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围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妇产科手术患者300例,提取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信息。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应用率为86.67%(260/300);DUI〉1的抗菌药物有甲硝唑、美洛西林钠、依替米星、头孢曲松钠、青霉素钠。结论: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 标签: 妇产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限定日剂量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作用。方法:在26例腮腺良性肿瘤中23例保留腮腺咬肌筋膜,3例未保留腮腺咬肌筋膜,术后6个月~2年定期随访,通过碘-淀试验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23例保留腮腺咬肌筋膜手术者,无感觉不适,碘-淀试验阴性。3例未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者有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碘—淀试验阳性。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能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

  • 标签: 腮腺 筋膜 味觉出汗综合征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与经济效益.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263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一期缝合组132例和T管引流组1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输液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及费用、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期缝合组术后输液量、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一期缝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76%,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的45.80%,且术后切口感染和胆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79%、4.55%,低于T管引流组的9.92%、1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优于T管引流,且无T管引流相关并发症之虞,可视为安全有效及经济的式选择,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可作为首选式.

  • 标签: 一期缝合 胆总管 探查术 腹腔镜 T管引流 效益
  • 简介:目的对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合的进行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5例胸、腰椎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对一期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无1例发生发症发生及复发,融合满意;无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手术前后凸角矫正度(17.4±1.8)°.结论经前路病灶清植骨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使病变部位在术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标签: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胸腰椎结核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1.2、1.5、1.8ml,中根据手术需要于硬膜外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2%的利多卡因。对3组的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B组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C组,A组牵拉反应发生率和追加药物剂量显著高于B、C组,C组追加药量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5%罗哌卡因与2%的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0.5%罗哌卡因的最佳剂量为1.5ml。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不同剂量 蛛网膜下腔麻醉 剖宫产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围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29例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行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患者。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做好口腔护理和心理支持。术后严密观察胸大肌皮瓣的血液循环,尽早发现血管危象;保持正确体位,早期合理活动,以降低伤口和皮瓣张力,利于伤口愈合和皮瓣成活;做好口腔黏膜、伤口敷料和腔负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防止或及早发现出血、感染等潜在并发症;气道管理与术后营养支持是术后顺利康复的基本保证;做好相关护理可预防咽瘘。结果29例中28例安全度过围期,皮瓣成活。喉癌术后复发1例修复术后13d突发腔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完善的围期护理对于胸大肌皮瓣成功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至关重要。

  • 标签: 外科皮瓣 头颈部肿瘤 术后缺损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使用氯吡格雷进行药物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多次PC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的50名行两次及以上PCI且术后均常规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详细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用药情况,根据其行PCI的频次分成两组(2次PCI时间间隔在1年内和1年以上),采用,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考察各因素对1年内行多次PCI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BMI值、吸烟、硝酸酯类药物、合并高脂血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1年内行多次PCI有一定的相关性(P〈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合并高脂血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1年内行多次PCI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水平,70岁以上患者是1年内行多次PCI的高危人群,应予以关注。

  • 标签: 氯吡格雷 老年患者 PCI术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O.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t〉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房角分离术
  • 简介:目的总结影响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去骨瓣减压临床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7例各种原因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去骨瓣减压临床疗效,以颅内病变原因死亡为评价终点,分析不同年龄、病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与死亡的关系。结果57例患者术后因颅内病变加重死亡,60岁以上者死亡49例,合并风心病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病者死亡54例,死亡率最高,48h后手术死亡47例,大脑中线移位超过1cm者死亡48例。结论去骨瓣减压临床预后与年龄、病因、手术时机及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有关。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去骨瓣减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完善我院Ⅰ类切口围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监测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住院患者病历各357份,认真填写医院《临床用药抽检监测表》并分析。结果:2年相比围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率(15.30%/53.16%)提高了37.86%;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9.93d/15.83d)减少了4.1d;患者人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费用(5202.7元/4746.4元)下降了456.3元。结论:我院自监测标准实施以来,Ⅰ类切口围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与用量、用药时间等方面日趋合理,但距国家标准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术期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完壁式乳突根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慢性中耳炎患者28例,采用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浅筋膜瓣行完壁式乳突根治,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耳内创面明显缩小,术后干耳时间为3~4周,外耳道形态正常。22例随访时间6~19个月,耳道及鼓室无炎性渗出或上皮堆积,未发生乳突炎。结论耳甲-耳道皮瓣与颞浅筋膜瓣联合应用可以同时完成乳突填塞和外耳道成形。乳突轮廓化、保护颞浅血管及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中耳炎 鼓室乳突切除术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在中晚期卵巢癌围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2例按照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007年7月—2011年1月)25例和对照组(2003年7月—2007年6月)17例,治疗组于行减瘤术前或术后1个月内,彩超引导下行腹腔置管及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并行肿瘤高频热疗,疗程为4~10个周期;对照组行单纯静脉化疗,疗程为6~8个周期。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复发率、无病生存及生存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常见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病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中晚期卵巢癌减瘤术前或术后应用顺铂、多西他赛序贯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较单纯静脉化疗疗效较好。

  • 标签: 顺铂 多西他赛 卵巢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额钻孔穿刺加溶酶溶解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及治疗经验。方法根据CT定位,经额钻孔血肿穿刺、抽吸,结合生物溶酶技术对血肿进行液化、冲洗、引流以清除血肿。结果本组96例,定位准确率100%,存活79例,死亡12例:3例死于再出血脑干功能衰竭,9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放弃治疗;2例再出血改开颅手术后存活。清除血肿时间多为3~7d。结论经额穿刺加溶酶溶解引流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十分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的特点,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节 穿刺 溶酶 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