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高产质粒AmpC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临床分离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161株。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质粒AmpC与CTX—M基因;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确定CTX—M基因簇特征;利用基因测序确定AmpC酶及CTX—M基因亚型。结果DHA-1型ACT-1型为主要质粒AmpC酶基因型,发现1种新ACT型质粒AmpC酶,其与ACT-1同源性仅为84%。CTX—M-14型CTX-M-3型为主要ESBLs基因型。最常见大肠埃希菌SSBL基因组合为CTX-M-14+DHA-1+ACT-1型,肺炎克雷伯菌为CTX—M-3+DHA-1+ACT-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SSBL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产质粒AmpC酶菌株;CTXM-14/CTX—M-3+DHA-1+ACT-1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SSBL基因型。

  • 标签: 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新发复发肺结核中分布情况,为探讨其与新发、复发肺结核相关性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新发、复发肺结核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0例,使用SNaPshotSNP分型技术对以上入选者VDR基因TaqIFokI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VDR基因FokI位点ff多态性在肺结核对照组分布有差异(OR=6.53,95%CI:1.26~33.9,P=0.03);TaqIFokI位点多态性在新发复发肺结核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ff多态性与中国汉族肺结核易感性有关;TaqIFokI位点多态性在新发复发肺结核中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多态性 肺结核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中性粒细胞CD64(CD64)表达水平,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就诊治疗确诊210例感染患者,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感染患者分为细菌组105例、病毒组105例,采用热景公司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HNL、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HNL及CD64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PCT、HNL及CD64表达水平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细菌组与病毒组、对照组PCT、HNL、CD64WBC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CD64、WB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PCTHN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AUC(HNL)为0.930,AUC(CD64)为0.928,AUC(WBC)为0.729。PCT、HNLCD64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截断值分别为:〉?0.79ng/mL、〉87.43ng/mL、〉9.01%。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HNLCD64表达水平升高,PCT、HNLCD64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其中HNL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感染 降钙素原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
  • 简介: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处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200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处理指南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2009,49:145。由于该指南更新仍是基于大量临床证据,因此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处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 处理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MMP家族中一员,因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上皮细胞基底膜而广泛参与机体生理病理过程。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血液之间重要屏障。在生理情况下,它能阻止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了脑组织内环境相对稳定。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脑屏障 结核性脑膜炎 单核-星形胶质细胞网络
  • 简介:社区发生念珠菌血症是指在人院2d内血培养分离获念珠菌。该病通常引起很高发病率病死率。2008年至2009年SENTRY抗微生物药耐药监测资料显示,1354例念珠菌菌血症中社区发生者494例(36.5%),医院发生者860例(63.5%)。95%以上念珠菌均分离自菌血症患者,其中白念珠菌占48.4%,光滑念珠菌18.2%,

  • 标签: 念珠菌血症 耐药性监测 2009年 医院感染 菌种分布 社区
  • 简介: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改良微孔板法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探索细菌生物膜检测有效手段。方法烧伤患者植入性导管分离金葡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经体外分别培育24、48、72h5d后,先后用CLSM改良微孔板法,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黏附过程与特点。结果鲍曼不动杆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时间、生物膜形态与特点都有显著差异。结论CLSM改良微孔板法是观察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有效手段。

  • 标签: 细菌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改良微孔板法
  • 简介:目的采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3CT-AZT)、依非韦仑(EFV)联合治疗方案对中国农村HIV-1感染者治疗52周,评价其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如何在资源匮乏地区建立国际标准研究现场以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不良反应管理方法策略。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共入选100例18岁以上、CD4+T淋巴细胞(CD4)〈350/μL、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慢性感染者,接受每日2次3CT—AZT1次睡前服用EFV600mg持续52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1、2、3、4、8、12、24、36、4852周末随访检查,详细记录病毒载(VL)、T淋巴细胞亚群耐药情况以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在中国贫困地区建立国际标准治疗研究现场,并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报告、转诊和会诊网络。②治疗前CD4计数VL分别为(204.0±101.0)个/μL(4.47±0.87)log拷贝/mL。治疗结束时,CD4计数升至(313±137.2)个/μL,87例患者VL〈400拷贝/mL。③三级及以上不良事件者13例。④至2007年2月4日,72例到达研究终点,28例提前退出研究。结论①3CT-AZT与EFV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1复制,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多数不良事件轻微。②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可采用地方CDC医院共同参与模式。

  • 标签: 中国综合性国际艾滋病研究项目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国内8所较有代表性综合性医院按统一方案、统一方法(Kirby-Bauer法)判断标准(CLSI2005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38.9%(20%~57%)、40.5%(13%~70%),各所医院检出率有较大差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3%,有4所医院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20%,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对其耐药率>50%.大肠埃希菌ESBLs阴性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50%,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不同医院产ESBLs细菌对同一药物耐药率有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医院耐药性各具特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最敏感,但已出现少数耐药株,应重视对其耐药机制研究.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检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并分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T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用6种碳青霉烯酶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型测序分析,并通过网上GenBank进行比对以确定编码酶基因类型。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85%、5()%25%。对其他所测抗菌药耐药率均住90%以上。扩增结果显示17株(85%)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OXA23基因,16株(80%)携带OXA-51基因,1株(5%)携带OXA58基因。0XA-24、VIM、IMP基因引物PCR扩增均为阴性,随机抽取OXA-23基因阳性株进行双向测序后在网上GenBank比对与OXA-23标准株99%同源,OXA-51基因阳性株与OXA-66标准株99%同源,OXA~58基因阳性株与OXA58标准株99%同源。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最高.OXA-23/OXA-51类基因占60%,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防止在医院内广泛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碳青霉烯酶 基因 耐药率
  • 简介: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是人类中定植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黏膜上最常见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一旦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白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并改变形态结构,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白念珠菌双相性转换,尤其是由酵母相向菌丝相转换,在其致病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了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二氧浓度以及酸碱度等可触发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白念珠菌自身产生群体感应分子(quorumsensingmolecule)也可调控菌体形态.法尼醇(farnesol)是第1个在白念珠菌中发现群体感应分子,其功能有调控白念珠菌双相性相互转换(morphology)、影响生物膜(bioflm)生成调节宿主免疫等.因此,本文就法尼醇与白念珠菌、宿主免疫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法尼醇 白念珠菌 双相性转换 生物膜 宿主免疫
  • 简介: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食管念珠菌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mg,首日采用70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mg,疗程至少7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PPS中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食管念珠菌病。

  • 标签: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第21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开始报名。学习班时间:2017年4月;学习班地点:上海。学习班将邀请多名国内著名感染病诊治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专家进行授课,有朱德妹、张秀珍、倪语星、俞云松、徐英春、李光辉、卓超教授等讲授最新版CLSI手册(2017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沟通要求。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医学教育 张秀珍 临床药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中国CHINET所属14所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14所医院分离大肠埃希菌7992株,肺炎克雷伯菌4556株产酸克雷伯菌377株。其中儿童患者(0~14岁)来源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分别占21.3%(1700/7992)18.5%(915/4933)。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6.5%(33.3%~78.5%)41.4%(21.7%~70.8%)。各医院ESBLs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小于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6%。肺炎克雷伯菌对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介于2.9%~5.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0.8%15.1%。产ESBLs菌对上述5种药物耐药率也低于25%。50%以上产ESBLs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有10所医院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2株,大肠埃希菌20株。83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大肠埃希菌为泛耐药株,主要集中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73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与2007年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相比,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分离率上升明显,尤以肺炎克雷伯菌为甚。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分离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中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膜孔蛋白基因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MDR-PAE20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对2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膜孔蛋白基因进行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20株MDR-PAE菌中检出TEM、PER、DHA、OXA-10群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5%、20%、5%、20%,6株细菌检出1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均缺失(缺失率为100%)。结论本组20株MDR-PAE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率较低,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与其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有关,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可能与其外排泵增强表达有关。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多药耐药 Β内酰胺酶 膜孔蛋白
  • 简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高分离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过度使用有关。本文作者等研究了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与MRSA氟喹诺酮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相关性。本研究共分为3个时段:干预前期(2000年1月-2005年8月),干预期(2005年9月-2006年3月)干预后期(2006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分段回归分析方法评估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关系。

  • 标签: 耐氟喹诺酮类 铜绿假单胞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物使用 分离率 氟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头孢唑肟注射剂治疗下呼吸道尿路感染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新药头孢唑肟注射剂多中心临床试验。选择下呼吸道尿路感染患者,试验组使用头孢唑肟注射剂(重庆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对照组使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头孢唑肟注射剂,剂量均为每次1~2g,每8~12小时静脉滴注1次。疗程7~14d。结果本研究共入选病例255例,最终完成试验者243例,其中试验组122例,对照组121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08%95.87%。其中肺炎试验组49例,有效率100%;对照组49例,有效率97.96%。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感染试验组14例,对照组12例,有效率均为100%。急性肾盂肾炎试验组40例,有效率97.50%;对照组39例,有效率97.43%。复杂性尿路感染试验组17例,有效率76.47%;对照组18例,有效率83.33%。反复发作性上尿路感染试验组2例,治愈及复发各1例;对照组3例,治愈2例,显效1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病例中,可行微生物评价者共166例,其中试验组81例,对照组85例,共获病原菌82株及86株,经治疗后试验组细菌清除率...

  • 标签: 头孢唑肟 细菌性感染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举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协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新技术新进展”即将在2008年3月24日—28日在广州举行(具体地点见录取通行书)。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目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必需,介绍最新版CLSI/NCCLS手册更新内容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热点。包括涂片镜检临床意义:如何区分定植菌感染菌;如何提高呼吸常见病原菌检出率;CLSI/NCCLS规范化操作标准药敏试验临床意义;临床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进展真菌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耐药研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药动学药效学关系(PK/PD)

  • 标签: 医学教育基地 基地项目 学习班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