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大鼠腹腔内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总结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方法BrownNorway到Lewis大鼠心脏移植90例,其中预实验50例,正式实验40例。采用肺动脉和左房吻合、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工作型心脏移植,统计手术存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确保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结果术者通过练习,手术成功率稳定77.5%,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4±5)min,整个手术时间为(71±11)min。HE染色显示移植后发生了免疫反应,移植模型可靠。结论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合格的实验动物、供体心脏的保护、快速有效的血管缝合和术后动物护理。

  • 标签: 心脏移植 工作型心脏 动物模型 免疫排斥 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接近于人的猪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环江香猪12只作为供体,巴马香猪12只作为受体,左侧第4肋间开胸,完成左肺原位移植。术后1、2、4、6、12h开胸测左、右肺动脉的压力,同时取左、右肺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动物术后均存活,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供肺静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下降和肺动脉压(PAP)上升,与受体正常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肺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部分肺泡腔完全闭塞,部分肺组织实变等变化,与受体肺组织比较,含水量增加显著(P<0.05)。结论为研究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研究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肺移植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相对简单稳定的大鼠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方式,为髂骨移植诱导免疫嵌合状态的研究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旧术式组,将供者髂骨肌皮瓣移植入受者腹股沟区,吻合供者髂腰动静脉和受者股动静脉;实验组,剥离供者髂骨臀大肌,取供者的髂骨连带肌肉及皮瓣移植于受者的腹股沟区域,将供者的髂总动脉和髂腰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股动静脉吻合,随后缝合皮肤。术后所有大鼠给予环孢素A28天,始剂量16mg/kg/d,第三周始每周剂量减半,第28天处死大鼠并选取髂骨做病理学检测,观测骨髓细胞量,骨陷窝是否有骨细胞等,以此判断髂骨是否成活。结果:实验组共进行手术15例,皮瓣成活11例,成功率73%;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7例,成功率47%;旧术式组共进行手术8例,皮瓣成活4例,成功率50%,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3例,成功率37.5%,其中实验组动脉吻合时间(24.7±2.3)min,明显短于旧术式组(36.7±1.5)min(均P〈0.05),而静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供受体准备时间并无差异(均P〉0.05)。结论:通过剥离供者臀大肌,改变动脉吻合对象,可以建立相对简单、稳定的髂骨皮瓣移植模型,为探索带血管骨髓移植诱导嵌合状态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 标签: 髂骨皮瓣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构建DA大鼠到LEW大鼠的肝移植模型,采用腹腔内细菌注射的方法建立感染模型,通过对大鼠肝功、血气、血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肝移植术后5d注射细菌,大鼠死亡率高,不利后续研究;术后3d注射细菌,并选定5×10^5cfu/mL为最终注射浓度,感染后大鼠的7d存活率累计可达到37.5%左右,随之感染的加重,大鼠状态逐渐变差,直肠温度不断升高,WBC计数也随之增加,pH下降,大鼠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肝实质的损害重于胆道的损伤,大约在感染5d左右相继死亡,多器官病理分析表明,大鼠死亡原因为肝损害,不并发肺脏、肾脏损害。结论采用的腹腔内大肠埃希菌注射建立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的模型是比较成功的,可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细菌感染 腹腔 免疫抑制 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预后。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全部为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和头痛症状,多表现为轻度头痛和低热。3例患者隐球菌涂片和培养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分别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等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合并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经2~4个月治疗后,4例隐球菌涂片转阴,临床症状消失,均在我院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首发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早期明确诊断、多科室协作、规范足量治疗是提高此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病
  • 简介:犬传染性肉瘤是犬类动物生殖系统自然发生的肿瘤,其具有独特的同种与异种移植特性.本文着重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肿瘤模型的建立,该模型具有可靠的稳定性、模拟性及接种的多样性,能够在难以接种肿瘤的器官及大动物体内建立较为理想的原位移植性肿瘤模型,为临床及影像学科开展原位肿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

  • 标签: 传染性肉瘤 原位移植肿瘤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小鼠的体外受精、胚胎和精子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本实验分别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SLAC)和日本熊本大学动物资源开发中心(CARD)对13个品系小鼠(C57BL/6J、BALB/c、C3H/HeJ、ICR、KM、FVB、MRL、NOD、CBA、DBA/2、CD-1、BDF1、B6C3F1)的体外受精(IVF)率、胚胎培养及移植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各品系小鼠新鲜精子的IVF率15.1%~87.9%,冻融精子的IVF率8%~80%;冷冻胚胎的复苏率42.6%~83.9%;冻融胚胎移植后的产仔率在17.8%~51.8%.结论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鼠体外受精率、冷冻胚胎复苏率和胚胎移植的产仔率差异有显著性.但同一品系两个实验室间的新鲜精子的IVF率、冷冻胚胎的复苏率及移植产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冻融精子的体外受精率CARD明显高于SLAC(P<0.01).

  • 标签: 品系 小鼠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精子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版纳小型猪近交系动脉的异种靶抗原α-Gal的分布和半定量分析,为研究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异种生物材料提供资料。方法通过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象分析对10头版纳小型猪的四级动脉进行α-Gal的分布和半定量研究。结果(1)各级血管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未见表达,外膜有微弱表达;(2)图象分析显示,管径越细,其内皮细胞的表达越高(P<0.01),各级动脉内皮细胞阳性表达的面积密度比的组间差异显著(P<0.01),t检验发现每两组间的动脉内皮细胞阳性表达面积密度比相差显著(P<0.01)。结论(1)版纳小型猪动脉内皮细胞均有异种抗原α-Gal分面,但是分布不均匀;(2)微血管血栓是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小型猪的异种器官移植,彻底解决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关键是防治微血管栓塞。

  • 标签: 中国版 纳小型猪 近交系 动脉异种移植 靶抗原
  • 简介:目的利用胰腺癌PDX模型,评估临床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筛选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将新鲜的胰腺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皮下,建立PDX模型并稳定传代;利用STR基因分型检测PDX模型肿瘤组织的溯源性;选择临床使用的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三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并测量肿瘤体积;利用TGD值数学模型方法,辅以血浆CA19-9检测评估三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PDX模型肿瘤组织样本的溯源性为99.99%,与原发瘤保持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伊立替康组和吉西他滨组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P=0.001),且吉西他滨抑瘤效果更为明显;伊立替康的药物毒性作用最小,吉西他滨次之。结论成功建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通过TGD值数学模型法筛选,发现吉西他滨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为显著,推荐其作为该胰腺癌个体化治疗首选药物。

  • 标签: 胰腺癌 PDX模型 个体化治疗 药物筛选 TGD值数学模型
  • 简介: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一种最常见类型,主要影响男性X性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疾病,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特征。大多数病例有明确的家族史。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慢性骨骼肌细胞变性、坏死,出现肌细胞萎缩与代偿性增大相嵌分布的典型表现。

  • 标签: 肌营养不良 干细胞移植 骨骼肌细胞 治疗 营养不良病 进行性
  • 简介: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曲霉气道的定植及其发生侵袭性感染的风险。方法回顾2003—2004年南京八一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56例肝移植患者进行的连续组织学检查和曲霉培养结果。结果24例患者被分离出曲霉,2例发生侵袭性烟曲霉感染。这2例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内都有烟曲霉的定植,并且都死亡,占所有移植后死亡的29%。无曲霉定植者都未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的侵袭性曲霉感染较为少见,但常致死,曲霉定植常见但为一过性,由于气管侵袭性曲霉感染只发生在有烟曲霉定植的移植后6个月内的患者,所以在此期间进行预防性的治疗能否有效降低侵袭性曲霉感染值得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曲霉定植 真菌培养
  • 简介:目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女,47岁,肝移植术后2d,面部、肩部、四肢皮肤出现多发溃疡,伴昏迷。通过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及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确诊,并对获得菌株进行尿素酶试验、API试验、PCR扩增测序等实验研究。结果皮损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菌体,PAS染色阳性。血液和脑脊液真菌镜检均为阴性。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API试验鉴定为新生隐球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与培养获得的菌株直接PCR扩增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脑脊液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血液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脑CT显示为多发结节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播散性隐球菌病,致病菌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播散性隐球菌病奠定基础,确立了显微切割技术在皮肤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肝移植 显微切割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探讨利用imDC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Ak健康供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培养4d,诱导其分化成imDC;培养7d,分化成mDC。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采用MLR方法,构建GVHD发生机制的模型,比较供者imDC和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培养4天后细胞具有典型的imDC特征,CDla、CD83和双抗分别表达为55.79%、64、67%和46、67%,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低;培养7天后具有典型mDC特征,CDla、CD83和双抗表达分别为61.56%、82.40%和64.12%,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高。(2)MLR法共孵育72小时后,加入CCK-8检测OD值,imD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1.00);mDC组与对照组、imDC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能够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2.00)。结论:供者imDC能够诱导自体T细胞低反应,有望用来防治GVHD。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阻断疗法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l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 标签: 骨髓单个核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迁移 分化
  • 简介: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在遗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药物临床反应一致性高,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PDX模型开展肿瘤靶向药物筛选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针对用于化疗药物筛选的PDX模型评价策略进行综述,总结了建模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组织形态学、测序分析、特异性标志物和STR检测四种模型溯源性评价方法,综合衡量药物毒性作用、肿瘤体积变化趋势和TGD数学模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为PDX模型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良好的应用策略。

  • 标签: 异种移植模型 溯源性 毒性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给予患者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诱导、伏立康唑维持治疗后头痛、咳嗽等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示肺部病灶吸收。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急性排斥。结论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和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及时诊断和有效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药物需作相应调整。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肺炎 肾移植 治疗
  • 简介:汉城国立大学教授黄禹锡的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小组合作,成功克隆出了猴子胚胎,但把克隆胚胎移植到25只代理母猴子宫克隆猴子的实验没有成功。

  • 标签: 移植 克隆胚胎 猴子 克隆 子宫 实验失败
  • 简介: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中,供体细胞是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供体细胞的类型、细胞周期、细胞的培养代数、冷藏与冷冻处理,以及供体动物的性别、年龄等都可能影响核移植胚胎的发育.根据现有资料,简要综述了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中有关供体细胞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体细胞核移植 供体细胞 细胞类型 细胞周期
  • 简介: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LJH-OS的传代移植瘤组织作为移植材料,进行胫骨原位移植及皮下移植。结果发现胫骨原位移植的潜伏期较短,生长快。皮下移植瘤呈局限性膨胀性生长,有不完整的纤维包膜,未见肺转移,观察7周无明显消瘦;而胫骨原位移植瘤浸润基层,无纤维包膜,且发生肺转移,7周时有明显消瘦。原位移植的裸鼠血清ALP水平高于皮下移植者。说明裸鼠胫骨微环境较皮下组织更适于人骨肉瘤的浸润及转移表达.裸鼠胫骨原位移植模型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的实际情况,该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标签: 胫骨 原位移植模型 裸鼠 人骨肉瘤 肺转移 皮下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前宫腔镜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周期2988个。实验组为在治疗周期前B超或造影检查发现有宫腔病变,或曾有IVF/ICSI-ET失败史而行宫腔镜检查的周期;对照组为未行宫腔镜检查的周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实验组266个周期,第一次行1VF/ICSI.ET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妊娠率34.0%(48/141);第二次IVF/ICSI-E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妊娠率妊娠率61.7%(21/34);大于等于三次IVF/ICSI-E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妊娠率57.6%(15/26);冻胚复苏周期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后妊娠率53.8%(35/65)。对照组2722例,第一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43.2%(783/1811);第二次IVMCSI—ET治疗妊娠率34.7%(139/400);大于等于三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28-3%(36/127);冻胚复苏周期治疗妊娠率35.2%(135/384)。两组间妊娠率在IVF/ICSI—ET治疗大于等于二次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曾有IVF/ICSI—ET治疗失败的患者,拟再次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宫腔镜 IVF/ICSI-ET 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