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血肿MRI和CT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寻找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主动血肿主动夹层影像学诊断和分析的患者68例,在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先做磁共振平扫,再做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主要分析患者的CT和MRI特点,同时,对比二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8例患者中主动血肿42例,主动夹层患者26例,主动血肿表现为主动环形增厚、新月形增厚,或二者同时存在,部分患者主动溃疡形成;主动夹层患者主动内膜移位、真假腔形成及内膜的破口;由此可见内膜片和真假腔形成、内膜的破口是主动夹层和主动血肿鉴别诊断的依据。增强CT和MRI对于主动血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100%和78.57%。两种方法的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快速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主动血肿主动夹层,有利于患者的确诊和治疗;磁共振平扫容易漏诊较小的血肿及小的内膜破口;磁共振检查较慢,也不适宜在危重的患者中使用。但磁共振检查无毒、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孕妇、碘造影剂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磁共振检查也是最最佳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夹层 影像学诊断 CT 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狭窄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主动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取决于狭窄的程度。结论主动狭窄用超声心动图来诊断是最为方便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狭窄 超声表现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胸腹痛在主动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主动夹层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具备胸腹痛特征将其分为三组,典型胸腹痛组、不典型胸腹痛组和无胸腹痛组分别有74例、26例和20例,分别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初步诊断正确率。结果本文120例患者中,经综合性初步诊断后,正确诊断95例,正确拟诊率为79.2%。其中,典型胸腹痛组、不典型胸腹痛组和无胸腹痛组的正确拟诊率分别为89.2%、69.2%和55.0%,有典型胸腹痛组显著高于不典型胸腹痛组,高于无胸腹痛组的规律,每两组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主动夹层的临床诊断中,胸腹痛症状可以和常规查体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腹X线平片等联合应用,提高患者的正确拟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腹痛 主动脉夹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筛选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主动介入造影检查确诊为主动夹层动脉瘤,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均接受胸腹部CTA检查,并将原始影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容积再现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总结主动夹层动脉瘤的CTA特异性征象。结果CTA确诊主动夹层动脉瘤17例,检出率为85.00%,与手术及DSA结果证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图像后处理可清晰观察主动夹层范围及腔血栓、管壁钙化、移位与破裂口。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主动夹层动脉瘤敏感性较高,可清晰显示主动夹层动脉瘤的累计范围与细节结构,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主动夹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取的主动夹层介入治疗病人6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值、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值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VAS评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在主动夹层患者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地控制AD病情,确保治疗安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安全管理 HAMA VA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血管成像(MCSTA)在主动夹层里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针对35例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增强扫描,并观察这些患者的病变血管和部位。后处理措施是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上利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覆盖法(SSD)、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建等相关技术。结果35例病例中,内膜钙化移位20例,病变主动真假两腔呈不一样密度有24例,在增强扫描中均有双腔显影,两腔之间见内膜片35例,内膜破口显示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CSTA)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患者的病情显示也非常清晰,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快捷、准确、有效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放射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CTA扫描方法在诊断主动夹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中抽取5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使用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结果本组患者DeBakey分型如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24例;重要分支血管受累患者有11例,主动扩张、硬化、形态不规则和各段管径比率不均匀者42例。结论全程CTA扫描可明确患者主动夹层分型,并了解其主动、重要分支血管以及器官受累情况,从而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程CTA扫描 诊断 主动脉夹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叶式主动瓣畸形(BAV)患者主动瓣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32例BAV患者的瓣膜情况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瓣病变及单纯主动瓣钙化患者对比,并测量主动内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能够良好的显示BAV二叶瓣膜及双冠状窦等解剖特征,并能清晰的显示主动瓣的厚度及钙化灶;BAV患者的瓣膜增厚及钙化情况与风心病患者类似,升主动及降主动内径之比大于风湿性心脏病和单纯主动瓣钙化患者。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有效的测出主动瓣畸形的情况,在存在主动瓣钙化、升主动扩张及升/降主动比值增大的患者要警惕BAV存在,并对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二叶式 主动脉瓣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主动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35例腹主动瘤病人施行腹主动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并予以密切的护理配合。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主动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情况顺利,术后造影均未见明显漏、血管出血、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加强腹主动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腹主动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的恢复期较短,适用于条件允许的大部分患者。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2015年8月~2016年3月间15例主动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经腔内隔绝术后,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其中1例发生严重意识精神障碍),其余无切口感染、肾功衰、漏、无脊髓损伤。15例患者均在术后2周康复出院。结论经过对术后并发症的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能积极处理,使患者术后都能良好地恢复,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精神异常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主动球囊反搏术应用及护理进展,包括应用指征,围术期整体、全面护理干预,并发症防范等,对增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意义显著,确保了患者临床安全,本次研究就此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裂并颅血肿脑室引流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脑动脉瘤破裂并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4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非常满意的有17例,满意的有29例,不满意的有2例,满意度为95.8%。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并颅血肿患者予以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血肿能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外伤性迟发性颅血肿的患者,密切观察,及时评估病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并精心、细致地专业护理。结果35例患者恢复良好22例,占62.9%,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全面具体的个性化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迟发性颅血肿,及时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镜在高血压脑血肿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160例,随机分配到神经镜下血肿清除术组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组,两组各80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个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神经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显微镜组,而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神经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脑水肿体积、肺部感染率及入住ICU天数均明显低于显微镜组;两组颅感染率及三个月后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血肿的外科治疗中具有快速、失血少、创伤轻、并发症少、花费少等优点,较小骨窗开颅显微镜血肿清除术更具优势,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颅血肿患者的规范护理方法,有效促进病患者痊愈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总结33例脑外血颅血肿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除3例入院时间迟而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0例病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0.9%。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做好康复锻炼指导,对病人的预后及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手术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肿瘤开颅术后颅血肿的早期观察,总结护理对策。方法以2013年12月~2015年01月我院收治的39例老年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出现颅血肿。开颅早期及时、密切观察患者颅血肿情况,围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统计患者颅血肿护理效果。结果39例患者血肿平均发生时间为(36.5±10.4)h。后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全部患者均救治成功,无死亡病例。27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得0分,12例患者1~13分,提示轻微脑损伤。结论针对老年脑肿瘤开颅治疗患者进行颅血肿早期观察及护理,可降低颅血肿发生几率,便于及时发现病症,为临床急救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脑肿瘤 开颅手术 颅内血肿 早期观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透析患者高位瘘发生皮下血肿进行原因分析,有效进行预防及护理,指导今后高位瘘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发生的高位瘘发生的皮下血肿5例,给予护理干预。结果皮下血肿的发生与瘘不成熟、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患者自身原因、护士穿刺技术等有关。结论高位瘘血管条件特殊,穿刺要求技术高,血透患者出现皮下血肿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责任心和穿刺技术,正确拔针及按压,加强高位瘘的宣教,才能有效地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瘘再通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位内瘘 皮下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动脉瘤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及全面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最长55天,最短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4天。经随访本组患者均无再出血和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后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尤其重要,如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42例设为观察组,对患者采用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将另外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4d,1个月、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巴氏指数(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