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先生今年43岁,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有一个美貌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按说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从5年前,王先生莫名其妙的发生了脑梗,到医院查来查去也没有发现什么原因,整日提心吊胆的生活。糟糕的是今年5月和10月又发生了2次脑梗,人昏迷了好几天才醒过来,手脚都不会动了,

  • 标签: 脑梗 引发 心脏 企业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锤造固定义齿在基层口腔牙列缺损修复中应用广泛.但临床常出现因体原因造成固定制作失败,如体磨损穿孔、变形、折断、金属(牙合)面与塑料脱离等.为避免上述情况,我们将体设计为金属全冠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我们在没有铸造条件下按此法制作固定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25-60岁,均为后牙双端固定,缺牙l-2个.缺1个牙57例,缺2个牙19例.上颌牙39例,下颌牙37例.体全冠内的空隙用自凝或热凝塑胶填塞.

  • 标签: 后牙 锤造固定义齿 锤造固定桥 全冠式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吞咽家庭指导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针对1例臂-脑占位术后吞咽评估后床边吞咽家庭指导的康复过程。结果:经过3次的评估与指导,患者顺利拔除鼻。结论:床边吞咽家庭指导对臂-脑占位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有显效。

  • 标签: 床边吞咽家庭指导 床边吞咽评估 饮食建议 家庭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原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黄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1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黄斑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视网膜下液自原黄斑排出,联合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黄斑闭合率为86.67%(26/30),视网膜复位率为90.00%(27/30)。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至1.35±0.40、1.15±0.35及0.95±0.18(F=29.214,P<0.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原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黄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较好,为黄斑性视网膜脱离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填塞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目的比较两法与三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研究临床应用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胆囊切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组(200例)和三法腹腔镜胆囊切除组(1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其中,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三法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垆〈0.05);此外,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三法腹腔镜胆囊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水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三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它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痛苦少、安全性高和疗效佳等特点。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两孔法 三孔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椎间与超声引导下颈椎间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椎间治疗)与试验组(采用CT引导下颈椎间治疗),各44例,均于2019.5-2020.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参照组(18.18%),试验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CSR患者应用CT引导下颈椎间治疗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减轻疼痛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引导 颈椎间孔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疝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例闭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2例(28.6%),其中经盆腔CT检查确诊1例;术前诊断为不明原因肠梗阻5例(71.4%),7例均经腹手术治愈。结论闭疝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极易误诊,盆腔CT检查是提高确诊率的检查手段,手术是治疗闭疝唯一有效的手段。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疝的误诊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1995—2008年误诊的18例闭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闭疝病人中有11例病人术前没有明确诊断,造成误诊,误诊率达到61%。其原因主要是闭疝临床症状不典型,接诊医生对闭疝认识不够,病史采集不全面以及基层医院辅助检查设备差相关系。结论闭疝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在临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

  • 标签: 疝闭孔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疝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闭疝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仅10例术前明确诊断,10例诊断为不明原因肠梗阻,治愈18例(90%),术后并发症4例(20%),死亡2例(10%)。结论闭疝多见于老年女性,术前诊断率低,易出现肠坏死、穿孔,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本文报告闭疝6例并收集国内文献报道的178例进行分析;闭疝是一种少见的腹外疝(0.36%),主要发生于老年(88.76%)女性(92.7%);多胎妊娠及体质瘦弱与发病有密切相关;肠坏死、穿孔率76.4%;病死率16.29%;H—R征、CT对嵌顿/绞窄性闭疝有诊断意义;准确诊断、早期手术,及时实施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闲孔疝 肠坏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闭疝是一种罕见的腹壁疝,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总结了闭疝诊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6年收治的5例闭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81(70~9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17.8,生育次数波动在2~7次。术前均以肠梗阻收治入院。1例病人Howship-Romberg征阳性;3例病人术前通过盆腔CT确诊。2例病人手术确诊。3例病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4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确诊,术后并发MODS死亡。结论对老年、瘦弱、多产的女性病人,出现肠梗阻,应高度怀疑闭疝,应行腹部和盆腔CT以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闭尿道中段吊带术后远期并发大腿根部内侧感染性肿物的案例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曾因压力性尿失禁行经闭尿道中段吊带术,9年后发现右侧大腿根部肿物,伴反复低热,查体可见右侧阴道前壁带状异物残端外露。行右侧大腿根部肿物切除术、阴道前壁吊带部分取出术。术后随访1年,尿控能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 并发症 感染
  • 简介:目的总结二法结合改良三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的经验。方法2002年7月~2006年3月对慢性阑尾炎44例、急性阑尾炎518例行二法或改良三法LA术,其中二拖出法159例(28.3%),改良三法403例(71.7%)。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完成LA,平均手术时间(43±28)min,二法手术时间为(36±21)min,三法为(5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2~50)ml。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1例,炎性肠梗阻和腹腔内出血各1例。平均住院时间4.1(2~7)d。396例(70.5%)获随访,平均8(2~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二法和三法LA各有其优缺点,术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椎间镜临床医学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患者,均用经皮椎间镜TESSYS技术治疗。结果:比较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P<0.05)。MacNab标准中,术后3个月患者的优、良、差分别为56例,6例,2例,优良率为96.88%。结论:就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患者来讲,行经皮椎间镜(TESSYS)技术,在保证临床安全的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脱出 椎间孔镜 临床医学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