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氢吗啡酮后处理组(HP组)、PI3K抑制剂组(W组)、氢吗啡酮后处理+PI3K抑制剂组(HP+W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P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股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1 mg/kg。HP+W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股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1 mg/kg及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15 μg/kg。W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股静脉注射渥曼青霉素15 μg/kg。再灌注结束时,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面积(IS),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水平,计算LC3-Ⅱ/Ⅰ比值。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IS、血清LDH活性增加,心肌组织p-Akt表达上调,LC3-Ⅱ/Ⅰ比值升高(P <0.05),心肌细胞自噬空泡增多,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HP组IS、血清LDH活性降低,心肌组织p-Akt表达上调,LC3-Ⅱ/Ⅰ比值降低(P<0.05),心肌细胞自噬空泡减少,超微结构损伤减轻;与HP组比较,HP+W组IS、血清LDH活性增加,心肌组织p-Akt表达下调,LC3-Ⅱ/Ⅰ比值增加(P<0.05),心肌细胞自噬空泡增多,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加重。结论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有关。

  • 标签: 氢吗啡酮 心肌再灌注损伤 自噬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K3CD基因突变所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临床及基因诊断的1例APDS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患儿,男,4岁,因咳嗽1年余入院,反复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检查示气道黏膜弥漫滤泡样增生。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可疑致病基因,利用二代测序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患儿PIK3CD基因存在c.3061G>A(E1021 K)杂合突变。经双亲验证,父母未存在该突变,表明患儿为新发基因突变。对该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定期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病情控制尚稳定。结论APDS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以及气道弥漫滤泡样增生改变等,其中气道弥漫性滤泡样增生改变为APDS相对特异性改变。PIK3CD基因C.3061G>A(E1021 K)为常见的新生突变类型。

  • 标签: PIK3CD基因 儿童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气通滤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K3CD基因突变所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临床及基因诊断的1例APDS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患儿,男,4岁,因咳嗽1年余入院,反复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检查示气道黏膜弥漫滤泡样增生。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可疑致病基因,利用二代测序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患儿PIK3CD基因存在c.3061G>A(E1021 K)杂合突变。经双亲验证,父母未存在该突变,表明患儿为新发基因突变。对该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定期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病情控制尚稳定。结论APDS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以及气道弥漫滤泡样增生改变等,其中气道弥漫性滤泡样增生改变为APDS相对特异性改变。PIK3CD基因C.3061G>A(E1021 K)为常见的新生突变类型。

  • 标签: PIK3CD基因 儿童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气通滤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稀释的终浓度为1、10、100 μg/ml的藤梨根提取物,对照组加入等剂量DMEM培养液,培养48 h,比较各组增殖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及PI3K、VEGF、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低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中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高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藤梨根提取物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藤梨根提取物抑制VEGF/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MCF-7细胞 藤梨根提取物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化钠(NaF)对人成骨肉瘤Saos-2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设计,按NaF剂量将Saos-2细胞分为0(对照)、5、10、20、40 mg/L染氟组(n = 3)。体外培养24、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分子Forkhead转录因子(FoxO)1的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os-2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体外培养24、48 h时,各组Saos-2细胞PI3K、Akt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4 h时,5、10、20、40 mg/L染氟组磷酸化PI3K(p-PI3K)蛋白表达(0.40 ± 0.06、0.45 ± 0.02、0.37 ± 0.06、0.32 ± 0.06)均高于对照组(0.28 ± 0.04,P均< 0.05);48 h时,5、10 mg/L染氟组p-PI3K蛋白表达(0.46 ± 0.06、0.58 ± 0.03)均高于对照组(0.29 ± 0.04,P均< 0.05),而40 mg/L染氟组(0.21 ± 0.03)低于对照组(P < 0.05)。24 h时,5、10、20 mg/L染氟组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0.27 ± 0.01、0.30 ± 0.03、0.27 ± 0.03)均高于对照组(0.20 ± 0.02,P均< 0.05);48 h时,5、10 mg/L染氟组p-Akt蛋白表达(0.42 ± 0.04、0.60 ± 0.02)均高于对照组(0.27 ± 0.01,P均< 0.05),而40 mg/L组(0.18 ± 0.02)低于对照组(P < 0.05)。24 h时,10、20、40 mg/L染氟组FoxO1蛋白表达(0.38 ± 0.07、0.41 ± 0.06、0.47 ± 0.08)均高于对照组(0.34 ± 0.04,P均< 0.05);48 h时,5、10、20、40 mg/L染氟组FoxO1蛋白表达(0.36 ± 0.08、0.37 ± 0.10、0.54 ± 0.04、0.73 ± 0.04)均高于对照组(0.28 ± 0.04,P均< 0.05)。24、48 h时,对照组和5、10、20、40 mg/L染氟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67 ± 0.583)%、(3.647 ± 0.035)%、(3.773 ± 0.095)%、(5.440 ± 0.325)%、(7.203 ± 0.476)%,(3.707 ± 0.286)%、(4.023 ± 0.241)%、(4.970 ± 0.368)%、(12.473 ± 0.949)%、(19.387 ± 1.892)%。24 h时,40 mg/L染氟组凋亡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48 h时,20、40 mg/L染氟组凋亡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氟可以直接激活成骨细胞内的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产生抗凋亡作用。

  • 标签: 氟化钠 人成骨肉瘤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eny-2,HK-2)-尿酸性肾病细胞模型中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经高尿酸(720 μmol/L)浸泡48 h建立体外尿酸性肾病细胞模型,分为高尿酸处理组、过表达蛋白激酶活化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组和敲减PAR2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K-2细胞PAR2、PI3K、AKT、NF-κB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HK-2细胞PAR2、PI3K、AKT、NF-κB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nterleukin-1β,pro-IL-1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处理组HK-2细胞中PAR2、PI3K、AKT、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上清液中TNF-α、MCP-1、IL-6、pro-IL-1β、IL-1β、TGF-β1增加(均P<0.01)。(2)与高尿酸处理组相比,过表达PAR2组HK-2细胞中PAR2、PI3K、AKT、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上清液中TNF-α、MCP-1、IL-6、IL-1β、TGF-β1明显增加(均P<0.05)。(3)与高尿酸处理组相比,敲减PAR2组HK-2细胞PAR2、PI3K、AKT、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上清液中IL-6、pro-IL-1β、IL-1β、TGF-β1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尿酸致肾脏HK-2细胞损伤过程中,尿酸通过激活PAR2显著上调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表达,导致HK-2细胞炎症损伤明显加重。敲减PAR2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可有效减轻HK-2细胞炎症损伤。

  • 标签: 尿酸 受体,PAR-2 肾小管 上皮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 NF-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稀释的终浓度为1、10、100 μg/ml的藤梨根提取物,对照组加入等剂量DMEM培养液,培养48 h,比较各组增殖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及PI3K、VEGF、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低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中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高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藤梨根提取物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藤梨根提取物抑制VEGF/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MCF-7细胞 藤梨根提取物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结扎左冠状动脉法配合节食与力竭式游泳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SD大鼠称重后按体重编号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木犀草素低剂量组和木犀草素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比较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I3K、Akt和mTOR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干预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LVMI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大,BNP水平较低,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和p-mTOR/mTOR较高(均为P<0.05)。与木犀草素低剂量组比较,木犀草素高剂量组LVEDD、LVESD和LVMI更小,LVEF更大,BNP水平更低,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和p-mTOR/mTOR更高(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结构紊乱、心肌纤维断裂、间质血管充血;木犀草素干预组心肌细胞轻度充血、水肿,部分心肌纤维断裂,较模型组轻。结论木犀草素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活化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木犀草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摘要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以该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进展。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了3种药物(CAL-101、BAY80-6946、IPI-145)用于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 标签: 淋巴瘤 磷酸酰肌醇类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奥拉西坦对七氟烷诱发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昆明小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35~5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奥拉西坦+七氟烷组(OS组)和LY294002+奥拉西坦+七氟烷组(LOS组)。S组吸入2%七氟烷6 h;于七氟烷麻醉前2 h时,OS组尾静脉注射奥拉西坦105 mg/kg,LOS组尾静脉注射奥拉西坦105 mg/kg和LY294002 0.3 mg/kg,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结束后6 h时,采用TUNEL法确定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麻醉结束后14 d时,采用Y迷宫测定认知功能。结果与C组比较,S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升高,Y迷宫中10次全对所需总次数和错误次数增多,海马PI3K、Akt、p-PI3K和p-Akt表达下调(P<0.05);与S组比较,OS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Y迷宫中10次全对所需总次数和错误次数减少,海马PI3K、Akt、p-PI3K和p-Akt表达上调(P<0.05),LO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S组比较,LOS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升高,Y迷宫中10次全对所需总次数和错误次数增多,海马PI3K、Akt、p-PI3K和p-Akt表达下调(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减轻七氟烷诱发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奥拉西坦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认知障碍 七氟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痹汤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及骨痹汤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于模型制备成功后第28天,骨痹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骨痹汤24、12、6 g/kg;硫酸氨基葡萄糖组灌胃3 g/L硫酸氨基葡萄糖片混悬液,1次/d。连续灌胃28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采用Real-PCR检测软骨组织中PI3K、Akt、mTOR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p-PI3K、p-Akt、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硫酸氨基葡萄糖组与骨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膝关节直径[(11.17±1.81)mm、(11.60±1.38)mm、(10.80±1.17)mm比(12.57±0.98)mm]降低(P<0.05);骨痹汤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111.43±21.98)ng/L、(53.42±13.25)ng/L比(157.89±23.60)ng/L]、IL-1β[(67.50±18.44)ng/L、(48.22±9.63)ng/L比(96.11±14.85)ng/L]水平降低(P<0.05),软骨组织PI3K[(1.87±0.17)、(1.24±0.49)比(2.19±0.47)]、Akt[(1.50±0.51)、(1.10±0.32)比(2.68±0.63)]和mTOR[(1.32±0.54)、(1.10±0.33)比(2.94±0.55)]mRNA表达降低(P<0.05);骨痹汤低、中、高剂量组PI3K、Akt、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骨痹汤中剂量组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骨痹汤可改善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的红肿程度,降低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其作用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骨关节炎 骨痹汤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的DMEM培养液)、30 µmol/L依西美坦组和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用药组[30 µmol/L依西美坦联合不同浓度(50、33、17 µmol/L)卡培他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卡培他滨和依西美坦作用MCF-7细胞72 h的IC50分别为101.2 µmol/L和60.6 µmol/L。24、48 h 30 µmol/L依西美坦联合50、33、17 µmol/L卡培他滨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30 µmol/L依西美坦组(均P<0.01);30 µmol/L依西美坦组、30 µmol/L依西美坦+50 µmol/L卡培他滨组、30 µmol/L依西美坦+33 µmol/L卡培他滨组、30 µmol/L依西美坦+17 µmol/L卡培他滨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1±2.6)%、(34.6±3.0)%、(27.6±1.3)%、(2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52,P<0.01)。与对照组相比,30 µmol/L依西美坦组MCF-7细胞G2期细胞比例上升[(16.7±2.6)%比(10.6±2.2)%],G1期细胞比例下降[(53.3±4.0)%比(56.3±3.2)%];30 µmol/L依西美坦+50 µmol/L卡培他滨组MCF-7细胞S期细胞比例上升[(39.0±3.6)%比(33.1±2.0)%];30 µmol/L依西美坦+33 µmol/L卡培他滨组MCF-7细胞更多停滞于S期[(51.7±4.1)%],G2期细胞几乎消失[(1.2±0.5)%];30 µmol/L依西美坦+17 µmol/L卡培他滨组MCF-7细胞G2期细胞比例上升[(26.2±3.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低剂量节拍化疗促进依西美坦抑制PI3K表达,促进AKT蛋白473位丝氨酸磷酸化[p-AKT(473)表达增高],促进信号通路下游S6蛋白表达及提高磷酸化水平(p-S6表达升高),从而激活凋亡信号。结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可协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凋亡机制。

  • 标签: 乳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卡培他滨 依西美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激活腺苷A2B受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A2B受体激动剂BAY 60-6583组(BAY组)和BAY 60-6583+PI3K抑制剂LY 294002组(BAY+LY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BAY组于再灌注前5 min时腹腔注射BAY60-6583 1 mg/kg,BAY+LY组于再灌注前10 min时腹腔注射LY 294002 10 mg/kg,再灌注前5 min时腹腔注射BAY60-6583 1 mg/kg。于再灌注结束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DH和CK-MB浓度,处死取心肌组织,采用伊文氏蓝、TTC双重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Ⅰ(LC3Ⅰ)、LC3Ⅱ、Beclin-1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LDH、CK-MB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p-Akt表达下调,Beclin-1和LC3Ⅱ表达上调,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I/R组比较,BAY组血清LDH、CK-MB浓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降低,心肌p-Akt表达上调,Beclin-1和LC3Ⅱ表达下调,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BAY+L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AY组比较,BAY+LY组血清LDH、CK-MB浓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升高,心肌p-Akt表达下调,Beclin-1和LC3Ⅱ表达上调,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结论激活腺苷A2B受体可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自噬水平,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受体,腺苷A2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自噬 心肌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类外源性化学物质,目前机体暴露该类物质对甲状腺的影响备受关注。我们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作用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EDCs诱导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中的作用,为相关的甲状腺疾病提供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甲状腺激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凋亡与自噬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DNF-AS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检测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67例肾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和肾癌细胞株A498、ACHN、OS-RC-2、Caki-1、786-O中BDNF-AS基因表达水平。以BDNF-AS表达水平最低的肾癌细胞株Caki-1为研究对象,瞬时转染BDNF-AS过表达质粒(实验组)或载有无意义序列的质粒(对照组)。采用rRT-PCR检测转染效率。转染Caki-1细胞24 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RT-PCR检测G型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TPRG)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TPRG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肾癌组织中BDNF-AS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0.96±0.24比4.62±0.84,t=41.76,P<0.01)。各肾癌细胞株中BDNF-AS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均P<0.05),其中Caki-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0.10±0.01)。实验组Caki-1细胞BDNF-AS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转染第2天起,实验组Caki-1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均P<0.05)。转染24 h后的Caki-1细胞迁移15 h后,实验组迁移Caki-1细胞数低于对照组[(51±8)个比(192±25)个,t=5.31,P<0.01]。转染48 h后,实验组Caki-1细胞中PTPRG mRNA相对表达量(P<0.01)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aki-1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p-Tp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BDNF-AS在肾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均下调,过表达BDNF-AS可抑制肾癌Caki-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BDNF-AS促进PTPRG基因表达、干扰PI3K-AKT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G型酪氨酸磷酸酶受体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PI3K-AKT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