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用SEPSA交叉配型的方法给既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悬液.结果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后,1hCCI、24hCCI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用SEPSA交叉配型方法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可逆转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

  • 标签: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酶联免疫吸附法 出血性疾病
  • 简介:背景卵巢癌的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机制和血小板在促进癌的生长方面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研究者分析了61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和疾病转归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者试图通过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标本和小鼠模型未探索副肿瘤性血小板增多的基础机制,目前初步确定血小板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产生影响。结果血小板增多与晚期疾病和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与无血小板增多的患者相比,有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和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血小板增多 副肿瘤性 血小板生成素 疾病转归 肿瘤生长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8岁,因"发现全身瘀斑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从头颈部开始出现散在紫癜、瘀斑,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散在出血点,无发热、畏寒,无四肢关节疼痛、畏光,无盗汗。2010年5月19日入住我院皮肤科。入院查体:见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紫癜、出血点,

  • 标签: 氨磷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高龄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rhIL-11)1.5mg/d皮下注射。结果患者化疗后使用rhIL-11,其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较未用rhIL-11治疗的平均值显著升高。结论rhIL-11是治疗肿瘤病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有效药物。

  • 标签: RHIL-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 简介:手术后我们回家呆了一段时间,其间我又去过301医院拆第2次缝的线.胸口的胶布贴了好久。然后就选定肿瘤医院作第4次化疗了,化疗给药只有5天。回家在望.我们都期待着西医措施结束后的美好生活.妈妈还专门把厨房装修了.书房布置了,一派新生活景象。

  • 标签: 化疗给药 血小板 学业 血液 痛苦 301医院
  • 简介:CD40是分子量为45—50KD的Ⅰ型跨膜糖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表达于多种抗原递呈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造血前体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某些肿瘤细胞。通过单克隆抗体激发CD40分子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CD40^+分子的肿瘤细胞,其介导的信号还可在多个环节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如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增强其它治疗手段的敏感性,并能通过调节适应性和固有免疫应答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 标签: CD40 单克隆抗体 肿瘤
  • 简介:细胞免疫在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通过抑制T细胞的激活,参与T细胞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阻断CTLA4的作用,可刺激免疫细胞大量增殖,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CTLAg单克隆抗体药物(Ipilimumab、Tremelimumab)的研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 标签: CTLA4 单克隆抗体 靶向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c在鼻咽癌初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74例鼻咽癌未治疗患者及35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Rta—IgG水平,比较鼻咽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Rta—Igc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与对照组比较,Rta-IgG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a—IgG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LISA法检测Rta—IgG的表达可以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

  • 标签: 鼻咽癌 Rta—IgG 临床分期
  • 简介:目的了解二硝基氯苯(DNCB)结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对其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把HBIG(13mg/500μLPBS)分别与不同剂量(0.025,0.25,2.5mg)的DNCB(预先溶于DMSO,10mg/mL)结合,并予系列倍比稀释十次后,分别以DMSO及无菌水为两对照组,共组成五组,55个标本。以ELISA法分别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效价。结果DMSO、无菌水、低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组五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1%(10/11)、72.73%(8/11)、81.82%(9/11)、81.82%(9/11)和72.73%(8/11),其抗体阳性率以,检验无差异(P〉0.05)。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analysisofvariance),五组间在各稀释度的吸光值(OD450)上无差异(P〉0.05),而各稀释度处理组间则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DNCB的结合对HBIG的抗体效价没有影响,推测免疫球蛋白(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可作为DNCB(或其它类似半抗原)靶向治疗的一种有效载体。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DNCB 靶向治疗 抗-HBS 半抗原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癌(HCC)。多数HCC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而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等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对中晚期HCC的疗效不甚理想。放射免疫治疗(RI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治疗HCC的新方法,以具有靶向结合能力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载体,通过耦联放射性核素来特异性杀伤目标肿瘤细胞。其中^131I标记的McAb因其物理特性优良且具有高度靶向特异性,在HCC综合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131I标记的McAb介导的肝癌RIT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131I 单克隆抗体 肝癌 放射免疫治疗 放射性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