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用沙棘种子油对狗(12只,性别随机)急性消炎能力进行了研究.急性炎症试验部位都选择在狗背部.使用游标卡尺连续7d测量皮肤上发炎部位情况来检测沙棘种子油消炎能力.结果说明沙棘种子油有抗炎能力.同时使用棉球肉芽肿瘤测定法测定了沙棘种子油对狗(12只)皮肤慢急性炎症消炎能力.沙棘油对狗皮肤慢性炎症抗感染能力太弱以致于无法检测到.

  • 标签: 急性和慢性炎症 犬科 沙棘
  • 简介:西干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带,水土流失始终是困扰运行管理难题,而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旱风沙,耐盐碱贫瘠,御严寒酷暑,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沙棘为西干渠生态林建设首选树种.

  • 标签: 水土流失 沙棘 造林
  • 简介:通过对引进7个沙棘品种种子育苗及成苗定植,并对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初步分析了引进各沙棘品种类型在定西适应性.

  • 标签: 沙棘 品种 定西地区 引种 种子育苗 定植
  • 简介:位于黄河上游祁连山南麓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生态价位.区内海拔高度2300~3600m范围内,分布着各种类型中国沙棘林分.青海云杉+中国沙棘、白桦+中国沙棘这2种自然林分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3000m之间脑山区仿建;华北落叶松+中国沙棘、青杨+中国沙棘这2种人工混交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m以下浅山区阴坡、半阴坡布设;而中国沙棘纯林及林草复合类型,在脑山区及浅山区阴坡、半阴坡,均易于人工仿建;海拔3000m以上高寒山区,属于中国沙棘林分封禁管护范围.生产实践中应仿拟中国沙棘林自然分布模式,合理布局,科学经营,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中国沙棘林分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

  • 标签: 祁连山 沙棘 地理分布 组成特征 生态价位
  • 简介:摘要:中国沙棘属于阳性树种,因此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群落演替过程中先锋种群,而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它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良好。近年来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沙棘能够依靠克隆生长所赋予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繁殖和生存有效性,通过林窗更新和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稳定性和持久性。

  • 标签: 中国沙棘逃避 克隆生长 林窗更新 林缘扩散 平茬更新 稳定性维持
  • 简介:本文测定了沙棘果实在不同成熟期中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莰非醇,豕草花粉苷和总酚化合物含量.抗坏血酸和豕草花粉苷含量随着成熟时间增加而减少,而莰非醇含量随着成熟时间增加而增加.并对沙棘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和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了评价.

  • 标签: 沙棘 果实 抗坏血酸 类胡萝卜素 莰非醇 豕草花粉苷
  • 简介:本文对陕西宜君、黄龙、靖边、吴旗、永寿5地沙棘叶进行了营养分析,发现陕西不同地域沙棘叶含有较高粗蛋白、粗脂肪、丰富氨基酸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优于或等于苜蓿草粉及白三叶干草等常规饲料,证明沙棘叶是应该大力推广应用优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 标签: 陕西不同地域 沙棘叶 营养成分 分析
  • 简介:黑河地区砂金过采区水土流失、污染严重,利用俄罗斯沙棘进行植被恢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地治理环境、种植俄罗斯沙棘技术,可在同类地区试验推广.

  • 标签: 砂金过采区 俄罗斯沙棘 植被恢复
  • 简介:通过对沙棘新梢生长节律与果实发育关系调查研究,探讨了新梢生长和果实生长发育各自客观规律,以及树木生长和果实发育间关系,为沙棘集约化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沙棘 生长节律 果实发育 栽培
  • 简介:本文利用复方促愈灵擦剂建立家兔烧伤、烫伤及创伤模型,涂抹促愈灵擦剂.结果显示促愈灵擦剂治疗烧伤、烫伤及创伤,可使烧伤、烫伤及创伤皮肤痊愈,较对照组时间缩短,无渗出液,皮肤平整光滑.说明促愈灵擦剂具有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 标签: 复方沙棘油擦剂 动物 烧伤 烫伤 创伤 疗效
  • 简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迪马CLC-ODS反相柱,以0.1%H2C2O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采用外标法测定沙棘产品中维生素C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维生素C平均回收率为99%.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沙棘 维生素C
  • 简介:通过室外变温和室内恒温2种不同方法对沙棘木蠹蛾蛹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变温条件下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5.481.℃,有效积温为202.356±13.057日度;恒温条件下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2.055.℃,有效积温为295.203±4.094日度.蛹发育最适温度为21℃.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 简介:选用沙棘木蠹蛾虫生真菌菌株B05进行室内带菌载体和生长繁殖最佳条件选择及室外布菌试验。结果表明,无纺布载体优于海绵载体。不同琼脂含量PDA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琼脂含量为5.0g/l培养液为最佳。室外无纺布带菌效果试验表明无纺布带菌施菌方法为有效途径。在室外持续15-18d再进行布菌最佳,有利于保证有一定浓度侵染源。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虫生真菌 施菌方法
  • 简介:在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用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与从国外引进刺槐、绒毛白蜡和黑核桃等乔木树种进行不同类型复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1-4a)各种复合类型由于植物之间有益共生,特别是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固氮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主栽乔木树种高、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同时用于混交中国沙棘,自身生长量也较其纯林有所增加.适宜乔灌混交,可以实现"双赢"目标.

  • 标签: 中国沙棘 复合方式 生长量 黄土高塬沟壑区
  • 简介:本文通过系统查阅以往文献资料,综合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在沙棘黄酮、沙棘油等主要营养成分提取工艺,及其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对今后生产中沙棘黄酮、沙棘油提取和应用提出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建议.

  • 标签: 沙棘属 生物化学 药理学 综述
  • 简介:本研究比较了来自中国、芬兰、俄罗斯3个沙棘亚种中一系列亲水性与亲脂性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与组成.在3个亚种中,中国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其值为9g/L果汁,其他两种为1~2g/L果汁.新鲜果实中黄酮含量在700mg/kg~2000mg/kg之间.各亚种中各种黄酮单体比例也有变化.中国沙棘中木聚素含量(290~600ug/100g)要高于海滨沙棘(130~370ug/100g).3种沙棘中,蒙古沙棘油脂含量最高(种子中是12%,新鲜果实中为6%).蒙古沙棘果实中棕榈油酸含量最高.中国沙棘新鲜果实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最高,但是在种子中情况就正好相反.在3个沙棘亚种中,种子与新鲜果实甾醇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含量分别在1200~1800mg/kg和250~300mg/kg之间.即使是在果实成熟以后,采收时间也会对某些活性物质有重要影响.在1998年8月末到9月底之间,海滨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沙棘果实中类黄酮总量在9月底达到了顶峰.

  • 标签: 果实成熟 中国沙棘 亚种 种子 含量 生物活性成分
  • 简介:为验证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对过敏性皮炎患者皮肤表层粗糙程度影响,进行了有安慰剂对照平行性研究.16位患者在4个月内每日分别服用5g沙棘籽油,沙棘果油或石蜡油.本研究包括皮肤表面粗糙程度测量方法和测量参数优化选择以及服油前、后手背和肩部非病变区皮肤表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服油前后皮肤表面的粗糙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变化,说明沙棘油对过敏性皮炎患者非病变区皮肤影响小于对病变区皮肤影响.由于本研究中患者人数有限,此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用表面光度测量仪可明显指示不同部位皮肤表层结构和粗糙程度差异,在对皮肤研究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沙棘油 过敏性皮炎 表层皮肤粗糙程度 表面光度测量仪 疗效 营养补充剂
  • 简介:高原圣果牌清妍胶囊是以沙棘果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维生素C、维生素E、OPC和珍珠粉等精制而成,本实验将大鼠分低、中、高剂量组,给灌服高原圣果牌清妍胶囊60d,同老龄对照组比较,以大鼠体重、大鼠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大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大鼠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等生化指标为研究内容,探讨高原圣果牌清妍胶囊抗氧化作用.

  • 标签: 高原 大鼠 胶囊 动物实验研究 抗氧化作用 高剂量
  • 简介:本文对槲皮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用平衡法进行了实验测定,槲皮素含量由HPLC方法检测,得到了温度范围0℃~60℃中溶解度数据,利用固液相平衡热力学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由此提出了槲皮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经验公式,便于参考.

  • 标签: 槲皮素 溶解度 HPLC 平衡法
  • 简介:沙棘被誉为先锋植物,是因为它是放线菌结瘤植物。放线菌结瘤植物最重要特点是以共生体结构与功能完美组合,固定大气中N2,使生命赖以生存光合C循环和代谢N循环有机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生命生长与发育。并解决了贫瘠土质缺肥,地球氮循环补充。其次,放线菌植物和Frankia菌,它们遗传上双重多样性结合,赋予了共生生物生态上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为荒漠化条件下生态重建、绿化河山、植被生存和演替,创造了生存条件。

  • 标签: 放线菌植物 沙棘 共生体 弗兰克氏菌 根瘤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