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ICU采取体位护理对控制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体位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ICU中采取体位护理对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体位护理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载顺铂抗前胃泌素释放肽(ProGRP)单抗靶向纳米微泡,并研究其对小细胞肺癌(SCLC)增殖抑制效果及抗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顺铂抗ProGRP单抗靶向纳米微泡,研究其理化性质;建立10只SCL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空白纳米微泡作对照,分析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的超声分子靶向显影效果;另建24只SCLC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纳米微泡组、顺铂组、载顺铂纳米微泡组、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组,计算抑瘤率。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SCLC增殖的影响;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4个处理组SCLC增殖相关基因P53、Rb、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成功制备载顺铂抗ProGRP单抗靶向纳米微泡,粒径为(467.3±42.3)nm,结构稳定;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在SCLC裸鼠移植瘤体内具有良好的超声分子显影效果,可明显抑制SCLC增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组的增殖相关基因P53、Rb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载顺铂靶向纳米微泡对SCLC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治疗SCLC的新型潜在靶向药物。

  • 标签: 超声分子显像 顺铂 靶向纳米微泡 小细胞肺癌 增殖
  • 简介:摘要:在食品安全和粮食危机当下,人们的身体机能逐渐呈现一定的病态,人们肿瘤疾病问题逐年呈上升趋势。由于免疫力低下或者是出现感染导致大结节的产生;淋巴结、甲状腺囊肿、子宫肌瘤、脂肪瘤、肝部囊肿、肿瘤、皮脂腺囊肿疾病都容易变成恶性肿瘤;所以肿瘤已经成为了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一大难题。国内有关部门已经把肿瘤的治疗、预防提上预案归呈。一六九集团推出石墨烯极化处理器,针对肿瘤疾病进行干预抑制,通过调理日常饮用水的溶解氧等,调控人们的体质,让结节不易病变,恶化,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安全。

  • 标签: 169石墨烯极化处理器 肿瘤 干预抑制
  • 简介:摘要:在食品安全和粮食危机当下,人们的身体机能逐渐呈现一定的病态,人们肿瘤疾病问题逐年呈上升趋势。由于免疫力低下或者是出现感染导致大结节的产生;淋巴结、甲状腺囊肿、子宫肌瘤、脂肪瘤、肝部囊肿、肿瘤、皮脂腺囊肿疾病都容易变成恶性肿瘤;所以肿瘤已经成为了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一大难题。国内有关部门已经把肿瘤的治疗、预防提上预案归呈。一六九集团推出石墨烯极化处理器,针对肿瘤疾病进行干预抑制,通过调理日常饮用水的溶解氧等,调控人们的体质,让结节不易病变,恶化,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安全。

  • 标签: 169石墨烯极化处理器 肿瘤 干预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护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取样78例,纳入时间2020年04月至2022年04月,顺序编码分组后分别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组,n=39)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n=39),观察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对比满意度分值和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感染率2.56%,比常规组17.95%低,满意度总分(94.50±3.89),比常规组(86.52±5.99)分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优化术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颅脑损伤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制订此推荐性应用指南。本指南旨在通过推荐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修复技术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提高修复临床疗效,以促进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并提高长期成功率。

  • 标签: 复合树脂类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修复体 义齿修复术 专家共识 椅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特异性腺相关病毒(ILK-siRNA-AAV)对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SPF级8~9周龄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ILK-siRNA-AAV组、NC-siRNA-AAV组和丝裂霉素C(MMC)组,每组12只。每只大鼠均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不做特殊处理。采用前房植入引流管法建立大鼠青光眼滤过术球结膜滤过泡模型,空白对照组、ILK-siRNA-AAV组和NC-siRNA-AAV组术后1 d滤过泡内分别注入磷酸盐缓冲液、ILK-siRNA-AAV和NC-siRNA-AAV各5 μl,MMC组术中采用含0.4 mg/ml MMC的小棉片置于结膜瓣下5 min。术前及术后1、2、3、7、14、21、28 d,采用手持式眼压计测量术眼眼压;术后1、2、3、7、14、21、28 d,采用手术显微镜观察术眼滤过泡形成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滤过泡生存天数;术后28 d,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区结膜及结膜下组织中ILK的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ILK基因沉默效应;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ILK基因沉默对滤过通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采用Masson染色观察ILK基因沉默对球结膜滤过泡术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作用,计算胶原纤维染色阳性面积占整个组织视野面积的百分比。结果各组大鼠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76.84,P<0.001;F时间=114.49,P<0.001),其中ILK-siRNA-AAV组术后第1、7、14和28天眼压均低于空白对照组,MMC组术后第2、3、7、14和28天眼压均低于空白对照组,ILK-siRNA-AAV组术后第7、14、21和28天眼压均低于NC-siRNA-AA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NC-siRNA-AAV组、ILK-siRNA-AAV组和MMC组滤过泡生存天数分别为(3.50±1.51)、(5.00±3.41)、(31.50±3.15)和(31.33±2.46)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83,P<0.05),其中ILK-siRNA-AAV组和MMC组滤过泡生存天数均多于空白对照组和NC-siRNA-AA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IL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2.32、752.69,均P<0.05),其中ILK-siRNA-AAV组IL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NC-siRNA-AA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NC-siRNA-AAV组术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大量增生,成纤维细胞密度高,呈团块状生长;ILK-siRNA-AAV组球结膜较薄,纤维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MMC组结膜纤维层疏松、菲薄,形成空洞,细胞稀少。各组胶原纤维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1.66,P<0.05),其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LK-siRNA-AAV组和MMC组阳性染色百分比显著降低,ILK-siRNA-AAV组阳性染色百分比明显低于NC-siRNA-AA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K-siRNA-AAV沉默ILK表达可抑制大鼠滤过术后滤过区组织瘢痕形成,降低眼压。

  • 标签: 青光眼 滤过手术 整合素连接激酶 基因沉默 小干扰RNA 腺相关病毒 瘢痕形成 SD大鼠
  • 作者: 竞艳 费文敏 李承旭 崔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合肥 230032,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北京 10002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合肥 230032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在新西兰白兔(16只)双耳建立直径6 mm的圆形全层创面,构建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耳3个瘢痕创面,左耳瘢痕作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实验组,右耳瘢痕为基质对照组,分别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和基质乳膏,1只兔耳用药量约0.4 g,2次/d,连续6周。分别在用药开始第0天(手术14 d)、14天(手术后28 d)和42天(手术后56 d)取瘢痕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评估组织病理评分,检测瘢痕厚度、胶原纤维密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给药42 d对照组存在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和局部充血等,而实验组未见明显改变。给药0、14、42 d,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病理结构评分明显升高,分别为4.16 ± 1.61、6.50 ± 1.46、6.53 ± 1.34(F = 13.69,P = 0.001),而实验组无明显变化(4.65 ± 1.52、5.13 ± 1.83、5.38 ± 1.60;F = 0.78,P > 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给药42 d对照组胶原纤维含量极高,被染成深蓝色,而实验组胶原纤维含量有所下降;随着给药时间的增加,与给药前相比,对照组瘢痕组织厚度明显增加(F = 5.64,P = 0.007),而实验组无明显变化(F = 1.48,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给药0 d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点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F = 0.22、0.92,均P > 0.05),但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Ⅰ/Ⅲ型胶原蛋白比例明显上升(F = 7.47,P < 0.001;F = 4.70,P = 0.005);给药42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明显下降(t = 3.04,P = 0.007;t = 2.35,P = 0.030) 。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局部应用可有效降低瘢痕厚度和抑制胶原纤维增生以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预防和抑制瘢痕增生。

  • 标签: 瘢痕 模型,动物 葡糖氨基聚糖类 纤维胶原类 胶原 多磺酸黏多糖 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对烟雾暴露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烟雾暴露哮喘组(C组)、哮喘+乙酰半胱氨酸组(D组)、烟雾暴露哮喘+乙酰半胱氨酸组(E组),A组为正常小鼠对照,B组做哮喘模型,C组做烟雾暴露哮喘模型,D组在哮喘的基础上行乙酰半胱氨酸吸入,E组在烟雾暴露哮喘的基础上行乙酰半胱氨酸吸入。观察对比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及肺组织中GATA-3/T-bet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与A组相比,B、C、D、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B、C组相比,D、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降低(P<0.05);与D组相比,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A组相比,B、C、D、E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与B、C组相比,D、E组GATA-3表达量降低,T-bet表达量升高(P<0.05);与D组相比,E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可明显抑制烟雾暴露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炎症反应。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GATA-3/T-bet通路 烟雾暴露哮喘 气道上皮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室护理后对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方法:经本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手术室护理),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后的感染率及患者的感染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知识掌握度分数整体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室护理 预防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数字化修复流程与常规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拟行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35例,女性17例,男性18例,年龄(49.0±15.4)岁(24~86岁)。分为全数字化组(采用全数字化修复流程制作全氧化锆种植单冠,即种植体植入术后即刻口内扫描,用数字化模型直接制作全氧化锆单冠,共14件)和常规组(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取常规印模,灌制实体模型,模型扫描为数字化模型后制作全氧化锆种植单冠,共21件)。修复后3年对修复体颜色、表面质地、外形、边缘适合性进行评价;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记录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边缘骨丧失量以及机械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修复后3年修复体及种植体的总存留率均为100%(35/35)。两组修复体颜色、外形、表面质地和边缘适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件修复体中16件修复体出现邻接触丧失。35件修复体中10件螺丝孔封闭树脂下沉或脱落,全数字化组修复体螺丝孔封闭树脂下沉或脱落的发生率(4/14)与常规组[29%(6/2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种植体近远中颈部边缘骨丧失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42.50,t=-0.53,U=119.50和133.00,P>0.05)。结论全数字化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稳定,其临床修复效果与常规修复流程相似。

  • 标签: 牙种植体,单牙 陶瓷制品 牙冠(假体) 随访研究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伏立诺他(SAHA)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SAHA-CD)滴眼液,观察其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方法制备SAHA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SAHA含量。取SPF级昆明小鼠75只,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小鼠分为5个组,每组15只,其中0.1% SAHA-CD组、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造模后即刻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点眼,模型对照组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5 μl,连续6 d。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采用EyeStudio软件计算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制作角膜铺片并采用ImageJ软件计算CNV的长度和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质量浓度。结果制备的质量分数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中SAHA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7.62%、98.33%和98.14%。造模后,各组模型眼角膜水肿、混浊。给药第6天,各组CNV长度和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55、8.802,均P<0.01),其中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面积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0.1%SAHA-CD组、0.2%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长度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第3天和第6天,各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F=6.345、7.149、18.650,均P<0.01;第6天:F=6.749、5.105、5.023,均P<0.01),其中0.2%SAHA-CD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低于0.1%SAHA-CD组、0.4%SAHA-CD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HA-CD滴眼液可抑制小鼠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伏立诺他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羟丙基-β-环糊精 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OT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23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同时收集20例正常供体眼晶状体前囊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并比较不同人群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KCNQ1OT1和miR-199a-5p mRNA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LECs(SRA01/04),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R-NC)组、siR-KCNQ1OT1组、miR-NC组、miR-199a-5p组、siR-KCNQ1OT1+anti-miR-NC组和siR-KCNQ1OT1+anti-miR-199a-5p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采用100 μmol/L过氧化氢(H2O2)培养细胞24 h制作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其余各组分别采用相应转染试剂按照脂质体法转染6 h后换用100% μmol/L H2O2处理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和各组LECs细胞中KCNQ1OT1和miR-199a-5p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KCNQ1OT1和miR-199a-5p的关系。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前囊膜内KCNQ1OT1相对表达量为2.41±0.42,明显高于正常人的0.9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12,P<0.001);miR-199a-5p相对表达量为0.36±0.12,明显低于正常人的1.04±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07,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KCNQ1OT1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MDA含量明显增加,miR-199a-5p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活力值、SOD活性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siR-NC组比较,siR-KCNQ1OT1组细胞中KCNQ1OT1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MDA含量降低,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生存率、SOD活性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99a-5p组KCNQ1OT1-WT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1,P<0.001);与miR-NC组相比,miR-199a-5p组miR-199a-5p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生存率、SOD活性值明显升高,bax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MDA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R-KCNQ1OT1+anti-miR-199a-5p组miR-199a-5p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生存率、SOD活性值明显低于siR-KCNQ1OT1+anti-miR-NC组,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DA含量显著高于siR-KCNQ1OT1+anti-miR-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制KCNQ1OT1能够增强人LECs活力,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99a-5p有关。

  • 标签: KCNQ1重叠转录物1 微小RNA-199a-5p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中,为其实施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社交技能训练,观察组实施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环节中,相比单一社交技能训练,联合手工制作后患者情况更好,研究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手工制作 社交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 SDSS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抑制剂对贝伐单抗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贝伐单抗组、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贝伐单抗组、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5 g/L贝伐单抗、0.25 g/L贝伐单抗+3 μmol/L VAS2870、0.25 g/L贝伐单抗+20 μmol/L GKT137831培养72 h,VAS2870和GKT137831均为NOX4抑制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NOX4和EMT标志物纤维连接蛋白(FN)、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验证NOX4和EMT标志物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贝伐单抗组、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细胞中FN、Vimentin、α-SMA、ZO-1和NOX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F=97.07、195.40、722.40、38.56、70.81,均P<0.001;蛋白:F=23.09、64.58、58.19、26.97、63.19,均P<0.001),其中贝伐单抗组FN、Vimentin、α-SMA和NOX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Z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FN、Vimentin、α-SMA和NOX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贝伐单抗组,Z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贝伐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贝伐单抗组FN、Vimentin、α-SMA荧光强度强于空白对照组,ZO-1荧光强度弱于空白对照组;贝伐单抗+VAS2870组和贝伐单抗+GKT137831组FN、Vimentin、α-SMA荧光强度弱于贝伐单抗组,ZO-1荧光强度强于贝伐单抗组。结论NOX4参与了贝伐单抗诱导RPE细胞EMT的发生,NOX4抑制剂可减轻贝伐单抗诱导人RPE细胞的EMT程度。

  • 标签: 贝伐单抗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PF级出生后第7天(P7)的幼鼠与C57BL/6J母鼠共同饲养于含75%氧气的氧箱中5 d,然后放回正常氧气环境下饲养,以制备OIR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54只OIR小鼠分为OIR组、OIR+DMSO组和OIR+DAPT组,每组18只,所有小鼠右眼作为实验眼。OIR+DAPT组和OIR+DMSO组在P14小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10 mmol/L DAPT和DMSO溶液1 μl,OIR组不予注射。P17时处死各组小鼠,摘出眼球后分离视网膜,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otch1信号通路蛋白及其下游Hes1蛋白、视网膜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制备视网膜铺片,采用同工凝集素(IB4)染色视网膜血管,计算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定义为新生血管面积/视网膜总面积×100%;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结果OIR+DAPT组、OIR组和OIR+DMSO组小鼠视网膜中Notch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8±0.06、1.00±0.00和1.03±0.08,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0.08、1.00±0.00和1.02±0.07,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62、53.65,均P<0.01)。OIR+DAPT组小鼠视网膜中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OIR组和OIR+DM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OIR+DAPT组、OIR组和OIR+DMSO组小鼠视网膜中Arg-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9±0.12、1.00±0.00和0.94±0.07,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7、1.00±0.00和1.04±0.1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32、31.63,均P<0.01),与OIR组和OIR+DMSO组比较,OIR+DAPT组小鼠视网膜中Arg-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OIR+DAPT组、OIR组和OIR+DMSO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分别为(8.82±2.71)%、(22.32±5.34)%和(20.27±3.36)%,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分别为38.17±3.29、60.83±5.11和58.67±4.75,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72、39.44,均P<0.01)。与OIR组和OIR+DMSO组比较,OIR+DAPT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缩小,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DAPT可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活化,进而促使M1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来实现。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视网膜新生血管 γ-分泌酶抑制剂 Notch1信号通路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的特征以及SCH527123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6例临床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并培养胃癌细胞株HGC27,检测其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变化。同时通过移植皮下肿瘤进一步研究SCH527123在胃癌中的作用。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XCR2在胃癌中的表达上调(73.21%比35.71%,χ2=21.656,P<0.01),并且与预后不良相关(Log-rank 3.652,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CXCR2拮抗剂SCH527123通过调节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血管形成(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SCH527123抑制皮下移植瘤进展[(186.29±61.36) mm3比(351.13±195.75) mm3,t=3.936,P<0.01],减少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肺转移的发生(15.33±5.51比65.00±7.94,t=8.904,P<0.01)。结论CXCR2在胃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拮抗剂SCH527123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因子,而Akt、ERK1/2和NF-κB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 标签: 胃癌 CXC趋化因子受体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抑制剂对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1)使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系OVCAR3、CAOV3细胞,先分别给予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122 μmol/L)和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处理OVCAR3细胞,RNA测序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表达。(2)根据不同浓度(0、1.25、2.5、5、10、20、40、80、160、320 μmol/L)IL-1β抑制剂diacerein(为蒽醌类化合物)在OVCAR3和CAOV3细胞中的药物剂量反应曲线,确定两种细胞IL-1β抑制剂的50%抑制浓度(IC50)。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4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3)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的OVCAR3细胞(OVCAR3-Luc细胞)按照1×107个/只接种于裸鼠腹腔中,建立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动物实验将16只成瘤裸鼠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每组4只。采用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测定4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裸鼠称重后取其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随后处死裸鼠,取裸鼠重要器官进行HE染色评估药物对器官的损害情况。结果(1)RNA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共获得2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尤以IL-1β mRNA的表达差异最显著。ELISA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分泌的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36.2±3.5)和(49.5±3.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分别为(5.3±0.7)和(14.7±0.7)pg/ml;P均<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和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87±0.37、2.05±0.08,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均设为1.00;P均<0.001)。(2)剂量反应曲线确定IL-1β抑制剂在OVCAR3细胞中的IC50为75 μmol/L,CAOV3细胞中为100 μmol/L。CCK-8法检测显示,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4)%、(63.1±6.2)%、(61.6±4.7)%、(32.9±5.2)%,CAOV3细胞分别为(100.0±3.5)%、(63.3±3.8)%、(63.8±3.5)%、(30.0±1.3)%,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P均<0.01)。(3)腹腔注射后第29天,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为(0.5±0.4)×1010 p/s,显著低于对照组[(4.2±1.0)×1010 p/s]、奥拉帕利组[(3.1±0.9)×1010 p/s]、IL-1β抑制剂组[(2.2±0.9)×1010 p/s;P均<0.05];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瘤重为(0.09±0.03)g,显著低于对照组[(0.25±0.05)g]、奥拉帕利组[(0.17±0.03)g]、IL-1β抑制剂组[(0.19±0.04)g;P均<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33±0.1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20)、奥拉帕利组(0.76±0.07)、IL-1β抑制剂组(0.77±0.12;P均<0.05)。(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分别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和肾,镜下观察均未见明显致死性损害。结论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中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且无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

  • 标签: 卵巢肿瘤 酞嗪类 哌嗪类 白细胞介素1β 细胞系,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程序性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ec-1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个组大鼠左眼采用前房灌注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将眼压升至11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60 min,制备急性高眼压缺血-再灌注模型;Nec-1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4 mmol/L Nec-1和二甲基亚砜各2 μl。造模后7 d,摘取各组大鼠实验眼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胸腺细胞抗原1(Thy-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造模后7 d,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均变薄,RGCs层细胞排列疏松,内核层细胞减少、排列紊乱,外核层细胞正常或变大;与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Nec-1处理组大鼠神经纤维层厚度及RGCs数量均明显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Nec-1处理组大鼠Thy-1染色阳性RGCs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Nec-1处理组大鼠Thy-1染色阳性RGCs数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增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Nec-1处理组GFAP平均积分吸光度(A)值分别为47.209±15.311、116.220±18.194、116.382±19.020和92.818±10.236,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75,P<0.001),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Nec-1处理组GFAP平均积分A值均明显升高;Nec-1处理组GFAP平均积分A值较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ec-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RGCs的程序性坏死有抑制作用,可促进RGCs存活。

  • 标签: 高眼压,急性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ecrostatin-1 程序性坏死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酸梭菌(CB)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BALB/c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BALB/c裸鼠安全性评价实验:28只裸鼠随机分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于裸鼠左下臂,14 d后测量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大小,空白对照G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测量移植瘤的大小。BALB/c裸鼠体内效能实验:28只BALB/c裸鼠随机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裸鼠左下臂。14 d后,G组裸鼠左下臂移植瘤注射无菌生理盐水,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处死裸鼠并分离皮下移植瘤,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病理切片,电子称称其重量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BALB/c裸鼠生物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A组(0.99±0.27) cm2最大,F组(0.45±0.20) cm2最小,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4,P<0.05)。(2)BALB/c裸鼠生物效能实验结果。A组(1.24±0.26) g,F组(0.77±0.22) g,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4,P<0.05)。同时,F组抑瘤率高达46.52%,A组抑瘤率最低13.8%,其他组皮下移植瘤抑制率为B组<C组<D组<E组。结论CB致敏的DC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诱导IECs抗BxPC-3移植瘤作用。

  • 标签: 丁酸梭菌 树突状细胞 免疫效应细胞 胰腺癌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