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机器人辅助手术目前在成人泌尿外科中有明显的实用性和优势,因各种因素所限,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仍较局限。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的成本较高,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对机器人手术的满意度更高。机器人肾盂成形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年长儿童,并已经在婴儿和二次手术中使用。在儿童中进行的其他机器人手术包括输尿管再植术、肾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膀胱憩室切除术和膀胱扩大术等。机器人手术也被用于肿瘤手术,如部分肾切除术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随着适用于小儿的机器人设备的生产和改进,以及接受过机器人培训的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经验的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机器人在小儿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中频脉冲电刺激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训练组接受末端驱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6 d、持续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部分(FMA-LE)、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及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LE、WGS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训练组治疗后FAC分级[(2.61±0.70)级]、WGS[(23.29±3.85)分]及BBS评分[(35.40±8.41)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较传统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机器人 下肢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同期、相同供者供肾下使用完全腹膜外化的机器人辅助同种异体肾移植术(robot-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RAKT)与开放性肾移植术(kidney transplantation,KT)的疗效。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的40例受者行肾移植术,机器人组选左肾,开放组选右肾,分为机器人组(20例)与开放组(20例),分别行RAKT及KT,供肾均来源于同一死亡供肾捐献,供、受者血型相同。分析术前资料,手术数据和术后结果。结果机器人组与开放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透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相比,机器人组在手术时间、髂血管阻断时间、静脉吻合时间、输尿管吻合时间方面长于开放手术;并发症方面机器人组发生淋巴管瘘、淋巴囊肿比例高于开放组;在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方面优于开放组。在髂血管分离时间、动脉吻合时间、失血量方面、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KT在有经验的机器人手术中心开展和开放性KT同样是安全、可行的,早期证据表明,RAKT可加快受者的恢复速度,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肾功能恢复效果。随着术者对RAKT技术的精通,有望逐步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肾移植 机器人辅助技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陪伴型机器人作为高科技及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陪伴型机器人的分类,陪伴型机器人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互动、日常生活帮助、疾病监测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分析陪伴型机器人在老年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陪伴型机器人在我国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老年人 老年护理 陪伴型机器人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传统心胸外科手术因切口大备受诟病。机器人手术使外科更好的实现了微创外科的目的。小切口,低伤害的手术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本文就机器人手术在儿童心胸外科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机器人手术系统 心胸外科 儿童
  • 简介:摘要机器人微创手术是当代外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的发布对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的规范化开展与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理念更新与技术进步,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基于此,在2015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修订并发布了《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20版)》,对理论技术体系进行了补充、更新和完善,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机器人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机器学习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神经网络等不同算法的相互作用,将患者一般信息、基因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治和预后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整合,根据临床实际问题完成建模或优化的过程。风湿免疫性疾病异质性高,发病机制复杂,传统分类标准和诊疗指南难以满足个体化治疗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和进展,为探索更加合理的诊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人工智能 风湿免疫性疾病 大数据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机器人微创手术是当代外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的发布对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的规范化开展与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理念更新与技术进步,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基于此,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机器人手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该领域专家,在2015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修订更新形成《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对理论技术体系进行了补充、更新和完善,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机器人手术系统 微创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在中上胸椎骨折中的置钉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治疗中上胸椎骨折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和徒手置钉组(透视下徒手置钉)。机器人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43.1±8.91)岁(范围18~65岁);体重指数(26.15±3.97)kg/m2(范围16.3~41.7 kg/m2);术前Cobb角20.9°±2.83°(范围10.7°~33.9°)。徒手置钉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44.2±9.10)岁(范围20~67岁),体重指数(25.97±4.02)kg/m2(范围17.1~43.2 kg/m2);术前Cobb角21.3°±3.01°(范围11.6°~35.1°)。比较两组置钉准确率、置钉一次成功率、完成置钉时间、总手术时间、椎体前缘穿透率、机器人组螺钉置入角度与术前规划一致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骨折椎体数为37个;置钉时间为(16.11±5.82)min;置入螺钉总数为230枚,其中227枚一次置钉成功,成功率98.70%(227/230);1枚螺钉穿透椎体前缘,穿透率为0.43%(1/230)。徒手置钉组骨折椎体数为35个;置钉时间为(21.09±7.31)min;置入螺钉总数216枚,其中195枚一次置钉成功,成功率90.28%(195/216);12枚螺钉穿透椎体前缘,穿透率5.56%(12/216)。两组置钉时间、一次置钉成功率、穿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和徒手置钉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137.23±12.68)min和(140.23±13.13)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术前规划图像和术后CT扫描的轴位、矢状位图像中,螺钉置入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治疗中上胸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高、术中风险明显降低、手术安全性高,置钉效果满意。

  • 标签: 胸椎 骨折 机器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这一方法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收治的7例行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35~76岁。其中二次手术者2例次,需联合经颈入路完成手术者2例次,怀疑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拟行诊断性目的TORS者1例次。分析患者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局部有无出血、呼吸困难、神经功能损伤、经口进食时间等各项指标。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完整切除、无破裂。6例行治愈性TORS,包括5例全程TORS,病理为神经鞘瘤;1例TORS术中联合经颈入路手术,冰冻病理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此6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0~200 ml,中位数为40 ml;手术时长为65.0~238.0 min,中位时长77.5 min;术后经口进食时间为3~6 d,中位时间3 d;术后住院时间为(4.2±1.6)d。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颈部肿胀,经抗感染、止血、消肿对症处理3 d后症状缓解。1例行诊断性TORS的病例,术中病理提示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联合经颈入路行腮腺全切除术。7例患者术后未发现气道梗阻、大出血、颅神经受损等症状。随访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征象。结论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具有外观影响小、安全、高效等特点,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咽旁间隙肿瘤是很好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经口机器人手术 咽旁间隙肿瘤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建立诊断模型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功能障碍辅助诊断的科研与临床之中。本文就目前应用于脑功能障碍相关疾病MRI常见的五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综述,即线性回归模型、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它们的基本原理、现阶段的应用、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相关研究应朝着脑影像特征的挖掘、标准化数据库的建立、多模态MRI的数据整合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联合应用方向继续努力。

  • 标签: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脑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机器人支气管镜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外周支气管镜检查的引导工具。与传统细支气管镜相比,机器人支气管镜在灵活性上具有优势,能够进入更远端气道,并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目前,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已在国外上市,并且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产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也正在加紧研发过程中。为了使国内呼吸介入医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本文就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构成、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之上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氧代谢能力改善情况较优(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在治疗脑卒中中效果比较明显,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氧代谢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我国目前约有1.9亿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但我国康复医疗资源有限,康复机器人的研究有利于缓解紧张的供求关系。有效的康复训练是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有重要意义,传统康复训练主要以理疗师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进行,存在康复效果不一致、缺乏定量评估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计算机技术和人体生物力学等,有助于缓解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的窘境,也对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下肢康复机器人和相关运动障碍康复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障碍 脑卒中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且病情易反复。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及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目前,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机器学习结合的方法有望发现特异性标志物,为抑郁症的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作者介绍机器学习与功能磁共振成像(包括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及扩散张量成像)结合的方法在抑郁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抑郁症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功能磁共振成像 分类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被挖掘并用于疾病诊断、风险分层、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研究中。由于机器学习能处理复杂数据,并通过建立模型等方法较好预测临床疾病变化,因此其在肿瘤标志物的挖掘和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总结近年来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阐述其在标志物挖掘中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标志物挖掘中的优劣。

  • 标签: 机器学习 肿瘤标志物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尿液检验结果解释性报告系统。方法收集2008—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患者2 899 917份、体检710 971份尿检数据,统计每个项目不同结果的频数分布建立大人群分布,再根据数据分布、项目重要性和结果异常程度,建立每个样本的健康指数和各项目的异常等级。收集糖尿病、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数据,按性别、年龄匹配同数量的健康对照组。基于AdaBoost算法的集成学习器建立模型并评估算法性能。用JAVA开发数据展示软件。用199份异常尿液检验结果,人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每份报告分为正常、异常、疾病、危重4个等级;单个项目结果判断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极度5个等级并提供大数据的人群分布;基于AdaBoost机器学习模型运用于7种疾病的训练准确度(≥88.3%)、真阳性率(≥80.0%)、曲线下面积(≥0.954)。开发的JAVA软件展示上述结果,并包括病历和结果、历史结果、个性化建议、异常项目科普、在大人群数据中的位置等内容。异常尿液结果可能的疾病相似度,人工验证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率为82.41%(164/199)。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智能的结果解释性报告系统,能区分报告异常程度,具有较高疾病预测准确性,可提供个性化的临床决策信息。

  •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大数据 尿干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护理研究,依据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34)、观察组(n=33)后,围术期内分别实施规范护理、综合康复护理。统计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1)护理效果:观察组机器人手术中断率、术后卧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安全性: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围术期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在依据手术风险制定完善手术护理及术后护理计划后,积极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机器人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癌 围术期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及护理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护理研究,依据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34)、观察组(n=33)后,围术期内分别实施规范护理、综合康复护理。统计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1)护理效果:观察组机器人手术中断率、术后卧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安全性: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围术期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在依据手术风险制定完善手术护理及术后护理计划后,积极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机器人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癌 围术期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