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肺动脉栓塞诊治的病患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病患均在入院时已确诊病情,满足肺动脉栓塞的患病标准,将病患等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病患均有29例,其中参照组进行一般检查,实验组进行多螺旋CT检查。通过比较两组检查时间、图像清晰度等情况,进而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在进行诊断之后,实验组所用时间短,图像清晰度较高,诊断效果较好,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一般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栓塞中血管造影效果更好,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肺血管造影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EGF的表达情况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迁移的影响,以及HB-EGF对PASMC的作用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分为对照组、HB-EGF组、CRM197组、LY294002组。采用MTT法测定HPASMC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测定HPASMC的迁移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AKT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EGF组细胞的增殖、迁移明显增强(P<0.05),而AKT蛋白表达水平亦升高(P<0.05);而CRM197组、LY294002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均被抑制(P<0.05),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HB-EGF可刺激PASMC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

  • 标签: HB-EGF PI3K AKT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留置位置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在手术及危重症患者使用中非常普遍,其用途多种多样如快速扩容、输注血液制品、药物治疗、肠外营养、血样采集、血流动力学监测等1。当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同时进行多种临床操作时,医护人员往往会担心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此时,使用多中心静脉导管则能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目前临床已广泛接受了双或三中心静脉导管,四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还比较少。本文将以ARROW中心静脉导管为例,介绍四中心静脉导管的参数及在临床的使用。

  • 标签: 四腔中心静脉导管 ARROW腔室 流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多巴酚丁胺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15例。对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疗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PAMP、SBP、PaO2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实验组血清CRP、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应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可获得理想效果,对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全身炎性反应与血液高凝状态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巴酚丁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 C反应蛋白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得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20例中,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平均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趋势,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aO2治疗后有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必要的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弓重建的体外循环处理与脏器保护方法。方法2008年8月~2009年3月,对1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中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采用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区域性脑灌注体外循环管理方法。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3.2±16.4)min、平均心肌缺血时间(52.8±9.3)min、平均下半身停止灌注时间(24.7±6.9)min。本组10例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动脉弓重建的患者,中实施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并配合采用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及右腋动脉插管区域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处理与脏器保护方法对机体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重建 三分支血管支架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以及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31/40)比较,显著升高(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有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66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肺通气/灌注(V/Q)显像和64排螺旋CT扫描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使用V/Q显像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偏心性部分充盈、附壁性充盈缺损、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栓塞处肺窗显示局部纹理稀疏、肺叶和胸膜下区肺梗死灶、胸腔积液、中央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扩张。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形态、范围、分期和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断来说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血栓 栓塞 螺旋CT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河源市东源县妇幼保健院广东河源517000)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筋膜内子宫切除与经腹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不同式子宫切除病例150例,其中筋膜内子宫切除76例,经腹子宫切除7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尿时间、疼痛情况、切口愈合、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经腹子宫切除组相比,筋膜内子宫切除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尿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筋膜内子宫切除创伤面小,手术难度较低,中不损坏盆底结构,中出血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应用激光(EVI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VI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美观、彻底、不易复发的特点。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早期有序的下肢活动和功能锻炼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腔内激光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下肢静脉曲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镜下行甲状腺瘤切除的护理方法。方法200例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患者行腔镜甲状腺切除,均对其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饮食指导,创口通畅引流及观察,结果术后2~3天拔引流管,住院3到6天,1例出现皮下少量积血,术后平均住院5天。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并发肺动脉高压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对照组35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并发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肺功能检查,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FVC%为(76.28±23.21)、FEV1%为(58.47±23.56)、FEV1/FVC为(58.97±16.42),对照组患者FVC%为(72.06±22.43)、FEV1%为(53.39±24.35)、FEV1/FVC为(52.24±15.69),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为(67.29±10.48)%、E/A水平为(0.87±0.42)、IL-6为(112.46±52.53)ng/L、TNF-α为(19.76±10.58)ng/L、BNP为(135.49±64.30)ng/L及CRP水平为(6.97±5.84)mg/L,均高于对照组(60.38±10.24)%、(0.56±0.37)、(72.33±23.46)ng/L、(13.16±4.87)ng/L、(58.56±30.42)ng/L、(2.74±1.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因素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越严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血清炎症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对象心脏冠状动脉搭桥64例,数字法分组。32例围期实施常规护理,入对照组;其余32例围期实施全面护理,入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期全面护理实施效果好,有效率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术期 全面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6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参照组5.26%vs.31.58%,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甲状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效果十分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内激光与传统手术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5年5月本科接诊的下肢静脉曲张病患7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9)。研究组采用静脉内激光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疗法。分析两组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比较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比对照组的17.95%低,P<0.05。研究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84.62%高,P<0.05。研究组术后48h的VA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静脉内激光疗法对下肢静脉曲张病患进行施治,可取得显著疗效,且此式还具有术后疼痛轻、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腔内激光 近期疗效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股静脉留置双管和血液灌流的观察护理,得出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股静脉留置双管行血液灌流的开展。

  • 标签: 股静脉留置双腔管 血液灌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护理开展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2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采用腹腔镜治疗实施优质围手术期护理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50例直肠癌采用腹腔镜治疗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统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8%(49/50),较比对照组82%(41/50)的满意度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4%的并发症发生率,较比对照组14%的结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效果临床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给予优质的围手术期手术护理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感受,满意度大大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控制的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腔镜辅助根治术 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