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出血的止血方案。方法76例剖宫产中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纱布填塞,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对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84.8%(28/3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7%(42/43),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出血量为(896.23±185.47)ml,显著多于观察组患者的(549.82±132.51)ml(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52±1.05)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9.23±1.56)h,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有3例患者需要进行子宫全切,切除率为9.1%(3/33),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中出血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能减少出血量,及时控制出血,对降低子宫切除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背带式缝合术 术中出血 子宫切除率
  • 简介:目的探究肛裂纵切横缝治疗效果与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侧位开放式肛裂切除,观察组采用肛裂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控制力及排便感觉良好患者(93.34%、90.00%)与对照组患者(66.67%、63.33%)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强度、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纵切横缝治疗慢性肛裂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创伤小,恢复疗程短,切口疼痛降低,控制排便功能恢复效果好。

  • 标签: 慢性肛裂 纵切横缝术 肛裂切除术 体会
  • 简介:目的探究剖宫产中出血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50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且在中出血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了造成患者剖宫产中出血的形成原因,同时分析解决出血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为本次临床研究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50例中出血产妇中,有21例产妇是宫缩乏力造成的,占总产妇的42.0%,19例产妇是胎盘因素造成的,2例产妇是凝血障碍造成的,8例是切口撕裂造成的,所有剖宫产产妇通过中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生命体征均正常,无死亡情况.结论不同产妇个体差异性不同,造成产妇中出血的原因也存在着差异,根据研究发现宫缩乏力、切口撕裂、胎盘因素等是造成剖宫产产妇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在预防时,医院应该结合产妇身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3D与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者主观感受。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行3D与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主刀医师、第一助手以及扶镜手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对手术医生开展主观感受问卷调查。手术医师主要通过3D与2D腹腔镜辅助下开展结直肠癌根治,其中开展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作为A组,而开展3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作为B组比较两组主管感受。结果挑选出98份有效调查表,其中A组48份(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及扶镜手分别有12份、18份和18份)、B组50份(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及扶镜手分别有18份、14份和18份)。两组主刀医师在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及颜色分辨率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为(4.8±0.4)分、空间定向感为(4.1±0.4)分以及纵深感为(3.8±1.1)分;B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为(4.4±0.7)分、空间定向感为(4.7±0.6)分以及纵深感为(4.4±0.7)分,两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空间定向感以及纵深感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扶镜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评分分别为(5.0±0.0)、(4.9±0.3)分,B组扶镜手分别为(4.6±0.6)、(4.4±0.7)分,两组扶镜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8、2.785,P<0.05)。结论3D与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方式一样,虽然在眩晕感等方面效果次于2D腹腔镜,但其手术立体感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结直肠癌 2D技术 3D技术 腹腔镜 主观感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式治疗肠癌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0例。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及1、3年生存率。结果四种式治疗有效率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各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均可广泛运用到临床。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治愈率 生存率
  • 简介:目的观察牙齿残根残冠修复中应用牙冠延长的效果。方法80例(83颗)残根残冠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2颗)和对照组(41颗),各40例。实验组行牙冠延长,对照组行牙龈切除,对比两组患者残根残冠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龈沟出血指数为(2.1±0.6)、牙周袋深度为(2.8±0.5)mm,优于对照组的(3.4±0.5)、(4.8±0.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与其他修复相比,具有修复时间短、牙齿损伤小、修复体稳定等优点,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牙龈切除术 残根残冠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双环醇与甘草酸二铵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血钾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住院肺结核患者123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双环醇片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肝功能指标与血钾离子(K+)浓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指标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YBm)与K’浓度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1月、2月和3月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指标如ALT、AST、TBIL异常率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的K浓度异常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与甘草酸二铵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血K+浓度的影响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双环醇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 抗结核 肝损伤 血钾
  • 简介:目的:比较剖宫产与引导助产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60例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选择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接受阴道助产分娩,评价两种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胎儿窘迫症改善情况。结果:2组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0~3分比例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就局部指标而言,剖宫产能进一步降低重度窒息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抢救手段进行推广。

  • 标签: 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 阴道助产 剖宫产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PFN)内固定进行治疗,通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随访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闭合复位PENA内固定,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操作简便,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对其临床护理进行相关的讨论,总结相关经验,从而提高这个方面的护理水平.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中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共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其中每组分别为40例.对两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些护理,对观察组则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同时对两组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相关的记录,最终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拆线时间以及并发症3个方面,观察组所用的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所需住院的时间.同时在-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之后并发症的概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感染标识物的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发生,指导术前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将238例行冠心病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19例,观察组在介入检查及治疗时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对照组在术前0.5~2h使用头孢唑啉1.0g静脉滴注,对头孢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检测2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48h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WBC),观察术后发热、感染发生情况及PCT、WBC升高例数。结果:2组术前与术后PCT和CRP浓度及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48h内发热、感染发生率、PCT和WBC升高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不导致感染标识物的升高,术前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增加感染发生,严格的无菌操作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瘘管剥除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高位肛瘘患者,共40例,根据患者进入医院就诊的编号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瘘管切开挂线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瘘管剥除括约肌挂浮线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和复发率以及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和并发症等多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和手术方法,在手术创面愈合和尿潴留方面不存在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手术完成后的第3天和第7天,患者的疼痛情况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以及肛门动力学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运用瘘管剥除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瘘管剥除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有着明显的疗效,并且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也有所改善增强,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高位肛瘘 瘘管剥除 括约肌挂浮线引流 临床效果
  • 简介: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为食管切除后使用管形胃重建食管。本研究对象均为高龄残胃食管癌接受结肠代食管手术治疗患者,残胃是指患者过往存在胃部手术史,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机体健康状态一般,手术风险较大,且高龄患者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围手术期生理应激反应,患者担忧手术结果产生术前焦虑表现。

  • 标签: 残胃食管癌 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切除 胃部手术 生理应激反应 代食
  • 简介: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临床效果。方法80例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39±1.02)d,短于对照组的(6.55±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肾盏结石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对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伤椎前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等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椎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州市中医医院2012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脑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因素,为合理使用和规范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174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分析其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相关情况。结果:17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108例在围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07%;术前0.5~2h给药91例占84.26%,术前〈0.5h给药9例占8.33%,仅术后预防给药8例占7.41%;术后平均用药为4.31d。结论:Ⅰ类切口围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首次给药时机不合理及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Ⅰ类切口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应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单管负压封闭引流,实验组采取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症治疗5d后临床治疗效果及伤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77%、伤口愈合时间(6.21±1.11)d、拔管时间(4.53±0.65)d、肉芽组织生长时间(12.34±1.32)d显著优于参照组的40.96%、(8.11±0.87)d、(6.84±0.87)d、(18.21±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实验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实验组,但实验组下地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85.67±11.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51±8.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使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提前,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HARRI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皮瓣修复治疗电击伤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VSD结合皮瓣修复治疗电击伤的患者,给予术前准备,心理护理,营养支持,VSD引流及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2例患者经VSD治疗后,肉芽组织发育良好,Ⅱ期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后皮瓣成活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全面的营养支持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手术和治疗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电击伤 负压封闭引流 外科皮瓣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