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事实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对“学术是政治工具”、郭沫若对马列“非出于信服和坚持,而是看准风向,定向投报”等问题,辩明是非,澄清事实真相。揭示该文作者胡编乱造、老调重谈用意,及其勾勒的五十年代史家命运图景的虚假性。

  • 标签: 反思 五十年代历史学家 郭沫若
  • 简介:摘要: 《历史是什么?》是英国历史爱德华·霍列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189-1982)的经典之作。全书共分六章。首章“历史历史的事实”,是本书的总纲,阐述“关于过去的事实”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历史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作者用他的智慧讲解“历史是什么”以及探讨“历史事实”的定义。

  • 标签: 过去事实 历史事实 客观存在 选择与解释
  • 简介:冯自由原名懋隆,字建华,广东南海人,出生于日本横滨一个侨商家庭。祖上以行医为业,祖父因为结交“红头贼”的嫌疑被逮捕下狱,死在南海狱中。父亲冯镜如愤然出走日本,在横滨经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他父亲毅然剪除辫发,成为旅日华侨中第一个剪辫易服的人,被人叫做“无辫仔”。1895年,他父亲与亡命日本的孙中山结识,加入兴中会,任横滨分会会长。一次孙中山在他家吃饭,少年冯自由也坐在一起,便询问他喜欢读什么书。他说,喜欢读《三国演义》。孙中山又问他,最喜欢《三国演义》哪个人物?他说:诸葛亮。孙中山笑着说:你知道喜欢诸葛亮,就是明白古今顺逆的道理。我们兴中会便是汉朝的刘

  • 标签: 兴中会 孙中山 元老 历史学家 横滨 剪辫
  • 简介:<正>已故著名历史,原湖北省文化局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壮猷同志纪念会于三月二十日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武汉地区有关部门的党政负责同志,各界人士和方壮猷同志亲属共一百三十多人出席了纪念会。纪念会由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舒志超主持,文化厅副厅长胡美洲宣读了中共湖北省文化厅党组《关于进一步为方壮猷同志落实政策的决定》。中共湖北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许道琦、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重农到会并讲了话。

  • 标签: 顾问委员会 落实政策 文化局 各界人士 副主任 亲属
  • 简介:<正>1989年是第二国际成立100周年。为纪念这一日子,第25届林茨国际历史会议两个讨论主题之一是“1889—1914年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第二国际”。在提交大会的论文中,不少历史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或是从新的角度评价了某些问题。本文选择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评述。

  • 标签: 第二国际 历史学家 工人运动 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 殖民政策
  • 简介:新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部分体现在两年一度的历史大会分场话题的量化分析与初步定性描述中:在问题意识上,对于身份认同的追问仍然体现出延续性的特征,不过在结构方面却已显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在理论与方法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社会(结构)史向文化史的转向仍在持续,但跨学科的交融态势已经日趋明显;在研究视角上,伴随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是全球史的再度复兴和各类实践;在历史传授方面,德国历史教育学紧跟整个历史的前进步伐,而且还慎重提出了"史学公众化"的命题。

  • 标签: 德国 历史学 历史学家大会 分场话题
  • 简介:当今史学历史教育领域,存在着一大严重的概念上混乱的现象,那就是,把实际生活中的历史史学历史观念混为一谈,把历史本体的客观性质与史学观念、历史知识的主观性质,完全重叠在同一个历史概念中,由此派生出许多奇谈怪论,造成许多认识误区.

  • 标签: 史学家 中学 历史教学 教学参考 史学观念
  • 简介:日前,由南开大学历史院、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和天津兵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纪念历史王玉哲教授百年诞辰暨遗著出版座谈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京津地区的专家学者及学生5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王先生最小的博士弟子、南开大学历史院教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彦民教授主持。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南开大学 百年诞辰 历史学家 王玉哲 遗著
  • 简介:翻开《二十五史补编》,有署名练恕的四种著作。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赫然与万斯同、钱大昕等史学大师并列的史学专著,竞会出自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少年之手。在我国历史上不乏天资过人的奇才,如汉代丁鸿十三岁通晓《尚书》,张堪七岁能解《易经》,三国曹植七岁赋诗等。但由于时代久远,

  • 标签: 二十五史补编 史学大师 张堪 丁鸿 万斯同 北周公卿表
  • 简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英勇就义9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推进李大钊研究,从2017年1月起,我们就李大钊纪念与研究的相关问题,对刘桂生教授作了数次专访。刘教授指出,从中共七大前后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举行过三次规模较大的李大钊纪念活动。

  • 标签: 李大钊研究 新中国成立 纪念活动 教授 历史学家 精神价值
  • 简介:<正>高步瀛先生(1873—1940),字阆仙,河北省霸县人。曾祖鹏,为清朝官吏,祖父庭蕙,曾任清户部主事,父德沛,早卒。他九岁而孤,家道中衰,随其母居外公家。外公聘请儒者黄秉钧先生课训子弟,他与诸表兄弟从其受书,强记默识,莫与伦比,深受黄先生赞许。年17,应童子试,府院七试,皆第一。22岁,乡试举人。时桐城吴汝纶主讲保定莲池书院,他往从收业,从此,治学益攻根本,通贯经史,究研故训,尤精于"三礼"。既而主讲定兴书院,承教学子,多有成就。1901年,朝野倡言维新,兴办学校,保定设立直隶高等学堂和优等师范学堂,他应聘为教习。次年,赴日本游学,卒业于宏文师范学院。回国后,任省视学,后被学部侍郎严修调其人

  • 标签: 德沛 户部主事 童子试 直隶高等学堂 三礼 步瀛
  • 简介:<正>本人认为,《文学遗产》发起的“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的专题讨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所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亦是深邃而宽广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一点三线”:其“一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家 文学学 文学史观 文史
  • 简介:有明一代,宁海的方孝孺与义乌的王祎一家非常有缘。方孝孺乃天下读书种子,于明代“靖难之役”时,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威武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株连而死者达873人。清齐周华说:“胜困品学正者,莫若方孝孺;靖难受祸惨烈者,亦莫若孝孺。

  • 标签: 文史学家 方孝孺 读书种子 靖难之役 明代 朱棣
  • 简介:在爱国主义精神的促动下,秦翰才以毕生精力关注西北,从事对左宗棠的研究.其一书,集中体现了这位史学的"史学经世"思想和现代化的眼光.

  • 标签: 史学家 秦翰才 西北
  • 简介: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美籍山西人朱葆瑨,英文名PaochinChu,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学,研究中国史的权威。1928年8月5日,朱葆瑨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朱增荫系山西法政专科学校毕业生,精通蒙文,时任职于平津卫戍司令部交际处。朱葆瑨在1岁时曾随父母赴北京居住。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后,朱葆瑨举家返回太原,其父服务于山西高等法院。

  • 标签: 历史系教授 阎锡山 圣迭戈 中国史 进山中学 山西人
  • 简介:2018年历史科试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通过试题设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准确体现出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要义。第二,明确体现历史科对考生的能力素养要求。如第41题,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考查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 标签: 历史学科 高考内容改革 基层社会治理 试题设计 素养要求 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