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致伤原因分为8组。交通事故(321例)、高处坠落(288例)、重物撞击(144例)、摔伤(131例)、疾病(109例)、血管畸形(12例)、锐器/火器伤(11例)及其他(11例),并对性别、年龄、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年龄4-83(42.5±12.4)岁;总体上男女比例为3.6∶1。交通事故伤是主要致伤原因(321例,31.26%),锐器/火器伤比例最低(11例,1.07%)。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诊断的患者共818例(79.65%),ASIA分级占前3位的依次为A级(355例,34.57%)、C级(182例,17.72%)、D级(166例,16.16%)。在高处坠落伤组中,坠落高度为(5.04±3.05)m,且坠落高度与损伤节段具有相关性(P〈0.05)。脊髓损伤并发症占前3位的依次是褥疮(88例,8.57%)、肺炎(73例,7.11%)和泌尿系感染(61例,5.94%),高血压(69例,6.72%)是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合并症。结论应建立并完善脊髓损伤救治平台,全方位防治脊髓损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病例资料。其中8例闭合性骨折均采用前臂外侧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2例开放性骨折清创后,从骨折穿破皮肤处入路,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复位固定后显露肱动脉损伤部位。6例肱动脉痉挛患儿首先解除机械性痉挛,再行局部热敷,药物罂粟碱外膜注射。4例肱动脉断裂者先取出血栓,2例动脉缺损在2cm以内行断端吻合,2例血管损伤重,修整后动脉缺损5~7cm,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后抗凝治疗1周。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4~6周复查,10例肱骨髁上骨折伴肱动脉损伤的患儿均骨折愈合,肢端及前臂血循环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最后一次复查时,10例肘关节活动均良好,伸屈活动范围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复查血管彩超吻合段血管无狭窄、无假性动脉瘤。结论肱动脉损伤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对可疑有血管损伤者,应仔细连续动态观察,一旦确诊,手术应尽早进行,必要时请血管外科医生辅助手术,早期手术疗效较好。

  • 标签: 肱骨骨折 血管损伤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4例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术治疗。术后2、4、6、8、12周,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指导功能锻炼,此后每年随访一次。分别在术前和终末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均给予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个月(6~36个月),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9.4±2.6)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6±1.2)分,功能评分平均为(4.2±1.4)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2.6±1.4)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2.8±0.6)分;手术后终末随访平均UCLA评分为(30.4±3.6)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8.2±1.6)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8士1.2)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4.9±0.4)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6±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本组优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85.7%。结论肩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治疗全面、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的首选方式。

  • 标签: 老年 退变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335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未行气管切开187例(A组),行气管切开148例(B组)。分析患者入院至出院前白蛋白指标的变化特点。患者入院后即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每周行2次白蛋白检测,根据所测指标调整营养成份及剂量,对于A组伴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同时以人血白蛋白静滴,能自主进食鼓励加强饮食;加强抗感染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对比分析2组白蛋白变化趋势及在入院时、入院后每3d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对2组白蛋白指标差异及白蛋白静滴例数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12d,为(31.8±3.7)g/L;B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9d,为(29.8±3.2)g/L。入院前18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蛋白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组静滴白蛋白例数明显多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后血清白蛋白迅速降低,纠正困难,气管切开加重低蛋白血症;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鼓励自主进食,必要时静滴人血白蛋白静滴,是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血清白蛋白 气管切开术
  • 简介:颈椎损伤并发植物性神经紊乱症,多见于颈椎高位损伤,并完全性瘫的患者,其临床表现有:高烧、呼吸困难、多汗、少汗、脉博快、血压偏高的交感神经受刺激症状;有脉博慢、血压偏低、腹胀的付交感兴奋症状;也有头痛、头晕、抽搐、视力异常的脑缺血症状等。以往对上述症状的解释,未能一致,往往以脑中枢受影响来说明。总结我院近20年来,发生此症状者43例,分析其发生原因,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供同道们参考。

  • 标签: 颈椎损伤 神经紊乱 视力异常 呼吸困难 完全性 刺激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空心变距无头拉力螺钉(Acutrak螺钉)与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1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4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29(16±3.21)个月,根据内固定不同分为Acutrak螺钉组(n=22),空心螺钉组(n=19),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足功能及并发症并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Acutrak组VAS评分明显高于空心螺钉组(P〈0.05),术后3月Acutrak组AOFAS评分明显高于空心螺钉组(P〈0.05),Acutrak组术后随访中并发症少于空心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cutrak螺钉相比于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术后有着足部功能的恢复较快、疼痛较轻,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势。

  • 标签: LISFRANC关节损伤 Acutrak螺钉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探讨病理实质;根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结果2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例中,过伸型损伤16例(62.7%),退变性椎管狭窄15例(68.2%),先天性椎管狭窄4例(18.2%).前路手术患者随访见内置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无再关门现象.14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颈髓过伸性损伤是发生四肢瘫的直接原因.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术后 手术疗效 患者 椎管狭窄 效观察
  • 简介:目的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后各因素对低钠血症的影响。方法以145名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颈髓损伤位置、损伤严重程度、是否合并脑外伤、是否合并感染、是否使用呼吸机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各因素对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颈髓损伤严重程度、是否合并脑外伤、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合并感染对低钠血症是否发生具有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颈髓损伤严重程度、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合并感染对低钠血症是否发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对于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其颈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是是否发生低钠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合并感染对是否发生低钠血症的影响可视为和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低钠血症 LOGISTIC模型 综述
  • 简介:椎管内积气通常是一个无症状的偶然现象,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由创伤继发的硬膜外间隙积气较多见。Kim等认为椎管内气体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一般很快弥散吸收,不会引起神经损伤症状,即使出现神经症状也较轻,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退,无后遗症。而椎管内积气导致肢体肌力减退的严重神经损伤病例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院2013年8月收治1例因硬膜下积气而出现严重神经损伤的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手术后并发症 创伤 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髁间角以及胫骨平台倾角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ACL损伤患者(病例组)与ACL完整患者(对照组)各34例。于MRI图像上测量两组患者的股骨髁间角(femoralintercondylarangle,FIA)、内侧胫骨平台倾角(medialtibialplateauslope,MTPS)以及外侧胫骨平台倾角(lateraltibialplateauslope,LTPS),比较不同性别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Logist回归分析确定各解剖因素与ACL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与女性的平均FIA、MTPS、LT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I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21),病例组MTP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病例组LTP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4)。FIA、LTPS与ACL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采用合并概率的Logist回归模型计算出AUC=0.764。结论股骨髁间角和外侧胫骨平台倾角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联合二者可更准确预测ACL的损伤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股骨髁间角 胫骨平台 Blumensaat线 MRI图像
  • 简介:目的探讨SIRT2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cord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SCI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2部分,共54只SD雄性大鼠,第一部分实验动物共30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脊髓组织SIRT2随再灌注时间改变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其中24只实验动物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缺血1h再灌注后6h、12h和24h组,每组6只。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再灌注24h组SIRT2表达及定位情况,实验大鼠共6只,每组3只。第二部分,SIRT2特异性抑制剂AGK-2的应用。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进行4种不同处理,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DMSO组(P组),AGK-21mmol/L组(T1组)、AGK-25mmol/L组(T2组)。分别评价缺血后大鼠运动功能和脊髓氧化应激水平。结果再灌注6h,12h,24h后,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SIRT2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行为学评分显示T2组神经损害更为严重(P〈0.05),MDA水平T2组较S组明显升高,P组与T1组无明显差异。SOD活力与MDA水平相对应。结论SIRT2随脊髓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明显增加,表明SIRT2可能通过降低脊髓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SCII。

  • 标签: 大鼠 脊髓 再灌注损伤 基因表达 氧化性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桥接吻合在小腿开放性损伤一期皮瓣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为15例小腿开放性损伤的病人一期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将皮瓣血管蒂的近、远端(旋股外侧血管)分别与受区胫前或胫后血管近、远端吻合,这样既修复了小腿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重建了小腿远端血运,收到较好的效果。结果14例全部成活,1例因清创不彻底,术后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结论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断裂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一期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并桥接血管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 标签: 血管桥接 皮瓣 吻合
  • 简介:笔者于2008年9月28日收治1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患者,急诊手术术后渐进发生了双股部巨大骨化性肌炎,临床上比较罕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6岁。因腰背部外伤,剧痛、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1h入院。当时于门诊行CT检查示:T12椎体压缩骨折,T12椎板骨折,脊髓损伤

  • 标签: 骨化性肌炎 脊髓损伤 股部 双侧 椎体压缩骨折 腰背部外伤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内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减压 胸腰段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并发症 术后 脊柱后路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llen打击法制作狗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脑脊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S-100B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水平呈动态变化,S-100B含量于伤后2h即显著升高,6h达高峰,10h后降至正常,而且血清和脑脊液中两者含量平行.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于脊髓损伤后显著增高,有望成为急性脊髓损伤检测的标志性蛋白之一.

  • 标签: 脑脊液 血清 S-100B蛋白 急性脊髓损伤 含量 升高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tellofemoralligament,MPFL)损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条件的42例青少年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对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等情况进行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42例青少年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发生率为92.86%(39/42),其中Ⅰ度损伤为7例(17.95%),IT度损伤为22例(56.41%),11I度损伤10例(25.64%);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部位发生在股骨侧有13例(30.95%),髌骨侧有20例(47.62%),韧带体部损伤有4例(9.52%),联合损伤有5例(11.91%)。结论青少年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后MPFL损伤发生率较高,其中MPFL损伤以Ⅱ度损伤最常见,其次为Ⅲ度损伤和Ⅰ度损伤;MPFL损伤部位以髌骨侧最常见,其次为股骨侧。

  • 标签: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青少年 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胶原酶直视下溶盘术联合治疗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1例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在直视下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的颈椎间盘,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联合治疗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显示椎管容积明显增加,突出的间盘缩小。术后6个月平均JOA改善率63.7%。结论联合治疗不仅通过后路单开门扩大了椎管的容积,而且通过溶盘术缓解了颈髓前面突出髓核的压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胶原酶溶盘术联合治疗Ⅲ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椎管成形术 胶原酶溶盘术 治疗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代谢变化及其与槽骨骨密度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血生化指标了解槽骨的代谢状况。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强骨胶囊组)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片组)各23例,药物治疗前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检测,并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槽骨骨密度,药物治疗后6月时重复以上检测和检查,观察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变化情况,分析以上血生化指标与槽骨骨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变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变化与槽骨骨密度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BALP与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呈负相关(r=-0.440,P〈0.05;r=-0.419,P〈0.05),药物治疗后6月两组BALP与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亦呈负相关(r=-0.642,P〈0.05;r=-0.442,P〈0.05)。结论(1)血清BALP与槽骨颊(唇)侧皮质骨BMD呈统计学负相关;(2)强骨胶囊可用以提高合并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槽骨骨密度;(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可作为评估合并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骨质疏松 牙槽骨 骨密度 骨碱性磷酸酶 相关关系
  • 简介: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机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释放的直径在30-1000nm之间的微小囊泡[1]。1967年,Wolf在血液系统中发现并首次报道了MVs,当时仅被看作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MVs的损伤修复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标签: 关节软骨损伤 间充质 外切体 机体细胞 微囊 细胞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