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肌松全麻联合SLIPA喉罩置入对颅动脉瘤介入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动脉瘤择期行介入下弹簧圈置入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插管组,每组45例。插管组全麻使用肌松药并插入气管导管,喉罩组采用无肌松药全麻并置入SLIPA喉罩。对比手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观察两组诱导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拔管期呛咳、躁动等拔管反应,并记录从停药到拔管(喉罩)时间、麻醉药总量。结果插管组麻醉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高于喉罩组;拔管时间长于喉罩组;麻醉药物总量高于喉罩组;严重呛咳、躁动例数高于喉罩组。结论SLIPA喉罩联合无肌松全麻应用于颅动脉动脉瘤介人手术安全可靠,比气管插管围术期应激反应低。

  • 标签: SLIPA喉罩 应激反应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比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以及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实施锥颅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颅术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对接近(P>0.05)。治疗第1d、7d、14d、21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个月后生存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锥颅钻孔 血肿抽吸外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破裂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破裂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进行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破裂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应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 持续腰大池引流 破裂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16排 血肿 纵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5例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中,非手术治疗53例,其中5例后期行锥颅引流;手术治疗32例,全部手术病例还复骨瓣。2例留有神经后遗症,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熟悉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以对患儿最小伤害为准则,进行准确、科学的诊治,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 标签: 小儿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动脉瘤破裂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有着怎样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6月共51例动脉瘤患者术前、术后2~3,4~S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然后将取得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ACTH、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在术前、术后2~3,4~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术前、术后2~3,4~Sd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同部位动脉瘤患者的T3,FT3在术前、术后2~3,4~Sd没有任何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Hunt分级小同级别的动脉瘤患者的T3,FT在术前、术后2~3,4~Sd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患病况的判断根据是以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血清T3,FT的变化水平情况为主要指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甲状腺激素变化水平 联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患者实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间诊治的100例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实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开展研究,对其进行相应的麻醉处理,分析麻醉的效果并记录有关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没有因为麻醉而死亡,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中血流的动力学能够保持平稳。对比麻醉以前和手术后缝合切口时候动脉平均压力与心率等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开颅实行血肿清除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并且对麻醉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正确的选择麻醉措施、剂量和准确的掌握给药的时间能够提高手术的质量,在临床上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麻醉 高血压 开颅清除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的病人1750例术后并发桡动脉血栓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穿刺成功1709例(98.00%),穿刺失败41例(0.23%),穿刺失败者改用肱动脉或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在住院期间并发桡动脉血栓的患者有17例,占0.01%,其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术后桡动脉痉挛、术后穿刺局部出血导致压迫时间的延长以及术前、术中肝素的用量和手术前后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安全有效,桡动脉血栓形成极少。通过术前认真评估、术后及时观察恰当的护理,1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支172处,累及单支血管者35例(31.3%),累及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既往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21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中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左侧颈动脉狭窄、右侧颈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亚组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I亚组、Ⅱ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亚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与I亚组、Ⅱ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颈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更具有相关性,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更具有正相关性。②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正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颈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膨式/球囊扩张式支架血管内治疗48例有症状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70~95%。结果1例术中发生同侧脑梗塞,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

  • 标签: 脑卒中 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行微创血肿碎吸术后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均有明显上升,而NIHSS评分显著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微创血肿碎吸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并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也可减少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范围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血肿碎吸术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患者运用CT技术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本县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共收集37例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病例,所选患者均行CT技术扫描,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7例患者均经CT扫描证实病情,检出率100%。其中单纯性血肿者5例(13.5%),伴其他脏器损害者32例(86.5%)。31例患者术前复查,提示血肿迅速增大者10例,占32.3%。经及时的保守与手术治疗后,37例患者中,痊愈者35例,2例治疗无效死亡,治愈率94.6%。结论详细了解创伤性盆腔腹膜后血肿的症状及体征,及时予以CT技术检查,对于早期诊断病情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荐。

  • 标签: 创伤性盆腔腹膜 血肿 CT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选择性髂动脉分支栓塞治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晚期多发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7例经彩超、CT及膀胱镜下活检确诊为晚期多发膀胱癌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实施超选择性髂动脉分支栓塞术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结果7例患者经超选择性髂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时出血量极少,术后肿瘤完全切除4例,3例已穿透膀胱很少部分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结论对于晚期多发膀胱癌采用超选择性髂动脉分支栓塞治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完全切除,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晚期多发膀胱癌 髂内动脉分支栓塞 肿瘤电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40例,伴有血肿24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2例,I级6例,Ⅱ级14例,Ⅲ级20例,Ⅳ级20例,V级2例。所有患者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结果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64例。按GOS评分恢复良好46例(71.8%),重残4例(6.3%),植物状态4例(6.3%),死亡10例(15.6%)。无复发或再出血的患者。结论术前评估和手术入路是治疗MCAA的关键。术中应尽量避免对穿支血管的损伤,防止术后发生脑梗死。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PE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组,其中38例患者行CT诊断为CT组,46例患者行MR诊断为MR组,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组患者中,MSCTPA诊断发现643支肺动脉栓子,其中有462支是中线段以上栓子;MR组患者中,MRPA诊断发现135支肺动脉栓塞。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价值均高,均应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MR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血肿定量和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CT技术检查其血肿定量,并对血肿定量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做深入分析。结果无合并脑室出血患者的头痛发生率远低于合并脑室出血患者;血肿体积不足10.0ml的患者的失语症发生率远远低于血肿体积达到10.0ml及以上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血肿定量与其临床症状关系密切,在治疗过程要高度关注。

  • 标签: 丘脑出血急性期 血肿定量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56例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35例病人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术后恢复快;20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硬膜外血肿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准确判断病情,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并颞肌筋膜减张缝合在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术后常规缝合头皮,观察组50例,术后取颞肌筋膜后,减张缝合硬脑膜,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脑积液切口漏和头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术的同时进行颞肌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扩大硬脑腔容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脑膜减张缝合 急性硬膜下血肿 去骨瓣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