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大,对各种程度治愈(部分治愈、功能性治愈、完全治愈)的追求不断提高,使得临床上对于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灵敏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文从目前国内外高灵敏HBsAg和HBV DNA检测试剂的上市情况,及其在HBV感染诊断、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预测和停药指导、疗效判定和疾病结局的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指出高灵敏检测技术在慢性HBV感染治疗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炎,乙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DNA 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  在设定的臭氧浓度、时间、环境温度条件下, 进行了不同湿度对消毒效果影响的试验。在室温25℃ 、 相对湿度为40%和70%条件下,同样开机消毒 2 h ,对大  肠杆 菌 和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的 杀 灭 率 分 别 从 90∙5% 和  92∙4%提高到1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从86∙0%提  高到99∙93% 。在相对湿度为40%时,开机消毒 6 h 不能  破坏 HBsAg 抗原性;相对湿度提高到70% ,同样开机消毒  6h HBsAg 抗原性可完全被破坏。

  • 标签:   臭氧消毒 相对湿度 物体表面消毒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60岁女性患者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子宫内膜及右侧卵巢表面病例,分析在子宫内膜形成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治疗。本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宫颈、子宫内膜、右侧卵巢表面p16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洁净室检测表面微生物中不同采样法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模拟洁净室中载体片4种材料表面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标准菌利用3种采样法进行检测。比较不同采样方法及载体材料中金葡菌的回收率。结果:采样法为表面擦拭-水浸泡时,金葡菌回收率最高的载体材料为聚四氟乙烯(PTEE)板;采样法为接触皿时,金葡菌回收率最高的载体材料为玻璃板;采样法为表面擦拭-涂布时,金葡菌回收率最高的载体材料为PTEE板(P<0.05)。结论:洁净室检测表面微生物时需结合载体材料不同对采样法合理选择,其中表面擦拭-水浸泡多用于粗糙载体材料如PTEE采样,而接触皿则多用于光滑载体材料如玻璃采样。

  • 标签: 洁净室 表面微生物 不同采样法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经过调查共筛选出在我院就诊的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比较不同护理方案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HHS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了治疗效果,达到对患者全方面康复的实现,说明此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内随机选择60(60)例,即将治疗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分别为30(30)例。对照组整体病患均接受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实验组整体则接受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发现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对比发现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实施nSIMV((应该是nSIMV))联合PS治疗,可以提升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改善血气指标,促使患儿康复。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指标和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的 PaO2 、SaO2、PaCO2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都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重症肺炎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温针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性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与表面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加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ICIQ评分及尿失禁程度。[结果]经过生物反馈电刺激单一治疗及结合温针灸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6.67%,两者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性尿失禁 温针灸 生物反馈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人员的治疗中给予项丛刺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并分析该方式所获取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为研究病例选取时间段,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人员为分析对象,分组中执行随机原则,划分为2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纳入30例,分别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项丛刺,由此分析不同组别人员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水平更为理想(P<0.05)。结论:临床在面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人员时,在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项丛刺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两种方式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困难 项丛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对照组的患儿小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给予观察组的患儿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和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采用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时,能够收获更好的临床效果,尽最大可能的帮助患儿改善肺功能,调节患儿的血气指标,同时使用起来相对安全,应该在临床中大加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机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患儿人数为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则添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组间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中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率,尽早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机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不同胎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wbor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当中的效果。方法:将NRDS患儿72例根据胎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不同胎龄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准确率。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收治数量为78例,全部患者均予以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总结2种检测结果,针对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准确性病原体检出、阳性检出情况实施对照。结果:(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确诊结果阳性48例,构成比61.54%;阴性30例,构成比38.46%。胶体金法结果阳性53例,构成比67.75%;阴性25例,构成比32.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阳性50例,构成比64.10%;阴性28例,构成比35.90%。(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95.83%、86.67%、92.3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胶体金法(81.25%、53.33%、70.51%),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开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效果确切。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准确性
  • 作者: 徐世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10月我院接受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的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PaO2和PaCO2分别是74.36±0.17和32.99±0.18,试验组的优势明显。分析和对比两组的具体治疗效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3%和70%,数据分析可知,试验组的优势明显。分析和对比两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试验组的各项时间分别是3.56±0.14、32.59±0.14、40.26±0.19,各项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可知,试验组优势明。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实施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效果明显,通过合理化治疗,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LISA)技术与传统的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87例NRDS早产儿(胎龄24~31+6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矫正年龄1岁内的随访资料,使用LISA注入PS的纳入LISA组,使用INSURE注入PS的纳入INSURE组,其中LISA组144例,INSURE组43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组间混杂因素进行矫正,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2组各39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体格发育、听力和视力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呼吸系统疾病等预后情况。结果1.与INSURE组相比,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12例(33.3%)比23例(63.9%)]和视网膜病变(ROP)[13例(36.1%)比26例(72.2%)]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7,P=0.009;χ2=9.455,P=0.002)。轻度BPD [8例(22.2%)比16例(44.4%)]和Ⅰ~Ⅱ期ROP[11例(30.6%)比22例(61.1%)]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χ2=6.769,P=0.009),而中重度BPD和≥Ⅲ期RO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儿住院期间PS重复使用、72 h内机械通气率、气胸/肺出血、Ⅲ~Ⅳ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Ⅱ~Ⅲ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矫正胎龄36周病死率、总吸氧时长、住院时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出院后矫正年龄1岁内随访:宫外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发育、视力发育、听力发育、矫正胎龄40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矫正月龄6个月及矫正年龄1岁时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评分、肺炎、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胎龄24~31+6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NRDS患儿进行治疗,采用LISA技术PS给药能够降低轻度BPD和Ⅰ~Ⅱ期ROP发生率,无增加其他并发症风险,2种技术远期预后效果相当。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外科技术 气管插管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联合吞咽训练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困难患者3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EMGBFB,采用经口摄食功能、吞咽功能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经口摄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sEMGBFB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鼻咽癌放疗患者 吞咽障碍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前表面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9月-2023年5月期间眼科收治6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与观察组(n=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切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月的视力恢复情况与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视力、角膜散光不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0.8±0.2)、术后1个月视力(0.9±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中,在超声乳化术中行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可促进患者术后视力,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发挥积极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手术切口 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推拿结合腰椎牵引在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杭州国芳盲人医疗按摩所接受治疗的79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牵引治疗)、观察组(40例,牵引治疗+中医推拿)。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JOA得分及腰椎活动度、右侧、左侧MPF、IEM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VAS得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观察组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右侧、左侧MPF、IEMG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结合腰椎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较于单纯牵引治疗效果更佳,且能有效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提高肌力。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滞血瘀型 腰椎牵引 中医推拿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制剂(PS)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已确诊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30例,采用常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另外接受常规治疗结合肺表面活性制剂治疗的30例患儿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治疗中,采用肺表面活性制剂对患儿进行替代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3.0 T MR扫描仪上联合使用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提高眼部图像质量及眼部肿块显示能力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6个中心的692例拟行眼部MRI的眼部肿块初诊患者,均采用3.0 T MR扫描仪,以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表面线圈组413例,使用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进行扫描;头线圈组279例,使用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行相同序列扫描。评价2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为计算眼眶正常结构(眼睑、玻璃体、泪腺和视神经眶内段)和各部位肿块(眼睑肿块、眼球内肿块、泪腺窝肿块及眼眶肿块)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为主观评分,指标包括运动伪影、肿块边缘及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情况,并计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图像间客观指标和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表面线圈组所有图像的SNR、CNR高于头线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伪影评分低于头线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线圈组眼球内肿块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评分及图像总体质量评分高于头线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眼睑、泪腺窝及眼眶肿块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评分及图像总体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0 T MR扫描仪上使用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可提高眼部图像SNR和CNR,提高眼球内肿块边缘以及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能力。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头线圈 表面线圈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