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驯化传统贴壁培养型MDCK细胞成为悬浮培养细胞。方法:通过筛选最适宜MDCK细胞悬浮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驯化MDCK悬浮细胞。结果:采用简单直接的驯化方法,驯化MDCK贴壁型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驯化周期短,成本低,细胞生长速率快,且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驯化为MDCK悬浮培养细胞系,为作为细胞介质感染病毒生产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MDCK细胞 流行流感 细胞悬浮培养 无血清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抗肝癌细胞hepG2及诱导其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对肝癌细胞hepG2形态和生长抑制的影响。同时,用WST-8法对药物作用细胞细胞增殖进行定量。在此基础上用hoechst33342/PI(碘化丙啶)双重荧光染色法观察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作用,通过PI(碘化丙啶)对药物作用后的细胞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DNA含量分布即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60μg/ml对hepG2细胞有明显诱导凋亡作用。

  • 标签: 南蛇藤 提取物 hepG2 WST-8 hoechst33342/PI双重荧光染色 细胞周期分析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P物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OB)与内皮细胞(EC)体外联合培养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BMSCs来源的OB与EC单独培养体系,以及按2∶1的比例体外直接或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组:各培养体系细胞内同时加入1×10-8mol/LP物质(n=6),对照组:各培养体系不添加P物质(n=6).培养48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骨钙素(OC)mRNA基因的表达.比较两组不同培养方式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OB单独培养、间接共培养细胞G1期减少,G2/M期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OB单独培养、间接共培养、直接共培养细胞ALP增殖活性[(2.877±0.188)、(3.053±0.179)、(4.345±0.305)]及OCmRNA的表达量[(1.682±0.155)、(3.188±0.213)、(3.720±0.1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00±0.233)、(2.842±0.120)、(3.220±0.191);(1.360±0.141)、(2.272±0.143)、(2.507±0.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单独培养的ALP增殖活性和OCmRNA的表达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间接共培养、直接共培养的ALP增殖活性及OCmRNA的表达量较OB单独培养明显增高,且直接共培养较间接共培养也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来源的OB与EC共培养细胞相容性良好,P物质可显著促进共培养体系中OB的增殖与活性.

  • 标签: 骨髓细胞 P物质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 简介: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方法:将第5代人牙周膜细胞,以1×108L-1的浓度分别接种到96孔板,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含0,1,10,10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第1,3,5,7天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4组之间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586,P=0.024),随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增大,吸光度值均增大,其中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吸光度值均大于其他组(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00),浓度越大,活性越低(P〈0.05)。结果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1-100μg/L范围内质量浓度越高,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越强。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口腔组织构建 体外培养 人牙周膜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于人参花的研究在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人参花的生药学描述及炮制配伍研究,测定了不同的配伍结果并确定其药理作用,为今后对人参花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 标签: 人参花 炮制 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中骨转移相关肿瘤标志,为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大鼠左后肢胫骨平台下分别注射PBS溶液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造模后第15天进行影像学测定并取材,评估骨质缺损程度,HE染色观察肿瘤形态,并通过检验学指标评估骨破坏程度.结果观察组大鼠体质量逐渐下降,对照组大鼠体重均缓慢增加.2周时观察组大鼠左后肢的活动功能已开始受到影响.显微CT和病理染色显示观察组大鼠胫骨平台破坏严重,呈明显的溶骨性表现,而PBS组大鼠未见骨结构改变.与PBS组相比,观察组大鼠血中BGP、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SD大鼠体内建立肺癌骨转移模型,同时检测血中BGP、ET-1、PGE2含量变化,为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提供支持.关键词骨转移瘤;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大鼠;肿瘤标志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8-02

  • 标签:
  • 简介:目的从成年大鼠脊髓中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悬浮培养神经干细胞技术,对成年大鼠脊髓组织进行干细胞培养,并通过自我增殖实验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培养1-2周时,培养液中即出现神经干细胞克隆球。该克隆球有很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可多次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明该克隆球表达大量神经干细胞特征性的中间丝——巢蛋白(Nestin)。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含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 标签: 细胞培养技术 成体干细胞 脊髓 大鼠
  • 简介:本研究观察无血清培养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并比较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同.采集正常足月剖宫产胎儿脐带,用MesenCult-XF无血清培养液或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培养.观察不同培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细胞周期、增殖分化潜能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无血清MesenCult(R)-XF培养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6.57±0.7倍,含血清培养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4,59±0.45倍(P<0.05);两种培养培养的MSC均表达CD44、CD90、CD73、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HLA-DR及CD34等抗原,表达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血清培养培养的MSC(65±5.2)%均为G0/G1期细胞,含血清培养培养的MSC(62±3.1)%为G0/G1期细胞(P>0.05);两种培养培养的人脐带MSC均可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分化;无血清培养培养的脐带MSC按1000、5000、10000、20000个细胞/孔接种密度与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培养的每分钟闪烁值(CPM)分别为(6.43±0.47)×104、(4.30±0.38)×104、(1.97±0.13)×104和(0.24±0.03)×104,含血清培养培养的MSC与不同密度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CPM值分别为(7.85±0.07)×104、(5.64±0.12)×104、(3.09±0.18)×104和(1.73±0.05)×104.结论:无血清培养培养细胞均为MSC,有传代增殖潜能,传代可达临床治疗MSC细胞量,并可避免异种蛋白致敏.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液 MesenCult-XF无血清培养液 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Vero 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讲解了Vero细胞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的发展,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mesenchymalstromalcells,hBMS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体外共培养对hBMSCs成骨作用及hUVECs成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鉴定hBMSCs和hUVECs,将hBMSCs及hUVECs按1∶1比例直接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和细胞相容性,Matrigel实验观察共培养对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将hBMSCs成骨诱导7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共培养对其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hBMSCs与hUVECs体外共培养细胞相容性良好,Matrigel实验显示共培养组形成的毛细血管状结构较单一细胞组多。成骨诱导的hBMSCs中,共培养组茜素红染色阳性,单一细胞组茜素红染色阴性。结论hBMSCs与hUVEC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共培养体系中,未诱导的hBMSCs能促进形成毛细血管状结构,已成骨诱导的hBMSCs成骨矿化能力增强。

  • 标签: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共培养
  • 简介:背景:细胞培养技术是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与另一种细胞共同培养。对于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横向分化研究多采用体外条件下成脂诱导液诱导成骨细胞发生横向分化,而忽略了体内环境中细胞互相作用的因素。目的:探讨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熟脂肪细胞诱导成骨细胞成脂横向分化的能力。方法:①选取小鼠成纤维样3t3-l1前体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②实验分组:A组接种成熟脂肪细胞(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下室),B组接种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以1∶4比例接种到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上室),C组单独培养的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③检测指标:分别在7,14,21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各组细胞三酰甘油相对含量、成脂目的蛋白PPARγ2表达,并进行油红O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观察;以0,24,36h为截点检测B组与C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培养2周时,3t3-l1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胞质内脂滴增多呈亮圆形,油红O染色鉴定后备用;②细胞形态:B组共培养7d时呈长梭形,未见透明脂滴;14d时胞质内出现黑色颗粒及小圆形脂滴;21d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椭圆形或圆形,脂滴变大;③茜素红染色:7,14,21d时B组细胞呈染色区减少的趋势,C组细胞无明显变化均呈大片着色区;④油红O染色:7,14,21d时,B组细胞染色区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C组细胞染色阴性且无明显变化;⑤三酰甘油:B组细胞三酰甘油聚集量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B组组间及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无明显变化(P>0.05);⑥MTT抑制率:B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时间成正比,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⑦Westernblot实验:B组细胞PPARAγ2蛋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与A、C组相比,差异均有�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细胞 横向分化 细胞共培养 脂肪细胞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共126例,研究时间从2019年11月到2021年1月,其中,T分期包括59例T1期,47例T2期,16例T3期以及4例T4期;N0期90例,N1期19例,N2期17例。对比非小细胞肺癌病理N分期与血清中 CEA、CYFRA21-1和NSE水平的关系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病理N分期与血清中 CEA、CYFRA21-1和NSE水平的关系。结果 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 水平不断升高,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除此之外,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患者血清里面的NSE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的持续加大,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水平不断升高,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除此之外,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的持续加大,患者血清里面的NSE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病理T分期的持续递增大,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以及NSE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的病理分期来说,CEA、CYFRA21-1与 NSE 水平并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助于精准判断具体的病理分期,因此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这些检测手段。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与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EGFR基因及血液肿瘤抗原标志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将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将EGFR基因突变的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CE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CC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CYFRA21-1、NSE及CA-125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血清中肿瘤抗原标志CEA浓度水平升高,SCCA水平下降,对血清CEA、SCCA的检测,有助于对EGFR基因突变进行预测,临床可结合患者情况选择EGFR-TKIs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非小细胞肺癌 糖类抗原 EGFR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悬浮MSC的免疫表型。收获悬浮MSC和贴壁MSC的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CFSE法比较悬浮MSC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定量PCR分析不同培养上清对T细胞表达的免疫因子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检测悬浮MSC表达的免疫调节因子。结果:悬浮培养的小鼠骨MSC呈现为悬浮球状,具有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高表达CD29、CD44、Sca-1和CD105,低表达CD11b、CD45、CD31和Ia。CFSE法结果提示,悬浮MSC培养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表达干扰素γ和白介素17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贴壁MSC,悬浮MSC表达的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较高。结论:悬浮法培养获得的MSC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其对T细胞调节作用与贴壁MSC不同。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角朊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角朊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bFGF,经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进一步利用融合角朊细胞划痕实验测量细胞迁移速率。结果bFGF作用后人角朊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伴随细胞迁移加速。bFGF产生最大效应的浓度为>50IU/ml;50IU/ml的bFGF作用9天后,可使角朊细胞量较对照组增加(129.37±7.78)%(P<0.01);作用24h后,即显示出明显的刺激融合角朊细胞划痕伤口边缘的细胞迁移效应,使划痕区域获得(75.19±1.09)%的重新细胞化,此时对照组仅为(31.12±1.12)%(P<0.01)。结论bFGF可有效地促进入角朊细胞的增殖迁移,该效应显示bFGF对皮肤外伤后的再上皮化过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BFGF 角朊细胞 增殖 迁移 生物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单层培养细胞总RNA提取过程中先行细胞消化或离心富集对所提RNA质量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培养NGF诱导的PCI2细胞,采用Trizol试剂提取RNA:离心组(A)先将贴壁生长细胞经胰酶消化、离心获得细胞沉淀,加入1mlTrizol进行RNA提取;直接组(B)将培养液弃尽后直接加入Trizol试剂(1ml/10cm2瓶壁)进行RNA提取;均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A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RNA浓度和OD260/OD280比值。结果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直接组出现3条清晰的条带(28S、18S和5s条带),离心组在电泳末端5S区出现粗大的条带。两组OD260/OD28比值相似,约为1.6。直接组组间样品间RNA浓度相差较大。结论采用离心法和直接法提取贴壁细胞总RNA,先行细胞离心富集增加了RNA降解机会,直接法提取的RNA质量较高,考虑对后续实验的影响,直接法更优于离心法。

  • 标签: 单层培养细胞 RNA提取 离心法 直接法
  • 简介: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台盼蓝染色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倍增时间,油红和VonKossa鉴定成脂成骨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成功从脂肪中分离纯化得到hADSCs,呈放射状、河流状的梭形细胞。流式结果显示hADSCs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和CD166等,低表达或不表达CD45和HLA-DR。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显示自我更新及增殖能力强。成脂和成骨染色显示其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实验表明建立了一种有效的hAD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 分离 培养
  • 简介:目的通过舍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Hep-2喉癌细胞,分离并扩增肿瘤干细胞,为进一步制备放疗增敏剂做基础研究。方法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Hep-2喉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侧群细胞的比例。当侧群细胞比例达25%时,收集全部细胞球,FAcs筛选出CD133^+、CD44^+细胞作为喉癌干细胞。结果成功培养出侧群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比例达26.2%,FACS筛选出CD133^+CD44^+细胞的比例均〉91%。结论成功培养出高浓度喉癌干细胞

  • 标签: 无血清培养基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生长因子 侧群细胞
  • 简介:对120例乳房肿术前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认为该方法简便易行,价廉,诊断快速,对乳房恶性肿的敏感性为70.4%(38/54),其阳性率可达88.89%(48/54),未见假阳性。假阴性率11.1%(6/54)和穿刺失败率15.8%(19/120)。该方法有助于提高乳房恶性肿确诊率。可免除一些活检手术。

  • 标签: 乳房肿物 细针穿刺 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