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为掌握陕北黄土不同植被特征对坡面微地形的响应,以陕西省吴起县合沟流域半阴、半阳2个坡向的原状坡及其5种微地形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坡向各类微地形的物种组成、草本生物量、植被盖度及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植被盖度、草本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指数多优于原状坡,其中切沟和塌陷的植被状况最优,其次为浅沟和缓台,陡坎最差;2)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切沟〉塌陷〉缓台〉浅沟〉陡坎〉原状坡,其中切沟和塌陷的植物群落所处的自然演替阶段高于其他微地形;3)经过15年自然恢复,半阳坡形成以星毛委陵菜、赖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半阴坡形成以铁杆蒿、茭蒿等地带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半阴坡各类微地形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状况、草本生物量、植被盖度以及植物多样性特征指数均优于半阳坡。掌握不同微地形植被配置的差异,有助于提高陕北黄土植被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 标签: 微地形 物种组成 草本生物量 植被盖度 植物多样性 Margalef指数
  • 简介:根据调查结果,江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每年扰动的土地面积845.88km2,搬动土石方6.56亿m3,平均每年由此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1779.39km2,水土流失量1903.25万t。本文对该省近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实用性强的对策措施。

  • 标签: 江西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分析
  • 简介:湿地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的主要栖息、繁殖地,鸟类及其生存、栖息的环境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为湿地开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目前国内的湿地鸟类旅游只是简单地涉及到观鸟等单个项目,系统、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泉州湾湿地鸟类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鸟类的赋存状况、可观赏性的基础上,结合鸟类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提出鸟类旅游专项产品,指出湿地鸟类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以期对湿地鸟类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 标签: 旅游开发 鸟类 湿地 泉州湾
  • 简介:CLIGEN是目前较全面产生降水要素(降水量、历时、达到最大降水强度的时间与降水总历时的比率、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的比率)的天气发生器,其生成降水要素的质量直接影响水文和农业响应模型的输出结果。利用黄土高原长武1957—2001年的日气象观测数据、王东沟流域1988--2001年的降水要素数据和CLIGEN生成的100年日气象数据,对CLIGEN模型产生日、月、年降水量的均值和方差、概率分布、降水极端值和降水历时、强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IGEN对日、月和年降水量均值的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都不大于1.O%;对标准差的模拟结果偏低,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6.6%;没有模拟出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但是较好地模拟出了月和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对日、月和年最大降水量的模拟误差较大,表明CLIGEN对极值的模拟精度有待提高。CLIGEN很好地模拟出连续降水的频率,但是连续干旱天数在20d以内的累积频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CLIGEN产生的最大降水强度与平均降水强度的比率高于实测数据;相对于实测数据,CLIGEN模拟的降水历时和降水量具有相同的趋势,对小降水量或短历时的模拟结果偏高,对大降水量或长历时的模拟结果偏低。

  • 标签: 天气发生器 CLIGEN 降水要素 模型评估 黄土塬区
  • 简介:采用LFA(LandscapeFunctionAnalysis)方法,通过调查7种地类35组样本,评价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对林地景观功能和土壤性能的影响,并验证LFA方法在黄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能、养分循环性能的影响显著,其中,天然次生林改良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和养分循环性能的作用最好,其次是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荒草坡最差;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和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LFA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性能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和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在黄土残塬沟壑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 标签: LFA方法 植被 景观评价 黄土区
  • 简介:半干旱黄土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的普遍关注。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的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的植被自然恢复10a的合沟流域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的地上生物量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的地上生物量的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显著的(P=0.049),其余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的结果。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立地 土壤含水量 光照 黄土区
  • 简介:利用长武县气象局1957—2006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地区降水的年内、年际变化、概率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该区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多年变化呈明显的丰水、平水、枯水年交替发生现象;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于年降水时间的年际变化。对侵蚀性降雨研究发现,其主要发生在7、8月,以降雨量小于30mm的降雨次数较多;降雨强度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小;同时,以短历时降雨为主,历时在30min以内的降雨次数较多,其他时段相对较少。

  • 标签: 降水量 侵蚀性降雨 黄土高塬沟壑区
  • 简介:土壤性质是影响坡地降雨入渗、产流及土壤水再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坡地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规律。通过对20m×24m径流小区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沿坡面,从坡上向坡下砂粒含量逐渐减少,土壤质地总体变细;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均呈弱变异性。(2)在剖面内,从表层(0~10cm)向深层(120—130cm),土壤质地逐渐变粗,为弱变异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从地表向深层依次减小,坡上和坡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深层约8.6和7.6倍,为中等变异性;土壤容重呈波状增大的变化,变化范围为1.08-1.63g/cm^3,整体为弱变异性;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大值出现在表层,向深层有呈波状减小的变化趋势,且波动强度依次减小,变异强度大,属强变异性,其大小属“高级”水平。

  • 标签: 红壤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空间变异
  • 简介:为了解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生态脆弱性状况,利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及相关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专家评判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山西省不同行政县(市)生态脆弱度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讨论山西省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及措施。结果表明:1)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的生态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差别,其脆弱程度表现为拦沙减沙(强度脆弱)〉土壤保持(中强度脆弱)〉防风固沙(中度脆弱)〉蓄水保水区(轻中度脆弱)〉水源涵养(轻度脆弱);2)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土壤保持-中强度脆弱、拦沙减沙-强度脆弱和防风固沙-中度脆弱应以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在蓄水保水-轻中度脆弱和水源涵养-轻度脆弱应重点做好预防保护和监督工作。

  • 标签: 水土保持区划 水土保持功能区 生态脆弱性评价 山西省
  • 简介: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花岗岩由于本身岩体特性,形成的风化壳结构松散,抗侵蚀能力弱。发育在花岗岩上的土壤剖面具有显著的层次结构,各层次的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层次土壤的抗侵蚀性能也因此有很大的差异。坡度、坡长等地貌因素也对水土流失有较大的影响。经过多年有效的治理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大为减少,但和全省其他地方相比,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本文对前人研究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关于地质地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方面所取得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花岗岩风化壳 地质 地貌 坡度
  • 简介:以三峡库区内的重庆市四面山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法,同时结合SPSS软件对比研究紫色砂岩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优先流的主要发生区域不同,竹林和草地的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在0~20cm土壤表层,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在10~40cm土层;2)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优先路径数量较竹林和草地多,优先路径发育程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地;3)根系直径d影响土壤中优先流的发生,

  • 标签: 针阔混交林 竹林 草地 优先路径 根系径级 土壤质地
  • 简介:东北黑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面积约2080万h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农地土壤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为A=0.7379θ。利用美国SRTM90m×90m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m^2,占研究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 标签: 黑土 黑钙土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监测 东北黑土区
  • 简介:采用输出系数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径流试验场法和相关关系法4种方法对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输出系数法中的Johnes模型和考虑降雨影响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值相对误差比较大,考虑流域损失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仅为5%;输出系数方法适用于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输出系数的确定是提高估算精度的关键。对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类型和类型单元进行详细划分,并将对各类型采用径流试验场法的监测结果推算到小流域就能减小估算相对误差;采用径流试验场法推算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相对误差仅为8%;相关关系法通过建立降雨和污染负荷的关系,其估算值相对误差达到4%,此方法需要长期的降雨-水质监测数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主要估算流域土壤侵蚀量,没有考虑径流对污染物输移过程中的沉积、起动和交换等问题,估算值会偏大。

  • 标签: 饮用水源 非点源氮污染 输出系数法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 径流试验场法 相关关系法
  • 简介:降雨侵蚀力(R值)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区域气候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利用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多年实测降雨资料,应用频率分析法,推求该地区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揭示该地区侵蚀性降雨及其侵蚀特征,进而运用降雨侵蚀力日降雨量计算方法,分析紫色丘陵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紫色丘陵顺坡休闲农耕地的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为11.3mm;2)紫色丘陵多年平均总降雨量中有60%以上属于侵蚀性降雨,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其中7、8月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丘陵边缘地区大于中部地区;3)紫色丘陵年均R值介于5000~6500MJ/(mm·hm^2·h)之间,由丘陵周边向中心逐渐减小,研究北部的巴中、达县、阆中3站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形成高值,中部的遂宁站形成低值中心,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4)紫色丘陵R值主要由≥15mm的降雨构成,占76.9%-82.1%,年内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汛期5—10月份,占年R值的89%以上;5)R值的年际变化较大,达到中等程度变异,不同地区的R值年际变化差异较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增减趋势。

  • 标签: 侵蚀性降雨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紫色丘陵区
  • 简介:地球上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70%,在我国,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98%。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密度、有机质和土壤的机械组成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北典型黑土,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冻融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由土水势高的下部向土水势低的上部迁移,增加了土壤冻结层的含水量;土壤水分迁移使得下部未冻结层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其降低程度受下部土壤含水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导致土壤膨胀变形,而土壤的膨胀变形是发生土壤冻融侵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冻融侵蚀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土壤水分 冻融侵蚀 冻融作用 东北黑土区
  • 简介:随着岩溶公路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公路建设已成为对岩溶自然植被产生破坏和影响的重要因素,公路建设对岩溶植被影响的预测和评价已尤显其重要。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岩溶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的综合代表—地貌植被组合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植被类型以及同一植被类型的不同小生境条件下,自然植被对公路建设干扰的承受能力以及其自我恢复能力都有较大差异。

  • 标签: 植被恢复 稳定性评价 岩溶地区
  • 简介:九阜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的珍稀濒危植物39种,其中12种是国家Ⅰ、Ⅱ级保护种类,16种为福建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11种为兰科植物,本文详述了九阜山自然保护珍稀植物品种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 标签: 九阜山 野生植物 珍稀 濒危 保护
  • 简介:资料整编是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按资料的来源和属性,可将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分为基础资料、观测资料、调查资料和衍生资料.水蚀水土保持地面观测主要涉及径流小区和小流域控制站,按监测内容和对象,一般可分为影响因子、径流和泥沙观测资料整编3大类,不同资料整编内容与方法不尽相同,各有侧重.近期,应抓紧制订监测资料整编的技术标准和整编制度,规范整编行为,同时,还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档案管理,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 标签: 水土保持 地面观测资料 整编内容 整编方法 水蚀区
  • 简介:为了探讨东北典型黑土坡耕地的治理情况,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坡度下顺坡垄作改横坡垄作、水平梯田、等高植物篱等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它们在黑土能够发挥较高的水土保持效益坡度适宜范围,从而确定在0~5°、5°-8°、8°~15°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分别采用以改垄措施、等高植物篱措施、水平梯田措施为主的措施进行治理,在〉15°的坡耕地上选择退耕还林。

  • 标签: 坡度 坡耕地 横坡垄作 水平梯田 等高植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