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导致临床死亡的常见病因。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广泛应用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本文对5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加用NPPV辅助治疗,并与传统的通气治疗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重症 疗效观察 早期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的幅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描记88例AMI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后1h、2h、3h、1d、3d等时段的心电图,根据有、无早期(溶栓后2h)ST段的恢复分为三组:A组.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线,即回降的幅度≥90%;B组,ST段回降的幅度在50%~90%之间;C组.ST段回降的幅度不到50%。比较三组心肌酶、左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病死率.A组与B组、C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A组CK峰值低、LVEF高、预后好;C组则相反。结论:AMI早期溶栓后的心电图ST段变化.有助于对临床预后的评估。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参数在早产儿早期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例出生7d内PDA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5例出生7d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均进行常频(3.5MHz)及高频(8.0MHz)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两组动脉导管直径及超声血流参数,包括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的比(leftatriumtoaorticroot,LA/AO),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以及收缩期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超声血流参数对PDA的诊断效能。结果常频及高频超声下,观察组动脉导管直径、LA/AO显著大于对照组,PSV、EDV、△Ps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频与常频超声下动脉导管直径、PSV、EDV、△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4h高频超声血流参数[LA/AO〉1.24,PSV〈16.7cm/s,EDV〈4.93cm/s,△Ps〈9.47mmHg(1mmHg=0.133kPa)]诊断PD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动脉导管直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分析超声血流参数有助于早期诊断早产儿动脉导管是否自然关闭,进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超声血流参数 高频 诊断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干预(对照组)与早期加强肢体锻炼(观察组)对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简化FMA评分及B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卒中后早期肢体锻炼,可防范肩手综合征发生,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功能锻炼 预防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分析对比三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1例患者中有57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小于3cm;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9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与中-低分化癌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40/52)、90.38%(47/52)、82.69%(43/5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增强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早期诊断,诊断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硬化 小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卒中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并发症多"四高一多"为特点,成为危害人类三大疾病之一,目前还没有治疗卒中的有效药物.实践证明,急性卒中的早期康复是安全、有效的,但如何结合基层医院的条件,积极探索早期康复组织程序,使卒中患者得到系统的康复治疗是摆在广大基层医院的课题.我院于2003年1月成立卒中小组,旨在探讨卒中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 标签: 卒中 早期康复 患者 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早期脑梗死病人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脱水、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为76.6%,总有效率为91.5%,而对照组分别为26.1%和3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早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治疗 早期 脑梗死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hPP≤40mmHg、41~55mmHg、56~70mmHg、〉71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hPP〉57mmHg时,易出现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12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期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加快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vndrome.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一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缺血性心脏猝死。ACS是目前发达国家和我国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他汀类药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强化降脂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40例)和早期康复护理组(1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早期康复护理组FBG[(7.9±1.1)mmol/L比(6.8±1.0)mmol/L]、2hPBG[(9.9±1.4)mmol/L比(8.7±1.1)mmol/L]及HbA1c[(7.9±0.7)%比(6.9±0.8)%]水平降低更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和总满意度(85.0%比93.6%)明显提高(P均〈0.05)。随访半年,早期康复护理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9.3%比20.0%,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更显著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糖尿病 心肌梗死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评估连续心排量监测(Vigileo)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Vigileo监测技术在连续性监测SVV、CI和ScvO2下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照组常规完成EGDT,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时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gileo技术指导EGDT能够在保证有效组织灌注的同时,降低容量过负荷及降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MODS的发生率。

  • 标签: Vigileo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接近死亡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一共有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对病人采取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0.5小时以内缓解人数要比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0.5-1小时缓解人数以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RR(呼吸频率)、HR(心率)全部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O2)]、平均动脉压(MAP)全部随着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加;0.5小时、1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呼吸频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0.5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要比对照组高;0.5小时、3小时的时候,心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0.5小时症状没有缓解的时候应该尽快改为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时机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MRI、CT和X线片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响学结果表现情况.结果:30个病变股骨头中X线平片仅显示了其中的l4个,检出率为46.7%,CI、扫描显示了其中12个,检出率为63.3%,MRI对所有病例均能够作出诊断,检出率为100%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RI诊断早期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危人群和已有髋关节症状的患者应直接行MRI检查.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磁共振CT X线
  • 作者: 孙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2-15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2期
  • 机构: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山东淄博255022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早期康复治疗),各42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24%较对照组80.95%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较理想,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治疗感到满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生活质量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采取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虽是一种微创手术,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对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施行护理干预,探讨其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术后并发症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医院2017年4月~2018年2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120例入组,随机分组。60例对象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对象纳入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3个月再住院率,3个月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自理情况,调查患者对康复运动的认识。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基本自理或完全自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象认为疾病静养即可、院外不能开展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即运动康复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康复对心功能恢复有意义、康复时心率在130bpm以下是安全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使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获益,降低再住院率,帮助恢复自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纠正患者对病后康复的认识,提升康复的依从性。

  • 标签: 老年 心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进行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行心脏多普勒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用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在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下肢静脉血栓和排尿困难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1个月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对比,康复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sVCAM-1、ET-1均小于对照组(P〈0.05),NO大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SF-36评分显示康复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对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优于传统康复加强治疗模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预后
  • 简介:重型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面积脑栓塞,脑干梗塞等;早期因脑组织处于出血、缺血、缺氧水肿而进行性加重阶段,患者均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其中意识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功能,表现为:呼吸急促,深大,过渡换气,舌后坠气道梗阻,吞咽障碍致气道分泌物积聚和胃返流液误吸,引发气道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这些影响因素贯穿于病情的始终,促使病情恶化,因此,早期诊治过程中的气道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预后。

  • 标签: 早期气道管理 重型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患者 临床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常规对照组、参附治疗组,采用琥珀酰胆碱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复苏后6h取标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呼吸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CPR)后6h血清TNF-α、IL-1β、血浆可溶性ICAM-1和MDA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但参附治疗组较常规对照组低。结论大鼠CPR后早期存在全身炎症反应,参附注射液能减轻CPR后全身性炎症反应。

  • 标签: 心肺复苏 全身性炎症反应 参附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