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脑血管神经头痛的效果及安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6例脑血管神经头痛病患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将这66例病患分为甲组以及乙组,甲组33例,乙组33例,对甲组实施针灸治疗,对乙组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头痛发作次数比甲组更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甲组更短,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脑血管神经头痛病患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具有一定效果,能够有效减少病患发病次数,缩短病患每次发病持续时间,同时具有较高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联合中药方剂 治疗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06在骨骼肌失神经萎缩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共选取40只SPF级SD大鼠进行本研究。应用16只SD大鼠剪除后肢坐骨神经1 cm建立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分别在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时间0、3、7、14 d分为4组取材,每组4只,将样本进行湿重比测定观察无干预下大鼠肌肉失神经萎缩的变化。另24只大鼠同样建立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并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去神经加miR206转染组、去神经加对照转染组和假手术组,于失神经支配7 d后取材。将样本进行湿重比测定和Masson染色下肌纤维横截面积测量来评估肌肉萎缩的程度,并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腓肠肌中Myostatin和miR206的表达水平来评估二者的关系。细胞实验中,以C2C12细胞为对象,将带Myostatin(MSTN)mRNA 3'UTR端的荧光质粒和带mut MSTN mRNA 3'UTR端的荧光质粒,分别与mmu-miR206、mmu-miR206抑制剂、NC和NC抑制剂共转染,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对比各组的荧光强度来验证miR206和Myostatin的靶向关系。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结果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去神经组观察中发现,大鼠腓肠肌湿重比整体随失神经支配时间延长而降低,于第7天时最为明显。去神经加miR206转染组、去神经加对照转染组和假手术组的腓肠肌湿重比分别为0.63±0.04、0.51±0.02和1.05±0.02,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为(761.30±21.79)、(640.30±30.31)和(1 066.00±51.65)μm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去神经加miR206转染组中Myostati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去神经加对照转染组,qPCR结果显示两组Myostat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0.04和0.81±0.04。无论蛋白和mRNA,去神经加miR206转染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去神经加对照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显示, mmu-miR206共转染MSTN荧光质粒组的荧光相对强度是(0.26±0.07),显著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miR206能通过特定的作用靶点来抑制Myostatin的表达,进而在大鼠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二者间存在靶向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失神经肌萎缩 miR206 肌肉生长抑制素 腓肠肌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神经梅毒患者孤独与社会支持的状况,并了解神经梅毒患者孤独与社会支持相关。方法 采用第3版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SSRS) 对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结果神经梅毒患者的孤独得分为( 39.5 ±8.25)分,在性别、年龄、学历、梅毒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姻、神经梅毒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为(37.45±8.70)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神经梅毒病程、梅毒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为(17.75±6.89)分、( 12.83±4.26) 分和(6.88±2.20)分;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孤独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孤独与客观支持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病程的神经梅毒患者孤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神经梅毒患者孤独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水平越低,提高神经梅毒患者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客观支持,可降低其孤独

  • 标签: 神经梅毒 孤独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血管神经头痛患者实施治疗,并结合中西医药物方案,进一步对比临床效果,加强药学安全分析。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血管神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9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则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症状改善效果更好,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在生活质量评估中,就躯体生理、心理情绪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以观察组得分情况更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在疼痛度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得分也优于对照组,头痛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结论:采用中西医药物方案对于血管神经头痛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显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西医药物方案 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疗效果 药学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卤米松乳膏对神经皮炎和慢性湿疹的效果观察。方法:在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遗传耳聋基因检测是降低听觉障碍的有效手段,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旨在分析遗传耳聋基因筛查的人群遗传特点。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对271例年龄在4个月至44岁的幼儿、育龄夫妇、孕妇、体检者、听障者、有听力障碍家族史者,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对4个基因(GJB2、SLC26A4、GJB3、MT-RNR1)15个突变位点进行遗传耳聋基因检测。基因芯片由博奥生物提供。结果271例受检者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31例,异常检出率为11.44%。其中,杂合突变携带者28例(GJB2 c.235 del C杂合突变携带者9例,GJB2 c.299 del AT杂合突变携带者3例;SLC26A4 c.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者9例,SLC26A4 c.1174 A>T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 c.2027 T>A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 c.2168 A>G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GJB3 c.538 C>T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双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GJB2 c.235 del C纯合突变SLC26A4 c.2168 A>G杂合突变2例);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SLC26A4 c.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结论遗传耳聋基因检测可及时检出携带者和患者,有利于早确诊和早干预。对突变基因携带者的配偶进行检查,再次妊娠需做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因聋致哑及减少听障患儿的发生率。

  • 标签: 遗传性耳聋基因 携带者 检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皮炎的时候,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湿疹和神经皮炎病人100例,并且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比较,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为50例,护理组与常规组的治疗药物为氧化锌软膏与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的效果[1]。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慢性湿疹神 经性皮炎.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使用超声的应用价值。 方法 截取我院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96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对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不同治疗方式的分组,其中使用气管旁入路法的4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使用超声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4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7.92%,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者的发生率为4.17%,常规组的发生率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使用超声进行治疗的时候,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超声拥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以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治疗效果 突发性耳聋 超声在星状神经节阻滞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神经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听脑干反应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突发性耳聋 诊断及预后 作用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神经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听脑干反应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突发性耳聋 诊断及预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伪聋及夸大耳聋患者听力检查的护理。方法:一般信息来自2020年2~10月医院接收的400例主客听力不符患者进行分析,分为伪聋及夸大耳聋者共 150例(38%),单耳听力下降110例,双耳听力下降40例。在测试前需要全面的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耳聋遗传史、耳疾病史、耳毒性药物应用史等内容,然后告知患者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每位病例经纯音测听检查,同时经客观检查结果验证。最后确定初诊为伪聋者63例,夸大耳聋者87例。具体分为:外伤93人, 爆震声损伤37人,耳毒性药物损伤 11人,工作场所不良环境导致9人。结论:针对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 可以增强配合度,降低夸大耳聋和伪聋的例数,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减少复查率。

  • 标签: 伪聋 夸大性耳聋 患者 听力检查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疗法配合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控制、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本院初产妇12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传统体位分娩,研究组采取五疗法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评分、分娩控制评分、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盆底肌功能、妊娠结局、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45.34±4.20)分比(51.56±5.11)分,(46.59±5.28)分比(53.45±5.35)分],分娩控制分值高于对照组[(146.79±11.69)分比(125.68±10.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73.33%(44/60)比53.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6/60)比25.0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0%(57/60)比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过程中联合应用五疗法及自由体位,可缓解负性情绪,缩短产程时间,改善分娩控制,对盆底功能影响小,且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产妇干预满意度高。

  • 标签: 初产妇 五音疗法 自由体位分娩 分娩控制感 盆底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据调查,我国耳聋耳鸣发病率高达20%且有继续上升,发病人数多,范围广,发病急的趋势。耳病研究中心数据表明,中老年耳聋耳鸣的发病率更是高达67%,耳病可诱发多种头痛,失眠,食欲不振心理和生理疾病,长期困扰着患者,对身心造成伤害。耳聋耳鸣治疗手段众多,可以用西药、中药、手术,心理学疗法等等,针灸治疗耳聋耳鸣具有易操作、痛苦少、疗效好的特点,本文根据不通的证型,从临床角度阐述了几种针灸治疗方法,疗效良好。

  • 标签: 耳聋耳鸣 针灸 证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有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78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耳鸣耳聋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39例)采用针灸治疗,B组(39例)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A组,P<0.05;结论:对耳鸣耳聋患者,应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耳鸣耳聋 针灸治疗 穴位注射治疗 联合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非综合征耳聋患者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耳聋病因。方法应用基因芯片对家系成员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对基因芯片检测为阴性的成员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最后对家系成员中所检出的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两例患者均为非综合征耳聋,且均存在TRIOBP基因c.3299C>A/c.5185-2A>G复合杂合变异,其父母听力正常,分别携带TRIOBP基因c.5185-2A>G和c.3299C>A的杂合变异。家系内基因变异与耳聋表型共分离,查阅相关数据库和文献均未发现以上变异的致病报道。结论TRIOBP基因是导致非综合征耳聋的重要遗传因素,本研究发现的c.5185-2A>G和c.3299C>A变异位点丰富了该基因的变异谱,为该耳聋家系的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TRIOBP基因 耳聋 基因检测 新变异位点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甘肃省常见遗传耳聋基因携带率和突变谱。方法:回顾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甘肃省新生儿5090例,将其足跟血样本抽取出来进行十五项遗传耳聋基因检测,分析甘肃省常见遗传耳聋基因携带率和突变谱。结果:5090例新生儿中,携带遗传耳聋基因238例,遗传耳聋基因携带率为4.68%,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10例,遗传耳聋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51%、2.16%,男性新生儿遗传耳聋基因携带率高于女性新生儿(PG均质突变。结论:甘肃省常见遗传耳聋基因携带率和突变谱能够将参考提供给临床防控工作。

  • 标签: 甘肃省 常见 遗传性耳聋 基因 携带率 突变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