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悬浮红细胞血液用量,探讨临床血液用量与血型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2015年攀枝花地区临床用各种血型悬浮红细胞比例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数据比较,每年各种血型所占临床比例出现规律性变化。结论利于了解临床对各血型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供血计划,利于采血计划的制定,保障临床供血。

  • 标签: 血型 比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疑难ABO血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疑难ABO血型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正、反定型;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使用聚凝胺法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或采用吸收和放散试验进行ABO血型的检测,准确鉴定ABO血型并分析原因。结果37例疑难ABO血型中20例盐水法正反定型不符合。主要原因有抗体缺失或抗原减弱、产生同种抗体,含有ABO亚型及冷自身抗体导致。结论应结合临床诊断和病情发展综合分析引起疑难血型鉴定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ABO疑难血型,同时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与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疑难血型鉴定 输血安全 ABO血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对2014年6至2015年6月某血液中心检验科接收的127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0例献血者的血液样本出现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对20例标本实行洗涤还有吸收放射等试验操作,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20例血型不符的献血者中,不符发生率为1.57%;导致血型鉴定不符的原因包括冷自身抗体、同种抗体还有血浆成分异常等。结论为保证临床输血血液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献血者血型实现鉴定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血型不符的情况,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排查。

  • 标签: 献血者 ABO血型 正反定型不符 鉴定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规则抗体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并为正确血型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在我院申请输血治疗的患者5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实施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记录不规则抗体干扰血型鉴定的情况,并对这类患者进行进一步抗体鉴定,了解抗体的特异性、类型。结果5000例患者中共有29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干扰血型鉴定,检出阳性率为0.58%。在Rh系统、MNS系统、Lewis系统、P系统中均有不规则抗体产生,对血型鉴定造成干扰,对不规则抗体类型进一步鉴定,可见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各占6.90%、10.34%,混合抗体占82.76%。结论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是干扰ABO血型鉴定的主要因素,做好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筛查对于保证输血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治疗质量都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干扰因素 ABO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婴血型的差异,研究新生儿溶血病与IgC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当地送检的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标准进行鉴定,测试ABO血型与Rh血型。测定新生儿的IgC抗红细胞抗体,以及效价,分析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结果50例患儿母婴血清血清检测显示,由于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病,占99%以上。RhE抗原不合导致的溶血病,占0.85%。C抗原不合导致的溶血病,占0.42%。50例溶血病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检测中,大部分抗体效价集中在128-512,4例不足64,2例Rh抗体效价在64-256。ABO抗体效价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因素。当抗体效价升高后,就会导致溶血病程度加重。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IgC抗体 Rh血型 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的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的及时、安全、有效。方法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600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9例不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3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4例,妊娠史4例。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可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梯度板法,通过正定型、反定型,鉴定无偿献血者ABO血型。结果39318名无偿献血者中,A型27.47%、B型31.92%、O型30.35%、AB型10.26%。结论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统计情况为B>O>A>AB,符合华北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特征。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站献血的15000名献血者的血样标准进行用微板法,检查其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情况及分布情况。结果对15000份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阳性率为0.35%。男性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为0.25%,女性阳性率则为0.49%,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献血者,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对53例阳性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抗-M阳性率为0.11%,抗-D为0.08%、抗-E为0.05%、未知特异性抗体为0.04%、冷抗体为0.03%、抗-P1为0.02%、合并其他的抗体则为0.02%。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在献血者沾有一定比例,给予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可有效避免输血者的血液浪费;避免阳性不规则抗体血液给输血者带来的输血反应,保障临床数学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献血者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临床分析及与血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ECASS分型标准对出血性转化的病情进行分级分型,同时检测其血型,对不同血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出血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因卒中亚型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他有明确原因和原因不明的发生率分别为26.00%、45.00%、6.00%和23.0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为0;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中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O型血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最高,AB型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最低。结论血型因素对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O型血与非溶栓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有一定关联。

  • 标签: 非溶栓治疗 急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在AB0、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68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4例,观察组采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检测血型,对照组采用试管法检测血型。结果经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和试管检验法对1068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ABO、RhD血型抗原检验结果相符率100%,两种方法对比P>0.05;结论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比试管法血型鉴定操作更方便,结果判断清晰准确,灵敏度高,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 AB0 RhD血型抗原鉴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磷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规律透析、血磷>1.5mmol/L的MHD患者40例,在原有的治疗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进行低磷饮食干预。3月后观察低磷饮食干预前后的骨矿物质代谢指标如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低磷饮食干预后,MHD患者血磷、钙磷乘积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血钙、iPTH、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MHD患者长期低磷饮食摄入,对改善骨矿物质代谢紊乱,防止其因骨矿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磷饮食 骨矿物质代谢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确诊接收的5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肺功能、X线胸片以及肺部总有效动顺应性相比治疗前有着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十分显著,且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所需时间优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观察组,未使用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胸部X线变化,以及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肺炎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O2、PaO2、PaCO2、OI各项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s治疗可提高地市级医院早产儿HMD的救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三甲医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2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通过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通过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可及早促使患儿获得肺氧合能力,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