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生肺炎的临床特点,提出有效的早期预防方法,从而降低新生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新生肺炎患儿140例,根据日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小于7d的患儿75例,实验组是8~28d的患儿65例,总结两组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对其病死率进行统计。结果两组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小于7d的患儿主要是吸入性肺炎,8~28d的患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对照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的过程中,注意避免羊水呛入肺中,可以减少新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对于感染性肺炎,要合理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保持呼吸道的顺畅,合理喂养、保暖等,做到早期预防,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临床分析 早期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体温异常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患儿疾病恢复,防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体温异常患者的发病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82例新生体温异常患者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和细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造成新生体温异常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新生体温异常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新生的体温变化,一旦发现体温不升或异常升高,应给予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这对降低新生死亡率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体温异常 临床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抚触改善新生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到我院足月分娩的152例新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抚触,观察组采用早期抚触,对比新生黄疸指数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早期抚触干预后,第2d到第7d的新生黄疸指数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抚触能够有效改善新生黄疸指数,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预防新生黄疸症状,从根本上降低新生黄疸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抚触 新生儿黄疸指数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新生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方法,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24例新生黄疸根据其病情采取光照疗法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经采用光照疗法并配合药物治疗,加强护理工作,24例黄疸新生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核黄疸发生。结论精心护理在提高新生黄疸蓝光疗法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光照疗法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循证护理在新生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黄疸患儿共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44例观察组患儿予以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胎便初排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黄疸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和总有效率,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窒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新生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围生在出现缺氧缺血时,脑的主要病变为水肿、软化和坏死,如何预防脑血流缓慢,改善脑部水肿,控制惊厥,是贯穿治疗本病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新生窒息致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常导致多脏器损害,也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包括脑部能量代谢障碍,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等。其中能量代谢障碍发生的最早,也是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随着临床药理和对HIE的研究,治疗方法上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与改进。近年来学术界对本病认识与治疗有了不少深入的研究与进展本文就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到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ABO溶血病患儿96例,根据出生后是否进行早期溶血试验检查,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两组患儿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在生后48h内和生后48h后。观察组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9.45±15.37、68.52±7.64h和6.85±0.81d;对照组分别为298.76±18.39μmol/L、87.45±8.71h和8.53±1.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ABO溶血病高危患儿在生后进行溶血试验检查可以及时确诊新生ABO溶血病,且在患儿出生48h内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控制患儿胆红素水平,缩短光疗时间和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ABO溶血病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病房的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方法通过研究分析新生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并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护士的安全风险意识得到提高,各项护理制度得到落实,有效地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重视新生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黄疸病症的新生行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措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本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黄疸患儿78例,按照患儿入院时间,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9例。对常规组患儿行一般性药物治疗措施,对治疗组患儿行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4.87%,常规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1.79%,数据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次实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黄疸患儿行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药物 蓝光 新生儿 黄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新生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的80剖宫产新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新生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及喂养模式,观察组新生于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新生预后健康情况。结果经临床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母乳喂养率、大小便次、生理性体重、新生黄疸消退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皮疹、脓疱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给予剖宫产新生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新生成长发育,加速黄疸消退时间同时,强化新生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新生儿 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0例新生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进行比较,桡动脉采血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股静脉采血组,组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对于新生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股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9例新生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的69例新生黄疸患者,总结患儿的临床观察结果和护理体会。结果69例患儿黄疸症状均改善,顺利出院。结论新生黄疸的早期观察和有效护理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应于合理范围内加大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临床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窒息和黄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窒息40例作为试验组A,重度窒息40例作为试验组B,另外选取未发生窒息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黄疸发生情况,采集血液样本测定胆红素水平,并记录黄疸消退时间。结果对照组、试验组A、B患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2.0%、17.5%、7.5%;试验组B胆红素水平最低、黄疸消退时间最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窒息程度越严重,黄疸发生率、胆红素水平越低,黄疸消退时间越长,提示医护人员治疗期间关注患儿的胆红素水平。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黄疸 胆红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活产新生卡介苗接种状况及护理,促进新生卡介苗接种医疗服务改进,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对2015年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卡介苗接种状况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分娩活产新生6951例,活产儿出生后24小时未接种卡介苗189例,卡介苗未接种率为2.72%。未接种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足月低体重占69.31%;早产低体重占11.119%;新生低血糖占5.92%;新生母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占5.29%;新生肺炎占3.17%;新生病理性黄疸占3.17%。结论严格管理新生卡介苗接种及护理,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可以降低结核病发病率,提高二胎生育计划人口质量。

  • 标签: 卡介苗 接种 新生儿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共96例,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酸中毒纠正、血压血糖控制、惊厥控制、液体摄入量限制、颅内压降低、脑干症状消除以及包二胆碱应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行为测定标准结果(NBNA)的差异,测定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统计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1.7%,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2.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意识障碍、惊厥、原始反射、肌张力、颅内压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有着极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快速恢复,改善患儿行为神经功能,同时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症状恢复时间 神经行为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内新生黄疸的常见病因,以期找到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黄疸患儿,均在出生24h内发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黄疸原因。结果本组新生黄疸中,39例是围产因素(占65.0%),11例是感染因素(占18.0%);10例是溶血因素(占17.0%)。结论重视围产期的保健,减少产科异常,预防母婴感染,加强科学喂养是降低新生黄疸发生率的关键。

  • 标签: 24h内新生儿黄疸 病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新生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新生进行眼底检查,统计眼底异常(包括眼底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及其与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出生窒息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28例新生中,眼底异常14例,眼底出血5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6例,先天性青光眼2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窒息组眼底异常及眼底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2.22%、11.11%,无窒息组眼底异常及眼底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08%、2.02%,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窒息患儿眼底异常、眼底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窒息患儿。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病 变眼底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部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头部CT进行诊断,回顾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依据CT诊断结果,按分度标准将患儿进行分度,包含轻度、中度、重度几个等级,其中轻度30例,中度62例,重度28例。结论采用头部CT诊断可明确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所导致的脑部改变,为医生在进行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有明显帮助,提供了一定依据。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头部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早期新生黄疸及体质量下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5年08月在我科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对照组新生出生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新生早期经皮胆红素值、体质量下降程度情况。结果两组新生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体质量下降程度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早期新生胆红素值,减少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体质量下降程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经皮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护士手细菌污染对于护理工作的影响,针对新生护理操作前后护士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产科护士80例作为研究对象,护士在对新生护理操作前后,采集受细菌,并对护理前受细菌污染与护理后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妇产科护士对新生进行护理操作后,手部细菌的污染长度严重,染菌阳性率已经达到了98%,而早护理操作之前,护士手部细菌的感染情况则相对较低,阳性率16%。结论负责新生护理的护士在完成护理操作之后,就要使用消毒液消毒,然后遵循六步洗手法,以使手部细菌污染率有所降低。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护理操作 受细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