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国家法律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律知识医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全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强化。病人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病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病人就会利用法律来寻求保护,这不仅会追究医院或医护人员的法律责任,往往还涉及到赔偿问题。面对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增强法律意识,特别是增强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意识,已是摆在广大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 标签: 护士 法律意识 法律建设 医疗纠纷 合法权益
  • 简介: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的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原代细胞培养 L-WRN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隐窝 干细胞
  • 简介:背景:具核梭杆菌(Fn)是口腔常见的致病菌,研究发现Fn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目的:探讨Fn感染在结肠癌细胞中形成炎性微环境的机制。方法:构建Fn感染Caco-2细胞的炎症模型,行miRNA测序。将miR-181bmimics或inhibitor转染Fn感染的Caco-2细胞。以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NF-αmRNA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含量,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穿膜淋巴细胞数。结果:Fn组TNF-α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清液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穿膜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miRNA测序qRT-PCR结果均显示,Fn组miR-181b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81bmimics+Fn组TNF-αmR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miR-181binhibitor组TNF-α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生物信息学工具双荧光素酶检测证实TNF-α可能为Caco-2细胞中miR-181b的靶基因。结论:Fn通过抑制Caco-2细胞中miR-181b表达而上调TNF-α表达,募集淋巴细胞形成炎性微环境。

  • 标签: 具核梭杆菌 miR-181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结直肠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诊治的65例胆总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EUS、MRCP检查结果,比较两者对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65例患者中,经手术或ERCP证实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EUS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分别为93.8%83.1%,敏感性分别为94.6%85.7%,特异性分别为88.9%66.7%。通过计算Youden指数,JEUS=0.89;JMRCP=0.76,说明EUS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要髙于MRCP。结论EUS诊断胆总管结石较MRCP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髙的优势。

  • 标签: 超声内镜 胆总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室研究。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的主要病因或重要致病因子。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认为H.pylori是胃癌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幽门螺杆菌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的消化病专家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细胞增殖 MALT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指胆管(或)胰管括约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对于Ⅲ型SOD患者是否需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或括约肌切开治疗一直持有争议。此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并发症风险高,尤其是ERCP术后胰腺炎。EPISOD研究更新了人们对Ⅲ型SOD的认识。最新颁布的罗马Ⅳ共识已摒弃Ⅲ型胆型SOD的诊断,并重新制订了胆型SOD的分类,目前不推荐此类患者行Oddi括约肌测压括约肌切开术。本文着重对SOD尤其是Ⅲ型SOD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阐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测压法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罗马Ⅳ共识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肝内CD68+TNF-α阳性细胞的表达,来探讨它们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乙型肝炎ACLF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肝内TNF-α的表达以及其分泌细胞CD68+细胞的数量。结果ACLF患者肝内TNF-α阳性分泌细胞平均数为90/高倍视野(hpf),明显高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hpf5/hpf),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ACLF患者肝内CD68+细胞平均数为94/hpf,明显高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8/hpf15/hpf),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TNF-α阳性分泌细胞与CD68阳性细胞数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66,P〈0.001)。结论乙型肝炎ACLF患者肝内CD68+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分泌的TNF-α也明显增加,推测TNF-α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ACLF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CD68+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α-干扰素CD3AK细胞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方法61例CHB分为A、B两组,A组31例用IFn-α3Mu深部皮下注射,第一月每日1次,第2~6月隔日1次;CD3AK每周1次静滴,12次为一疗程;B组30例用辅助对症治疗.治疗后6月检测血清ALT,HBeAg,抗-HBe,HBVDNA,AFP,蛋白电泳,B型超声,CT扫描,连续观察10年.结果A组ALT复常,HB以g阴转,抗-HBe阳转,HBVDNA阴转,分别为80.6%,48.3%,45.2%51.6%;B组分别为67%,10%,6.7%6.7%;A组肝硬化,HCC发病率分别为3.2%0%,B组为33%16.7%.结论HBV是LC、HCC的主要病因,抗病毒免疫治疗不仅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而且是阻断CHB演变为LC、HCC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Α-干扰素 CD3AK阻断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 简介:背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如抑制可诱导促炎因子表达的核因子(NF)-κB。目的:探讨EGCG对乙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安慰剂组(n=20)、EGCG治疗组(n=15)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以8%乙酸制备结肠炎模型后,模型安慰剂组、EGCG治疗组SASP治疗组每日分别予0.9%NaCl溶液2ml、EGCG50mg/kg、SASP0.25g/kg灌胃治疗7d,第8d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含量,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肠组织NF-κBp65表达。结果:与模型安慰剂组SASP治疗组相比,EGCG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FN-γ以及结肠组织NF-κBp65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EGCG可通过调节免疫因子表达而达到抗炎的治疗作用,使结肠炎症反应减轻,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SASP。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Ⅱ型 NF-κB
  • 简介: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最为常见,故一般所称的PU即指GUDU.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PU 内镜诊断 PU 消化液 胃肠道黏膜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仍是临床的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变的诊断评估,EUS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变的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治疗的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细胞刷、圈套器、切开刀、导丝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的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内镜及附件消毒十分重要。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按卫生部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并且早在2002年就积极采取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内镜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非耐高温配件、高压消毒灭菌耐高温配件等先进措施,并且分区域、分病种、分时间从多方面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时,需穿工作服及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时凡进入人体消化道的内镜。

  • 标签: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检查 附件 一次性无菌手术衣 内镜检查治疗 酸性氧化电位水
  • 简介:DII4/Notch1信号通路是肿瘤血管形成、血管发育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其在消化道血管发育不良(AGD)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沙利度胺常用于治疗AGD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目的:探讨DII4/Notch1信号通路在消化道AGD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沙利度胺的干预机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反复消化道出血、经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确诊为AGD的患者25例因AGD致消化道出血接受沙利度胺(100mg/d.疗程4个月)治疗者10例,1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以ELISA法检测血清DII4、Notchl浓度。结果:AGD组血清DII4、Notch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DII4与Notch1间呈正相关(r=0.900,P〈0.01)。沙利度胺治疗前后,AGD患者的血清DII4、Notch1浓度无明显改变;根据性别疗效进行分层分析,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II4/Notch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消化道AGD的形成.沙利度胺对该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血管发育不良 胃肠出血 受体 Notch1 Delta—Like配体4 沙利度胺 治疗
  • 简介: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Barrett食管(BE)的流行病学、发生机理、疗效影响等方面阐述了Hp与GERD、BE的关系,介绍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争议,建议进一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 BARRETT食管
  • 简介: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对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有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隐血珠检测、硫糖蛋白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测等方法,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对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重视内镜医生的专业技术规范化培训,尤其提高他们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积极采用各种内镜辅助诊断技术,可建立多学科合作的早期胃癌协作组模式,共同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早期胃癌 筛查 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协作组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肝内胆管肿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2011年我科诊断的肝脏肝内胆管肿瘤74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肝脏肿瘤发病位于前九位的依次为肝细胞癌(43.4%)、血管瘤(37.3%)、肝内胆管细胞癌(5.8%)、转移性肿瘤(3.8%)、造血淋巴样肿瘤(1.1%)、胆道乳头状瘤病(0.94%)、局灶性结节状增生(0.94%)、肝细胞不典型增生(0.67%)不典型增生结节(0.54%);本组未发现孤立性纤维肿瘤、淋巴管瘤病、假脂肪瘤、胚胎性肉瘤、Kaposi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肉瘤、癌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卵黄囊瘤横纹肌样瘤;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男性比女性高发,肝内胆管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血管瘤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女性比男性高发;转移性肿瘤发病高峰为40~5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结论肝脏肿瘤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来源于上皮的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的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内胆管肿瘤 临床特征
  • 简介: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鉴于结直肠癌是能早期诊断预防的少数肿瘤之一,其筛查监测受到许多国家胃肠病学专家的关注。本义摘录第六屑上海困际胃肠病学会议中欧美亚太地区专家对结直肠癌防治的专题报告,着重介绍结直肠癌筛查监测以及化学预防的一些推荐建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普查 人群监测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