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森林水文方面的研究进展,以福建省不同森林类型例,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出发,论述森林降水影响:即分别从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层分析其降水截留影响。除此之外,还概述森林径流(包括泥沙和水质影响)、蒸发散等影响最新研究动态。但由于目前不同地区森林水文效应研究方法和研尺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今后森林水文研究工作应加强水文过程物理机制研究,这样从不同地带、森林类型等方面去分析评价森林水文效应才具有更重要意义。

  • 标签: 森林水文效应 降水截留 持水量 径流 蒸发散
  • 简介:CLIGEN是目前较全面产生降水要素(降水量、历时、达到最大降水强度时间与降水总历时比率、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比率)天气发生器,其生成降水要素质量直接影响水文和农业响应模型输出结果。利用黄土高原长武1957—2001年日气象观测数据、王东沟流域1988--2001年降水要素数据和CLIGEN生成100年日气象数据,CLIGEN模型产生日、月、年降水量均值和方差、概率分布、降水极端值和降水历时、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IGEN对日、月和年降水量均值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都不大于1.O%;标准差模拟结果偏低,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6.6%;没有模拟出日降水量概率分布,但是较好地模拟出了月和年降水量概率分布;对日、月和年最大降水量模拟误差较大,表明CLIGEN极值模拟精度有待提高。CLIGEN很好地模拟出连续降水频率,但是连续干旱天数20d以内累积频率平均相对误差8.9%;CLIGEN产生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比率高于实测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CLIGEN模拟降水历时和降水量具有相同趋势,小降水量或短历时模拟结果偏高,大降水量或长历时模拟结果偏低。

  • 标签: 天气发生器 CLIGEN 降水要素 模型评估 黄土塬区
  • 简介:研究地表根系结构特征及其土壤渗透影响,通过丹江口库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和阔叶林35块样地进行地表土壤(0~10和10~20cm土层)和根系采集和室内实验,分析4种植被类型根系结构特征、土壤渗透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0~10土层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均高于10~20cm土层;土壤0~10和10~20cm土层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不同植被类型间均表现相同趋势,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等指标均与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根系直径0.5~5mm范围内根系结构特征参数与土壤入渗特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Kostiakov入渗模型,直径介于0.5~5mm不同径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b值正相关,与a值负相关。丹江口库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能优于灌木林和针叶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值均随根系结构参数值增大而增大,且直径0.5~5mm径级范围内根系土壤渗透能力增强作用最明显。

  • 标签: 植被类型 土壤入渗 根系特征 入渗模型 根系径级 丹江口水库
  • 简介:当前课程改革基础教育领域正蓬勃地发展,在生物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传统生物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是我校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一项重要而又非常有意义内容,普及大众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学生环保意识开始。因此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作用》一课例来谈谈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
  • 简介:运用生态价值服务功能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导致区域生态价值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区域环境带来影响。研究表明:根据规划标准,始兴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2005年35.46亿元减少到2020年35.42亿元,生态价值净减少0.04亿元,减少量只占2005年0.11%,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基本保持稳定。

  • 标签: 土地规划 环境 评价 始兴县
  • 简介:进一步检验水蚀预报模型WEPP黄土高原适用,并提供必要数据准备,根据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1986-2003年日序列降雨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风速实测值及全美范围内选择参照站得到其他气象因子,随机气候生成器黄土高原适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气候生成器能够较好地模拟单个气象因子,并未考虑各个气象因子之间相互关系;同时,能准确地模拟年降水及其月分布,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月分布,而风速模拟值月均值、标准差普遍高于实测值月均值、标准差.为此,选择参考站点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气象因子.按月计算降水-降水概率和不降水-降水概率模拟月均值比实测值偏低.

  • 标签: 随机气候生成器 黄土高原 安塞 适用性 WEPP
  • 简介:为了解褐煤基材料土壤复合体铅形态影响和污染退化修复机制,将褐煤以及褐煤基改性材料,混入铅污染土壤培养4个月,提取其中土壤复合体,测定各组复合体各形态铅。结果表明:施用褐煤基有机材料后,水稳复合体增加。1)6种铅化学形态各复合体中分布状况不同。各改良剂处理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铅复合体中分布大小顺序均为:G0〉G1〉G2,各处理从G0到G1,交换态铅质量分数下降了8.74%-32.22%,从G1到G2各处理下降了2.73%-26.74%;弱有机态和强有机态、残渣态铅分布顺序:G0〈G1、G2。2)施用有机材料均引起了3组复合体交换态铅质量分数下降,各处理交换态铅质量分数平均下降了2.73%~32.22%;普遍提高了弱有机态和强有机态铅质量分数,弱有机态铅最高提高51.23%,强有机态铅最高提高67.65%,残渣态铅没有显著影响。3)所有改性材料改性后均提高了G2组交换态铅,普遍降低强有机态铅质量分数,碳酸盐态铅质量分数未有显著变化。因此,施用褐煤基有机改良剂,促进了水稳复合体形成,降低了复合体交换态铅质量分数,土壤铅起到了钝化作用。褐煤有机材料交换态和有机态铅影响较大,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和残渣态影响较小。

  • 标签: 褐煤基改良剂 土壤修复 铅形态 胶散复合体 石灰性土壤
  • 简介: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大气PM2.5人类健康威胁逐步加剧,如何减轻PM2.5人类危害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PM2.5研究成果,总结PM2.5时空分布特征、组成特性、来源分类,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PM2.5监测标准,并基于森林植被PM2.5调控作用,指出通过合理建设森林植被达到有效调控PM2.5、降低PM2.5人类危害目的。

  • 标签: PM2 5 森林植被 监测标准 调控
  • 简介:2005年7—8月宁夏六盘山南侧香水河小流域(半湿润地区)和北侧叠叠沟小流域(半干旱地区),应用PV技术测定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少脉椴(Tiliapaucicostata)、白桦(Betulaplatyphylla)、红桦(Betulaalbo-sinensis)、糙皮桦(Betulautilis)、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华山松(Pinusarmandii)、山杨(Populusdavidi-ana)、山桃(Prunusdavidiana)和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10种木本植物多个水分参数,并这10种木本植物抗旱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测定期内,用不同水分参数比较这10种木本植物抗旱大小排序存在一定差异;采用Fuzzy函数方法综合评定植物抗旱研究表明,香水河小流域内7种木本植物抗旱能力由强到弱:少脉椴、华山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白桦、红桦、糙皮桦;叠叠沟小流域内4种木本植物抗旱能力由强到弱:华北落叶松、山桃、沙棘、山杨,其与束缚水/自由水单指标评价结果相近,说明树种自身贮水调节能力对抗旱评价具有重要作用。2种不同水分条件地域内华北落叶松抗旱能力明显不同,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抗旱能力比香水河小流域强,说明同一树种干旱条件下通过长期适应会提高抗旱能力。

  • 标签: 木本植物 抗旱性 PV技术 六盘山
  • 简介:分析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植物多样变化,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采用α-多样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指数(相似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在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植物多样变化.对比2002和2003年不同类型固定样地植物多样观测数据表明,到2003年,各实验样地α-多样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β-多样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实验样地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还进一步分析引起植物多样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样地 荒漠化治理 植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防沙治沙对策 群落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案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季节影像特征,概念上阐明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和石漠化之间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征;指出研究石漠化土地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植被贫瘠区灰色覆被,从生态演替角度把单峰型季节绿色覆被即草坡划归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并具有更强实用,石漠化土地治理更具有针对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优先流是一种较为常见土壤水分运动形式,与土壤入渗、地表及地下水质密切相关,是土壤水运动机制研究由均质走向非均质领域标志。本文介绍优先流基本概念及特征,介绍优先流几种分类方法并重点介绍管流。农业非点源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非常突出,通过优先流路径迁移非点源磷潜力非常巨大。结合当今优先流国内外研究现状,非点源磷污染优先流模拟和分析模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非点源磷污染 优先流 优先流路径 模型
  • 简介:摘要2010年实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采用种植行距2m香根草等高绿篱水土保持措施,可使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46.7%、75.8%以上;可使临界侵蚀量增加50.6%;可使土壤分散率降低28.1%;可使水稳团聚体增加27.6%。说明香根草等高绿篱能有效地防治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水土流失。

  • 标签: 香根草等高绿篱 土壤侵蚀 土壤抗蚀性
  • 简介:环境污染、矿产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从我校水土保持教育课体会到化学教学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重要,本文从时代要求、学科特点、教育方法等角度论述化学教学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一些做法,让一代又一代学生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将来工作中有强烈可持续发展意识。

  • 标签: 化学教学 渗透 可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
  • 简介:充分了解自然界河流深潭成因和功能,选取山东诸河部分河段,河流深潭水量状况、底质、水生动物调查进行,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深潭形成主要原因,阐述深潭在生态、经济、景观方面的功能.考虑到城市河流现状,认为人为地城市河道修建深潭方式,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水质和景观有着积极作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深潭构建5条原则,以及“浅滩-深潭”和“跌水-深潭”2种构建形式,旨在为城市河道生态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深潭 城市河道 构建原则 生态改造
  • 简介:本文就作物残茬还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作物残茬覆盖和作物根茬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和生物量影响,以及作物残茬还田中应注意问题,以期能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作物残茬 土壤 改良 物理性质 微生物
  • 简介: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是土壤侵蚀学科前沿领域和水土保持规划有效手段.述评了我国坡面预报模型和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和全国水土流失宏观趋势预测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水蚀预报模型研究面临挑战与任务,指出了我国水蚀预报模型近期研究重点.

  • 标签: 水蚀 预报模型 产沙模型 土壤侵蚀模型 水土保持规划 坡面
  • 简介:以青海省共和盆地黄沙头沙地例,植被调查和分析基础上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封沙育草、丘间造林和沙障等措施能够启动高寒流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有效提高植被盖度、代表演替后期优势物种盖度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流动沙地治理地块边缘因为容易受到未治理地块风沙影响,植被恢复速度较慢.研究结果改进流沙治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认为尽管流沙治理地块这种“边缘效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但可以通过扩大治理地块面积予以弱化,因为这样能降低治理地块边缘与核心部位面积比,从而保证更大比例核心部位能快速恢复其植被.

  • 标签: 青藏高原 共和盆地 高寒沙地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
  • 简介:本文河田修坊村中甲坡小流域内,选择4个代表崩岗进行生物治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生物措施治理崩岗平均植被盖度由26%提高到68%,土壤侵蚀模数也比对照崩岗减少了89.6%.可为我省类似崩岗治理提供可借鉴一种模式.

  • 标签: 河田侵蚀区 崩岗 生物治理 土壤侵蚀模数 植被盖度 崩陷地形
  • 简介:针对苏北花岗片麻岩地区水土流失自然状况,建立了6种径流小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364次降雨径流与土壤流失量相关分析,得出适合本地区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简便算式,确定USLE模型其他诸因子取值。运用USLE模型计算土壤侵蚀量与实测值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准确率达90%以上。该项研究本地区水土流失预报与监测提供科学简便方法,其研究成果本地区或同类型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江苏北部 花岗片麻岩区 土壤侵蚀 USLE模型 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