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疾病早期诊断及生物标志物开发、功能界定等需求的出现,免疫检测技术的灵敏度不足这一问题日益显著,如何提高检测灵敏度去突破瓶颈成为现在生物分析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是提高检测灵敏度最直接的一种方法。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 BAS)、酪胺信号放大技术(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 TSA)以及免疫-聚合酶链反应(immun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m-PCR)是较为经典的信号放大技术,可显著提高免疫检测的灵敏度。近年来,研究发现,基于催化信号分子沉淀的信号放大技术、基于纳米颗粒的信号放大技术及基于杂交链式反应的信号放大技术等信号放大手段的出现,使得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可以进一步提高3个数量级。本文将针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几种用于免疫检测信号放大的技术进行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已开发的信号放大技术向临床转化及进一步开发超高灵敏度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免疫检测 灵敏度 生物标志物 信号放大
  • 简介:2017年8月,经过美国多家科研和行政主管机构经过历时2年的努力,《2017非处方助听器法案(Over—the—CounterHearingAidActof2017)》正式生效。

  • 标签: 助听器 放大器 OTC 非处方 AID
  • 简介:摘要:全媒体融合时代是一种新型的媒体理念,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我院在医院文化宣传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现象级媒体产品4个,浏览量过万的产品有1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

  • 标签: 全媒体融合 医院文化宣传 队伍建设 实践与探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窄带光成像放大(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并探索预测过度及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完成NBI-ME评估食管肿瘤浸润深度,NBI-ME下发现B2型血管,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的86例病例合计86处癌灶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按术后病理结果分成预测正确组(n=25)和预测错误组(n=61),计算预测的准确率。进一步将预测错误组分成预测过度组(n=49)和预测不足组(n=12),分别与预测正确组进行对比分析,以分别发现预测过度和预测不足的影响因素,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E-NBI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仅为29.07%(25/86),其中预测过度率和不足率分别为56.98%(49/86)和13.95%(12/86)。单因素分析发现:B2区域分类构成(χ2=36.25,P<0.001)、有无内下显著特征(即结节、增厚、明显凹陷,χ2=22.90,P<0.001)、B2血管周围是否伴有炎症侵蚀(χ2=9.54,P=0.004)与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有关,内下有无显著特征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有关(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区域B2(P<0.001,OR=241.988,95%CI:15.229~3 845.252)和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P=0.033,OR=12.801,95%CI:1.226~133.713)均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内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OR=0.012,95%CI:0.001~0.150);内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预测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OR=7.899,95%CI:1.259~49.565)。结论仅依据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低,较易发生预测过度的情况。虽然小区域B2、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和内下无结节、增厚、明显凹陷与NBI-ME下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且内下有结节、增厚、明显凹陷还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密切相关,但NBI-ME下B2型血管联合评估B2型区域大小及内下表现能否提高对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预测准确率还需要后续研究证实。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 浸润深度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 B2型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大色素内与普通内检查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灵敏度、特异度的差别,探讨放大色素内检查早期消化道肿瘤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内检查,年龄≥45岁的患者,分别行普通内放大色素内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放大色素内与普通内检查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灵敏度、特异度的差别。结果放大色素内检查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都显著高于普通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大色素内检查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放大色素内镜 消化道肿瘤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局部放大功能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变化。方法对21例拟施行人工晶体置换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排除晶状体疾病的对照组15例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应用局部放大(Zoom)功能对晶状体的结构变化进行细微的观察并测量晶状体后弧形光带的厚度。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后弧形光带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别显著(P<0.05)。结论应用Zoom功能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能够发现更细微的组织结构变化,以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超声 局部放大 老年性白内障 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压X线放大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钼靶X线行常规CC位和MLO位,并加摄点压X线放大摄影技术对临床可扪及肿块或不能扪及肿块及单纯钙化的乳腺进行影像分析。结果48例患者行常规CC位及MLO位摄片,有11例能明确影像学诊断,病灶检出率为22.9%,其中良性诊断4例,恶性诊断7例;经点压X线放大摄影后,37例患者中有25例能明确影像学诊断,病灶检出率为77.1%,其中良性诊断15例,恶性诊断10例。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中应用点压X线放大摄影,可对常规CC位和MLO位未能清楚显示的微小钙化和细微伴随征象进行观察,能够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减少乳腺癌的漏诊,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放大摄影 乳腺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2013年6月,美国听力学学会发布了《美国听力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儿童放大》(AmericanAcademyofAudiology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PediatricAmplification),这是对2003年《儿童助听器验配指导方案》(PediatricAmplificationProtocol)的改版和修订。新指南充分考虑到10余年来助听器技术和临床验配领域发生的巨变,对儿童放大各个方面给出了实践指导意见。相信这份文献将成为临床听力学家和听力康复师必不可少的权威参考资料。为了让国内同行更好地了解、学习2013版指南,本刊特别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对新版指南进行摘译,分别在本期和下期刊出。

  • 标签: 临床实践指南 听力学 儿童 学会 美国 助听器验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98年5月-2006年10月,我院在利用输尿管(URS)诊断及治疗输尿管疾患中采用直入法、侧入法或倒入法(或称掀顶法)置,效果满意。

  • 标签: 置镜 输尿管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胆总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胆道联合的疗效。方法:2021年04月~2022年04月,在我院接收的胆总管结石病人中随机选择94例进行治疗方法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将各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则选择腹腔胆道联合方法进行治疗,从患者术后相关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方面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方面的比较中,试验组的手术平均时间(2.68±1.24)h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6.13±8.07)h,分别同参照组的(3.43±0.85)h和(47.85±9.22)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临床疗效
  • 简介:分支链DNA信号放大技术(bDNA)是一种基于探针杂交信号放大的检测系统,无需对mRNA纯化和反转录即可对mRNA做精确的定量检测,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准确性好和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科研应用价值。本文就bDNA技术的原理及其在CMV、HBV、HCV和HIV等病毒定量检测、基因表达分析以及肿瘤基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作一介绍。

  • 标签: 分支DNA(bDNA) 基因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narrow-band imaging,ME-NBI)在下咽癌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4例下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2例,女2例,年龄42~8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电子胃镜检查,对于合并食管病变的患者加做放大胃镜检查,对病变深浅进行初步判断,并对可疑部位行组织活检。根据ME-NBI及活检病理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制定对应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74例患者中22例合并食管或/和胃部癌变。合并食管癌变者17例,均加做ME-NBI对病变深浅作初步判断,其中8例病变表浅者行食管黏膜剥脱加下咽癌切除术,3例病变深至黏膜下层及以下者行同期食管切除+部分胃切除+下咽癌切除+咽胃吻合术,剩余6例放弃手术,选择放化疗;合并胃部癌变者4例,2例同期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下咽癌切除术,1例行下咽癌切除术后胃部随访观察,1例放弃手术选择放化疗;同时合并食管癌和胃癌者1例,行胸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胃大部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下咽癌切除术。结论下咽癌患者合并食管或/和胃部癌变概率较高,术前电子胃镜检查可以有效发现食管和胃的病变,而针对合并食管癌患者加做放大胃镜可以精确判断食管病变程度,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手术方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