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作者: 向晓辉 毛骏 李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市西青医院消化内科,天津 300380;天津市肝脏胰腺纤维化与分子诊疗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62,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队,天津 300309;天津市肝脏胰腺纤维化与分子诊疗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6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A(CENP-A)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的1个包含45例胰腺癌患者微阵列数据集(GSE28735)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的1个包含177例胰腺癌患者数据集获得CENP-A mRNA表达谱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ENP-A在胰腺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SA)预测CENP-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调控的可能通路,同时结合STRING数据中CENP-A蛋白质-蛋白质相关作用网络(PPI)筛选出与CENP-A相关的蛋白,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CENP-A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92±0.361比3.431±0.405,P=0.001)。胰腺癌组织CENP-A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和分级显著相关(P<0.05)。CENP-A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CENP-A低表达患者(P<0.05)。CENP-A高表达的胰腺癌组织存在细胞周期和DNA复制两条通路基因集的富集(P<0.01,错误发现率<0.05)。通过PPI网络分析发现胰腺癌组织CENP-A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纺锤体检测蛋白1(BUB1)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861、0.825,P值均<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CENP-A基因高表达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CDK1、BUB1的协同作用实现。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生物学 着丝粒蛋白质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挖掘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不良事件(AE)的风险信号,探讨LPV/r的临床安全性,为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AE报告数据中LPV/r相关的风险信号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大于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大于1的AE,并对AE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FAERS数据共收到LPV/r为首要可疑药物的AE报告13 335例,检测出报告数>3且ROR的95%CI下限>1的AE风险信号455个,涉及AE报告7 718例。涉及AE报告数占比居前2位的系统器官依次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13.6%(1 051/7 718)]和"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11.7%(899/7 718)],但在"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所涉及的1 051例AE报告中与妊娠期药物暴露有关者为998例,占95.0%;信号数占比居首位的系统器官为"各种先天性家族遗传性疾病"[16.3%(74/455)]。另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AE共144例,在AE报告数中排第7位。结论检测出LPV/r妊娠期用药相关胎儿、新生儿和婴儿异常等风险信号,提示应关注孕妇和婴幼儿使用LPV/r的风险。LPV/r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也值得关注。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感染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利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检索并筛选1975年1月至2016年12月5 81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预后。其中,乳腺癌骨转移组3 146例,乳腺癌非骨转移组2 669例。按照预后情况,将3 14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分为2个亚组:死亡组1 669例和存活组1 477例。利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骨转移和非骨转移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乳腺癌骨转移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因素。结果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患者在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级、人种、ER、PR、HER-2、肿瘤分子分型和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1、-2.39、-13.87、χ2=14.55、305.74、245.56、69.34、335.36、79.15,P均<0.050),2组间年龄、性别和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71、0.45,P均>0.0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阳性、PR阳性、肿瘤T分期高和N分期高为导致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OR=1.775,95%CI:1.258~2.505,P=0.001;OR=1.425,95%CI: 1.236~1.643,P<0.001;OR=1.095,95%CI:1.043~1.149,P<0.001;OR=1.396,95%CI: 1.246~1.564,P<0.001),而组织学分级越高,发生骨转移的风险反而越小(OR=0.815,95%CI:0.733~0.907,P<0.001)。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患者的O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3,P<0.001)。骨转移患者中,2个亚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级、年龄、ER、PR、HER-2、肿瘤分子分型、原发灶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75、-3.22、-8.14、χ2=39.80、69.81、87.45、51.87、132.47、36.24、6.05、36.24,P均<0.05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PR、HER-2、肿瘤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化疗、放射治疗和原发灶手术是影响骨转移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HR=1.349,95%CI: 1.195~1.523,P<0.001;HR=1.151,95%CI: 1.101~1.203,P<0.001;HR= 1.077,95%CI: 1.033~1.123,P<0.001;HR= 0.715,95%CI: 0.626~0.817,P<0.001;HR=0.695,95%CI: 0.627~0.770,P<0.001;HR=1.349,95%CI: 1.260~1.414,P<0.001;HR=1.371,95%CI: 1.261~1.489,P<0.001;HR=0.626,95%CI:0.562~0.697,P<0.001;HR=0.874,95%CI:0.791~0.966,P=0.008;HR=0.663,95%CI: 0.561~0.784,P<0.001)。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非骨转移患者,与年龄、T分期、N分期、PR、HER-2、肿瘤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有关,治疗方面原发灶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有助于改善骨转移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SEER数据库
  • 简介:摘要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但鲜见来自中国的国际性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或者来自中国的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近年来,中国结直肠外科得到快速发展,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还存在诸多不平衡和欠规范之处。201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建立全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据,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发现:中国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以及数据管理的规范化都亟待提高,临床科研意识亦有待加强。因此,基于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的数据建设,如何开展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是中国结直肠外科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规范化 登记型数据库 数据收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探讨突触融合蛋白6(STX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BioGPS数据分析STX6基因在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Oncomine数据检索STX6在常见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对HCC中STX6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Meta分析;随后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中分析STX6表达对HCC患者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影响;最后通过String数据探索与STX6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数据分析发现,STX6基因在人体各个正常组织包括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全血、NK细胞、髓系细胞中含量相对较高。从2002年至今,发现涉及STX6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共有16项,其中STX6表达增高13项,表达降低3项。8项基因芯片研究显示,HCC组织中STX6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Fold change=1.510,1.094,1.103,1.124,1.716,1.844,1.269,2.484;P<0.05);对这8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STX6在HCC中表达上调(Median rank=569,P<0.05)。STX6高表达组患者的OS和PFS较STX6低表达组明显降低(HR=1.91,1.62;P<0.05)。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VAMP4、VAMP8、VAMP3、NAPA、VPS51、STX16、STX12、STX5、SNAP23、VTI1A等蛋白与STX6具有明显相互作用,大多数蛋白参与细胞内外及细胞器之间囊泡运输等生理功能。结论基于肿瘤基因数据分析发现,STX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STX6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相关,高表达患者预后差。

  • 标签: 癌,肝细胞 突触融合蛋白质6 数据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及其受体(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s Atlas,TCGA)数据下载乳腺癌患者GnRH、GnRHR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病理信息资料,分析GnRH、GnRH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nRH表达量低于正常乳腺组织(0.42 vs 1.27,P=0.000),其与年龄(U=134 190.000,P=0.046)、人种(χ2=30.030,P=0.000)、淋巴结状态(U=126 697.000,P=0.003)、ER(U=69 435.000,P=0.000)、PR(U=99 978.000,P=0.000)、HER2(U=53 388,P=0.000)相关,以年龄≤55岁、黑人或非裔美国人、淋巴结阴性、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者GnRH表达量较高。生存分析提示GnRH高表达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优于低表达组(P=0.018)。乳腺癌组织中GnRHR表达量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0.08 vs 0.07,P=0.778),其与年龄(U=133 325.000,P=0.031)、人种(χ2=16.829,P=0.000)、ER(U=68 438.000,P=0.000)、PR(U=92 714.500,P=0.000)、HER2(U=66 205.000,P=0.030)相关,以年龄>55岁、白人、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者GnRHR表达量较高。GnRHR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亚组分析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亚组中GnRHR高表达组OS优于低表达组(P=0.028),而在非三阴性亚组中GnRHR与OS无相关性(P=0.976)。结论GnRH、GnRHR表达与乳腺癌部分临床病理学指标存在相关性,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存在相关性。GnRH、GnRHR信号通路可能具有抑癌活性。

  • 标签: 乳腺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信使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对早期和中晚期(Ⅰ~ⅡA和ⅡB~Ⅳ)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首先利用SEER数据搜索并筛选出2004—2016年接受化疗的SCNEC患者269例,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别比较Ⅰ~ⅡA期和ⅡB~Ⅳ期患者在4种治疗方案下的总生存(OS)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评估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对于Ⅰ~ⅡA期患者,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39.9%、71.7%、24.5%和0,与化疗+术后放疗组相比,化疗+手术组的预后更好(HR 0.403, 95% CI: 0.112~1.112, P=0.047)。对于ⅡB~Ⅳ期患者,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35.2%、24.3%、17.7%和0,其中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HR 1.726, 95% CI: 0.944~3.157; HR 1.605, 95% CI: 0.968~2.661; HR 5.632, 95% CI: 3.143~10.093, P<0.05)的预后差于化疗+术后放疗组。另外,与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的情况相比,年龄>60岁(HR 7.868, 95% CI: 3.032~20.415; HR 1.465, 95% CI: 1.006~2.435, P<0.05)、肿瘤直径≥4 cm(HR 2.576, 95% CI: 1.056~6.287; HR 1.965, 95% CI: 1.026~3.766, P<0.05)的Ⅰ~ⅡA期和ⅡB~Ⅳ期患者的预后均较差。结论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未能改善早期(Ⅰ~ⅡA)SCNEC患者的OS,但可显著改善中晚期(ⅡB~Ⅳ)患者的OS,年龄、肿瘤大小和治疗方案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术后辅助放疗 化疗 总生存 预后因素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用血乳酸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纳入3 29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3 29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院内存活组(2 445例)和院内死亡组(8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监护室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入院24 h内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24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24 h,min)]及24 ~ 48 h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48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48 h,min)]。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院内存活组患者的血乳酸(24 h,max)[3.0(1.8,4.8)mmol/L vs. 3.6(2.1,6.3)mmol/L]、血乳酸(24 h,min)[1.5(1.1,2.2)mmol/L vs. 1.8(1.3,2.9)mmol/L]、血乳酸(48 h,max)[1.5(1.1,2.3)mmol/L vs. 2.5(1.5,4.4)mmol/L]、血乳酸(48 h,min)[1.3(1.0,1.8)mmol/L vs. 1.9(1.3,3.2)mmol/L]、SAPSⅡ评分[44(35,54)分vs. 48(37,59)分]及SOFA评分[6(4,9)分vs. 8(5,11)分]均较院内死亡组显著降低(H = 7.350、9.535、13.473、12.720、6.734、8.033,P均< 0.001)。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比值比(OR)= 1.099,95%置信区间(CI)(1.069,1.130)]、血乳酸(24 h,min)[OR = 1.300,95%CI(1.220,1.385)]、血乳酸(48 h,max)[OR = 1.330,95%CI(1.271,1.391)]、血乳酸(48 h,min)[OR = 1.558,95%CI(1.451,1.673)]、SAPSⅡ评分[OR = 1.014,95%CI(1.008,1.020)]和SOFA评分[OR = 1.084,95%CI(1.059,1.110)]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AUC = 0.574,95%CI(0.551,0.597)]、血乳酸(24 h,min)[AUC = 0.614,95%CI(0.591,0.636)]、血乳酸(48 h,max)[AUC = 0.693,95%CI(0.672,0.715)]、血乳酸(48 h,min)[AUC = 0.689,95%CI(0.668,0.710)]、SAPSⅡ评分[AUC = 0.577,95%CI(0.555,0.600)]及SOFA评分[AUC = 0.592,95%CI(0.569,0.614)]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01),且血乳酸(48 h,max)和血乳酸(48 h,min)的AUC均显著高于血乳酸(24 h,max)(Z = 7.310、7.064,P均< 0.001)和血乳酸(24 h,min)(Z = 5.078、4.821,P均< 0.001)、SAPSⅡ评分(Z = 7.126、6.880,P均< 0.001)和SOFA评分(Z = 6.204、5.959,P均< 0.001)。结论入院24 ~ 48 h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乳酸 脓毒症 院内死亡 预后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的资料,于西方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ENKTCL)患者人群中探讨不同治疗模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0—2016年SEER数据登记、病理确诊的448例早期ENKTCL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其中分别有108例患者接受单纯化疗,100例患者接受单纯放疗,240例患者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总体人群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59.0个月,5年OS率为49.0%。不同治疗模式对OS有显著影响,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患者的5年OS率分别是62.1%、41.5%和28.5% (χ2=41.727,P<0.001)。与单纯化疗相比,接受放疗±化疗患者的5年OS率显著提高(55.9% vs. 28.5%, χ2=10.823,P<0.001)。与单纯放疗相比,化疗的加入进一步提高早期ENKTCL患者5年OS率,降低了死亡风险(HR 0.578, 95% CI:0.413~0.808, P=0.001)。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均衡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综合治疗组的基线预后因素后,对比单纯放疗,放化疗综合治疗仍证实可带来生存获益(5年OS率,61.3% vs. 40.5%, HR 0.572, 95% CI:0.369~0.885, P=0.012)。结论基于SEER数据的分析结果证实,对比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放化疗综合治疗是早期ENKTCL患者最佳的治疗模式。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放化疗 综合治疗 生存获益 SEER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与非老年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对于新辅助放疗、辅助放疗的受益情况,并分析影响直肠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SEER),收集2000~2016年,病理诊断为直肠黏液腺癌的患者共3 997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分析比较两组接受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单纯手术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三种治疗方式分别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分析各组生存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直肠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三种治疗方案的总生存率,新辅助放疗总生存率最高,其次为术后放疗,最后为单纯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7,22.541;P<0.05)。但三种治疗方案的肿瘤特异性生存,仅新辅助放疗显著高于术后放疗(χ2=4.023,P=0.045)。对各种治疗方案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老年患者新辅助放疗的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χ2=4.874,P=0.027),非老年患者单纯手术的总体生存率(χ2=5.530,P=0.019)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χ2=4.825,P=0.028)均显著高于术后放疗。高龄(≥60岁)、男性、未化疗和高TNM分期是直肠黏液腺癌患者总生存率较差的影响因素,其HR分别为1.689(95% CI=1.524~1.871)、1.110(95% CI=1.007~1.223)和1.549(95% CI=1.338~1.792),Ⅱ期HR=2.675(95% CI=1.191~6.008),Ⅲ期HR=3.617(95% CI=1.612~8.115),Ⅳ期HR=10.835(95% CI=4.797~24.474);高龄(≥60岁)、未化疗和高TNM分期是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较差的影响因素,其HR分别为1.297(95% CI=1.156~1.456),1.344(95% CI=1.129~1.601),Ⅲ期HR=6.365(95% CI=1.582~25.614),Ⅳ期HR=20.957(95% CI=5.189~84.637)。结论老年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可能从新辅助放疗中获益,而对于非老年患者,放疗的预后并不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 标签: 直肠肿瘤 黏液腺癌 新辅助放疗 辅助放疗 预后 倾向得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子宫内膜差异基因筛选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方法在基因表达总览(GEO)数据中,以"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ecurrent pregnancy loss""endometrium""homo sapiens"为关键词,检索URSA患者子宫内膜基因芯片数据集。利用R语言对URSA患者子宫内膜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并对不同芯片数据集间差异基因取交集,获得共同差异基因。利用David数据对共同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对这些基因数据集的差异基因编码蛋白的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构建,并采用Cytoscape软件(v3.0)进行可视化。结果①本研究获得GSE26787和GSE65099共计2个URSA患者子宫内膜基因数据集,对这2个数据集差异基因取交集,最终获得23个共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19个,分别为ADM2、SH3D21、FGFR4、SULT2B1、NRG2、SERPINA4、NLRP5、FAM124B、MCOLN3、SLC7A1、PPP1R1B、SQLE、SLC24A4、PLPPR5、EPHB3、SMIM24、ZNF589、SOX7、EDN3;下调基因为4个,分别为PRKCB、ANG、IRX5、ATG9B。②共同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获得BP、CC和MF共计3个部分结果。共同差异基因在BP中,主要涉及细胞Ca2+稳态、血管生成及细胞内信号传导;在CC中,主要涉及膜的整体组分;在MF中,主要涉及受体结合。③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同差异基因富集于ErbB信号通路(P=0.070,FDR=55.245)。涉及该信号通路的共同差异基因为NRG2和PRKCB。结论基于GEO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到参与URSA发生、发展的部分差异基因,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标签: 子宫内膜 基因表达 流产,自然 流产,习惯性 生物学过程 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健康者和RA患者滑膜组织的差异基因,从转录组学水平上探讨RA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作用靶点。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子数据基因芯片公共数据(GEO)下载符合筛选标准的健康人群和RA患者的芯片信息,利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利用STRING、Cytoscape等工具探讨差异基因的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和生物学通路,分析关键基因与通路,寻找潜在作用靶点。结果①与健康者滑膜相比,RA患者的滑膜有231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2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05个。② GO富集分析表明上调基因主要参与了免疫应答的正向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表面组成、信号受体活动等生物学过程,下调基因主要参与了细胞增殖的负调控、细胞外基质组成、转录调控区域DNA结合等生物学过程。③ KEGG上调基因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下调基因富集通路主要是癌症转录失调等。④通过STRING建立蛋白交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的MCODE插件筛选出3个显著模块,选取各模块中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3个模块基因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受体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B(PI3K/Akt)通路等。结论RA患者滑膜差异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方面,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滑膜 差异性基因
  • 简介:摘要感染源控制是腹腔感染治疗的核心,准确定位以及有效引流是控制感染源的要点和难点。笔者基于膜解剖理论及对腹腔感染状态下解剖结构异常的理解,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探索性提出腹腔感染分区概念,旨在引导判断并定位感染源,同时规划精准、安全的引流路径,以期提高腹腔感染的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腹腔感染 腹腔分区 膜解剖 膜间隙 解剖结构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预后相关因素,建立一种治疗前预测其总生存(OS)的临床预后模型。方法选取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涵盖18个登记处)中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ALK+ ALCL的1 602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成训练组(1 122例,用于模型的构建和内部验证)和验证组(480例,用于外部验证)。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OS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选取独立预后因素建立ALK+ ALCL 3年、5年的OS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与Ann Arbor分期进行对比,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建立的模型准确性和效益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全身症状、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是ALK+ ALCL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预测OS的列线图。与Ann Arbor分期相比,C指数(训练组:0.726比0.597,验证组:0.777比0.639)、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组3年OS率AUC:0.758比0.620,5年OS率AUC:0.761比0.614;验证组3年OS率AUC:0.819比0.672,5年OS率AUC:0.832比0.656)、校准曲线均提示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验证组中,3年、5年OS率的NRI分别为0.866(95%CI 0.683~1.079)、0.922(95% CI 0.760~1.099),IDI分别为0.219和0.233(均P<0.01)。构建的OS预测模型3年、5年DCA比Ann Arbor分期有更大的临床净收益。结论成功建立了ALK+ ALCL的OS预测模型,可个体化预测生存结果。

  • 标签: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预后 列线图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乳房发育症胸部结构分区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687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年龄14~45岁,平均27.0岁。均根据术前胸部乳房相关指标测量进行Simon分类,并行手术区域设计、乳房B超检查、Derriford外表量表评估。将男性胸部分为6个区域,0区乳晕区、1区乳房凸起区、2区副乳区、3区胸侧卷区、4区下皱襞区、T区相对禁忌区。对以上区域中明显脂肪堆积隆起的分区进行脂肪抽吸,避免在区域连接处过度抽吸导致术后凹陷,最终达到各个区域过渡平整。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拍摄患者胸部正位及斜位照片,比较各结构分区术前、术后变化。于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统计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687例患者,按照Simon分类,Ⅰ度65例,Ⅱa度257例,Ⅱb度194例,Ⅲ度171例。术前,除了SimonⅠ度的65例患者仅表现为0区凸起,其余患者都包含有1区凸起,2~4区则在不同患者中伴随出现。经对不同分区进行脂肪抽吸及腺体剥脱旋切后,患者乳房平整,各分区过渡自然,无明显凸起及凹陷。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术后随访,患者胸部形态稳定,无血肿、血清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687例患者中,满意度10分共634例,8~9分53例,平均满意度评分9.90分。未达满分的53例患者中48例因0区及1区皮下瘢痕致局部发硬,5例因1区与T区过渡处凹陷、3区及4区局部凹陷导致外形不满意。结论男性乳房发育症的胸部结构分区能为整形外科医生及男性患者提供简单、直观、医患认同度高的术前评估,也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适当、简化、精确的指导。

  • 标签: 男子乳腺发育 分类法 脂肪切除术
  • 简介:摘要为探讨大数据背景下超声医学系统化病例资源的建设途径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学院课程教学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以超声医学为主体的系统化病例资源,并实践性应用于超声医学教学中。结果表明,采用系统化病例资源开展教学的医学影像2016级100名学生,通过《超声诊断学》综合考核和教学评价,其在基础理论、临床病例分析、实践操作三方面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评价各项内容上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2015级的110名学生。调查显示,教改班学生希望继续接受系统化病例资源教学,有利于专业的系统化教育,还有利于临床思维的构建。

  • 标签: 大数据 超声医学 病例资源库 "线上/线下"教学
  • 简介:摘要国外母乳的发展已超过100年历史,并相应成立了北美母乳协会以及欧洲母乳协会,建立了成熟的母乳管理指南。但我国对母乳的认知及技术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及待发展阶段,产妇对母乳捐献愿望及对捐献母乳喂养接受度均较低。在母乳喂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目前的现状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我国需要一个正规的管理指南来指导母乳的发展。该文通过介绍母乳概念、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母乳的发展前景等对母乳的认知情况形成系统的回顾,旨在更好地了解母乳,消除对捐献母乳的顾虑,提高母乳捐献率,从而让母乳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早产儿及身患疾病的新生儿。

  • 标签: 母乳库 母乳 早产儿 捐献母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全院各个科室为研究对象,选择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五项进行分区域细节管理。对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老年科、中医科、儿科、感染科主要科室,以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患者满意度为评价方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好。结果管理后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老年科、中医科、儿科、感染科的医院感染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分区域细节管理后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区域细节管理后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安全性和环境卫生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增强。

  • 标签: 分区域 消毒隔离 医疗废物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欣病是因发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或ACTH细胞增生,而引起体内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和病理变化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欣综合征。目前,欣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治疗方法包括垂体肿瘤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肾上腺切除等多种方法,但治疗难度较大。本文综述了欣病的治疗相关进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