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特发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特发性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肾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总结其临床病例特征。结果2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5例、肾病综合征13例(其中肾炎型7例、单纯型6例)、伴高血压1例、复发性肉眼血尿1例。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电镜有3例患者出现毛细血管腔内微血栓,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GBM增厚。(2)免疫荧光主要为GBM上皮下沉积IgG、C3等,少数伴有IgA、C1q、Fg、IgM沉积,且与IgG、C3相比沉积强度较弱。(3)光镜病理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5例伴肾小管萎缩、7例伴肾小球球硬化、1例伴细胞纤维新月体形成、1例伴节段硬化。结论儿童特发性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肾炎型NS,且多发于学龄期男性,电镜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GBM增厚,免疫荧光显示以BGM上皮下沉积IgG、C3为主,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 标签: 儿童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IMN发病率逐渐升高且趋向年轻化,因此全面认识IMN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现对IMN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有助于临床上IMN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肾病,脂性 免疫系统
  • 简介: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委员会2011年制定出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实践指南[1],其目的是为已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提供全面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协助肾科医生改善治疗,但指南中不包括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或预防,重点在于儿童和成人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中较常见的形式。本指南的制定遵循证据的审查和评价,

  • 标签: 临床实践指南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小球肾炎 解读 肾小球疾病 疾病预后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个免疫相关性疾病,西医治疗特发性肾病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然而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治疗抵抗、疾病复发以及免疫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随着对IMN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医治疗IMN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综述中医对IMN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 病因病机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M2.5主要成分多环芳烃(PAHs)与特发性肾病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至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肾活检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肾病(IMN)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47.3±12.9)岁。同期选择继发性肾病(SMN)和微小病变肾病(MCD)各10例为对照组,留取血标本检测PAH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分析PAHs与临床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HO-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SMN和MCD组相比,IMN组患者PAHs浓度均升高[(4.1±1.9)mg/L 比(2.6±1.7)mg/L、(2.8±1.0)mg/L,均P<0.05]。PAHs浓度与β2微球蛋白、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336、0.653,均P<0.05),与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9、-0.530,均P<0.05)。此外,PAHs浓度与HO-1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1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Hs浓度每升高1 mg/L,HO-1浓度下降1.737 μg/L(P=0.035)。结论PAHs在IMN患者中水平较高,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参与IMN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血红素加氧酶-1 氧化性应激 多环芳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特发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回顾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8在北京怀柔医院、北京中医院、昌平区中医院、诊断为IMN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差异。结果共207例IMN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例1.7∶1.0。老年组56例,年龄(68.2±3.1)岁,非老年组151例,年龄(48.2±6.2)岁。老年组发病到肾活检时间长,合并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比例高(均P<0.05)。老年组比非老年组eGFR及血清白蛋白低,血清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均P<0.05)。肾脏病理提示老年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的比例比非老年组高(均P<0.05)。肾小球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原染色,两组患者阳性率分别90.6%(29/32)及91.0%(111/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亚类分型均以IgG4沉积为主,老年组93.8%(30/32),非老年组94.3%(11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IMN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比例高,肾脏病理呈慢性化表现比例高。老年IMN患者肾小球内致病抗原沉积与非老年组相似,提示在发病机制上两组不存在区别。两组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病理的差异可能与年龄及并发症有关。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病理 磷脂酶A2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拟肾病汤用于特发性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特发性肾病 92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 46 例,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 46 例采用自拟肾病汤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97.83% ( 45/46 ) 高于对照组 86.96% ( 40/4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3.865 ,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为特发性肾病患者采用自拟肾病汤进行治疗时可提升治疗效果,无严重 不良反应,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自拟肾病汤;特发性肾病;不良反应率 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IgA沉积的特发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993年5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伴IgA沉积的52例IMN患者为IMN伴IgA组,IMN伴IgA组按IgA是否沉积在系区又分为系区亚组(30例)和非系区亚组(22例);匹配年龄和性别的IMN和IgA肾病患者各52例,分别为IMN对照组和IgAN对照组,比较肾穿刺时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与IMN对照组比较,IMN伴IgA组的血IgG更高(P=0.005),两组水肿比例、血尿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高血压比例及抗核抗体阳性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MN伴IgA组共检测血抗PLA2R抗体21例,IMN伴IgA组与IMN对照组的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与IgAN对照组比较,IMN伴IgA组的尿蛋白定量更多、血白蛋白更低,血胆固醇及水肿比例更高,血尿比例更低,且血IgA水平更低(均P<0.05)。系区亚组与非系区亚组的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系区亚组与非系区亚组的水肿比例、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滴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MN对照组、IgAN对照组比较,IMN伴IgA组患者的肾IgM、FRA、C1Q沉积阳性率更高(P<0.05)。三组患者均有系细胞和基质的增生,IMN对照组最轻,IgAN对照组最重,IMN伴IgA组居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N伴IgA组与IMN对照组的新月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IgAN对照组比较,IMN伴IgA组的新月体阳性率更高[2例(3.8%)vs. 16例(30.8%), P<0.001]。系区亚组仅系细胞及基质轻中度增生程度重于非系区亚组(P<0.001)。结论IMN伴IgA沉积患者中老年高发,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肾小球源血尿不突出,与IMN临床表现相似,与IgA肾病临床差异较大。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膜性肾病 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广州市成人特发性肾病患者的非侵入式诊断模型,并验证模型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肾脏穿刺活检的病例124例(年龄范围为15~82岁,男性70例,女性54例),收集确诊患者的血清学检验结果,包括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血肌酐(Cr)、血尿素(UREA)、免疫球蛋白(Ig)G、IgM、IgA、24 h尿蛋白总量、尿酸(UA)。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血清学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诊断模型。随机选取20例为模型诊断效能验证,其余104例用于建立诊断模型。结果(1)分析建立的诊断模型为:lnP/(1-P)=-3.704-0.015×PLA2R+0.030×Cr-0.134×UREA+0.046×IgG+0.547×IgA+0.001×UA,回归分析病例拟合总体符合率为85.2%,显著为0.033,说明模型建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的最佳截断点(cut-off值)的特异度为0.841,灵敏度为0.891。(2)在20例验证病例中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病例数为14例,病例验证符合率为70.0%。结论针对成人特发性模型肾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非侵入式诊断模型,有效减少该类患者的肾脏穿刺需求。

  • 标签: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 二元logistic回归 诊断模型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他克莫司用于治疗特发性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0-2012年间收治的38例特发性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9人,两组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使用他克莫司配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意大利方案即环磷酰胺配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实验过程全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4.21%,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在治疗特发性肾病中疗效好于目前临床的常用药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他克莫司 特发性膜性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特发性肾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特发性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前来我院的就诊序号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24h尿蛋白定量(U-TP)、血小板(PLT)、D-二聚体(D-D)、血浆白蛋白(AL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水平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都要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两个数值在两组的治疗对比中其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特发性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气虚血瘀证治疗,并且该方法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特发性肾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特发性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前来我院的就诊序号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24h尿蛋白定量(U-TP)、血小板(PLT)、D-二聚体(D-D)、血浆白蛋白(AL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水平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都要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两个数值在两组的治疗对比中其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特发性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气虚血瘀证治疗,并且该方法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特发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54例特发性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羟氯喹片。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患者均有蛋白尿表现,肾功能基本正常,镜下血尿46例(85.19%)、高脂血症51例(94.44%)。光镜检查显示毛细血管基底弥漫、不规则增厚,上皮、内皮、系区有蛋白沉积和基质增生;免疫荧光可见系区和毛细血管壁有团块样沉积。2)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的24 h蛋白尿水平均降低,其中试验组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3)患者治疗6个月后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各项检测值更低(P<0.05)。4)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11.11%vs18.52%),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发性肾病以蛋白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治疗时联合使用硫酸羟氯喹能进一步控制蛋白尿、改善血脂水平。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 硫酸羟氯喹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特发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54例特发性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羟氯喹片。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患者均有蛋白尿表现,肾功能基本正常,镜下血尿46例(85.19%)、高脂血症51例(94.44%)。光镜检查显示毛细血管基底弥漫、不规则增厚,上皮、内皮、系区有蛋白沉积和基质增生;免疫荧光可见系区和毛细血管壁有团块样沉积。2)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的24 h蛋白尿水平均降低,其中试验组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3)患者治疗6个月后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各项检测值更低(P<0.05)。4)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11.11%vs18.52%),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发性肾病以蛋白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治疗时联合使用硫酸羟氯喹能进一步控制蛋白尿、改善血脂水平。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 硫酸羟氯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