度低碳酸血症组(N=15),在气腹后增加每分通气量,维持CO2分压在33mmHg左右。在气腹过程中取8个不同的时间点记录脑血流变化特征。结果:第一组的脑血流速度随CO2分压的升高而升高,而第二组没有这种显著变化。脉动指数在观察过程中维持稳定。结论:本临床观察提示,在异丙酚TCI加舒芬太尼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呼吸末CO2分压升高可引起脑血流增加,预防性的过度通气能减少因气腹中加。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流 呼气末CO2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 简介:术后硬膜外一次性吗啡镇痛的效果确切,经济方便,但镇痛时效有限,副作用较多。为增强吗啡的镇痛时效,我们在小剂量吗啡中加入地塞米松,作一次性硬膜外注射以施行术后镇痛,同期取单纯吗啡硬膜外注射组病人进行比较,以验证吗啡加用地塞米松是否具有强化效果问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地塞米松 术后 硬膜外腔镇痛 吗啡镇痛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施行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误注入硬膜下,属少见的意外并发症。MasseyDawkins于1969年首先描述了硬膜下神经阻滞,发生率为0.17%,我国吴珏认为发生率在1%左右。我院近年来在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中,曾遇到了3例硬膜下阻滞意外,其中2例经经注入造影剂X线检查确诊为硬膜外导管已进入硬膜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下腔 意外 阻滞 并发症 发生率 硬膜外腔导管
  • 简介: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出血的主要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针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国内外做过很多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本文就对这些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 防治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