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RA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就已经出现了自身免疫异常,临床关节炎实际上是一系列病理改变的顶峰。提前发现临床前期RA的蛛丝马迹是预防RA的核心,因此对早期RA自身免疫异常的识别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临床前期RA发展的研究,对临床前RA生物标志进综述,并讨论目前对临床前RA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方向。

  • 标签: 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瓜氨酸蛋白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肿瘤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肿瘤生物标志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肿瘤生物标志(CA125、CA153、CA199、AFP以及CEA)水平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4.221,15.037,23.859,39.984,22.636;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肝癌患者死亡人数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全球肝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情形严峻,如何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甲胎蛋白、甲胎蛋白-L3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肝细胞癌,然而其灵敏度无法满足早期肝癌患者的诊断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清寡糖链检测、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微小RNAs、循环肿瘤细胞和DNA甲基化等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等检测指标为肝细胞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肝细胞癌 血清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肿瘤标志(TM)定量检测在肿瘤的筛查、监测及治疗干预中意义重大,这就对其检验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TM的量值溯源在检验试剂生产和临床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十分重要,可提高TM检测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是提升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国际现行的量值溯源的原则和分类体系为基础,综述了有关蛋白类和核酸类TM的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方法的质量要求,以及TM的国际约定参考测量程序和量值溯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TM的质量保证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质量保证 计量学溯源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肿瘤,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 of Cervix, ADC)约占宫颈癌25% [1],由于缺乏特定血清肿瘤标志和相关研究,ADC的诊断比宫颈鳞癌困难很多,其预后也比宫颈鳞癌患者差。ADC患者术前血清CA-125、CEA、CA19-9等较正常患者升高,对ADC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帮助,其分别在截断值为35 U/ml、5 ng/ml、39 U/ml时提示肿瘤的发生,CA-125和CEA与ADC患者的预后有重要联系,但尚缺乏CA19-9与预后的直接联系。本文通过对当前相关研究的细致调研,探讨ADC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水平与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 标签: 宫颈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分子标志在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复发监测等中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各种实验室技术和分子标志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如何选择适宜的实验技术和恰当的血清肿瘤分子标志是临床实践中的关注热点。

  • 标签: 肿瘤 分子 指标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检验用于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确诊的肺癌患者中,择取54例资料完备的作为观察组;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4例作为参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肿瘤标志筛查,就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肿瘤标志检验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诊断中,运用血清肿瘤标志检验,能够及时辨别患者的实际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肿瘤标志物检验 肺癌 诊断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联合检验应用于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A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B组,分别对三组受检者实施肿瘤标志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不同肿瘤标志定量检测结果。同时,对肿瘤标志单独或者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四项肿瘤标志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不同指标单独或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则有联合检验显著高于单独检验的结果,差异同样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肿瘤标志联合检验可以对胃癌进行准确诊断,且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较好,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与NAFLD患者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故早期监测疾病进展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肝组织活检仍然是诊断NAFLD的金标准,作为一项有创检查,肝组织活检不易在临床上广泛开展。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生物标志在NAFLD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显现。现主要总结NAFLD组学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单纯性脂肪肝 组学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以肺受累最为常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损伤中,间质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病情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高分辨率CT是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在早期筛查、诊断及病情随访中受到一定限制。肺功能作为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受检测方法、难以统一的标准化及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应用受限。生物标志作为客观指标,能够动态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的细微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生物标志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 生物标志物 涎液化糖链抗原 微小RNA
  • 简介:摘要: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肺癌患者数量占据癌疮首位,并且死亡率高。所以寻找癌症治疗方法迫在眉睫。在临床指南中,对于肺腺癌患者术后的治疗方案非常模糊。术后无法进行有效的精准评估,并且复发频率高难以预测。其根本原因是尚未发现患者的癌细胞特征驱动基因。因此追踪癌细胞的复制与进化产生的不同癌细胞的类群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重点相继从组织水平,蛋白水平,RNA水平,DNA水平上探讨特征化肺癌细胞进行分割化治疗。本文通过比较四种检测原理明确在DNA水平上进行基因突变检测能够客观的研究癌细胞的生物学机制,从而实现对IA-IIB肺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明确驱动基因和继发基因突变,为寻找药物提供有力保障。手术后,对循环血液中残留肿瘤DNA进行深度测序,一次判断患者身上的微小残留病灶的多少。以此来评估治疗疗效以及预测复发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四个水平上的检测原理,发现只有DNA水平上进行基因检测最有前景,可成为癌症精准医疗方法。

  • 标签: 肺腺癌 检测技术原理 DNA突变 二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医院收入需进行肿瘤生物标志检验的患者(30例)为分析重点对象,记录分析组,将检验时间确定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然后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记录参照组。针对所有受检人员开展五种肿瘤标志检验。结果:分析组五种肿瘤标志检验指标均高于参照组(检验值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 标志物检验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标志粪便检测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粪便微小RNA检测、粪便具核梭杆菌(Fn)检测。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作为CRC筛查的首选方法。由于粪便DNA检测费用偏高,目前国内尚未进行大样本的人群筛查,被推荐为CRC筛查的第二级检查。粪便微小RNA检测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粪便微生物标志检测越来越热门,特别是粪便Fn检测,有望成为CRC筛查的微生物指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粪便 微RNAs 具核梭杆菌 粪便隐血试验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一类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至今病因未明,诊疗效果不佳,亟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案。近年,众多青光眼相关生物标志被发现,为促进临床应用一系列研究正在积极开展。但目前获得的生物标志样本来自临床已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即这些生物标志的改变可能是中晚期青光眼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其病理机制的阐明是否有帮助仍有待探讨。本文从DNA、RNA、蛋白质等方面阐述可以帮助青光眼诊断的潜在分子靶标,并讨论其进一步的研究路径,希望从分子水平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探寻靶点。(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07-711)

  • 标签: 青光眼 早期诊断 生物标记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标志检测是最为方便、经济适用的疾病筛查和动态监测手段。本文聚焦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标志,从临床常用基础检验到新型标志的发现和转化应用,阐述了肝病标志的分类、新型标志研究、转化和诊断模型应用以及肝病标志及其算法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注重基于模型算法的多个标志有效联合是实现以原发性肝癌为代表的终末期肝病临床精准诊疗、高危预警并全程精准管理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算法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标志检验胃癌与病理检验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计10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并选取同期胃部良性病变患者共计100例作为参照组,对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概率、肿瘤标志与病理检验的相关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概率(97.00%),相较于参照组(84.00%)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与病理检验胃癌的分期、分化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内在关系。结论:胃癌病理检验,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存在关联性,其阳性概率和胃癌分期、分化层级、淋巴结转移存在内在关系。

  • 标签: 肿瘤标志物检验 胃癌 病理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病变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的CEA、CA125、CA199水平。比较恶性病变与良性疾病患者的CEA阳性率、CA125阳性率、CA199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病变组的CEA、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

  • 标签: 妇科肿瘤 肿瘤标志物 诊断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肿瘤标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应用化学发光法实施肿瘤标志的检测和分析,进行检测前、中、后的各个环节因素总结与分析。结果:化学发光法实施肿瘤标志检测环节,对于前、中、后都有因素会给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结论:在进行肿瘤标志检测分析时,了解各种产生影响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避免,提高临床检测效果和水平,为今后的临床检验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 标签: 化学 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 检测影响