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骨感染临床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78例心脏手术后残留的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深部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3~72岁。手术类型包括瓣膜手术38例(包括主动脉瓣成形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双瓣膜置换手术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6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复杂畸形手术5例)。患者均因心脏起搏导线未完整拔除导致胸骨切口感染,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方式治疗。处理时间为开胸心脏术后15年32例,1年内4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伤口Ⅰ期愈合70例,Ⅱ期愈合5例,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3例。随访71例患者1年,伤口感染均无复发。结论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心脏术后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部切口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深部胸骨感染 胸大肌肌瓣翻转术
  • 简介:[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无导线起搏器的应用越来越多,现通过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总结其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宣教。该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 标签: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导线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5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为经皮穿刺腋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起搏器植入术,腋静脉组穿刺曝光时间长,但成功率高,电极操作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电极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途径较锁骨下静脉途径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
  • 简介:摘要无导线起搏器(LTP,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鉴于其微创、无导线、无囊袋等优势,目前国内各大医院正在大力开展该项新技术。然而LTP植入在国内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递送系统的操作、LTP的定位、术中牵拉试验、术后并发症的管理等方面,仍需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本文报道了1例术中递送系统误入冠状静脉窦、术后LTP穿孔致心脏压塞的患者,并从中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心肌穿孔 心脏压塞
  • 简介:右室心尖部起搏是目前常用的永久起搏方式,但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同步,这是一种近似生理性的起搏方式,需借助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笔者探索临床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性。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方法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近年来联合上腔和下腔途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导线拔除术(TLE)的病例特点,探究其与单纯上腔或下腔途径拔除CIED导线病例的不同之处。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TLE患者159例。将其依据TLE时血管入路途径分成2组:A组为单纯经上腔或下腔途径拔除组(132例);B组为联合上腔和下腔途径拔除组(27例)。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特点、CIED植入类型、导线拔除情况等。结果与A组相比,B组CIED植入时间更长、既往囊袋清创史和CIED更换史比例更高(P<0.05)。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示,CIED植入时间对于需行联合上下腔静脉TLE者有独立预测价值;CIED植入时间≥5.25年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67.4%。2组患者共计拔除导线301根:A组拔除249根,B组拔除52根,总体临床成功率为95.2%;其中B组拔除成功率更低(86.7%对97.3%,P=0.002)、严重并发症率更高(18.5%对1.5%,P=0.002)。结论对于CIED植入时间≥5.25年者预示着其需要联合上下腔静脉途径行TLE。对于联合上下腔静脉途径行TLE患者,其成功率较单纯上腔或下腔途径更低,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 标签: 起搏器,人工 经静脉导线拔除 联合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起搏装置感染移除术后患者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移除感染起搏装置后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起搏电学参数(阈值、R波振幅、阻抗)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入选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76.2±6.0)岁,其中9例患者为囊袋感染,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所有患者均完整移除感染起搏装置并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植入部位均为右心室中位间隔部。平均手术时间(65.0±24.8)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9.6±2.3)min,平均X线曝光量(212.6±96.4)mGy。植入时起搏电学参数:阈值(0.5±0.2)V/0.24 ms、R波振幅(9.0±2.2)mV、阻抗(687.0±120.9)Ω。围术期未出现心脏穿孔、心脏压塞、血管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器械移位、装置感染、胸痛、血胸等不良事件。结论在起搏装置感染移除术后患者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是安全、可行的,无导线起搏器将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装置感染 导线拔除
  • 简介:摘要左心耳封堵和无导线起搏分别是针对心房颤动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新的器械治疗手段。本文报告为一例同时符合两种治疗的适应证的患者行一站式左心耳封堵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可显著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并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

  • 标签: 左心耳封堵 无导线起搏器 一站式
  • 简介:摘要电气设备的绝缘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是目前我国电气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对电气设备的及时、有效检修有重要保障。在线监测技术主要通过传感器在线监测、监测数据实时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在线监测等技术实现。状态维修则以在线监测结果为依据,通过专家分析系统判断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而发出正确的维修指令,确保电气系统安全运行。

  • 标签: 电气设备 绝缘在线监测 状态维修
  • 简介:摘要平凉电厂#1发电机组是由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QFSN——300——2型汽轮发电机组。该#1汽轮发电机组定子在安装就位后,由甘肃电力试验研究所有关人员进行了#1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电位外移试验、火电公司人员配合。试验结果90%以上的定子线圈端部电位外移试验数据超标。本文就针对平凉电厂#1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电位外移试验数据超标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数据超标提出了处理方案意见。

  • 标签: 电机 定子线圈 绝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固定翼释放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2021年8月至12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A组)及双腔起搏器组(B组)患者,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术中固定翼释放次数将A组分为释放1次(A1组)和释放≥2次(A2组)。收集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0、4、8、12、24、48 h血液样本,分别对比A、B组间及A1、A2组间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其中无导线起搏器组60例(男41例),年龄(70.75±11.77)岁,年龄范围36~91岁;双腔起搏器组80例(男47例),年龄(70.54±9.90)岁,年龄范围45~87岁。术后A、B组所有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48 h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均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术后48 h,A1组(40例)患者血浆cTnI表达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次,A组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2组(20例)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A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升高程度与无导线起搏器固定翼释放次数相关。

  • 标签: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心肌损伤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导线起搏器(LTP)植入术中牵拉试验导致阈值变化及其对术后短期阈值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植入LTP(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并完成1个月随访的患者,收集其释放后即刻、牵拉试验后即刻、5 min、10 min、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的阈值,比较牵拉前后阈值的变化。按术后1个月的阈值变化将患者分为阈值升高组与阈值稳定组,评估牵拉后阈值变化对术后1个月阈值变化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患者35例,全部患者出院时阈值较释放后阈值显著下降[(0.48±0.10)V对(0.70±0.37)V,P=0.03]。其中阈值升高组(n=13)术后1个月阈值较出院时显著升高[(0.58±0.11)V对(0.52±0.13)V,P=0.03],牵拉后即刻阈值较释放后显著升高[(0.71±0.25)V对(0.57±0.18)V,P=0.01];阈值稳定组(n=22)出院时、术后1个月阈值均较释放后显著降低[(0.45±0.09)V对(0.78±0.44)V,P=0.03;(0.42±0.06)V对(0.78±0.44)V,P=0.03]。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牵拉后即刻较释放后即刻阈值升高是术后短期阈值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5,P=0.03;OR=1.78,P=0.04)。结论LTP植入术中牵拉试验导致阈值有下降趋势。牵拉后即刻阈值升高是LTP术后短期阈值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牵拉试验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房颤冷冻消融术并单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采取"鞘中鞘"的方法,将冷冻球囊再次成功进左心房。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再次进行房颤冷冻消融术,术中操作安全、有效。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消融 无导线起搏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经静脉植入型除颤导线(Riata,美国雅培公司)的长期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除颤器脉冲发生器更换的患者,筛选出植入Riata或Durata(美国雅培公司)系列除颤导线者。分析其脉冲发生器更换术中的导线故障情况,并将更换术中测试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与首次植入时比较。结果共有76例植入了Riata或Durata除颤导线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脉冲发生器更换患者,包括Riata组29例,Durata组47例。至更换术时,Riata导线应用3.0~12.2(7.4±2.1)年,Durata导线应用1.7~9.3(5.2±1.9)年。Riata组中,共4根导线在应用6.5~10.9(8.2±2.0)年时出现3根绝缘层破裂、1根导线断裂,故障率为13.8%(4/29),高于Durata组0的故障率(P=0.019)。导线完整性好得以继续应用的包括Riata导线25根,Durata导线47根。相较于首次植入时,脉冲发生器更换术中完整性好的Riata导线起搏阈值(1.1 V/0.5 ms对0.7 V/0.5 ms,P>0.05)和R波振幅(11.8 mV对12.7 mV,P>0.05)无明显变化,阻抗降低(519 Ω对630 Ω,P<0.01)。结论Riata导线平均应用7.4年时的故障率为13.8%。完整性好的导线长期起搏阈值和感知稳定,可严密监测下继续应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除颤导线 导线故障 起搏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电源腔镜器械绝缘性能检测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集的110例带电源腔镜器械,研究时段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试验组(55例,包装前未进行绝缘性能检测)、对照组(55例,包装前以数字万用表进行绝缘性能检测),比较器械使用故障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子宫旋切器、电切手柄、单双极电凝故障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包装前以数字万用表进行绝缘性能检测可有效降低带电源腔镜器械故障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带电源腔镜器械 绝缘性能检测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或狭窄是经静脉起搏器植入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抗凝、血管腔内成形及外科手术治疗。该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49岁,因起搏器导线相关性静脉狭窄先后多次行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效果不佳,应用心包补片腔静脉成形外科方法治愈。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腔静脉梗阻 心包补片 腔静脉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用于1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并探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抽取患者疾病分类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样本入院时间起于2022年6月,止于2023年12月,总例数为15,患者均可接受Micra无导线起搏器安装,随后分析有关指标,即心功能指标、起搏器电子参数。结果:心功能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和起搏器电学参数以术中、术后6个月均显著差异,且术后6个月有更佳值(P<0.05)。结论:1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以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行效果显著,可积极改善心功能,促进预后质量提升,可推行。

  • 标签: Micra无导线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加快,高压进入市区,直接深入负荷中心,环网供电成为解决城市负荷密度增加而呈现的必然结果。环网供电是在不同的变电所或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母线的两回或多回馈线。相互之间连接成一个环路进行供电的方式。这需要在环网中连接大量配电开关设备,这使得城市电网对环网开关设备硬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绝缘换网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 标签: 混合气体回收 绝缘气体 SF6/N2
  • 简介:摘要针对某电厂220kV升压站管母支柱绝缘子断裂事故,通过原因分析,指出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基建施工中支柱绝缘子质量存在缺陷,从而造成支柱绝缘子底部法兰由微裂纹发展为断裂。针对上述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处理。

  • 标签: 管母 支柱绝缘子 底部法兰 固定金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检测带电源腔镜器械绝缘性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送往消毒室的带电源腔镜器械296件,根据管理时间分组,A组(2019年3月~2020年2月,绝缘性能检测)149件,B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无绝缘性能检测)147件。比较处理后器械性能状态,分析故障原因,调查器械处理质量评价。结果:故障情况比较,A组[12.00(18/150)]少于B组[26.53(39/147)](P<0.05);故障原因比较,器械短路是主要原因,A组发生率[7.33%(11/149)]低于B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