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5~1997年间,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6例“健康”成人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与HBsAg白蛋白受体(HBsAg·Re)。现结合本组检测情况,就此二项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探讨。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系按照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

  • 标签: 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白蛋白 HBSAG 血清HBCAG 患者血清 肝炎患者
  • 简介:食管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可能与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由于进展期肿瘤预后较差,早期诊断、监测干预特殊肠化生上皮、异型增生早期癌变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色素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诊断Barrett食管病变中作用。

  • 标签: BARRETT食管 色素内镜 窄带成像
  • 简介:胰腺癌起病隐匿,具有高度侵袭性,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因此亟需寻找胰腺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研发能有效治疗胰腺癌靶向药物。微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nt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参与胰腺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并与胰腺癌不良预后化疗抵抗有关。miRNA-21作为诊断治疗胰腺癌新靶点,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就miRNA-21在胰腺癌发病诊治中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RNAS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结直肠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较差,单纯化疗总生存期仅为1—1.5年。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作用靶点分子靶向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并且成为近期研究热点。本文就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策略展开思考。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分子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背景:肝纤维化病程迁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基因治疗将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IL)-10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阻止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目的:克隆并鉴定Sprague-Dawley(SD)大鼠IL-10基因全长cDNA,为进一步构建大鼠IL-10腺病毒重组子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自行设计IL-10上下游引物,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SD大鼠脾脏单核细胞中扩增编码大鼠成熟IL-10肽链cDNA片断.扩增产物与连接载体pMD-18T连接后转化感受态菌DH5α,构建重组载体pMD-18T-IL-10.结果:以SD大鼠脾脏单核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出大小为540bp大鼠IL-10cDNA片断.所构建重组质粒经HindⅢ+KpnⅠ双酶切显示含有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扩增出DNA片断与大鼠IL-10基因序列相符,表明编码区无基因突变.结论:成功地克隆了大鼠IL-10基因全长cDNA,并构建了重组载体pMD-18T-IL-10.

  • 标签: IL-10 大鼠 肝纤维化 基因 克隆和鉴定 扩增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临床综合征,组织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肝脏病变,从没有任何炎症单纯性脂肪肝至显著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严重炎症反应.该病患者常有体重过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易患因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表现 脂肪变性 炎症反应 B超诊断 CT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24h食管阻抗-pH监测中,熟练配合及护理对检查成功重要性。方法通过对637例患者行24h食管阻抗-pH监测,对患者进行充分术前准备、熟练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637例患者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熟练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均取得监测成功。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熟练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监测成功与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食管阻抗-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认知、情绪行为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03-2018.03收治90例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情绪行为护理干预,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认知、焦虑以及抑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内科血液透析采用认知、情绪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认知 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发生中发挥什么样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腔菌群膜菌群组成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腔菌群膜菌群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各节段小肠,肠球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菌梭菌,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13例标本腔菌群膜菌群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黏膜分布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菌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菌、梭菌仅在少数标本某些节段有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菌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膜菌群较腔菌群占优势。

  • 标签: 小肠 肠杆菌科 集落计数 微生物
  • 简介:目的探讨HBsAg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HBeAg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定量
  • 简介:背景:生存素(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在胃癌癌前病变中可能有一定程度表达,对胃癌癌前病变诊断有相当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生存素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表达,以及胃癌组织中生存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以阐明生存素在胃癌发生中作用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生存素mRNA蛋白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生存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生存素mRNA表达率分别为2.5%、25.0%59.6%,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分别为O%、15.0%51.9%,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肿瘤累及浆膜层、有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mRNA蛋白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肿瘤未累及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者(P<O.05).结论:生存素在胃癌中有较高表达率,其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生存素基因可能参与了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至胃癌转化过程,可作为胃癌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生存素 胃癌组织 表达率 癌前病变 肿瘤 TNM分期
  • 简介: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与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焦虑(39±8对31±13)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 标签: 便秘 生物反馈(心理学) 焦虑 抑郁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I.不要吃后悔药:预防消化疾病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并将无用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简介: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是介导脂多糖(LPS)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关键因子.尽管内毒素在慢性肝病肝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结合蛋白在肝硬化中意义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内毒素LBP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关系.方法:分别以基质显色法鲎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LBP水平;伴腹水患者同时测定腹水内毒素LBP水平,并进行2个月短期随访,记录存活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LB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其中伴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P<0.05).Child-PughC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B级患者(P<0.05),而B级患者血浆LBP水平显著高于C级患者(P<0.05).短期随访显示肝硬化伴腹水死亡患者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LBP水平均升高,LBP水平升高可能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一种持续慢性炎症应答.腹水内毒素水平可以作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短期生存一个预测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内毒素 脂多糖结合蛋白 预后 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