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外伤性脾破裂最为常见,主要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因此迅速及时抢救与护理,能为抢救病员争取机会,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外伤 脾破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营养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分别采取内、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并注意滴注速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早期采用内营养,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结论在细致的护理下食管癌术后早期内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有助于维持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 标签: 食管癌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旋转不良合并中扭转是严重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手术。文献报道彩超检查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依据它们的位置变化及有无“漩涡征”可以确诊。为了证实彩超检查对旋转不良合并中扭转的患儿诊断价值而进行了病例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新生儿旋转不良并中扭转病例的图文资料,确定SMV与SMA的关系,部分病例同时作了消化道造影。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6例疑有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超声均发现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旋转形成的“漩涡征”,旋转度数为270°~720°,诊断符合率为100%。36例患儿均出现典型或非典型漩涡征血彩,1例合并腹腔囊性肿块,3例伴有壁增厚、间积液。前瞻性术前彩超检查组6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其中5例有“漩涡征”。结论新生儿旋转不良合并中扭转的超声图像特异性强,诊断符合率高,不仅能提供诊断的直接依据,还能排除其他导致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应作为MVIM术前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根据SMV与SMA的位置关系及有无漩涡征判断是否存在扭转,对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中肠扭转 超声检查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600例需行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40g加30g硫酸镁粉剂组,b组为辉灵(磷酸钠盐口服液)组。根据两组病例在结肠镜检查中肠道的清洁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福松+硫酸镁组肠道清洁率98%,肠道清洁范围Ⅲ度7.3%,Ⅳ度89.7%,不良反应7%;辉灵肠道清洁有效率95.6%,肠道清洁范围Ⅲ度12%,Ⅳ度83.7%不良反应17%。结论福松+硫酸镁组肠道清洁效果及清洁范围与辉灵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p<0.05)。福松+硫酸镁组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病员依从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镜 肠道清洁 福松+硫酸镁 辉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胃癌手术后早期内营养及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2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营养方式将22例患者分成两组内营养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61.5±12.8小时,住院时间为11.6±2.7天,营养费用为1234.6±146.8元,外营养组术肛门排气时间为79.4±18.5小时,住院时间为13.8±3.9天,营养费用为2058.4±157.9元,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明细较外营养组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明显较外营养组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内营养具有简便,经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内营养(?EN)?和外营养(?TPN)?应用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9月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二组EN组(?33例)?和TPN组(?33例)?,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红蛋白及体重、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结果EN组TFN?及PA?明显高于TPN组(P<?0.05)?,?EN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时间及费用亦明显降低(P<?0.01)?。TPN组术后7天?CRP显著高于EN组(P<?0.05)?。结论胃肠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内营养方式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的全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同时降低患者的费用,值得学习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营养与外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首先都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采用内营养方式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外营养方式支持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ICU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内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外营养,促进患者氮平衡,提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ICU患者
  • 简介:摘要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治疗困难。目前对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在积极抗休克和内科治疗的同时,采用经动脉栓塞快速止血后行一期或二期肝部分切除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肝癌 破裂 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3例,明确患者肝脏破裂或腹腔内出血后即可给予急诊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临床症状采取不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49例,治愈率为92.45%;死亡4例,死亡率为7.55%。结论外伤性肝破裂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病理特点,并同时兼顾其他损伤脏器,才可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外伤性 肝破裂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脉瘤破裂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接受治疗的的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进行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精神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10.00%,13.75%,7.50%,3.75%,23.75%。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的比例为78.75%,明显高于残疾患者的比例(22.50%),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随访3~96个月,出现生活可以自理,偏瘫以及动脉瘤再破裂的比例分别为6.25%,7.50%,0。结论动脉瘤破裂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恢复,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8年4月的12例肝癌破裂出血急诊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过程。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混悬剂作为栓塞剂,对12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12例患者急诊TAE治疗均止血成功,成功率100%。TAE止血治疗后每例患者进行1-3次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肝癌 肝癌破裂出血 化疗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112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果根据受伤史、临床症状与体征、腹部B超和CT检查提示、腹腔穿刺结果。诊断准确率92.8%(112/104)。本组手术治疗98例,治愈95例,治愈率96.9%,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保守治疗14例,治愈11例,3例死于多发伤,休克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全组治愈率94.6%。结论对包膜下脾破裂可先选择保守治疗,必要时再中转手术;有明确手术指征的,应紧急手术,根据裂伤程度,采取脾修补、脾部份切除或脾全切除术,病人情况允许的加脾片自体移置术(尽可能选择保留性脾手术)。

  • 标签: 脾破裂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破裂患者病症进行观察,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过的重型肝破裂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Ⅲ级肝破裂患者14例,Ⅳ级肝破裂患者13例,Ⅴ级肝破裂患者7例,Ⅵ级肝破裂患者2例。进行单纯的缝合修补的患者有12例,进行大网膜填塞及缝合的患者10例,进行不规则肝段切除的患者有13例,在手术中进行探查时,1例患者死亡。最终有31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死亡。结论对于患者重型肝破裂的患者,尤其是肝破裂等级较高的患者来说,在进行外科手术的同时,进行不规则肝切除以及大网膜肝周填塞能够有效治疗其肝破裂病症,且在对该患者进行救治时,应为其贯输损伤控制理念。

  • 标签: 重型肝破裂 肝切除 肝周填塞 操作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自发性破裂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7月至2012年10月所收治的82例大肠自发性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病人均手术探查证实破裂部位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25例,乙状结肠中段13例,乙状结肠起始部16例,升结肠10例,脾曲6例,既往有慢性便秘史28例,合并轻度直肠脱垂12例,余2例无特殊记载;38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上消化道穿孔,结肠癌穿孔,炎性穿孔或粪块性穿孔;8例单纯修补术后康复,18例术后3月行闭瘘术后恢复,17例术后死亡。结论大肠自发性破裂与病人本身结肠所处的形态和位置有很大关系,腹内压和肠管内压增高是该病的诱因;该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提高术前确诊率的关键在于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式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情况,腹腔污染程度,发病时间来定,以修补关闭穿孔或肠管切除吻合加乙状结肠造口术为最佳术式。

  • 标签: 大肠自发破裂 病因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8例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经验。结果28例患者经及时抢救,纠正休克与手术并行,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因输卵管妊娠破裂,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重,所以医生要做出快速且准确的诊断,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医护密切配合是抢救患者成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 标签: 输卵管妊娠休克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1例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破裂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1例。单纯缝合修补25例,大网膜填塞加缝合5例,不规则肝段切除1例。痊愈30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肝脓肿1例、膈下脓肿2例。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尤其是Ⅳ级以上肝破裂,外科手术治疗是需要的,单纯缝合,不规则肝切除加带蒂大网膜肝周填塞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有效术式。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贯彻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肝切除 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20例行非手术保守治疗,28例行手术治疗,治愈45例,死亡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的主要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止血及清创切除损伤坏死的肝组织。对于肝脏损伤较轻,生命体征平稳及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在严密的观察下应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

  • 标签: 肝破裂 非手术治疗 止血 清创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宫角破裂严重危及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急救应急能力的效果。方法对我科曾经收治过的一名妊娠晚期宫角破严重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急救应急能力,认识临床表现,对于不明原因休克的孕产妇,可以改善母儿的预后。结果认识临床表现,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协助产妇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为医生的诊疗计划提供重要依据,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时间。结论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对重症病人正确评价,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医生诊疗提供重要的路径。

  • 标签: 认识临床表现 急救应急能力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