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给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例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患者,充分结合文献资料,对此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特点、组织形态给予分析。结果灰白色结节平均大小为2cm×3.5cm×4.5cm,可以清楚看见周围界线。镜下观察肿瘤主要呈现双相分化表现,成分为胸腺样和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特点为Vim、EMA、Keratin阳性;4例患者表现为甲状腺未分化癌,6例患者表现为滑膜肉瘤。结论在临床上,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是比较少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无功能改变、无痛性肿块,需要充分结合免疫组织化特点和组织形态给予确诊,常用的鉴别诊断疾病为甲状腺未分化癌、滑膜肉瘤等。

  • 标签: 病理 免疫组织化 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85-01
  • 简介:患者女,75岁。因“发现左颈前肿块1年余”于2017年12月18日入院。1年多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左颈前一无痛性肿块,无吞咽困难、进食疼痛、颈部闷胀感,无多饮易饥、情绪激动、渐进性消瘦及乏力等自觉症状。1年来肿块稍有增大,遂到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诊治,拟“甲状腺结节”收住入院。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布野方案的调强计划的比较,分析非共面调强技术在胸腺肿瘤放疗中,是否存在剂量学上的优势。方法选取8例胸腺肿瘤患者,设计两种计划PlanA为共面的5野调强计划,PlanB在PlanA基础上增加两个非共面照射野。所有计划都采用同样的物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处方剂量50Gy,比较这两个计划靶区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适形度指数(CI)以及均匀性指数(HI),分析比较肺,心脏,食管和脊髓的剂量体积。结果靶区的最小剂量无明显差别。PlanB的最大剂量减小了0.9%,平均剂量减少了0.5%。靶区的CI和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anB肺的V30,V20,V10,V5,Dmean都比PlanA小,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lanB的心脏受照剂量V40,V30减少,平均剂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道的D1%,V50,V40,脊髓的D1%,两个计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了非共面野的PlanB在剂量学上存在优势,可以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

  • 标签: 胸腺肿瘤 放射治疗 调强放疗 非共面
  • 作者: 陈剑 麻宁一 卢艳 Shahnazi Kambiz 赵静芳 陆嘉德 蒋国梁 茅静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放疗科 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15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放射物理科 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15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放射物理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放射物理科 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15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放疗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放疗科 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15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光子和质子碳离子(粒子)放疗计划在有可见胸腺肿瘤患者中危及器官受量的差异,并观察粒子射束放射治疗胸腺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于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接受非姑息性粒子放疗、至少经过1次随访的胸腺肿瘤患者。肿瘤分期涵盖Ⅰ~ⅣB期,其中Ⅲ~ⅣB期1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包括10例胸腺瘤,6例胸腺癌和3例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对13例有可见肿瘤的患者进行光子调强、质子和碳离子笔形束扫描放疗计划对比,光子和质子的处方为66 GyE/33次,碳离子为66 GyE/22次。未经手术的5例初治和7例术后肉眼肿瘤残留(R2切除)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质子44.0~48.4 GyE/20~22次加碳离子推量21.0~23.1 GyE/7次;1例完整切除(R0)术后患者,质子45 GyE/25次;5例术后显微镜下残留(R1切除)者,质子60.0~61.6 GyE/28~30次;1例术后放疗后复发者,碳离子60 GyE/20次。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0(2.4~42.9)个月。13例可见肿瘤患者肿块最大径中位数5.7(2.7~12.8)cm;剂量对比研究显示粒子计划可显著降低脊髓最大剂量、肺、心、食管等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以及受照区域积分剂量,仅约为光子计划的25%~65%。除1例心肌梗死(4级晚期反应)可能与放疗相关外,未发现其他≥3级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无局部复发,4例Ⅲ~ⅣB期患者在放疗开始后6.1~22.8个月出现区域淋巴结、肺、胸膜、颅底、骨和肝等部位转移。2年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均为100%,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为64.6%。结论对胸腺肿瘤的剂量对比分析显示,质子碳离子放疗的正常组织受量仅为光子计划的25%~65%;临床结果提示短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胸腺肿瘤 质子 碳离子 放射治疗 笔形束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微创手术和开放径路胸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2例胸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4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全腔镜微创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开放径路胸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胸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胸管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微创手术 开放径路胸腺肿瘤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胸腺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生率占纵隔肿瘤的20%-40%,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异位胸腺瘤少见,可发生于中后纵隔、颈部、甲状腺、心包、肺实质、胸膜、支气管及胸壁等部位[1,2]。而发生于膈肌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位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膈肌 纵隔肿瘤 发生率 上纵隔
  • 简介: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syndrome,LEMS)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少见,是自身免疫性大泡性皮肤病,两者都属于副肿瘤综合征范畴。胸腺瘤与副肿瘤性自身免疫疾病相关出现的频率最高。

  • 标签: 胸腺瘤 天疱疮 肌无力 肿瘤性 自身免疫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的WHO组织学分型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2015版)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高危组和胸腺癌组;以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于术前4 d内获取外周血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比较各组间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46例(低危组20例,高危组19例,胸腺癌组7例)和对照组患者34例。胸腺癌组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9)。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胸腺上皮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r=0.244,P=0.032)。结论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基于WHO分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的临床预测指标。

  • 标签: 胸腺上皮性肿瘤 WHO组织学分型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输注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疗法的护理技术。方法对120例实施联合疗法的患者施予护理护理、回输护理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提高CIK回输效果。结果120例患者联合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联合治疗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抗肿瘤功能,给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 标签: CIK细胞 胸腺肽&alpha 1 恶性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NET)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的21例T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TNET患者年龄21~72岁(中位年龄63岁);男性18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6∶1);肿物最大径3~17 cm。通常以上腔静脉综合征(9/21)、胸痛(5/21)、腰痛(2/21)、颈部肿物(2/21)就诊,4例(4/21)于体检时发现。4例(4/21)行单纯手术切除,3例(3/21)手术联合放化疗。根据WHO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标准将其分为11例不典型类癌,9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5个月,死亡12例,存活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P=0.041)、肿物最大径(P=0.049)、Ki-67阳性指数(P=0.034)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TNET较为少见,且症状常不典型,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手术切除、肿物≤5 cm、Ki-67阳性指数<50%的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5岁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安全性,以及术后3年到10年肿瘤和重症肌无力症状(如果合并)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胸腺瘤的患者228例,将胸腺瘤患者以65岁为界分为两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带引流管天数、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直径、病理分型、TNM及Masaoka-Koga分期、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并发症等指标。并且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追踪患者胸腺瘤有无复发、生存状态、重症肌无力改善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P=0.002);≥65岁患者术后带引流管天数长于<65岁患者[4(2~17)d和3(1~9)d,Z=2.316,P=0.021];胸腺萎缩在≥65岁患者中比<65岁患者中更常见(10.2%和1.7%,χ2=5.937,P=0.015);<65岁患胸腺瘤的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者(68.2%和40.8%,χ2=12.240,P<0.001)和胸腺增生(58.1%和38.8%,χ2=2.316,P=0.016)高于≥65岁患者;胸腺瘤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而Masaoka-Koga分期为Ⅲ和Ⅳ、TNM分期为Ⅲ和Ⅳ为胸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65岁胸腺上皮肿瘤患者行胸腺切除手术安全有效,且可能远期预后更好。

  • 标签: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预后
  • 简介:以往的免疫观念认为,机体对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发挥的防御作用,即是免除传染病的自身能力,近年发现,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具有监视和杀灭体内出现的癌变细胞,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也即是“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作用。

  • 标签: 寿命 胸腺 免疫系统 癌变细胞 病原微生物 防御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经剑突下肋弓下切口行胸腺肿瘤切除术时,无名静脉损伤出血的止血策略,探讨生物夹及镜下缝合在该术式中血管出血时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8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其中出现无名静脉损伤出血20例,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分别有左无名静脉损伤8例,左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移行交汇部损伤12例。血管均为部分血管壁损伤未完全离断,据术中情况采取生物夹夹闭和缝线缝合方法止血。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1岁~72岁。体重48kg~75kg。结果术中无扩大切口,无中转纵劈胸骨,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手术止血时间10~60min,平均22min,手术时间50~175min,平均105m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行纵膈肿瘤切除术中,无名静脉损伤出血,生物夹及镜下缝合止血效果确切,安全,可行,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 标签:
  • 简介: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通常呈惰性生长,少数可向胸腔内外播散,常伴副肿瘤综合征。治疗上无论分期早晚都应首选手术,侵袭性胸腺瘤常需诱导和辅助治疗,其预后与Masaoka分期、WHO分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大小、副瘤综合症、大血管及淋巴结受侵和早期复发相关。目前对于辅助治疗的最优化方案及受益人群尚未达成统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胸腺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胸腺瘤 胸腺癌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