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的护理。方法对患有此症的患者进行护理。结论心脏的预后取决于液体聚积的速度,如果聚积速度很快,则需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才能避免死亡。

  • 标签: 心内科 心脏压塞 护理
  • 简介:摘要心脏是指心包腔内的压力快速增加,妨碍了心脏舒张期的血流灌注,使心排血量降低。压力增加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心包腔内有血液或液体聚积。如果液体聚积速度很快,则聚积液体量只需达到250ml即可造成严重后果。在护理时候密切观察心包有无加重,有无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的征象。

  • 标签: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采取常规的措施和加强手术中的配合对发生心脏患者的疾病恢复和预后改善产生的影响。方法目标性选取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的患者158例,79例为对照组,79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术中护理配合;重点就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手术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考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观察组发生率(7.59%)明显小于对照组(13.92%);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加强手术操作时的配合工作能够帮助医生快速的判断确诊心脏的发生并采取急救措施,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脏压塞 加强术中配合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介入性治疗术并发急性心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某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的487名使用心脏介入性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心脏塞进行认真诊断,查看其临床症状、X射线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果患者具有相应症状,应该对患者停止心脏介入性治疗,并使用心包切开引流、冠状动脉搭桥和修补手术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进一步治疗。结果在选取的487例患者中,有3名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心脏,概率为0.62%。发病原因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房间隔穿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心包,误穿左心房壁,使其收到一定损伤,甚至会使冠状动脉发生破裂。经过x射线检查以后,只是证明了2名患者,另外一名患者又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才对其病情得以证实。在对其进行治疗方案中,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心包切开引流术,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心包穿刺术,最后一名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使用冠状动脉搭桥和修补手术,经过治疗以后,三名患者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各项指标都正常,病情状况比较良好,可以很快恢复。结论作为心脏介入性治疗过程中一种比较罕见的并发症,必须对心脏产生的原因进行快速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术 急性心脏压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48例心脏介入治疗合并急性心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患者,其中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9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6例,射频消融术6例,起搏器置入术8例,房间隔缺封堵术6例,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例,心包穿刺引流术3例,肥厚性心肌病行NOGA标测5例,救治成功46例,2例因心脏穿孔无法缝合,最终死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脏心脏介入性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必须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急性心脏压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48例心脏介入治疗合并急性心脏患者,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其治疗效果。结果48例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心脏患者,其中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9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6例,射频消融术6例,起搏器置入术8例,房间隔缺封堵术6例,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例,心包穿刺引流术3例,肥厚性心肌病行NOGA标测5例,救治成功46例,2例因心脏穿孔无法缝合,最终死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脏心脏介入性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必须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急性心脏压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65岁女性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1天。4个月前患者因外伤致腰椎骨折,行腰椎固定术治疗,术中使用骨水泥。X线胸片检查示心影处条形致密影。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约7 cm长线状高回声,呈游离状态,心包大量积液。腹主动脉CTA检查提示腰2、3椎前条状钩形致密影。急诊行手术治疗,取胸骨正中中下段切口,切开心包,清理积血后见右心室流出道针样异物外漏,取出异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脏抢救与护理临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2月间24例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介入性治疗后出现心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在介入术中出现了心脏症状,术后出现12例;对24例患者采用心包穿刺引流,其中22例救治成功,心脏得以解除,2例死亡。结论尽早诊断和果断治疗是心脏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缓解心脏的最佳方法就是心包穿刺引流。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心脏压塞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介入术并发急性心脏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分别接受心脏介入术的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例数、并发急性心脏例数和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0例,心脏2例,收缩79.4±1.2mmHg,舒张38.4±1.7mmHg;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心脏8例,收缩64.5±1.6mmHg,舒张32.7±1.3mmHg;观察组心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心脏介入术并发急性心脏的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心脏发病率更低,血压水平更稳定。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急性心脏压塞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心脏症状的具体原因,探究其诊断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2013年 1月至 2016年 6月期间收治的 6000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的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和 X线检查诊断出的术后心脏结果为依据分析原因,在发现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后立即将介入治疗操作停止,并采用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手术进行引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修补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研究的 6000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中有 10例患者术后并发心脏症状,心脏发生率为( 0.16%)。其中 7例患者经过 X线检查后确诊为心脏,另 3例患者病情经 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后通过超声检测得以证实。 3例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后通过心包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 4例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后通过心包切开手术引流术进行治疗, 3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映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处于正常水平,有良好预后。结论: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心脏的几率非常小,因此患者术后应进行多次检查,尽早发现该并发症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患者的治疗预后状况。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原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心脏介入性治疗中并发心脏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2010年1月-2014年11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87例心脏介入性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X线检查诊断心脏。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脏的症状,立即停止心脏介入性治疗,采取心包穿刺术引流、心包切开引流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冠状动脉修补术等治疗。结果本院收治的487例心脏介入性治疗患者中发生心脏并发症患者为3例,发生率为0.62%。发病原因为房间隔穿刺时误穿左心房壁、左心房壁受损,冠状动脉破裂及心包。2例患者病情经X线片检查得以证实,另外1例患者X线片检查无异样,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病情。1例患者行心包穿刺术治疗,1例患者行心包切开引流术治疗,另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破裂冠状动脉修补术,治疗后3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病情恢复稳定,预后状况良好。结论心脏心脏介入性治疗中一种极为少见并且较为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快速认清病因并进行恰当处理,是患者有良好预后的保证。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原因分析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介入性治疗中并发心脏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我院对487例心脏介入性治疗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检查来对心脏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患者有心脏症状,需要停止心脏介入治疗,使用心包穿刺术引流、心包切开引流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冠状动脉修补术等治疗方式。结果全部患者共出现了3例心脏并发症病例,占总数的0.62%。患者的发病原因是房间隔穿刺时误穿左心房壁、左心房壁受损,冠状动脉破裂及心包。经X线检查共检查出2例病例,另一例无异常,经超声诊断才确诊。三例患者分别使用了心包穿刺术治疗,心包切开引流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破裂冠状动脉修补术,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以成,恢复良好。结论心脏心脏介入性治疗中比较危险的并发症,及时的发现快速寻找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是治疗的关键,能确保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原因分析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院内外收治的病例34例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患者为观察组,而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4例未并发心脏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心脏介入性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了解来分析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患者临床特点以及疾病处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患者的诊断工作能够及时的了解患者发病时间以及疾病程度,以此能够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处理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T)治疗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PCI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行PCI未并发心脏的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就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措施加以分析,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早发心脏31例,迟发心脏53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心脏介入性治疗后心脏并发症的诊断力度,辨别其发病时间,行心包穿刺引流、外科手术或者应用鱼精蛋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出现心脏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既往有冠状静脉插管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严重冠状静脉夹层,并引发心脏的报道。左心室导线植入导致的心脏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左心室导线头端穿孔导致心脏的病例。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压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发生与左心耳毗邻解剖结构及封堵器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3例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因左心耳封堵术导致的延迟性心脏并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患者,随访时间(16±12)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术中及延迟性心脏恢复后通过左心房CTA,食道超声心动评估左心耳及左心耳封堵器周边解剖结构关系。结果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行心包穿刺引流患者13例,男性7例,年龄(72.1±8.3)岁,6例同时行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左心耳菜花型8例,鸡翅型5例;盘式封堵器密封盘直径(29.5±2.8)mm;10例患者心脏恢复后复查左心房CTA,8例锚钩贴靠肺动脉,1例锚钩贴靠左上肺静脉,1例锚钩同时贴靠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除1例术后2 d死亡外其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与左心耳毗邻肺动脉,左上肺静脉位置关系密切,与较大的封堵器及其锚钩有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延迟性心脏压塞 左心耳及毗邻解剖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与房颤导管消融并发心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首次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收集其围术期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利用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与房颤消融心脏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 313例,发生心脏41例(0.77%);老年组心脏发生比例1.1%(32/2 95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0.4%(9/2 363)(χ2=8.489,P=0.004)。老年组1例行急诊开胸心房修补术,而非老年组0例;无1例患者院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发生心脏发生风险增加(OR=2.570,95%CI:1.190~5.570,P=0.01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口服抗凝药物、左房内径<40 mm和手术时间≥120 min的患者中,老年组心脏发生风险较非老年组更高(OR=1.011、2.914、3.922、3.244,均P<0.05)。结论老年(年龄≥60岁)是房颤导管消融发生心脏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脏压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导线起搏器(LTP,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鉴于其微创、无导线、无囊袋等优势,目前国内各大医院正在大力开展该项新技术。然而LTP植入在国内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递送系统的操作、LTP的定位、术中牵拉试验、术后并发症的管理等方面,仍需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本文报道了1例术中递送系统误入冠状静脉窦、术后LTP穿孔致心脏的患者,并从中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心肌穿孔 心脏压塞
  • 简介:摘要依达赛珠单抗是达比加群酯的特异性逆转剂,国内临床应用有限。现报道1例射频消融术后、达比加群酯抗凝期间出现心脏合并急性肝肾功能不良、血小板减低,在应用依达赛珠单抗后成功避免开胸手术。该例是国内较早非临床试验入组的应用病例。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脏压塞 依达赛珠单抗 达比加群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