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导线管理中,留置或移除不必要的导线是临床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1例留置故障导线、行起搏导线重置术两年后再发黑矇的患者,经移除导线、重新植入后无黑矇再发的病例。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起搏导线重置术 故障导线 黑矇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起搏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lead-relate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LRTR)是心脏起搏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植入术前、术后急性期(1周内)以及1年进行评价。起搏器植入后新发三尖瓣反流(TR)或反流程度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阳性组,无TR或反流程度不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阴性组,比较两组间TR比例、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起搏导线植入类型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超声心动图和临床指标,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与TR阴性组相比,TR阳性组患者TR呈中重度反流的比例明显升高,伴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TR阳性组患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低(62.5%对85.7%,P=0.039),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高(43.8%对14.3%,P=0.010),导线常引起三尖瓣隔叶(18.8%对0,P=0.009)、后叶(25%对1.8%,P=0.008)受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OR=6.425,95%CI 1.371~30.121,P=0.018)、导线引起后叶受限(OR=20.038,95%CI 1.097~265.991,P=0.043)是导致LR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导线引起后叶受限是导致LRTR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导线 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和传统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起搏器植入的相关研究。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荟萃分析。结果 与传统起搏器相比,LCP 的两年 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 31% ,起搏器系统再干预率 降低了 38%,研究显示 95% 的患者同步性 > 70%,解决了传统单腔起搏器的弊端。结论 与传统起搏器植入术相比,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气胸/血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 标签: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器 并发症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关于电线电缆绝缘检测技术的分析探讨,为了保证对绝缘检测技术的提高,使电线电缆检测技术为人类社会利用。本文介绍了电线电缆绝缘检测技术,如电线电缆温度的平衡、测定电线电缆时间的准确性,并对电线电缆绝缘检测技术进行了剖析。希望利用电线电缆绝缘检测技术,能使电线电缆绝缘检测技术得到更大程度的完善,使电线电缆绝缘检测技术为发展电线电缆铺垫基石。

  • 标签: 电线电缆 绝缘检测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是一种绝缘子除冰装置,涉及除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一侧设置有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中部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底座铰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风管一端铰接。该绝缘子除冰装置能够除去绝缘子上的覆冰。

  • 标签: 绝缘子 除冰 装置 底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心室造影对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位置的指引作用,评价植入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式的优劣。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是否在释放前行右心室造影分为造影组及非造影组,并均于术后行心脏三维重建CT,比较无导线起搏器释放的部位差异。随访期间收集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的阈值、感知、阻抗等参数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比较手术时间、曝光量等。结果60例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均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造影组40例,非造影组20例,最后均通过心脏三维重建CT确定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部位。非造影组中11例(55.0%,11/20)的患者植入低位间隔,造影组中33例(33/40,82.5%)患者植入中位间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05±30)d,阈值、感知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阻抗进一步下降1个月后逐渐趋于稳定。除1例患者术区发生轻微血肿外,其余患者无植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前10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时间[(60.00±9.28)min]、X线曝光时间[(14.90±2.28)min]、X线曝光量[(902.50±150.94)mGy]均明显高于同时期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者熟练程度的增加,上述指标逐渐缩短并趋于稳定。后20例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X线曝光量明显大于传统起搏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4.00±115.90)mGy对(65.25±19.94)mGy,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右心室造影可以增加无导线起搏器的精准定位。早期随访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式比较,虽曝光量增加,但手术更加微创,安全性更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右心室造影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出现心脏压塞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既往有冠状静脉插管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严重冠状静脉夹层,并引发心脏压塞的报道。左心室导线植入导致的心脏压塞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左心室导线头端穿孔导致心脏压塞的病例。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压塞
  • 简介:摘要中压绝缘母线作为一种新型的母线型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本文从分析绝缘母线的种类和特点入手,从技术和经济上对绝缘母线与共箱母线进行比较,总结中压绝缘母线在风电场工程中的应用。

  • 标签: 中压绝缘母线 共箱母线 浇注式 绕包式 风电场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细胞代谢及产能的主要场所,包含编码呼吸链相关复合体的基因组,该基因组的缺失或突变将导致线粒体呼吸链缺陷。线粒体呼吸链缺陷在代谢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代谢重编程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发现,线粒体呼吸链正常的细胞可通过转运线粒体“挽救”线粒体呼吸链缺陷的细胞,而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TNT)是一种公认的线粒体转运途径。本文主要对线粒体转运的发生、TNT形成机制以及TNT作用于线粒体转运的潜在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转运 隧道纳米管 能量代谢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置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实验室指标,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并行双侧股静脉及髂静脉超声检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中记录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释放次数和起搏器程控参数(阈值、感知、阻抗)。术后1、3个月行门诊随访,比较置入术中、出院前及随访期间的起搏器程控参数,感知R波振幅≥5 mV,阻抗400~1 500 Ω,阈值与置入术中比较增幅≤1.5 V为起搏器程控参数理想且稳定;记录置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包括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严重不良事件包括置入器械移位、心脏穿孔、心包积液和感染;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8.4±8.4)岁,2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例贫血,1例血小板减少,所有患者术前双侧股静脉及髂静脉彩色超声检查未见明显狭窄、闭塞病变,无血管畸形。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手术时间(39.6±1.7)min,X线透视时间(9.2±1.3)min,释放次数(1.40±0.55)次。起搏器程控参数为,置入术中阈值(0.40±0.10)V/0.24 ms,感知(10.80±3.72)mv,阻抗(822.00±162.23)Ω;出院前阈值(0.45±0.07)V/0.24 ms,感知(13.04±2.41)mV,阻抗(748.0±91.5)Ω;术后1个月阈值(0.40±0.06)V/0.24 ms,感知(14.26±4.11)mV,阻抗(700.0±91.7)Ω;术后3个月阈值(0.39±0.05)V/0.24 ms,感知(14.40±3.97)mV,阻抗(682.0±96.0)Ω,阈值与置入术中比较增幅≤1.5 V,所有参数均在理想范围且稳定。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4.00±5.24)mm和(44.00±5.34)mm(P=1.000),射血分数分别为(62.00±3.39)%和(62.20±3.56)%(P=0.8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感染风险小,置入安全,但其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器置入术
  • 简介:摘要起搏导线相关性三尖瓣关闭不全(LITR)是起搏器/除颤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可进展为右心功能不良,降低患者生存率。由于三尖瓣反流的杂音较轻而右心衰竭症状出现晚,LITR容易漏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帮助我们深入探索LITR的机制。导线对三尖瓣叶的碰撞和黏附是导致LITR的主要机械因素。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起搏器/除颤器植入术后随访监测起搏导线的位置能够帮助LITR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对病因明确的中-重度LITR患者可早期拔除导线或外科手术治疗。起搏技术的新进展可能将显著降低LITR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起搏导线 三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婴幼儿起搏导线拔除比较罕见,本病例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回拧导线内芯及导线外缘,松解导线末端与心肌组织的连接后牵拉拔除导线,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手术并发症,二次植入的导线参数稳定,囊袋伤口愈合良好。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 导线拔除 婴儿
  • 简介:摘要临时心脏起搏应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安全有效,但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临时心脏起搏术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提示临时起搏导线经心内膜垫缺损致左心室起搏,需重视临时心脏起搏并发症。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左心室 心内膜垫缺损 穿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随着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s)在日益老龄化的人群中的广泛应用,CIED相关的三尖瓣干扰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停止植入这些装置不是一种选择,因此更好地了解其机械并发症可能会有助于改进装置设计或心外膜装置植入。本综述涵盖了CIED介导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的现有证据,讨论了CIED介导的三尖瓣装置干扰的潜在危险因素,概述了如何在超声心动图上诊断CIED介导的三尖瓣反流程度,

  • 标签: []电极导线 三尖瓣反流 影响因素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围手术期病人的康复护理指导及随访方案,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结合文献综述及实地观察,制定康复护理指导与随访方案。分析56名患者数据,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康复护理指导与随访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确保研究信度。结论:无导线起搏器围手术期病人康复护理指导及随访方案对患者康复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导线起搏器 围手术期 病人康复护理 指导 随访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梭导线小隧道Endobutton技术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收治的15例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为22~36岁,平均30.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2.4 d(4~15 d)。所有患者均采用穿梭导线小隧道Endobutton技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8~12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101.1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0 mL,平均75.3 mL。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0(4.5,8.0)分降低至0.0(0.0,1.0)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56.3±6.2)分提高至(93.0±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周围浅感觉减退、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断裂或滑脱、喙突或锁骨骨隧道骨折等并发症。结论穿梭导线小隧道Endobutton技术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可有效避免骨隧道骨折并发症,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韧带重建 Endobutton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无导线起搏器Micra置入术中释放即刻阻抗对起搏阈值变化趋势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无导线起搏器Micra置入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中电学参数,将阻抗和起搏阈值分为释放即刻、释放后5~10 min和牵拉试验后3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对比3组电学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释放即刻阻抗对起搏阈值变化趋势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1例置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男性12例(57%),年龄(72.2±12.5)岁。21例患者置入术中释放即刻阻抗为(798.1±35.3)Ω,释放后5~10 min为(800.9±35.6)Ω,牵拉试验后为(883.6±31.7)Ω,3组阻抗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释放即刻阈值为(0.97±0.11)V/0.24 ms,释放后5~10 min为(0.95±0.12)V/0.24 ms,牵拉试验后为(0.59±0.06)V/0.24 ms,牵拉试验后阈值低于释放后即刻(P=0.003)和释放后5~10 min(P=0.008),阈值有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释放即刻阻抗≥680 Ω可预测牵拉试验后能获得理想的起搏阈值(AUC=0.989,95%CI 0.702~0.964,P<0.001),预测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100%;而释放即刻阻抗≤520 Ω时起搏阈值不理想(95%CI 0.893~1.000,P<0.001),且不能随时间推移而改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结论Micra无导线起搏器释放即刻的阻抗值对起搏阈值的变化趋势有预测价值,释放即刻阻抗≥680 Ω提示牵拉试验后获得理想的起搏阈值可能性较高,而阻抗≤520 Ω起搏预测阈值不良,建议寻找新的起搏位点。

  • 标签: 心律失常,心性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器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人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2,AGR2)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细胞建立肠黏膜屏障模型,预先转染AGR2质粒和对照质粒,24 h后实验组加入TNF-α刺激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GR2表达,通过跨膜电阻检测细胞膜通透性,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自噬的发生。结果Caco-2细胞培养21 d,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大于600 Ω·cm2,趋于稳定,证实体外肠黏膜屏障模型成功构建。在TNF-α诱导的肠上皮屏障损伤模型中,AGR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EER下降至200 Ω·cm2左右,透射电镜下显示线粒体形态破坏。而预先转染AGR2质粒可抑制TNF-α引起的跨膜电阻值下降,TEER维持在400 Ω·cm2左右,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自噬小体产生。结论体外实验证实AGR2基因可抑制TNF-α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发生实现的。

  • 标签: 人前梯度蛋白2 肠黏膜屏障 肿瘤坏死因子-α 线粒体自噬 炎症性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