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犯罪成立体系可以在大陆法系三元递进式的体系基础上,按照新的思路去重新建构。在建构新的犯罪成立体系之前,确立犯罪成立体系的应然品性是其前提。将其应然品性作为价值指引和技术指引,则新建构的犯罪成立体系应是淘汰式犯罪成立体系,而该体系在本土化之后是这样一个情形:罪状形合性一社会危害性一罪过性一应受刑罚惩罚性。其中,“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将刑事政策纳入了犯罪成立体系,从而使得犯罪成立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对以往关于犯罪成立体系所有主张的超越。

  • 标签: 犯罪成立体系 罪状形合性社会危害性 罪过性应受刑罚惩罚性
  • 简介:统一正犯体系以扩张正犯概念为前提,不作正犯与共犯之间的区分,如此做法,能化解德、日区分制体系下正犯与帮助犯之界限、教唆犯与间接正犯之界限、过失共犯等诸多难题;且从外观表现上,显得更为经济、便利,逻辑上亦更为通畅。但其在着手之标准、特定参与类型的除罪化、量刑事由等方面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 标签: 正犯 统一正犯体系 扩张正犯概念 区分制 量刑事由
  • 简介:<正>当前,我国刑法处于知识转型时期,正面临着扬弃苏俄刑法学知识进而接受德日刑法释义学的局面,反映在犯罪论体系上则表现为从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向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转变。为什么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与趋势?只能是因为我们在追求更为科学的刑法学知识,并建构更为完善、精确、人性的刑法体系。而刑法规范是建构整座刑法学大厦的基础,离开了刑法规范空谈犯罪论体系只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违法性 刑罚制度 宾丁 行为范围 阻却事由
  • 简介:文化与法律论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但却尚未被系统触及的新主题。这一主题可以被切割为两个方面加以审视:一是文化背景与法律论证间的关系,二是文化论据与法律论证间的关系。前一个方面是双向的。文化背景塑造着法律论证的制度框架及其主体,但文化决定论的倾向会产生取消论证的效果,碎片化的文化背景也无法为论证提供客观标准。相反,法律论证理念本身则蕴含着特定的人权文化背景。后一个方面是单向的。文化论据在法律解释中集中体现为比较解释,它既可以被正向运用,也可以被反向运用,但无法构成终极的证立依据。文化对于法律论证发挥着重要但也有限的意义。

  • 标签: 法律论证 法律解释 文化背景 文化论据
  • 简介:帮会文化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有效控制帮会文化的传播对于预防有组织犯罪至关重要,而这必须针对帮会文化的受众作区别性地防控。帮会文化具有显著的游民特征,缺乏人身依附性,但渴望精神依附;农民文化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青少年学生身处教育核心,但却追捧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传播帮会文化的主要途径,但在当代社会,对大众文化严防死守已无异痴人说梦,只有丰富主导文化和菁英文化的大众形式才能抑制帮会文化的传播。

  • 标签: 帮会文化 游民 农民 青少年 大众文化
  • 简介:在政治学法学理论研究协同创新领域,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法学理论研究基地走在了我国前列。基地科研梯队齐整,基地教研人员研究视野宽广。近期,基地在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果,提出了一些富有创见的理论观点或学术思想。

  • 标签: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法学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 国家 西南政法大学
  • 简介:文章通过对当前环境侵权立法存在问题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对环境侵权救济法律体系结构模式相关理论和研究的介绍和借鉴,指出立法必须在关注未来的同时,总结过去的实践并审视现在的需要。尤其应当考虑中国的现实,以《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突破口,以更有利于法院适用法律,环境侵权诉讼更易进入诉讼程序为起点来构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体系。而设计《侵权责任法》中有关环境侵权责任的条款,应当在考虑侵权责任法自身体系的同时,确定环境侵权的重大原则和制度以解决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并适当采用指引性的准用条款,同时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以及新制度的建立留下空间。

  • 标签: 环境侵权 侵权行为法 体系构建
  • 简介:公法救济法律关系的背景是“公对私”的侵权、“私与公”的争议,涉及的最主要权力领域是行政权。根据现有法律,我国最主要的公法救济途径包括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国家赔偿、行政补偿、行政调解和信访六种。这些制度的产生、存在均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并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由于规范这些制度的法律出台时间不一,立法时对其他相关制度的关注不足,导致了不同公法救济途径之间的衔接不够,影响了公法救济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为此,应从观念和立法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 标签: 公法 救济 体系 完善
  • 简介:<正>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为防止现行犯、重大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侦查、审判,毁灭、伪造证据,自杀、继续犯罪或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而采取的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的强制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8条至第52条,对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适用对象、执行方法、时限及审查决定的程序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刑诉法实

  • 标签: 刑事强制措施 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 取保候审 嫌疑人 保证人
  • 简介: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院始终坚持科技强检的工作理念,以服务办案为根本,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以实际应用为抓手,积极探索运用科技手段为检察工作提供技术协助的新思路、新方法,助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 标签: 科技强检 科学发展
  • 简介:依据价值取向的不同,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可以分为实体真实型和程序正当型两类。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现有的相关证据规则,我们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我国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体系的构想。

  • 标签: 鉴定意见 证据能力 实体真实 程序正当
  • 简介: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制约政法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期求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 标签: 政法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
  • 简介:海法体系是指由各种涉海法律规范相互协调与衔接而组成的结构完整、内容广泛、层次分明的法律体系.在中国建构海法体系具有必然性,能够满足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效保障和促进中国海洋权益、尊重海法发展客观规律等方面的要求.构建完善的海法体系应当采取加速中国海法体系的立法进程、进一步深化中国海洋执法机构改革、逐步调整中国海洋司法制度等措施.为了推动中国海法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还应注重明确和完善中国海洋政策、加强海法体系理论研究以及海洋人才培养.

  • 标签: 海法 法律体系 制度建构
  • 简介:布鲁塞尔判决体系最早是依托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建立起来的,其被公认为是国家间开展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合作的最为成功的典范。虽然2001年《布鲁塞尔条例Ⅰ》取代了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但其在很大程度上承继了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布鲁塞尔判决体系依据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所搭建起来的根基尚且稳固。2003年《布鲁塞尔条例ⅡBis》开启了废除判决承认与执行中审查程序的先例,随后颁行的诸条例使废除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审查程序的范围扩大。新元素的出现剧烈地冲击着现行布鲁塞尔判决体系。尽管质疑废除审查程序的呼声不断,但是欧盟委员会已经提交修改《布鲁塞尔条例Ⅰ》的议案,意在从整体上废除布鲁塞尔判决体系中的审查程序。欧盟从整体上废除布鲁塞尔判决体系中的审查程序已是大势所趋。

  • 标签: 布鲁塞尔判决体系 1968年《布鲁塞尔公约》 2001年《布鲁塞尔条例Ⅰ》 承认与执行 审查程序
  • 简介:私法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一方面,传统私法因其僵硬的概念和僵化的体系,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诉诸正义、衡平、理性和良知等观念的主张赋予法官过大的自由裁决权,从而突破了法律的限制。为此,本文提倡使用“动态构造+弹性规范”即探究法律规范本身及其构成要素的方法来克服这一难题:在损害赔偿法领域,应当放弃试图确立绝对效力的法律原则的解决方案,承认责任源于多个要素或动态力量的相互作用即特殊结合和强度,如果某要素强度特殊,它自身可能足以使责任成立;在合同法领域,尤其是在合同效力的认定上,应当将合同诚信原则、当事人利益的保护、不公平获利情况、当事人的过错行为纳入考虑;在不当得利领域,需要考虑的是:得利的观念和错误、胁迫、欺诈及其他相似力量的相互作用。因此,动态体系论可能会增加法官的职责,但以弹性方式所作的决定可以为制定法提供更为牢固的支持。

  • 标签: 动态体系论 要素 动态力量 弹性规范
  • 简介:当前我国的刑事到案体系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实际运行层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法律条文的设计相对粗疏,存在许多的交叉和遗漏。而司法实践中也的确出现了各种到案措施被违法使用、混用、错用和借用、自愿性到案措施被强制使用、非羁押性措施被赋予了羁押性等一系列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到案手段甚至沦为了专门的强制取供措施,而一些诉讼阶段也成了刑讯逼供的高发阶段。而上述乱象的形成不仅和法律规定本身的粗疏以及侦查机关侦破手段的不足相关,同时也与我国现行的临时性羁押措施权力配置中的内在性矛盾以及到案过程中侦查机关急于破案、注重口供的心理密不可分。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实现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正义,有必要在侦查机关公权力行使和公民权利保障两方面,重构我国的刑事到案体系

  • 标签: 刑事到案措施 强制取供 初查程序 制度重构
  • 简介:自1994年我国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建立以来,由于采用中央集权的税权分置模式,造成地方税制建设和发展的诸多困难,迫于财政压力,许多地方政府不得不在税收之外寻找“财源”,严重侵蚀了中央税基,也造成了税制的混乱。本文从分析现行地方税制的弊端入手,着重探讨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我国的地方税制。

  • 标签: 税制建设 地方税 地方税体系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并就这一问题作出专门决定。这意味着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一国家治理法治化阶段。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法治国问题 国家治理 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