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由于其内分泌及神经分化因素而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以往的研究证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嵴,近年的研究表明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胚胎性组织。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发性 诊治 肾脏 肿瘤起源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由彩超证实甲状腺及乳腺占位。在完善穿刺、钼靶等相关检查后,经手术及其他辅助治疗,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及乳腺的恶性肿瘤并行ER免疫组化检测。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19例,导管内2例,导管内乳头状1例,浸润性小叶伴浸润性导管1例,浸润性导管合并导管内1例;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中,ER共同阳性11例,ER共同阴性8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是发现第二种的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甲状腺癌患者应常规排除乳腺癌可能,乳腺癌患者也应同时检查甲状腺,若发现肿瘤应予以重视。尤其对于ER阳性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另一腺体。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腺癌 多原发癌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髓样(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手术治疗的42例MTC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MTC,颈部淋巴结经病理证实转移率为76.19%(32/4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90%(26/42)。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2(1—502)个月,随访5年以上35例(83.33%),5年生存率为85.71%(30/35),死亡5例。结论MTC淋巴结转移率高,治疗应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原发灶处理宜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应力求彻底,至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 简介:靶向免疫疗法是白血病和淋巴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这种疗法的关键步骤是先找到白血病和淋巴发病机制中的主要或关键致病蛋白质或在肿瘤细胞膜上所表达的抗原(这种抗原较特异或在数量和频率上较高),然后针对这种靶点通过主动、被动或过继免疫疗法进行治疗。①主动免疫疗法是用靶点蛋白制备疫苗,如用独特型(Id)免疫球蛋白(Ig)、DNA、膜蛋白脂质体(MPL)、树突状细胞等制备疫苗。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瘤 靶向免疫治疗
  • 简介:宫颈上皮内样变是宫颈前病变,由宫颈前病变发展到宫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被确认是宫颈发生的必要条件。本文就宫颈上皮内样变的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诊断 综述
  • 简介:孤立性髂动脉(IIAA)最早报道于19世纪20年代,是指局限在髂动脉部位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单侧或(和)双侧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其中髂总动脉占70%~90%,髂内动脉占10%~30%,髂外动脉极少受累.IIAA在临床极其罕见,发病率仅为0.1%~0.9%,发病原因尚不明确.IIAA临床表现比较隐匿,疾病预后差,动脉破裂大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将结合IIAA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其国内外最新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动脉瘤 病因学 治疗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3%~2.7%,多为年轻女性.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如实性乳头状上皮、乳头状囊性和囊实性乳头状腺泡等.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SPTP患者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分析 乳头状上皮瘤 胰腺肿瘤 低度恶性 原发肿瘤
  • 简介:<正>近十年来,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最为热门的,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颅内动脉的栓塞治疗。随着各种神经介入影像技术,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日趋成熟,其诊治技术不断更新,治疗规模不断扩大,治疗效果日臻完好。本文就颅内动脉血管内诊治的新进展叙述如下:1神经介入影像技术的进展随着X线机器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应用了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且出现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大大提高了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和医生的信心。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栓塞材料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介入 动脉瘤破裂
  • 简介:乳腺错构是由Arrigoni等在1971年首次提出的。乳腺错构是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良性病变。常见于35岁以上女性,直径介于1~17cm,可能是由于发育不全而不是真正的肿瘤。

  • 标签: 乳腺癌 错构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FAP)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5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经治的53例股动脉F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别为医源性损伤38例(71.7%),白塞病8例(15.1%),外伤4例(7.5%),感染性FAP3例(5.7%)。治疗方案分为开放手术、腔内治疗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I)。结果采用UGTI患者17例(32.1%),成功率为88.2%;外科手术27例(5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腔内治疗9例(17.0%),成功率为100.0%,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总体外科移植物及支架血管3年累计通畅率为94.3%,3年总体生存率为94.0%。结论UGTI可作为非复杂股动脉FAP的首选措施;手术治疗复杂股动脉FAP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但围术期并发症较高;腔内治疗可用于远离股动脉分叉的病变以及危重急诊患者的救治。

  • 标签: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外科治疗 支架血管
  • 简介:生殖器疣(尖锐湿疣)通常由人类乳头病毒(HPV)6型和11型引起。然而,还有更广泛的HPV类型可以感染生殖器粘膜,引起临床(如鲍温样丘疹病、宫颈)或亚临床疾病[如通过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测到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或者以潜伏形式存在于本来正常的上皮内。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疣 病毒疾病 宫颈上皮内肿瘤 鲍温样丘疹病 临床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套细胞淋巴(MCL)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8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地分析性别、年龄、套细胞淋巴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分、骨髓受侵情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B症状、Ki-67水平、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临床分期、首次治疗方法等各因素,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生存资料及预后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临床要素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年龄<65岁与≥65岁分组(P=0.036)、MIPI评分低危、中危、高危分组(P=0.049)、ki-67<30%或≥30%(P=0.001)与预后具有相关性,而性别、B症状、ECOG评分、β2微球蛋白、LDH、WBC、LYM、临床分期、首次治疗方法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65岁预后好。MIPI评分中、低危组预后好,高危组预后差。免疫表型中Ki-67<30%较≥30%的患者预后好。

  • 标签: 套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结外自然杀伤T(NK/T)细胞淋巴(extranodalNK/T-celllymphoma,ENKTL)鼻型(nasaltype)是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中的独立类型。ENKTL虽然在西方国家发病率极低,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南美洲地区并不少见。针对ENKTL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研究是血液肿瘤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 标签: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CT征象,探讨其对PT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396例406枚PTC的CT征象,依据体最大径,将其分为1.1~2.0cm组、2.1~3.0cm组和〉3.0cm组,分析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在各组体中的分布。结果406枚PTC中,1.1~2.0cm组、2.1~3.0cm组和〉3.0cm组分别为318枚、60枚和28枚,其中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在各组体中分别占89.6%(285/318)、75.0%(45/60)和64.3%(18,28);83.6%(266/318)、71.7%(43/60)和64.3%(18/28);84.0%(267/318)、78.3%(47/60)和67.9%(19/28);35.5%(113,318)、40.0%(24/60)和59.3%(16/27)。3组体中,形态不规则(χ2=20.092,P=0.000)和咬饼征(r=9.695,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χ2=5.175,P=0.075)和微钙化(χ2=5.277,P=0.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形态不规则和咬饼征进行组内比较,1.1—2.0cm组和2.1—3.0cm(χ2=9.746,P=0.002)组、1.1—2.0cm组和〉3.0cm(χ2=15.180,P=0.000)组在形态不规则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2.0cm组和〉3.0cm(χ2=6.560,P=0.010)在咬饼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是诊断PTC的重要CT征象,但不同征象随体大小而存在一定差异.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PTC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钙化
  • 简介:PTC近年来呈高发态势,尽管多数患者生存预后良好,但疾病复发并不少见。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其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手术首先涉及腺体的处理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手术指征、具体的手术范围仍存在诸多的争议。本文对PTC、包括微小的腺体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范围及主要的手术并发症情况逐一阐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乳头状癌 腺体切除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简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encapsulatedpapillarycarcinoma.EPC)亦称为囊内乳头状。也可称为包被性乳头状.为乳头状的一种少见亚型,主要表现为乳头状结构,界限清楚。与普通乳头状不同,包裹性乳头状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膨胀性浸润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 标签: 包裹性乳头状癌 乳腺
  • 简介:目的总结胰岛素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66年至2008年收治的130例胰岛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0例均有Whipple三联征表现,平均病程5.17年.37.7%的患者曾被误诊,仅43.8%患者在发病1年内得到正确诊断.术前超声、CT、MRI和ASVS的正确定位率分别为32.9%、70.6%、70.3%和88.9%.其中单发胰岛素121例(93.1%),多发胰岛素4例(3.1%),增生5例(3.8%);良性病变127例(97.7%),恶性胰岛素3例(2.3%).13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岛素摘除术89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9.2%,胰腺炎发生率为3.9%.结论Whipple三联征具有定性诊断意义,胰腺薄层三期增强扫描仍是目前胰岛素术前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ASVS则可作为常规影像学定位阴性的补充定位手段.手术摘除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胰岛素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胰岛素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的发病率为1~4/1000000,在尸检中发生率可达0.8%-10%,表明该肿瘤常常被漏诊。本研究总结我院25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9例胰岛素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今后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胰岛素瘤 外科治疗 胰腺内分泌肿瘤 临床资料 病理证实 功能性
  • 简介:1临床资料先证者(Ⅱ7)女,38岁。12岁时无诱因下出现双上肢散在多发乳头样肿物突起,无疼痛、瘙痒、破溃等不适,肿物逐年增大,18岁时肿物发展到颈部、背部、腹部及双下肢。20余岁时无诱因下出现偶发发作性左侧肢体屈曲抽动,伴肢体麻木及乏力,每次持续5~10min后自行停止,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家系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